趁著5月的陽光,到錦城綠道中和溼地段打卡吧!
記者從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景觀院獲悉,目前,錦城綠道中和溼地段繞城高速外側1500畝區域已基本完成建設,即將迎來開園。
錦城綠道中和溼地段位於城南繞城高速與錦江交匯處東側,總用地面積約3000畝,規劃建設有3.4公裡主幹綠道,是溼地湖泊與城市公共空間交融呼應的城市綠核。
據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景觀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設計師們通過增加活動場地和配套設施建築,為園區注入活力,立體化呈現景城相融、人城和諧的美好生活場景。同時,還通過解讀當地人文特點,引入《蜀川勝概圖》相關文化,使圖中「廣都縣」的畫風與古代成都郊野溼地水網格局取得關聯,再現農田繁茂、草木生長的和諧自然景象。「我們以『外攬山水之幽、內得人文之勝』的表現形式,打造新中和,策劃新玩法,引入新看點,助力倡導市民和諧新生活。」該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中和溼地景區開放以後,可從桂溪生態公園跨越錦江直達園區,在享受交通便捷的同時,還可以俯瞰錦江兩岸美景。在綠化上,園區種植有各類木本、草本花卉,四季花香不斷。此外,不同類型的活動設施還可吸引各地遊客,成為新的網紅打卡點。
該負責人還透露,在中和溼地段,五大看點可供市民盡情享受——
百種花香不斷:園區水網密布,形成淺灘、湖泊、丘陵、凹地等,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很好的環境。園區種植有上百種花卉植被,山坡、小道、木平臺都是拍照勝地,最適合親子遊、情侶遊、朋友情、同學情、戰友義、姐妹花、兄弟夥、家庭團……
清溪碧波可戲水:園區內水域阡陌縱橫,為了增加親水的感覺,設計師們獻計獻策,設計了卵石河灘、親水平臺、淺灘草坡、釣魚臺、捉蝦池等,在遊玩的同時,可以和小夥伴來一場水槍大戰,與自然來個親密的擁抱。
綠草幽幽鳥鳴婉:湖區優質的自然環境,不僅吸引了各類昆蟲魚類,還成為鳥類的樂園。同時,園區還設置有專門的觀鳥亭和攝影點位,湖區蓄水以後,將成為極佳的觀鳥及攝影勝地。
阡陌縱橫飛虹橋:園區道路通過各類棧道、橋梁相互連接,滿足騎行、步行通達的需求,橋梁色彩各異,造型多樣,在餘暉碧水中,更添趣味多樣。
溼地科普知識妙:園區有各類大小湖泊,溼地水系相互串聯,道路兩側還設置有植草溝和各類植被緩衝帶,呈現美景的同時可極大地消減城市雨洪,增加雨水的下滲作用。各類水域和下凹式綠地還可以有效進行洪水調蓄,增加區域行洪功能,保障城市安全,有效地修復生態環境。園區還規劃建設各類科普博物館,為遊客遊覽之餘增加更多學習知識的樂趣。
交通小貼士
慢行交通:桂溪生態公園自行車跨越錦江。
駕車導航:中和新民路、新上街、朝陽路可直達。(李光暉 記者 張家華 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景觀院供圖)
原標題:綠道騎行跨錦江 遊湖觀鳥賞美景 錦城綠道中和溼地段完工 快來這個新的網紅點打卡
相關新聞
「天府綠道 由我守護」文明倡導主題活動舉行
府綠道 由我守護」文明倡導主題活動在錦城綠道桂溪生態公園舉行,吹起陣陣綠色文明清風。
記者在現場看到,倡導文明言行的「花間弄墨」區、呼籲文明上網的「文明上網空間站」、講解垃圾分類的「環保互動」區以及有趣好玩的「拍照集贊」區相繼開放,吸引了周邊不少市民紛紛前往。據介紹,為進一步推進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展示成都的綠道生態和人文氣息,讓更多人用自身「友善優雅」的文明行動參與到城市的綠化建設中來,本次活動號召廣大市民做文明言行的傳播者、天府綠道的維護者、綠色文明的實踐者,助力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也為即將舉辦的世警會、世大會預熱加油。活動號召——
親近綠色自然,倡導文明行為。崇德向善,禮儀修身,說文明話、辦文明事、走文明路、開文明車,爭做文明言行的傳播者。
自覺遵守秩序,維護綠道形象。愛護綠道設施,愛護草坪衛生,對損害社會公德和影響城市形象的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和制止,爭做天府綠道的維護者。
踐行環保理念,推廣低碳時尚。從身邊小事和生活點滴做起,向家人、朋友和同事宣傳和普及以環保為榮、以低碳為時尚的新生活方式,爭做綠色文明的實踐者。
另悉,此次主題活動還已通過隨手拍、攝影有獎徵集等形式邀請全市網友尋找綠道上「最美的人」「最美的景」「最美的事」,並曝光亂丟垃圾、亂踩草坪、車輛亂停放、破壞公共實施等不文明行為。(記者 張家華)
相關新聞
綠道為線 公園為點 串起教育教學新場景
學生們在綠道寫生
「我媽媽是一個有魔法的園丁,她能讓所有東西都長得很好……」天府綠道新金牛公園內,一群小朋友緊緊挨著坐在小板凳上,與父母一同分享輕鬆快樂的親子閱讀。這正是金牛區所開展的「金牛綠道行」中小學課外實踐活動。該區探索開展「綠道+」系列活動,以綠道為線,以公園為點,將區域內學校歸到線上,落到點上,將全區綠道作為教育教學的新場景,作為勞動教育、社會實踐、生態教育、戶外活動的主陣地,讓綠道之美惠及每一個孩子。
不遠處,茶店子小學美術老師王興強正帶著孩子們進行寫生。「我到茶店子小學教書已有15年了,這15年間成都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可謂是舊貌換新顏。」王興強指了指身處的新金牛公園,「這次帶著孩子們來到綠道上,就是希望他們用畫筆記錄我們成都之變化,感受天府綠道之美。」
「成都市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對於廣大師生來講是非常有意義的。」金牛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綠道的不斷建設,學生的戶外活動空間進一步增大、教學空間進一步拓展,其已成為學校勞動教育、社會實踐、生態教育、戶外活動的主陣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開展的「金牛綠道行」中小學課外實踐活動,將實施「班長制」管理模式,對課外教學點位進行劃片分區,班長學校牽頭做好各個分區實踐活動的統籌協調與安排,形成可持續的綠色發展實踐長效機制。
什麼是「班長制」管理模式?金牛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拿新金牛公園舉例,茶店子小學和二十中便是其班長學校,新金牛公園方圓1公裡到5公裡內由班長學校統一調遣,使公園中天天有學生、有活動。「今後我們將把活動逐漸課程化,在課外公園這個點、綠道這個線上開展教學活動,同時我們還將制定相應的教材,並將好的活動固定化常態化。」
記者梳理發現,金牛區課外教學點位主要涉及熊貓綠道(金牛立交—交大立交)和熊貓綠道(嬌子立交至航天立交之間),包含了新金牛公園、九裡堤公園、永陵博物館、茶文化公園、新橋公園等9個點位。「金牛綠道行」系列課外實踐活動將貫穿全年。金牛區將每年4月定為「綠道行」主題活動月,每月22日為綠道固定活動日。屆時,將開展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記者 張家華 金牛區教育局供圖)
【關注百家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