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衣物的有效分揀回收,能變廢為寶,減少環境汙染,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公益環保好事情。在市區內的各大小區,我們都會看到舊衣物回收箱,不過,舊衣回收受到歡迎的同時,也受到一些質疑:這些衣服回收機構是歸屬於哪裡的?所回收的舊衣流向有去了哪裡呢?
近兩年,在惠州,無論是社區還是繁華街市,各色標明「舊衣回收」的回收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為市民處理舊衣服打開便利之門。記者走訪了市區內的多個街道,發現各個角落都有這些箱子的身影,對於回收箱的投放,大部分市民均持支持態度。
市民 許女士:有時候換季會把一些舊的衣服換出來,反正就放在那個回收箱。
市民 黃先生:方便,反正用不上就放在那裡,因為這個畢竟是舊衣服,也沒有什麼貪圖的,再利用是最好的了。
記者走訪發現,不少舊衣回收箱高約2米,箱體呈綠色,上面寫有「創建文明惠州、踐行綠色生活」等標語,箱子上用圖文提示市民,想要丟棄衣服、鞋子、背包及書本等舊物,只要推開上方箱門放入即可,下方取物箱門有上鎖。但除了印著服務及諮詢電話之外,卻並沒有標署任何相關單位的信息。有市民擔心,這些來歷不明的回收箱是否打著「公益」旗號謀私利。
市民 肖女士:因為有些人的衣服是比較好一點的,都是乾淨的,誰知道是不是回收回去洗乾淨,又擺在大攤上、大市場那裡賣。
記者撥通箱體上給出的服務電話,得知這些回收箱有的是由江蘇無錫燕達科技有限公司投放的,有的是江西南昌義工聯合會投放的,據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在我市約有四五家公司在做回收的工作,而他們投放回收箱的事情,已經向我市的相關部門報備過,但具體是哪個部門,他們都表示並不清楚。
江蘇無錫燕達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我們在這裡就是負責收一下貨,我們上面有老闆 我們也不太清楚,反正我們也是打工的。
江西南昌義工聯合會工作人員:那個好的衣服就捐到老人院、敬老院這邊去了,具體捐的貧困山區可能也有,壞的不能穿的衣服直接到廠裡面處理,要不就是打碎了做保溫牆之類的東西。
記者隨後也聯繫了江蘇無錫燕達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不過該負責人就表示,他們並不屬於任何機構或者公司,只是以個人的名義在收購。
舊衣服回收負責人:有跟物業部門溝通過的,同意了我們才放上去
記者:那這邊有沒有跟政府這邊有說過?
舊衣服回收負責人:也有的。
記者:什麼部門呢?
舊衣服回收負責人:這個我不方便提供。
根據住建部頒發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及其評價標準》規定,在垃圾分類中,舊衣物與紙類、塑料、金屬、玻璃等,同屬於適宜回收和資源利用的可回收物。遺憾的是,對於廢舊衣物的回收,目前沒有一個直接監管的部門。而市紅棉慈善會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舊衣物郵寄成本高、追蹤反饋衣物去向工作繁瑣等問題,也造成了公益組織不願意接收舊衣物的尷尬局面。
部分市民表示,主管單位不明,監管範圍不清,衣服去向不透明,公益項目不公益已經對民眾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傷害,應該大力整治。此外,針對市民質疑舊衣回收是否打著公益的名義用來謀取利益,市慈善協會的相關工作人員提醒市民,捐贈衣物時要認清印刻有投放單位和監督單位的名稱及電話等「正規商標」的衣物回收箱,以防遭遇「偽慈善」,愛心被不良商家濫用。
現在,很多家庭有多餘的舊衣服需要處理,不管是商業運營還是公益捐助,這都是一筆可觀的資源。問題是,不管是商業運營還是公益活動,就放個收衣服的大箱子在小區裡,沒有品牌、信息不透明,而且無序競爭,誰能願意參與呢?舊衣物回收這個行業,該好好規範管理了。商業的歸商業,公益的歸公益,應該把舊衣物變廢為寶的資源,好好利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