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5月10日電 /美通社/ -- 乳製品市場整體穩健增長,其中不同品類表現各異。英敏特《乳製品消費趨勢 -- 中國2018》* 表明酸奶和奶酪最近幾年表現尤為突出,酸奶品類的銷售額自2014年以來保持了20%以上的年增長率,同時,奶酪的市場表現穩健 -- 2015-2017年間增長率為15-25%,與酸奶不相上下,遠高於牛奶和冰淇淋。放眼未來,整體乳製品市場的銷售額在2017-2022年間預計將以6.6%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22年將增至4,802億元人民幣。
儘管酸奶和奶酪表現不俗,不過根據英敏特市場數據顯示,中國人均乳製品消費量依然低於其他國家。比如,中國2017年人均牛奶消費量為14.3升,日本為36.8升,美國則是51.7升;人均酸奶年消費量上,中國是3.43千克,日本是9.66千克,美國則是4.92千克;最後來看下奶酪的人均消費量,中國為0.02千克,日本為1.46千克,美國則達到了6.89千克。
英敏特資深食品飲料分析師陳楊之表示,「相比飲食文化相似的日本,中國的乳製品消費總量其實還是較低的。英敏特研究分析表明中國的乳製品行業的增長目前得利於更多的消費,比如製造出了更多的消費場景。當然,銷售額的增長也因為原奶的價格的提升,當然也是消費者更願意為消費升級所產生的高端選擇買單。同時,我們再細看酸奶市場,它的快速增長已經成為乳製品市場、甚至整個食品和飲料市場的領先品類。」
縱觀整體乳品市場,購買乳製品時,消費者最願意為健康相關的特徵支付溢價。在調查的主要四種奶品中(牛奶,酸奶,黃油和奶酪),消費者更多將牛奶和酸奶與健康功效聯繫在一起,如有營養(分別為51%和48%)、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分別為49%和44%)、適合孩子(分別為51%和49%)和老人(分別為46%和37%)食用。此外,人們更多將牛奶和高蛋白(47%)聯繫在一起,將酸奶和容易消化吸收(60%)聯繫在一起。黃油與高熱量(50%)、高脂肪(45%)和高膽固醇(34%)的聯繫密切,與上述健康功效的聯繫較小。奶酪位於二者之間 -- 消費者既將奶酪和高蛋白(38%)和高營養(37%)等正面認知聯繫在一起,也認為奶酪有高熱量(43%)和高脂肪(41%)等不利健康的問題。
當然,添加和減少類健康宣稱都是消費者最願意支付溢價的關鍵因素 -- 前者例如添加蛋白質和鈣質等營養成分(47%) 和堅果和超級水果等其他健康食物成分(44%)以及無添加(45%)。針對特定人群設計(38%)也是消費者願意溢價購買的一大因素,除了老年和少年兒童外,新興受眾群比如健身人士等。
相比之下,包裝或味道相關的因素相對次要,如方便的包裝(29%)和當季限量口味(22%)。
「中國消費者的確越來越對自己的奶攝入更加關注,無論是質還是量上,我們的研究表明消費者在意這些奶製品上對於健康的宣稱是最為關鍵的支付因素。」陳楊之補充道。
整體而言,消費者更喜歡大品牌(65%)和全國性(59%)的乳品品牌。消費者對本地奶源的態度有明顯的分化 -- 44%認為本地奶源可靠,36%則不這樣認為。不過,相比國產乳製品(34%),更多消費者偏愛進口乳製品(43%)。即使在購買國產乳製品的消費者中,仍有32%表示偏愛進口乳製品。
「且觀國產和進口乳製品之戰,可以發現消費者似乎開始重拾對國產奶源和乳製品的信心,但依然偏愛進口乳製品。為了讓國產乳製品比進口乳製品更具吸引力,國產品牌可以傳遞更好的產品形象,強調附加的健康益處,甚至嘗試創新口味等。對於進口品牌而言,強調新鮮度以外的其他競爭優勢(如添加營養成分)至關重要。」陳楊之總結道。
*英敏特報告是於2017年11月對3000名20至49歲的,來自於一至三線中國城市的中國消費者進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