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乳企持續撬動奶酪市場

2020-12-22 騰訊網

日前,妙可藍多發布公告,詳細披露了此次妙可藍多與蒙牛深度的合作方式。蒙牛集團擬以現金方式認購上海妙可藍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同樣,伊利在今年11月也開始在奶酪市場的新動作,推出奶酪產品系列。按照計劃,伊利將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個城市投建客戶體驗中心,明年將在北京先落地。所謂的客戶體驗中心主要為餐飲客戶提供產品開發、演示、品鑑,以及行業熱點分享等服務。

在伊利、蒙牛兩大公司外,地方乳企也相繼跟進。今年7月,三元設立特渠事業部,旗下擁有以奶酪為主的全乳製品產品線,主要面向餐飲、學校、西式快餐、烘焙、茶飲市場提供一站式乳品採購方案。光明食品在2015年收購了以色列最大食品企業Tnuva,以藉助其技術發力奶酪新品類的開發。

目前,國際品牌佔據奶酪市場主流,但奶酪市場的進口依賴度逐年下降,2016年—2018年分別為63.2%、56.5%、50.4%。在國內乳企加碼奶酪業務下,國內奶酪產量快速增長。據智研諮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奶酪行業市場需求前景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零售奶酪終端市場規模約65.5億元,2010—2019年複合增速達到22%,預計2024年將達到112億元,預計2020-2024年年均複合增速12%。毋庸置疑,奶酪消費的逐年增加,也為國內乳企發展奶酪業務留下了空間。

本土奶酪市場前景可期

在中國乳製品市場上,以超高溫滅菌乳為主的常溫白奶增長放緩已經多年。根據歐睿諮詢的數據,自2016年起,可以常溫保存、保質期通常在6—12月的牛奶產品的銷量在不斷下滑。市場規模的提升主要依賴於產品價格的提升拉動。乳製品的結構化升級成為了乳企們新的探索,這包括巴氏鮮奶、酸奶以及奶酪。在常溫酸奶產品的推動下,酸奶逐漸成長為乳製品市場最大的單一品類,而巴氏鮮奶則是乳企們大力投資的快速市場。至於奶酪,這是乳企們新近看中、但發展還較為早期的細分市場。

從產品上而言,奶酪是乳製品消費升級的最終產物。奶酪常常稱為「奶黃金」,主要是原料需求大、製作成本高,但是營養價值和產品價格也隨之增加。原奶製作奶酪的產出率為10:1,奶酪的蛋白質和鈣含量是牛奶的8—10倍。

在中國乳製品市場上,奶酪是個規模小、增速高的細分品類。根據歐睿諮詢的數據,2019年奶酪市場規模增長65.5億元,接近巴氏鮮奶規模的1/5,佔據乳製品市場1.5%的份額。但2019年奶酪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2%,這是中國乳製品細分品類中增幅最大的。此外,與飲食習慣相近的國家相比,中國奶酪在乳製品市場中的佔比也小。在與中國相鄰、飲食習慣相近的日韓國家,乳製品市場結構逐漸趨向於加工程度更高的乳製品,奶酪的佔比也相對較高。2019年,日本奶酪佔乳製品消費比例為18%,韓國的比例數字在47%,遠超中國市場的比例數字。同時,日韓兩國的奶酪消費量仍然在上升,可能會接近歐美市場的狀態,奶酪佔乳製品市場的比例普遍在50%左右。

中國奶酪消費與成熟市場的差距,可以更直觀地反映在人均奶酪消費量上。2018年,中國人均奶酪消費量0.28千克,僅相當於日本1966年的水平。根據經合組織(OECD)數據,日本市場2018年人均奶酪消費量相當於中國的8.2倍,韓國相當於中國的10.4倍。與其他國家間的差距,意味著奶酪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巨大。

此外,由於現行國標對於微生物有嚴格限制,導致海外生產的大量新鮮奶酪無法進入中國市場。荷蘭皇家菲仕蘭中國董事長高瑞宏曾表示,目前該公司有20多種奶酪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但更多產品由於現行乾酪國標的限制而未能進入。

目前,限制新鮮乾酪進入中國的乾酪國標開始修訂。今年10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再制乾酪和乾酪製品》(徵求意見稿)第二次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這份徵求意見稿刪除了「再制乾酪」的定義,同時將微生物限量範圍從原國標中的7種減少到菌落總數、大腸菌群2種。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相比歐美市場已經很成熟的奶酪行業,國內奶酪行業才剛剛興起。但新興的奶酪市場規模增速位列乳製品細分品類第一,相比2019年液態奶2.2%的增速,2019年奶酪市場(零食口徑)規模增長12.7%。隨著年青一代對奶酪的認可度提升,健康消費需求進一步增加,奶酪作為營養健康食品將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產業發展需多元創新

即便中國的奶酪市場看上去尚有巨大的增長空間,但中國本土乳企進入這個市場的門檻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低。甚至,伊利、蒙牛在全球市場的布局以及營銷方式等不適用於奶酪品類。

直接原因在於,中國市場上的奶酪產品主要通過餐飲渠道,而非面向終端消費者直接銷售。歐睿諮詢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多年時間裡,中國超過70%的奶酪都是面向西式餐飲、烘焙麵包等企業客戶銷售,消費者在商超、電商、便利店等零售端渠道購買的奶酪產品的佔比不到30%。

面向餐飲端客戶的奶酪市場門檻不低,也與中國本土乳企熟悉的消費者市場差異較大。百吉福、恆天然等公司將奶酪與使用奶酪的配方方案打包銷售,將奶酪解決方案、消費者的口感與品牌形象綁定。餐飲客戶可以調整食品飲料的配方,但大幅改變原料與配方,可能直接影響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興趣,進而可能導致消費群體的流失。

在短期內,進口奶酪品牌在餐飲端的地位難以撼動,但市場變化也在發生:伊利、蒙牛在餐飲端與零售端的雙管齊下。面對餐飲端的進口品牌,伊利、蒙牛可以憑藉的資源在於全球布局、熟悉電商以及對於網際網路營銷路徑更熟悉。但伊利、蒙牛都想依靠網際網路營銷在餐飲端形成競爭差異點。伊利在今年11月份的發布會上提到,伊利將向專業乳品業務開放集團在大數據雷達、會員營銷系統和開發跨界聯名品牌等方面的資源,差異點在於營銷。

至於在零售端,伊利、蒙牛可依賴因素是電商。隨著中國乳企在低溫鮮奶上的持續投入,奶酪可能會帶來協同效應。保質期更長的奶酪產品可以藉助乳企現成的低溫產品渠道,提高經銷商的利潤。

兒童奶酪是近幾年零售端的大品類,它幫助乳企打開了零售端的市場。根據歐睿數據顯示,2018年,兒童奶酪在奶酪零售端佔比達50%。這個細分市場上湧進了包括妙可藍多、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中國乳企,與百吉福、樂芝牛、安佳等進口品牌形成了混戰。受益於兒童奶酪這個細分市場的快速發展,2018年6月推出兒童奶酪產品的妙可藍多的市場佔有率從2017年的1.9%增長為2019年的4.8%。兒童奶酪市場增長迅速,也為奶酪市場培養了新的消費者。相較於成年人,兒童的消費習慣更容易養成。而這背後,兒童奶酪品類的增長,主要受益於中國家庭對於兒童營養的關注,家庭消費能力的提升等因素。(王金臣 綜合整理)

相關焦點

  • 小小奶酪棒,撬動奶酪千億市場需求
    目前國內奶酪行業仍處於發展初期,以外資產品和品牌主導,但國內品牌如妙可藍多正藉助奶酪棒這一大單品和本土化的下沉渠道開拓優勢快速崛起。傳統乳企巨頭蒙牛、伊利也相繼開始在奶酪領域發力,推動國內品牌的崛起。收入的增長、西式飲食習慣推廣,驅動了這一時期奶酪消費的快速發展。不過這一時期奶酪行業的增長主要依賴的是進口產品的驅動,國產奶酪的產量基本沒有增長。(2) 本土廠商擴產期(1981-2000年):日本本土乳業龍頭紛紛加碼擴產,在本土品牌加碼和進口量持續攀升的背景下,奶酪市場規模持續快速增長。
  • 借鑑日本百年奶酪品牌,本土奶酪零售市場如何取得新突破?
    回顧日本奶酪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大致可分為進口導入期、本土廠商擴產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1)進口導入期(1950-1980年):受西方文化影響,日本奶酪消費習慣逐漸建立,進口奶酪驅動市場規模持續擴張。(2)本土廠商擴產期(1981-2000年):日本本土乳業龍頭紛紛加碼擴產,在本土品牌加碼和進口量持續攀升的背景下,奶酪市場規模持續快速增長。(3)成熟期(2000-至今):日本乳製品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奶酪消費量經歷調整之後再次步入穩健增長階段。
  • 越來越多乳企欲分食國內奶酪「蛋糕」,奶酪在中國真的火了嗎?
    不過好在如今,有不少品牌在試圖撼動有著數千年的中國傳統飲食文化,讓奶酪擺上更多中國家庭的餐桌。那麼,這是否暗示著奶酪產業將會成為中國乳業的下一個風口呢?國內奶酪市場情況究竟如何?一起來看看!奶酪市場前景大?
  • 誰在動中國市場的奶酪?
    前期的產業鏈布局,對於本土雙雄有多大助力? 乳企投資的奶酪市場有多大? 在中國乳製品市場上,以超高溫滅菌乳(UHT奶)為主的常溫白奶增長放緩已經多年。根據歐睿諮詢的數據,自2016年起,這種可以常溫保存、保質期通常在6-12月的牛奶產品的銷量在不斷下滑。市場規模的提升主要依賴於產品價格的提升拉動。
  • 奶酪市場增速迅猛 乳企加碼布局-新快網-新快報官方網站(明天報紙...
    妙可藍多被稱為「奶酪第一股」,此次動作被業內看做是對奶酪行業的再次布局,事實上,伊利、三元、恆天然等多家乳企也都在積極布局奶酪業務,僅奶酪棒一個單品便有不下20款產品。 ■新快報記者 陳思陶 奶酪棒成大單品 各品牌競爭白熱化 在商超的貨架上,色彩鮮豔、形狀可愛的奶酪棒十分吸睛。正在選購的消費者告訴記者,孩子一天可以吃五六個。
  • 低溫鮮奶:市場受寵 乳企競逐
    「新人」入局在低溫鮮奶領域,身為河北最大乳企的君樂寶是一名「新人」。君樂寶乳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魏立華稱,這一布局是看重低溫鮮奶產品的市場前景。根據君樂寶早前公布的數據,其2017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近25%,其中,君樂寶奶粉2017年收入同比增長108%,低溫事業部也保持了兩位數的高增長率。
  • 奶酪只佔乳製品市場的1.5%,為何伊利、蒙牛也要擠進來?
    原蒙牛常溫事業部市場管理中心總經理宋繼東轉任愛氏晨曦零售奶酪公司總經理,他此前是蒙牛旗下特侖蘇、純甄、未來星等品牌產品的主要負責人。隨後,蒙牛在2020年1月與阿拉福茲(Arla)成立合資公司,將旗下奶酪業務注入合資公司。在伊利、蒙牛兩大公司外,地區型的乳企也跟進了。北京地區乳企三元在今年也更重視奶酪業務。
  • 小小的奶酪棒 撬動奶酪千億市場需求
    西餐廳內,奶酪焗飯、奶酪火鍋、芝心披薩、半熟芝士甜點等美食廣受消費者喜愛……奶酪逐漸本土化,國產奶酪品牌是否能夠打敗西方品牌,俘獲國內消費者芳心?作為奶酪再製品的奶酪棒,又將如何佔據奶酪市場的風口?同時,國內消費者對於乳製品的需求逐漸向短保質期、零添加劑、高營養價值的品類過渡,奶酪憑藉其極高的營養價值含量,正逐步為國內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國內奶酪佔乳製品消費的比例從2009年的0.5%增長至2019年的1.6%,比例提升超過3倍,並且還處於持續快速提升過程之中。
  • 乳企跨界分食烘焙「大蛋糕」
    近年來,各式各樣的烘焙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小小烤箱培育了市場規模達千億級別的「大蛋糕」。火熱的烘焙行業自然成為企業跨界的選擇之一。日前,光明乳業首家烘焙麵包店「光明悠焙」在上海開業,這也是光明乳業繼進軍冷飲市場後,跨界的又一嘗試。此外,恆天然、新希望、蒙牛等乳企都瞄準了這一市場機遇,欲將烘焙打造成新的市場連接樞紐,助力企業發展。
  • 13家乳企今年扎堆闖關IPO可持續經營能力成上市「硬指標」
    一時間,乳企扎堆上市成為行業關注焦點。分析認為,乳企扎堆上市的主要原因在於提升競爭力和風險抵禦能力。在區域市場或細分領域擁有更紮實基礎的乳企,在估值上也會出現不同的參照。而對單品或區域市場過於依賴的擬上市乳企,如果在經營上不具可持續性,將可能成為監管部門審核的焦點。
  • 競相購買牧場、推新品鮮奶,乳企大公司都打的什麼算盤?
    光明乳業董事長濮韶華在公司上半年業績報告會上稱,乳製品行業買買買背後是建立護城河的需求,「因為乳企越做越大之後,大家越來越感覺到全產業鏈的重要性,將養牛視作保障,這是很多乳企自己做的『護城河』。」乳企大公司接連控制上遊牧場,除了進一步穩定奶源外,究竟是為何?上遊牧場真的是門好生意嗎?還是說,乳企大公司掌控上遊牧場是為了應對接下來的競爭?
  • 中國鮮奶市場爆發前夜?中資外資乳企都在「跑馬圈地」
    新民晚報訊(記者張鈺芸)隨著中國市場的消費升級,營養損失更少、口味更好的低溫鮮奶增長快速,瞄準這一塊市場,中資外資乳企都在加大投入,跑馬圈地。今天下午,光明乳業宣布,旗下優倍、致優、暢優等均有升級版新品上市,而在一周前,恆天然公司旗下的安佳品牌也在上海推出了首款自有品牌低溫鮮奶。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3期:液態奶市場漸趨飽和 奶酪或成我國乳...
    然而乳業在持續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人均消費量低,乳製品消費結構較為單一等問題。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報告顯示:根據相關數據測算,歐盟是全球人均奶酪消費量最大的區域,2017年歐盟奶酪人均消費量約為17.78kg/人,美國奶酪人均消費量16.63kg/人,日本奶酪人均消費量2.43kg/人。按照2017年需求量來算,中國人均奶酪的年消費量僅有0.1千克。
  • 莊園牧場:"鮮活"區域龍頭乳企 健康中國新勢力
    蒙牛與妙可藍多攜手,強勢入局奶酪賽道;主打進口乳品「德亞」的品渥食品上市,再次將進口乳品推上如潮;遍布江浙街頭的「一鳴真鮮奶吧」不日將登陸滬市主板。而在日前發布的「2020中國乳業新勢力企業」榜單中,今時代、風行、簡愛、認養一頭牛等眾多新銳乳企上榜,更是引起市場熱議。  此次同時入選的莊園牧場(01533.HK、002910.SZ)則是我國西北地區優秀乳企代表。
  • 2018上市乳企業績風雲榜,市場格局或生變
    截至4月8日,多家乳企披露2018年報或快報:多數乳企營收理想;伊利、蒙牛兩大龍頭業績優勢明顯,但營收差距進一步拉大;「千年老三」光明利潤下滑,地位堪憂;地方乳企業績喜憂參半;一些「小而美」的企業趁勢崛起。2018年上市乳業業績風雲榜
  • 乳企奶源危機:中小牧場不斷退出 原奶體量收縮50%
    這導致的直接後果是進口奶、進口奶粉在中國市場持續增加,本土大量中小牧場退出產業領域。  奶源危機  自2008年以後,國內乳企都在自建、自控奶牛養殖牧場,雖然從源頭上保證了奶源品質,但同時也讓不少企業背上較重的財務負擔,輝山乳業(06863.HK)危機就是最好的註腳。
  • 「鏈」上發力乳企緊握奶瓶子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奶業供應鏈受到嚴峻考驗,各乳企在聯手上遊牧業企業、渠道、商超等各方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對整個供應鏈如何更加高效運行、提升抗風險能力進行了思考。在近日舉行的2020中國奶業20強(D20)峰會上,「供應鏈」成為重要關鍵詞。
  • 不計成本搶佔奶酪市場 蒙牛擬30億大手筆拿下妙可藍多
    妙可藍多作為中國市場中產能與份額最大的本土奶酪企業,此前已與蒙牛實現了良好合作。控股妙可藍多,符合蒙牛推動奶酪業務快速做大做強的戰略。 從資金用途上看,蒙牛顯然希望借妙可藍多進一步發力奶酪業務,而奶酪也被認為是當下乳業一大新增長點。 數據顯示,國內人均奶製品消費折合生鮮乳已經達到35.8公斤/年,但相比於歐美市場仍有較大差距,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主要差距就在於乳製品消費結構的差異。
  • 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 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而從明治、和光堂、森永陸續退出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到山東朝日綠源乳業巨虧「賣身」新希望,再到明治低溫液奶入華多年難獲盈利,業內認為日本乳企在中國市場一直處於「水土不服」狀態。
  • 蒙牛將控股妙可藍多,有望成為中國奶酪行業老大
    妙可藍多方面表示,未來,蒙牛與妙可藍多將強強聯手,打造中國領軍、世界一流的奶酪企業。 【多家乳企競相布局】 此次入主妙可藍多,蒙牛在奶酪領域發力的決心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