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少年錘殺父母案最新情況 未成年人犯罪如何規避

2021-01-07 閩南網

­  2018年12月31日晚,湖南衡南縣三塘鎮,一名2005年出生的嫌疑人在殺害父母后逃離。

­  據衡南縣警方通報,經公安機關初步核查,犯罪嫌疑人羅某出生於2005年(現年13歲),系三塘鎮初一在讀學生。12月31日18時40分許,因家庭糾紛用錘子先後將其母親譚某某(現年45歲,系先天性弱智)、父親羅某某(現年51歲)錘傷後,逃逸現場。經全力搶救,傷者譚某某、羅某某因傷勢過重死亡。

­  最新進展:羅某已被抓獲

­  有媒體從湖南衡南縣官方渠道獲悉,事發後嫌疑人羅某曾用其父親的身份證購票前往雲南大理。1月2日下午,衡南警方在雲南大理將其抓獲。

­  因家庭糾紛導致 案發時姐姐在家

­  辦案民警介紹,目前初步預測疑因家庭糾紛導致案發,「他(羅某)的家庭比較特殊,他的母親和姐姐有先天性弱智。當時在場的2人已經死亡,他在逃。他姐姐當時在家,後來找家裡親戚反映,隨後親戚報案。」

­  目前,當地黨委政府已安排專人負責死者家屬的善後安撫事宜,警方將及時通報案件進展。

­  案件被報導後,不少網友對這一悲劇表示痛心:

­  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表示,此案中未成年人殺害父母的行為很可能受到了前段時間「湖南12歲男孩弒母」案件的影響。

­  相關案件:

­  十二歲男童弒母后返回學校

­  網友們提到的另一起「十二歲男童弒母」案件,就發生在短短一個月之前。

­  2018年12月2日晚間,湖南省沅江泗湖山鎮一名12歲的小學六年級男生吳某康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持刀將母親砍了20餘刀,致其母親當場死亡。

­  點擊這裡,回顧案件

­  案情查明後,吳某仍舊錶現得若無其事,他承認自己錯了,但不是什麼大錯,「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

­  此案中,不僅12歲男童殺害母親且毫無悔意的行為令人髮指,另外此案的判決結果也引發社會的激烈討論:由於男童吳某隻有12歲,還未達到負刑事責任的年齡,因此被釋放並返回學校繼續上學。

­  12歲男孩弒母后不僅不承擔任何責任,甚至還返回學校上學。不少網友認為,正是這樣的處理結果給其他未成年人帶來了錯誤的示範和暗示。

­  那麼,年齡仍未達到14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後該如何懲罰?是否只有「釋放由家長監管」這一條路可走?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  「政府收容教養」如何才能落到實處?

­  我國刑法規定:「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有類似規定:「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嚴加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養」。

­  也就是說,未成年人犯罪後,除了家長「管教」外,「政府收容教養」也是應對措施。此前曾引起社會關注的「李雙江之子李天一尋釁滋事」案件中,公安機關就曾判定李某由政府收容教養1年。

­  然而,現實中的「收容教養」措施,卻有不少問題。

­  首先,收容教養的條件過於模糊。儘管刑法規定了「必要的時候」,但究竟什麼時候才屬於「必要」,卻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因此影響了實踐操作。

­  第二,執行收容教養場所不夠統一。有的地方將收容教養人員送進工讀學校,有的則是在少年犯管教所。而工讀學校的招生對象是「十二周歲至十七周歲有違法或輕微犯罪行為」「不適宜在原校,但又不夠少年收容教養或刑事處罰條件的中學生」。由此看來,收容教養在工讀學校執行並不合適。

­  此外,從實踐來看,收容教養的適用並不多見。這其中儘管有收容教養制度不夠健全完善的因素,但從根子上看,則與應對未成年人犯罪的理念相對滯後不無關係。

­  未成年人犯罪入刑年齡是否應該下調?

­  一個月內接連發生未成年人殺害父母的惡性案件,這讓不少網友再次建議:下調未成年人犯罪入刑年齡。

­  近兩年,有關「是否應該下調未成年人犯罪入刑年齡」的討論一直在進行。針對《未成年人保護法》是否應該進行調整的問題,社會觀點則分為兩派。

­  部分建議「從14周歲降低至12周歲」的學者指出,我國現在兒童辨認和控制能力有較大提高,部分施害的未成年人在作案時展示的辨識能力、心智發育程度甚至超過一般成年人的水準,因此入刑年齡應該下調。

­  而另一部分人認為,光靠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不僅不能有效控制犯罪,而且可能製造出更多嚴重犯罪行為,因此應從其他方面入手幹預未成年人犯罪。那麼,世界各國如何處理未成年人犯罪?是否值得我們借鑑?

­  俄羅斯:未成年人法庭和取消前科制度

­  在俄羅斯,未成年人刑事訴訟政策的基礎在於未成年人法庭的運作。早在1910年聖彼得堡就成立了第一個未成年人法庭,其工作重點是將未成年人的制裁與懲罰迅速轉移到教育和恢復權利方面。此外,俄羅斯法律規定,只要未成年人在規定的期限內沒有重新犯罪,即取消刑事前科,目的在於預防新的犯罪發生。

­  澳大利亞:未成年人改過會和社區服務令

­  在澳大利亞,對於罪行較重但已經認罪且悔過態度較好的未成年人,警方會將其交送給未成年人改過會。改過會專門聘請在社區內有威望而且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士兼職擔任調查官,來對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進行調查並制定處罰措施。只有情節非常嚴重且拒不認罪的犯罪者,才會在法庭進行判決。普遍的處罰方式是進行社區服務令,目的是讓孩子真正的意識到違法對於整個社會造成的困擾問題。

­  德國:少管所改造和職業培訓

­  針對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德國有專門的《青少年法庭法》和《少管所法》或者說是《青年年監獄法》等法律。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可被依法剝奪6個月到5年的自由,送入少管所接受改造,少管所通常有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負責對其進行思想教育,讓其學會遵紀守法。最重要的是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培訓以便出去之後能夠儘快的重新融入社會,避免因無所事事、遊手好閒而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  短時間內接連發生的兩起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案件,不僅造成了兩個家庭的悲劇,更給社會帶來極壞的影響。讓違法者付出代價,才能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現象。更為關鍵的是,任何對於未成年罪犯的懲罰,也都應是以教育和改造為最終目的。如何更好的處理未成年人犯罪問題,我們仍需探索。

原標題:13歲少年錘殺父母后逃逸被抓獲 如何才能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責任編輯:李曉靈

相關焦點

  • 13歲少年錘殺父母讓人震驚,加強未成年人教育刻不容緩
    13歲少年錘殺父母讓人震驚,加強未成年人教育刻不容緩2018年12月31日下午6時許,湖南衡南縣三塘鎮學塘村發生一起兇殺案,致一男一女兩人死亡。公安機關初步核查,犯罪嫌疑人羅某系死者的兒子,2005年出生(現年13歲),現為三塘鎮初一在讀學生,當晚羅某疑似向父母要錢未果發生爭執,平時一貫了百依百順的羅某頓時心生怨恨,懷恨在心,隨後用父親幹活用的工具錘子先後將其母親譚某某(現年45歲,系先天性弱智)、父親羅某某(現年51歲)錘傷。經過全力搶救,傷者譚某某、羅某某因傷勢過重死亡。
  • 四川13歲少年弒母,原因竟是爭吵,未成年人的教育刻不容緩
    通報稱一名13歲的男孩劉某將自己36歲的母親卓某殺害於家裡,然後報警自首,殺人的原因竟然是跟母親吵架。真是令人不可思議。13歲的劉某還只是初一的學生,卻把刀對準了自己的母親。案件目前還在調查之中,母子二人究竟為何吵架我們無從得知,但不論是為什麼,也不應該拿起屠刀,更不應該對準自己的母親。近幾年,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數見不鮮,特別是將屠刀對準自己的父母。
  • 從「12歲男童弒母」案到「13歲學生錘殺父母」案,還不到一個月……
    2018年12月31日,湖南衡南縣三塘鎮13歲少年羅某,用錘子先後將其母親譚某某、父親羅某某錘傷,之後逃逸現場。經搶救,傷者譚某某、羅某某因傷勢過重死亡。2019年1月2日,衡南警方在雲南大理將嫌疑人羅某抓獲。
  • 13歲錘殺父母,一個月內兩起相似案件,法律真要保護這樣的孩子嗎
    2018年12月31日,在湖南衡陽市衡南縣三塘鎮學塘村發生一起「13歲學生錘殺父母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接連曝出兩則不滿14周歲少年殺人案,殺的不是別人,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次次的挑戰公眾的道德底線。這只是曝出來的案件,還有許多沒有曝出來的校園欺凌案件,偷竊搶劫案件等。
  • 湖南衡陽通報13歲學生錘殺父母案:因家庭糾紛,母親系先天性弱智
    原標題:衡南縣通報13歲學生錘殺父母案:作案後逃逸,父母不治身亡2019年1月1日,湖南衡陽市衡南縣官方向澎湃新聞通報了「13歲學生錘殺父母案」。公安機關初步核查,犯罪嫌疑人羅某2005年出生(現年13歲),系三塘鎮初一在讀學生,因家庭糾紛用錘子先後將其母親譚某某(現年45歲,系先天性弱智)、父親羅某某(現年51歲)錘傷後,逃逸現場。經全力搶救,傷者譚某某、羅某某因傷勢過重死亡。目前,公安機關正在全力偵破緝拿犯罪嫌疑人,當地黨委政府已安排專人負責死者家屬的安撫工作,善後工作正在有條不紊進行。事態進展待報。
  • 專家:簡單降低刑責年齡難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十三歲少年涉嫌錘殺父母案引思考專家認為  簡單降低刑責年齡難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 本報記者   趙  麗  □ 本報實習生 崔磊磊  又見少年弒親。  2019年第一天,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的一則協查通報,引發公眾焦慮——這距離湖南沅江12歲少年弒母案,不過才一個月。  2018年12月31日,衡南縣三塘鎮的13歲少年羅某,用錘子先後將其母親譚某某、父親羅某某錘傷,之後逃逸。譚某某、羅某某因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死亡。  2019年1月2日,衡南警方在雲南大理將犯罪嫌疑人羅某抓獲。
  • 大連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案宣判,白巖松這麼評未成年人犯罪
    本周一,10歲女孩被13歲男孩殺害案民事訴訟一審宣判,行兇少年蔡某某父母被判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128萬餘元,行兇少年蔡某某,如今正處於三年的收容教養之中。目前被害女孩家人還在準備材料,希望繼續追究蔡某某父母的刑事責任。
  • 13歲少年錘殺父母案的發生誰的鍋?別讓你的虛榮心毀了自己
    前幾天小編在網上看到了一則新聞,「13歲中學生錘殺父母案」。在湖南衡陽市南縣三塘鎮學塘村發生的這起案件可以說引起來了很大的轟動。一個人能對生自己養自己的父母下手那該是多麼的冷漠啊。根據新聞報導,"嫌疑人人羅某家庭情況特殊,媽媽和姐姐均有智力殘疾。羅某的父親是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報導中說過羅某經常偷拿家裡的錢與父親發生口角,他因為母親的智力殘疾很自卑曾向同學謊稱母親在外地有一份體面的工作,還經常拿家裡的錢請同學吃零食........"
  • 12歲少年弒母法律管不了?縱容犯罪?這項制度終於來了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中國之聲轉載請註明來源2018年12月31日19時許,13歲男孩錘殺父母案。2018年12月2日晚,12歲少年弒母案。湖南沅江12歲男孩吳林(化名)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被打後心生怨恨將母親用刀殺死。2018年1月15日,13歲男孩持刀捅死一名12歲同班同學,起因是湖南婁底因兩人打球產生矛盾。
  • 錘殺父母的13歲少年:曾寫作文虛構生活 自稱好孩子
    錘殺父母的13歲少年:曾寫作文虛構生活 自稱好孩子 原標題:   羅某作業本上對父母的描述。澎湃新聞記者 蔣格偉 攝  2018年12月31日,跨年夜傍晚6時許,13歲的羅某與父母發生爭執。
  • 13歲少年錘殺雙親如何處理?依舊無罪釋放重返校園?
    羅某作業本上對父母的描述。澎湃新聞記者 蔣格偉 攝2018年12月31日,跨年夜傍晚6時許,13歲的羅某與父母發生爭執。他拿著父親羅某春的掙錢工具砸向雙親,之後又帶著父親的身份證騎上電動摩託車離開家中。
  • 人大代表建議:調整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責任年齡下限為12歲
    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傑未滿14周歲未成年人實施的惡性案件是否應追究刑事責任的問題,在近年來多起典型的未成年人殺人案件中,引起了社會關注。如湖南13歲羅姓男孩錘殺父母案、12歲男孩弒母案等。按1985年《聯合國少年司法規則最低限度的標準規則》(北京規則)規定,在承認少年負刑事責任的年齡這一概念的法律制度中,應考慮到情緒和心智成熟的實際情況。」他解讀,從1979年至今,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年齡及特點早已今非昔比,當代國內的未成年人生長於物質豐盛及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心智及身體成熟早,2017年頒發的《民法總則》因此才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從10周歲下調至8周歲。
  • 大連13歲男孩殺10歲女童不追刑責,未成年人極端犯罪如何治?
    「你走了,爸爸再看不到你了……」任憑父母如何呼喚,上小學五年級的王麗(化名)再也不會顯現燦爛的笑顏。4天前,10歲的她身中7刀倒在血泊中,而向她舉刀的男子蔡某某還不滿14歲。陝西恆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認為:本案中,如果最終確認10歲女孩確實是13歲男孩性侵未遂後殺死,且其父母並沒有授意或提供幫助,那麼,13歲男孩主觀上存在故意,客觀上對10歲女孩實施了加害行為。
  • 13歲少年殺人!未成年人犯罪還是「一放了之」?
    經連夜工作,於當日23時許,在走訪調查中發現蔡某某(男,2006年1月出生,13歲)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到案後,蔡某某如實供述其殺害某某的事實。依據《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之規定,加害人蔡某某未滿14周歲,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 近年來未成年犯罪頻發,我們將如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01案情回顧近年來未成年犯罪不斷高發以下是近年來的案件2004年11月15日四少年策劃報價大案,仁某(18歲)南某(16歲),楊某(15歲)於某(16歲)合夥綁架策劃綁架16歲曉雨索要贖金,殺害人質,仁某男某判處無期徒刑,判處楊某有期徒刑
  • 如何最大限度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熱點案例:2009年10月20日,大連市一名13歲男孩蔡某某將同住社區的10歲女孩琪琪殺害,並將其屍體扔進灌木叢。據報導,琪琪死於失血過多,被刺了7刀。近年來,出現了不少14歲以下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年齡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護身符」。此外,拘留改造能否真正起到懲罰作用,也存在疑問。公眾要求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呼聲不斷高漲。
  • 16歲少年校門口遭同學割喉:未成年人犯罪的惡,超乎你的想像
    年僅10歲的淇淇被害身亡,而兇手是13歲的蔡某。事發前,淇淇與往常一樣,上完美術班回家。13歲的蔡某讓淇淇幫忙,因為兩個人家離得近,而且還上過一個培訓班,善良的女孩就答應了。誰知,將淇淇騙回家中後,蔡某就去摟抱,欲發生性關係。淇淇極力反抗,卻被蔡某摁倒在地,掐住脖子,瘋狂毆打。隨後,為了防止惡行暴露,蔡某竟在淇淇身上連捅七刀。
  • 又出慘劇,眉山13歲男孩殺母:我們到底該如何對待犯罪的未成年?
    就在全國人民還在努力抗擊新冠肺炎的時候,眉山東坡區發生一起人倫慘劇:13歲男孩劉某,因家庭瑣事與36歲的母親卓某發生爭吵後,趁媽媽熟睡,將媽媽殘忍殺害。這個男孩2006年出生,剛滿13歲,他的父親早年去世,是媽媽一個人把他拉扯大。可以說是相依為命,很難想像他是如何痛下殺手的。現在的他或許還不明白,今後他再也沒有媽媽疼他了。
  • 哈爾濱「趙力寶案」紀實:13歲強暴女孩未判刑,獲釋後殺女孩母親
    未成年人由於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引導和誘惑,由此走上犯罪道路,而這些「少年犯」施暴的對方往往也是未成年人。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未滿十四周歲,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一名13歲少年強暴了14歲同村女孩而未被判刑,獲釋後男孩不滿賠償對方精神損失費,一怒之下連砍19刀,將女孩的母親殺害。
  • 下調未成年人刑責年齡,能否管住「小惡魔」?
    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低齡未成年人實施的惡性犯罪案件,影響都比較惡劣。比如,2018年湖南省衡南縣13歲男孩錘殺父母案。2018年最後一天,13歲男孩涉嫌錘殺父母逃離;1月2日,衡南警方在雲南大理將其抓獲。在衡南縣三塘鎮學塘村不少村民看來,13歲的小羅充其量是一個叛逆的孩子,「殺父母」很難跟一個孩子扯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