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醫生講科普
醫學指導/「廣州實力中青年醫生」、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沈振宇
秋風陣陣,又到了過敏高發的季節,過敏娃的家長準備好「迎考」了嗎?近日,廣州日報廣州社區生活節·健康有約「名醫大講堂」走進社區,「廣州實力中青年醫生」、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沈振宇開講小兒過敏,一大波「冷」知識為寶寶安度秋冬保駕護航。
過敏其實就「三板斧」
過敏反應指的是機體免疫系統對外部抗原的過度免疫反應。也就是說,身體的免疫系統與來自機體之外、環境之中(如大氣吸入物、食物或其他能觸及的)各類抗原物質(過敏原)發生的過度免疫反應。
過敏反覆發作,各種過敏反應五花八門,有的症狀很隱蔽,連「身經百戰」的家長都可能被麻痺。比如對黃豆過敏的孩子,避過了豆腐豆花中的豆成分,卻很可能「栽」在醬油上——醬油也是豆製品。
沈振宇說,其實過敏問題不管是預防也好,治療也好,都是有「三板斧」:
一是從內因入手,提高身體免疫力;
二是從外因入手,避開、隔斷各種過敏原。比如環境或食品中的過敏原、刺激原,如動物皮毛、植物花粉、化妝品、肥皂、人造纖維、蟎蟲、微生物、環境溫度或溼度變化,如日曬、寒冷、乾燥、炎熱、熱水燙洗等均可以引發或加重溼疹。特應性皮炎更有可能是食物過敏,常見的過敏原包括花生、牛奶或其他堅果等。
三是從損害的部位入手,治療過敏所導致的結果,比如皮膚問題、腹瀉問題、呼吸道問題的對症處理等。
這些過敏冷知識要知道
過敏「難纏」,沈振宇梳理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細節,不少是易被忽視的「冷知識」。
嚴重溼疹提示隱蔽問題
寶寶出現溼疹,提示需儘快處理過敏問題,控制病情,避免發展到發生哮喘、過敏性休克等可能致命的嚴重症狀;避免其他的隱蔽症狀如牛奶過敏沒及時排查,影響發育。
什麼水果對過敏娃最安全?
很多熱帶水果都容易導致過敏,蘋果對於過敏的孩子來說是最「安全」的水果。此外,加熱食物是降低過敏風險的基本方法之一,「蒸水果」雖然會導致一些熱敏性的維生素流失,但的確比較不易過敏。
母乳會不會過敏?
母乳是嬰兒6月齡之前最好的食物,只要餵養得當,母乳本身並不會導致寶寶過敏。相反地,牛奶等動物奶蛋白可以增加4倍過敏風險,因此,應儘量提倡母乳餵養。
極少數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也會發生過敏。在純母乳餵養寶寶過敏症狀爆發期間,母乳餵養媽媽應迴避易引起寶寶過敏的蛋白質,如牛奶、海鮮、貝殼、雞蛋、豆製品等易過敏食物。如果寶寶在媽媽嚴格忌口的前提下母乳餵養依舊過敏,則建議在醫生/營養師的指導下食用無敏的胺基酸配方粉,待寶寶症狀穩定後,在媽媽嚴格忌口的前提下嘗試恢復母乳餵養。
除蟎蟲不一定靠暴曬
很多孩子對蟎蟲過敏,一般床鋪被褥、枕頭等可以通過暴曬用高溫來殺滅蟎蟲。但要注意,蟎蟲的屍體、排洩物也同樣是過敏原,所以暴曬後要在戶外拍打。另外,如果天氣不佳沒太陽,低溫也一樣可以殺死蟎蟲,把枕頭包好放進冰箱冷凍層,再拿去戶外拍打,一樣有除蟎效果。
為何潮溼梅雨季之後溼疹又冒頭?
梅雨季節之後,家中有不少「死角」滋生黴菌,比如牆角、桌腳,天氣乾燥後菌孢飄散空中,導致過敏。因此雨季過後一定要注意清理好衛生死角。
為什麼帶娃不要過度「講衛生」?
豐富的腸道菌群能夠幫助孩子防範過敏。較為公認的「衛生學假說」認為由於衛生條件改善,家庭小型化以及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導致嬰幼兒出生後很少暴露於微生物環境中,通過感染和微生物刺激達到預防作用的機會減少,導致嬰幼兒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上升。
嬰兒出生前腸道都是無菌的,免疫系統不成熟,出生後腸道菌群開始建立;寶寶出生後即可適當補充益生菌,使嬰兒腸道菌群持續發育,穩定腸道菌群平衡。1歲多的孩子處於口腔敏感期,通過口腔來探索世界的過程中適當接觸各種菌,甚至「吃」進細菌,有利於腸道菌群的培育。過度消毒家居、玩具,只會導致孩子吃進去的都是消毒劑。
寶寶食物過敏可以接種疫苗嗎?
一般情況下是可以接種疫苗的,但是需要注意暫緩接種的情況:食物過敏的急性反應期(如並發哮喘、蕁麻疹等)或接種部位皮膚異常(溼疹、特應性皮炎等),應暫緩接種。有蛋類嚴重過敏反應史的兒童,應在醫療機構監護下接種流感疫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