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0多年,我們都形成了一個認知,說到改革,就會想到推動市場化,把政府手裡的資源轉交給民營企業,然後市場經濟那隻無形的手就會自動地配置資源,最後的結果都是不錯的。
但是有時候,我們也開始犯迷糊,市場化改革這一招好像也不是在哪兒都靈,尤其是在醫療改革(莆田系,不解釋)。甚至連累了給它做廣告的百度都被老百姓罵得要死。
這就出現一個問題,市場化的改革總方向到底對不對?
於是就出現了兩派聲音,正方辯友認為仍然是對的,市場化改革的方向要堅持,發展中的問題要靠發展來解決,只要假以時日,中國市場一定會演化出那種負責任、有品牌、使用單位和人民群眾滿意的民營檢驗機構。因為你看全世界那些發達國家,中國憑什麼特殊呢?
但是反方辯友說,少來這套,特種設備的檢驗和教育、醫療這兩個產業相似,極其特殊,特殊在哪兒?它有強烈的信息不對稱,檢驗人員有相關知識,使用單位沒有;大夫有知識,病人沒有;老師有知識,學生沒有。如果你是唯利是圖的商家,你檢驗、教學和治病只是為了掙錢,那怎麼信你呢?那信任無法構建,這個市場就無法啟動,所以檢驗還是應該繼續國有國營,這是兩派爭論。
這裡就要引用經濟學裡面的一個知識點「信息不對稱」。為什麼信息不對稱會摧毀市場呢?
如果高品質的產品要把自己彰顯出來,與低品質的產品區分開來,需要很大的成本。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當使用單位無法分辨哪一個公司檢驗質量高、哪一個公司檢驗質量低時,他們就會出較低的價格,這樣檢驗質量高的公司就會離場(無法盈利),長此以往反覆循環,檢驗市場就會只剩下檢驗質量較低的公司或者崩潰。並且這個還是建立在使用單位像買車的買家、學生或患者一樣及其渴望一個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或教育服務。當使用單位不在乎檢驗質量或更在意合格結果的時候,這樣的檢驗市場崩潰會加速來臨,甚至從開始就無效或崩潰。
那麼,是不是信息不對稱的產業就必須國有國營呢?
這個認知肯定是不對的,為啥?因為市場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嘛,首先商家本身就有這個衝動。你看,現在很多餐館搞那種開放式廚房,他就是解決消信息不對稱,怕我們顧客覺得他不乾淨。現在很多手機廠家在搞發布會的時候,把手機殼裡面那麼多元器件,所有的配置跟你講得一清二楚,這商家自己就在解決消信息不對稱。
而且市場運行時間一長,它自然會搞出一種機制,叫品牌,就是信息不對稱沒關係,比如說快餐業,漸漸地品牌會越來越集中。相反,信息不對稱程度比較差的,比如說買棵蔥、買顆蒜,我通過肉眼就可以識別這貨好不好,所以它就不會有品牌,品牌這個機制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
而且還有一點,市場經濟一旦出現了問題,這就叫商機,有信息不對稱就會有第三方評審機構,你看現在汽車產業,還有電子產業,往往就會出現第三方的評測機構,這也是他們做生意賺錢的機會好不好?所以信息不對稱並不是檢驗檢測、醫療和教育產業的命門,或者說核心問題。
那反方同學是不是說錯了呢?話也不能這麼講,他們的結論是有道理的,只不過是把原因給判斷錯了。檢驗、醫療、教育這些領域,它最大的特殊性是在於兩條,第一,試錯成本太高;第二,它提供的是非標準的服務。
試錯這事,那是市場經濟的精髓,我到一個餐館吃飯不好吃,下回永遠不來;用這個東西不好用,我告訴親戚朋友,大家都別用。你看,市場是要求我們消費者先把自己搭進去一次,然後才能夠形成對商家的倒逼機制,對市場的優化機制。
可是在檢驗、醫療和教育這些領域,我試不起嘛,我命只有一條,我孩子的未來只有一次,所以檢驗機構必須得仔細,我要求一開始這個大夫就得靠譜,這個老師就得讓我放心。這個市場的信任狀態只有兩檔,一個是0,一個是1,要麼不信,要麼就信,它不像其他的市場,我可以在0到100之間慢慢地去構建這個信任,拿自己不斷地去試。
更重要的是,它是非標品,比如說其他的標品,比如說製藥,那也是從0到1的信任。但是因為它是標品,所以第三方機構、政府機構、FDA、國家藥監局可以不斷地對它進行評測。可是在檢驗、醫療和教育兩個領域呢,每一次服務都不完全一樣,那第三方機構怎麼介入呢?所以你看,要想把市場經濟運用到檢驗、醫療和教育當中非常之難,因為它要解決信任怎麼樣一步到達100的問題。
那除非一種情況,就是我心裡明知這個檢驗員、大夫、這個老師,他的收入和我交給這家機構的錢是沒有關係的,那我就可以信你,你為我檢驗、治病、教我學問,不是為你的私利。
可是你要知道,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你要真的想讓這個事業發展,還必須解決第二個問題,就是檢驗員、老師和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問題。國有國營它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這也正是中國醫療改革、教育改革兩難的地方,用市場化的方式很難建構信任,用國有國營的方式很難解決激勵。那怎麼辦呢?總得有個解決方法吧。
今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改進電梯維護保養模式和調整電梯檢驗檢測方式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其中的檢驗與檢測分離,看似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檢測——解決主動性、積極性的問題,因此檢測公司全面市場化。
檢驗——解決試錯成本與信任的問題,因此檢驗不向市場全面開放。
在這看似完美的解決方案背後,隱藏著許多的不確定性和更待解決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好,要實現這個方案的初衷可謂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