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捐贈有的工業處理 你放在"愛心屋"的舊衣物去哪了?

2020-12-22 華商網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今日點擊》 記者 姚婧 董超)現如今,好多家庭都為家中堆積的舊衣服發愁,留之無用,棄之可惜。那麼,這些舊衣物究竟怎樣處理?能否再次派上用場?我們先帶您去一個地方看看。

  這是一家特殊的服裝店,它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引鎮街道的鴻翔街社區服務中心。說它特殊是因為有兩點:第一,店裡掛的基本都是舊衣服;第二,這裡的衣服不賣,不管是誰看上哪件隨便拿。

  記者:「您這是給自己選呢?」

  領衣服群眾:「我給自己選,想找條褲子。」

  記者:「您覺得這兒衣服怎麼樣?」

  領衣服群眾:「衣服好,這兒衣服不花錢。」

  記者:「你現在選了幾件?」

  領衣服群眾:「四件。」

  記者:「我看都有棉衣、褲子,還有毛衣是嗎?都是給自己選的還是有給家裡人的?」

  領衣服群眾:「都是給我自己選的。」

  說起這個不花錢的服裝店,還得從2015年夏天社區裡出現的一位流浪者說起。

  長安區引鎮街道鴻翔街社區居委會主任強會云:「他穿的衣服特別爛,我們工作人員就把他叫進來,給他倒了一杯水,就從家裡選他穿著比較合適的衣服給他整理了四五件。」

  看著這位流浪者穿著社區工作人員提供的衣服體體面面地離開了,強會雲從此產生了給困難群眾送舊衣的想法。

  強會云:「我就在想,有這麼多流浪乞討人員,還有一些貧困人員,我說能不能把咱們不穿的衣服拿過來,讓他們拿回去再繼續穿。」

  強會雲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大家的響應。那麼,舊衣服放在哪兒才最方便需要的人拿?社區服務中心就在街道上,人來人往最合適不過了。

  強會云:「後來我就在想,這些衣服能不能買個架子掛起來,這樣人看起來就比較一目了然。」

  於是,免費服裝店就這樣成立起來了,大家一傳十,十傳百,捐衣服者源源不斷,領衣服的人也越來越多。北街村的劉大爺兒媳癱瘓多年,兩個孫女兒還在上學,家裡經濟非常困難,這幾年,他一直是免費服裝店的常客。

  劉大爺:「經濟情況好的,有穿不上的或者不愛的了,人家退下來洗淨淨的擱到這兒,那你說像咱這種情況,可憐人沒啥穿,人家要是不給你,你就受凍去!」

  社區群眾劉一平家也在北街村,前段時間她家裡突發火災,所有家當燒了個淨光,關鍵時刻,免費服裝店的衣服救了急。

  劉一平:「這會兒啥都沒有了,我這都來幾回了,身上這個,這背心都是在這兒拿的。」

  採訪中,強主任告訴記者,這裡的衣服雖然是免費領取,但誰領取了舊衣服,他們都做有簡單的登記,這也是讓捐贈者的愛心有個著落。

  強會云:「拿幾件衣服,哪個村的,叫什麼名字,我們都做了登記,這是最近二十天登記的,你看,有一百多人吧!」

  長安區引鎮的免費服裝店讓我們感受到了愛的溫暖,也讓舊衣物發揮了它的餘熱,但這一做法,其實只是個個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城市居民家庭的舊衣物淘汰數量逐年上升,舊衣物何去何從成了大家的發愁事。那麼,舊衣物有沒有一個好的歸宿呢?接著來看記者的調查。

  在西安南郊的曲江華府小區,兩位工人正準備對這裡的舊衣物進行整理、打包。記者看到,這個叫做「愛心屋」的綠箱子上標著捐贈物品的收集處理流程,並且還有「中華慈善總會」的字樣。那麼,這個綠箱子和中華慈善總會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會放到西安市的一些小區裡呢?中華慈善總會相關人員介紹說,2008年3月,由中華慈善總會啟動「一張紙獻愛心行動」,到2015年7月,為了把這個活動進行得更好,由中華慈善總會和各地的慈善協會共同倡導在居民小區投放愛心屋。

  中華慈善總會一張紙獻愛心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專員胥斌:「讓更多的人能夠通過這個渠道把自己用不到的廢舊衣服、報刊雜誌投放到我們這個愛心屋裡面,用來幫助需要幫助的貧困家庭和患病兒童。」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起初,這個綠箱子只回收舊衣物,後來經過升級成了可以回收衣物、紙張報刊等廢舊物品的「愛心屋」。

  中華慈善總會一張紙獻愛心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陝西省負責人陳立峰:「目前西安大概有1300個小區左右,投放箱子的總數是2100個左右,全省一共有兩千多個點位。」

  採訪中,不少居民告訴記者,在沒有這個「愛心屋」之前,家裡的舊衣物的確很難處理,能通過「綠箱子」將自家不用的舊衣物捐給那些需要的人,是舊衣物最理想的去處。因此,大家對「愛心屋」的設立普遍表示歡迎,而唯一的擔心就是衣服的去向。

  曲江華府小區居民:「我就是害怕到不了這些需要的人手裡。」

  曲江華府小區居民:「有需要的那就送給他們,最起碼能解決一下麼,我覺得還是有意義的,但是具體能不能送到那就不知道了。」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記者來到了位於西安東郊的「愛心屋」回收庫房,全西安地區通過綠箱子收集的舊衣物都會集中在這裡。記者在這裡觀察到了衣物回收後的整個處理過程。

  「愛心屋」舊衣物回收西安庫房負責人楊建永:「有用的用於捐贈,無用的我們再進行工業加工。」

  楊建永告訴記者,每天有八個工人在這裡進行衣物分揀,需要捐贈的衣物,經過消毒處理後,再進行打包分發。除去可捐贈的衣物之外,其餘全部用來進行工業加工,製成勞保用品,銷售所得用於慈善事業。

  楊建永:「剛開始回收的量少,到2016年2017年逐步增加,2017可以回收一千八百噸。」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這裡每一件衣服的捐贈和去向都有記錄,2017年,通過他們這裡向外捐贈的舊衣物數量達到了三萬多件。元旦假期前,他們和省慈善協會向西安市未央區漢城街道的困難群眾捐贈了冬衣,讓群眾在冬日裡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

  陝西省慈善協會愛心慈善超市發展中心副主任常秀珍:「一個是弘揚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第二個就是從環保的角度,衣物呢不太能夠降解,從資源節約的角度咱們也儘量讓它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畢竟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

  據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每年我國扔掉的舊衣物大約有2600萬噸,這不但是種資源浪費,也對環境造成了汙染。因此,我們不但要通過舊衣捐贈的形式傳遞愛心,從長遠計,如果能通過科技手段實現資源再利用,更是環保的一大幸事。希望更多的人能關注舊衣物再利用這項工作,讓這條環保、愛心之路越來越順暢。

編輯:王翠萍

相關焦點

  • 小區「愛心屋」回收的舊衣物去哪了? 記者探訪揭秘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今日點擊》 記者 姚婧 董超)現如今,好多家庭都為家中堆積的舊衣服發愁,留之無用,棄之可惜。那麼,這些舊衣物究竟怎樣處理?能否再次派上用場?我們先帶您去一個地方看看。這是一家特殊的服裝店,它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引鎮街道的鴻翔街社區服務中心。
  • 舊衣物回收你的愛心送到哪了 舊衣物多數捐往西藏
    近段時間以來,市民們驚喜地發現,街頭巷尾,甚至小區內,出現了不少舊衣物回收箱。這一新鮮事物的出現,為大家解決了不少舊物處理的煩惱。同時,社工機構的「暖心宅急送」項目的創新嘗試,實現了舊物「一對一捐贈」,讓愛心落到實處。  然而,近期導報記者陸續接到舊衣物回收箱遭到破壞,衣物被不明人士「掏空」的投訴。走訪中,問題漸漸顯現,這些回收箱是誰設置的?管理單位又是誰?
  • 愛心牆的舊衣物翻新消毒後再捐贈 或製成環保產品
    那麼,這些承載著愛心的舊衣物,最終都去了哪裡?  記者調查發現,很多舊衣物直接在小區裡或小區之間流轉,流動不出去的則進行二次捐贈,送到福利院等機構,還有的會進入再生利用環節,製作成環保袋、手套、拖把等環保產品。
  • 舊衣物回收 你的愛心送到哪了?
    舊衣物的有效分揀回收,能變廢為寶,減少環境汙染,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公益環保好事情。在市區內的各大小區,我們都會看到舊衣物回收箱,不過,舊衣回收受到歡迎的同時,也受到一些質疑:這些衣服回收機構是歸屬於哪裡的?所回收的舊衣流向有去了哪裡呢?
  • 棗莊:回收箱裡的舊衣物都去哪了 發起人:能捐贈的衣物不足15%
    ▲一小區內擺放的舊衣物回收箱。 ◥正在晾曬的冬衣。據舊衣物回收箱發起人張建介紹,舊衣物回收箱從今年7月份在西班牙莊園、翠湖小區、紫荊花園等地陸續投放,到目前為止投放了四批,四人共集資10餘萬,設置了150個舊衣物回收箱。「在推廣時,有的小區物業公司不了解,也曾下了很大功夫去說服他們。為了存放衣物,還專門租了平房當倉庫,一周搜集2到3次。」張建說。
  • 舊衣物捐贈箱裡的衣服去哪了?說好的獻愛心卻成了黑心買賣
    舊衣物捐贈箱有了愛心捐助的噱頭,更多人願意將7、8成新的舊衣服捐給舊衣物捐贈箱,獻上自己小小的愛心力量。那麼,舊衣物捐贈箱真的實現「獻愛心」了嗎?為此,有記者決定暗查那些捐贈箱的舊衣服是否真的捐給了貧困山區。
  • 大連人捐贈的舊衣物都去哪裡了?
    把自己不穿的衣物捐了已經成為不少大連人的習慣可是你捐出來的衣服有穿到需要救助的人身上嗎?你知道衣服去哪了嗎?今天咱就來聊聊你捐的衣服都去了哪……追蹤:捐贈的舊衣物去向何方?(愛心市民捐贈舊衣物)大連民善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位於甘井子區海茂村,記者來到這裡時,三臺回收舊衣物的貨車已經駛離,它們將到各個社區巡迴收取募捐箱內的舊衣物。
  • 遵義人,你知道放在愛心回收箱裡的舊衣服都去哪了嗎?
    近日,直播君走訪了城區內的瑞安花園、天安星園等多個小區,「愛心舊衣回收箱」整齊放在小區入口處,比較顯眼。這些回收箱高1.6米左右,寬1米左右,在鐵皮箱上端有一個投放口,打開就可以將衣服投放到裡面。負責人表示,回收箱裡的衣服經過篩選、消毒、殺菌等流程後,一部分經過相關部門對接後,打包捐贈給災區群眾、貧困家庭等;另一部分不可直接拿來捐贈的衣物,則由正規的舊衣回收公司進行統一回收,進行加工處理廢物利用。隨後直播君跟隨負責人來到了回收舊衣服的中轉點回收的舊衣首先要進行分揀。
  • 讓棄舊衣物化為愛心,戶縣設立26個愛心衣櫃及捐贈點
    設立在各站點的舊衣物回收箱」衣舊情深,節約惜福」愛為寶行動是中華慈善總會發起的全國性公益活動,已在全國各大城市開設捐贈點及大型公益活動。自2017年起, 陝西省慈善協會、戶縣公益志願者協會聯合在戶縣共設置26愛心衣櫃及愛心捐贈點,長期開展舊衣回收活動。所有回收舊衣物全部交於陝西省慈善協會統一處理。
  • 廣州一社區愛心衣物箱被亂翻,市民捐贈的回收衣物去哪了?
    同時,梁小姐觀察到,愛心衣物箱並不是第一次受到破壞了,「這對於我們偶爾捐出富餘衣物的街坊來說,有時候覺得不太值得信賴,不知道自己的捐贈到底去往何處。」 記者實地走訪後發現,該愛心衣物捐贈箱正位於倫文敘廣場入口處左側,十分顯眼,但四周並沒有安置攝像頭,也沒有設置相關值班人員崗亭。
  • 你捐贈獻愛心 我送你農產品 企業助農公益活動 志願者送來60袋舊衣物
    ……12月21日,盤龍奧園廣場一樓,愛心湧動,「盤龍奧園廣場助農暖心公益行」活動在此啟動。九龍街道盤龍新城社區的志願者將前期募集到的六十多袋舊衣服和一袋舊書籍送到活動現場,活動共募集到舊衣物5噸,舊書本200冊。當天,400箱雞蛋200箱蜜柚承載著多方的愛心跟著800餘個市民回家。
  • 海口投放到回收箱的舊衣物上哪了?帶你去看看
    「衣舊不舍」公益行動開展兩年多來,已在海口投放800個舊衣物回收箱,回收衣物約800噸  那麼問題來了你捐的衣物去哪了?與此同時,也有人提出質疑,「回收的舊衣服真的捐給需要的人了嗎?」「有些穿不了的舊衣服去了哪裡?」「會不會有人借公益的名義轉賣舊衣牟利?」……  據了解,截至目前,「衣舊不舍」項目主辦單位共在海口投放了800個舊衣物回收箱,回收舊衣物約800噸。
  • 舊衣回收 你的衣物去哪了?
    「樓下小區倒是有舊衣服回收箱,但是箱子上沒有寫回收機構,連個電話都沒有,感覺有點不靠譜。」她準備有空再找個公益機構一起捐了,「想把東西用到實處,畢竟衣服只是有點舊了,沒有破損。」  ●市民李蕊:有時候會把家裡的舊衣物整理好放進回收箱裡面,「我看上面的標識是用於愛心環保,在箱子右側標有舊衣服收集處理流程,感覺很環保。」
  • 海口投放到回收箱的舊衣物上哪了?帶你去看看(圖)
    2016年7月,海口市民政局、海口市慈善總會聯合發起「衣舊不舍」綠色公益行動,號召人們捐獻舊衣物,變「廢」為寶循環再利用。該行動啟動兩年多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與此同時,也有人提出質疑,「回收的舊衣服真的捐給需要的人了嗎?」「有些穿不了的舊衣服去了哪裡?」「會不會有人借公益的名義轉賣舊衣牟利?」
  • 青島3處愛心捐贈點成立,舊衣物、書籍等可捐給西藏山區
    3月19日,記者從交運溫馨巴士獲悉,為了給貧困家庭送去溫暖,交運溫馨巴士聯合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拉孜縣團委啟動「情系西部 愛暖萬家」獻愛心活動,自即日起至2019年底,溫馨巴士605路、614路、644路3處調度室將設立愛心捐贈點,市民可以在出行時將乾淨的舊衣物、閒置的舊書籍等送到捐贈點,溫馨巴士將定期郵寄到西藏貧困農戶手中。
  • 你捐的舊衣服最後去哪兒了? 記者走訪發現有非工作人員拿走衣物
    原標題:你捐的舊衣服最後去哪兒了?本報記者走訪多個小區發現存在非工作人員拿走舊衣服的情況 當把舊衣物放進回收箱後,你知道你捐的衣服去了哪裡嗎?它的使用率怎麼樣?近日,記者走訪了巡津街、慶豐街、新聞路、官渡區日新路的部分小區了解到,多個小區存在非工作人員拿走舊衣服的情況。同時,舊衣回收箱破爛、不衛生的情況也有發生。
  • 你捐到舊衣物回收箱的衣服,到底去哪裡了?
    舊衣物回收箱,一種已經在如皋城區存在了五年之久的公益便民設施。記者走訪了解到,自從我市設立了舊衣物回收箱後,受到了不少市民的歡迎。這對衣櫃爆棚的市民來說,舊衣環保處理與愛心捐贈可以同時實現了。但也有人疑問:捐到回收箱的衣物到底去了哪裡?
  • 舊衣服回收的四種捐贈渠道 三個去向
    Feijiu網資訊平臺:春節將至,家裡的換季衣物多了起來,舊衣物如何處理讓不少市民發愁。有市民反映,有人打著愛心捐贈的名義回收舊衣物,然後拿去賣。那麼,回收的舊衣物都去哪了?捐贈舊衣物有哪些渠道?對此,近期展開了調查。
  • 你捐到舊衣物回收箱的衣服, 到底去哪裡了?
    舊衣物回收箱,一種已經在如皋城區存在了五年之久的公益便民設施。記者走訪了解到,自從我市設立了舊衣物回收箱後,受到了不少市民的歡迎。這對衣櫃爆棚的市民來說,舊衣環保處理與愛心捐贈可以同時實現了。但也有人疑問:捐到回收箱的衣物到底去了哪裡?
  • 唐山:海港開發區為青海貧困兒童捐贈愛心衣物
    海港開發區:為青海貧困兒童捐贈愛心衣物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杜慶君 通訊員 李磊、呂聚林)日前,海港開發區啟動「冬日暖陽、情系青海」舊衣物捐贈活動,為青海省藏區貧困兒童募集過冬棉衣,在全區範圍內匯聚起一股愛的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