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不穿的衣物捐了
已經成為不少大連人的習慣
可是
你捐出來的衣服
有穿到需要救助的人身上嗎?
你知道衣服去哪了嗎?
今天
咱就來聊聊
你捐的衣服都去了哪……
追蹤:捐贈的舊衣物去向何方?
近兩年來,在我市的許多大街和小區內,市民們都會看到印有大連市慈善總會標識的綠白相間的募捐箱,專門用於舊衣物回收。據記者了解,舊衣物回收綜合利用項目是大連市慈善總會與大連民善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在2016年9月共同設立實施的,兩年多來,大連民善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在募捐箱製作、廠房租賃、購置物流車輛及清洗和消毒設備等方面已累計投入400多萬元,先後在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區(局部地區)、旅順口區、高新園區、普蘭店區、金普新區及瓦房店市鋪設舊衣物募捐箱1564個。
(愛心市民捐贈舊衣物)
大連民善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位於甘井子區海茂村,記者來到這裡時,三臺回收舊衣物的貨車已經駛離,它們將到各個社區巡迴收取募捐箱內的舊衣物。近一萬平方米的大庫房內分了幾個功能區,大門右邊放置三臺大洗衣機的是清洗區,大門左邊是消毒區和儲藏室,倉庫內堆放著取自募捐箱內的舊衣物,每隔一段時間,工人們就會在市慈善總會的監督下對這些舊衣物進行分揀,九成新以上的舊衣物經過清洗和消毒後,將用作慈善救助,由市慈善總會統一進行發放。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向我市部分鄉鎮敬老院、貧困家庭、外來務工人員和貴州省六盤水市(我市的對口幫扶城市)發放消毒整理後的衣物27858件。
(舊衣物的每筆發放,市慈善總會都會執行一套完整、嚴謹的手續)
那麼剩下的舊衣物去往哪裡?又是怎麼處理的?日前,記者跟隨大連市慈善總會的相關人員來到了江蘇省常熟市採訪,詳細了解了來自大連、上海、南京、天津等6個城市舊衣物的最終處理方式。
大連民善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跟常熟市合作的公司有兩家,一家是江蘇永華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從大連等城市運來的舊衣物首先在這裡進行拉鏈和紐扣等非纖維材料的拆除。分揀人員幾乎被五顏六色的衣服山包圍,這些舊服裝將被分類粉碎,棉織物將變成棉紗,有色織物經纖維化處理變成無紡布,滌綸織物經過化學處理變成滌綸原料。經過粉碎處理過的一部分棉紡織品被加工成薄薄的棉氈,這是北方蔬菜大棚最好的保溫材料。其他各種原料被運到不遠處的另外一家企業——蘇州佳寶惠裝飾新材料有限公司,經過開棉、梳理、鋪網、烘燥等工序,最終製造出吸音板、吸音棉和隔音氈。記者在庫房外看到一臺貨櫃卡車,正在裝運綠、藍、黃三種顏色的隔音氈和隔音棉。據介紹,這臺貨櫃貨車將直接開往洋山港發往德國。舊衣物回收綜合利用項目不僅響應了國家發展循環經濟和支持再生資源產業的政策,許多愛心市民還通過箱體上的募捐電話,向市慈善總會捐贈了大批新衣物、現金以及家中閒置的鋼琴、輪椅、護理床等物資,既為慈善救助增添了新的內容,又對擴大慈善宣傳起到了積極作用。
(工作人員在廠區內分揀舊衣物)
(大連民善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永超為市慈善總會執行會長王勝利、副會長周建新介紹舊衣物加工處理過程)
追尋:舊衣物回收現狀如何?
大連民善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名叫韓永超,是安徽人,他曾在家鄉捐資修路架橋,還常年承包三個貧困戶,在當地有「韓善人」的綽號。2016年,他經營的公司與大連市慈善總會合作,他告訴記者,大連市民捐贈的舊衣物往往洗得乾乾淨淨,用塑膠袋或其他包裝袋裝好才放入箱中,這與其他城市截然不同,韓永超被大連市民的愛心所感動,這讓他對這個公益項目充滿了信心,他不斷在大連增加投入,希望通過努力為大連慈善事業多做一份貢獻。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讓這位安徽漢子欲哭無淚。
從2018年開始,藍色的、綠色的,市面上各種箱子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隨著五花八門的舊衣物募捐箱的出現,市民來電話反映的問題也逐漸增多,市慈善總會還接到了許多市民的抱怨電話,有的問題甚至被市民投訴到了民意網,說募捐箱的鑰匙管理混亂,有的箱子環衛工人都可以打開取衣物,特別是市民誤投到回收箱裡的現金、鑰匙、銀行卡、身份證、手機等貴重物品拿不回來,打電話也沒有人接,或者誤投物品後才發現,箱體上根本就沒有聯繫電話,與市慈善總會取得聯繫後才知道這些箱子根本就不是市慈善總會設置的。而大連市慈善總會的舊衣物募捐箱上是印有接收和監督電話的,針對誤投到市慈善總會募捐箱內的物品,市民只要及時撥打箱體上的電話,誤投的物品幾乎都能取回。截至目前,市慈善總會已成功幫助市民取回誤投物品200多件。
據了解,市慈善總會對參與這項工作的相關人員還會開展崗前培訓,要求工人在工作時統一穿著印有「大連市慈善總會」字樣的紅色馬甲;對行動不便的市民有捐贈意願時,還提供上門取物服務,並做好數量登記;對熱心市民進行答疑解惑……這些暖心的服務得到了市民的認可和感謝。
(工作人員開箱收取舊衣物)
韓永超告訴記者,他們投放的近1600個舊衣物募捐箱,每個箱子的製作成本需800多元,安裝到位要超過1000元,然而被人為損壞的有30多個,還有的箱子被他人換了鎖具,公司的回收人員根本打不開……受其影響,近大半年時間市慈善總會每月接收衣物不足萬件。在這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大連民善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仍然積極配合,嚴格執行協議規定,通過該項目在市慈善總會捐建了規模為20萬元的「民善環保慈善基金」,目前已捐贈8萬元,全部用於救助我市甲型血友病患者。
舊衣物回收再利用,本是一項利國、便民,環保,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公益項目,可慈善募捐箱卻被一些投機取巧的公司和個人違規模仿利用,從中謀私利,這讓市慈善總會和民善公司始料不及,也讓許多愛心市民寒心。
追問:誰才有設置舊衣物募捐箱的資格?
據市慈善總會副會長周建新介紹,在公共場所設置募捐箱,屬於向全社會開展公開募捐,《慈善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應當取得公開募捐資格。
2018年底,民政部又出臺了《公開募捐違法案件管轄規定》,詳細闡述了公開募捐違法案件問題,包括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在公開募捐活動中發生的違法案件,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或者其他社會組織違法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案件,由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管轄;社會組織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違法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案件,由募捐箱設置地的民政部門管轄。近日,民政部又在中國社會組織動態網上發布權威提示: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據地方民政部門和群眾反映,一些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在不具備公開募捐資格的情況下,以公益慈善用途為名在各地開展舊衣物等廢舊物品捐贈回收活動,有的還將公眾捐贈的舊衣物銷售牟利。這種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的規定,損害了捐贈人的合法權益,影響了慈善事業的形象。同時還指出,發現不具備公開募捐資格卻開展公開活動的,可以向當地民政部門舉報,也可以通過「中國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平臺」或者「中國社會組織動態」微信公眾號投訴舉報。發現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騙取財產的,可以向公安機關舉報。大連市慈善總會是具有公募資質、有資格在公共場所設置包括舊衣物回收募捐箱的慈善組織。2017年10月20日,市城建局專門向市政府報告了市慈善總會設置舊衣物募捐箱相關事宜,市政府有關領導同意城建局的意見:「建議市慈善總會作為鋪設和管理舊衣物回收箱的唯一主體,按照統一規格、統一樣式進行製作安放」。
另外,據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韓驍強調:對於設立在大街或小區內的舊衣物募捐箱,城管、物業公司應該承擔審核准入的責任。如果確實為真實的公益慈善組織所放置,出現違法行為,城管、物業不需承擔責任。但如果是假冒的公益組織或個人在大街、小區內放置虛假的舊衣物募捐箱,以此牟利,城管、小區物業未經審核允許其設置或進入,發生違法行為,城管、小區物業需承擔法律責任,被欺騙市民、業主可向城管、物業追責。
然而,據記者了解,不合法不合規設置在我市街面和居民區的舊衣物募捐箱達十多種。
(部分其他組織和個人設置的舊衣物募捐箱)
在公共場所隨意設置舊衣物募捐箱的亂象引起了市民極大反響,也引起了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關注及市民政局的高度重視,市民政局會同相關部門已介入並展開調查,將依法對這一亂象進行清理和整治,打擊偽慈善,淨化募捐環境,讓市民放心捐贈,實現捐贈者的初衷,讓來自社會的愛心真正回歸社會。
下一步,大連市慈善總會將繼續深耕社區,發揮募捐箱長期安置在居民區、方便居民的特點,學習借鑑中華慈善總會的做法,把該項目公開募捐備案編號(51210200508259830BA19001)標註在箱體上,方便市民識別,增強公信力。大連市慈善總會也希望通過媒體的廣泛宣傳,讓更多的市民了解慈善,參與慈善。
文圖:苗慧、大觀新聞大連日報記者柳城
編輯:蘇昕
美編:秋菊
校對:張軍
責編: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