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數位相機泛濫的年代,幾乎已經快要淡忘「底片」的概念。玩過膠片的人都曾真實的還原過膠捲底片,也許很多人認為那才叫真正的底片加工,而其實在如今的數碼時代我們依然保留著底片理念,那這個「數碼底片」到底是什麼?其實只是一個沒有經過處理的原始數據包,它就是RAW存儲模式。大家都知道膠片只能衝一次就定影了,我們熟悉的JPEG格式圖像就相當於定影后的膠片,而RAW則相當於暗盒裡曝過光的膠片,但它的可控性更強,後期處理的空間更大。
·什麼是RAW,什麼又是JPEG
要想了解RAW存儲模式,首先必須要大致了解數位相機的實際成像過程。
當我們按下快門後,光線通過鏡頭照射到相機的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將其轉換為形成影像數據的電子信號,這些電子信號不經過任何處理直接存儲下來的影像文件格式,就形成了RAW格式文件。簡單的說,RAW反映的是從影像傳感器中得到的最原始的信息數據包,而非圖像。再來說說我們習慣直出的JPEG格式圖像,它就是通過相機內置的圖像處理器,把RAW文件經過相機拍攝時預設的白平衡、曝光補償、對比度、飽和度、色彩模式和動態範圍等參數設置壓縮處理而得到的圖像。說白了不論我們使用哪種格式拍攝,相機都要採集原始圖片數據,而我們可選擇的只是,這些原始數據是要交給相機處理成JPEG格式直出,還是保存為RAW格式由我們自行處理。
數位相機成像原理
說起RAW,我們需要先了解一個技術名詞,叫色彩深度。色彩深度的單位是bit,普通的jpg照片色彩深度為8bit,這意味著RGB這三種顏色,每個顏色有256個等級,組合起來可以產生總共256*256*256即約1677萬種不同的顏色,這是目前主流顯示設備的顯示極限,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相當夠用。
8bit/14bit色彩深度效果對比(示意圖)
是不是有人要問了,所有相機拍出來的RAW格式文件都一樣嗎?筆者可以告訴大家,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品牌對產品的標準是不盡相同的,甚至同一品牌不同型號的相機所使用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就拿佳能來說,儘管拍攝的RAW文件後綴都是.CR2,但1100D和7D的RAW文件之間還是存在一些差異的。
http://dcdv.zol.com.cn/310/3107393.html dcdv.zol.com.cn true http://dcdv.zol.com.cn/310/3107393.html report 2102 生活在數位相機泛濫的年代,幾乎已經快要淡忘「底片」的概念。玩過膠片的人都曾真實的還原過膠捲底片,也許很多人認為那才叫真正的底片加工,而其實在如今的數碼時代我們依然保留著底片理念,那這個「數碼底片」到底是什麼?其實只是一個沒有經過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