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熊英英
今天是2019年A股最後一個交易日。
截至目前,年內已有12家上市公司因各種原因退市,算上還在退市整理期的神城A退和退市華業,共有6家面值退市股。
除長生生物因重大違法被強制退市之外,華澤退、眾和退、退市海潤均是由於連續三年虧損。*ST上普則成為年內唯一一家主動退市的公司。
此外,東方新星、小天鵝A和*ST嘉陵通過賣殼重組、吸收合併、資產置換等形式退市。
回顧即將過去的2019年,A股市場退市力度超出以往,趨向於常態化發展趨勢。
2019年A股退市公司
年內面值退市股已有6家
去年12月27日,因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中弘股份告別A股,成為A股史上首隻面值退市股。
到了今年,面值退市情況更接二連三出現。首當其衝的是被稱為「中國養豬第一股」的雛鷹農牧。
雛鷹農牧始創於1988年,2010年9月15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市值最高達300億元。然而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公司深陷財務醜聞漩渦,此後接連遭遇信用評級下調、資金周轉吃緊等問題。
2019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淨利潤巨虧15億元。7月5日至8月1日,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1元。8月19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此後,華信退、印紀退、退市大控先後因股票面值跌破1元被強制退市。神城A退和退市華業目前均處在退市整理期,截止12月31日收盤,股價分別報收0.27元和0.35元。
「疫苗案」後還有2家公司或因重大違法退市
去年7月,長生生物被曝「疫苗造假」,消息一出迅速引爆輿論,也給公司帶來了毀滅性打擊,也由此成為A股市場因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第一股。
事實上,今年因重大違法行為深陷退市危機的絕不止這一家。
7月5日,證監會發布消息,康得新涉嫌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虛增利潤總額達119億元,並表示「康得新所涉及的信息披露違法行為持續時間長、涉案金額巨大、手段極其惡劣、違法情節特別嚴重。」
康得新隨後發布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公司2015年至2018年連續四年淨利潤實際為負,觸及相關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股票可能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與康得新如出一轍的還有千山藥機。
12月2日晚,千山藥機披露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根據認定事實,公司2015-2018年連續四年淨利潤實際為負,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部分2017-2019年前三季度連續虧損企業
註冊制來臨 退市常態化成為趨勢
過去一年,A股市場退市股不斷增加。同時,還有數十家公司2017、2018以及2019年前三季度連續虧損,面臨退市危機。
今年11月,證監會下發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堅持退市常態化,堅決出清劣質資源。對於觸及強制退市標準的公司堅決退市,對於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依法支持司法重整,實現優勝劣汰。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表示,嚴格執行退市制度才能實現優勝劣汰,才能讓好的公司留在市場上。
在他看來,美國十年牛市的秘訣,就是美股退市制度讓那些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經營不下去的企業直接退市,讓一些新鮮的血液,代表經濟轉型方向的科技股及時上市,進行優勝劣汰。
就在上周,證券法修訂正式通過,提出將全面推行註冊制。對此,也有專家認為,這也將倒逼嚴格的監管以及相應的退市機制及時完善,以保證註冊制的順利推出與運行,促進資本市場運轉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