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經期總是出血,23歲患宮頸癌,她卻說慶幸

2020-12-17 澎湃新聞

原創 劉宇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前幾天,我在網絡上看到一篇關於宮頸癌的帖子,覺得是很有意義的分享。

文字太多就不一一截圖,後來的結果是女主確診了宮頸癌。作為一名長期在婦產科一線工作的醫生,我為女主的樂觀感到欣慰。好在,她能夠客觀地去看待宮頸癌。

其實,對於宮頸而言,不僅癌前病變可防治,即便是早期宮頸癌,一樣可以做媽媽。

體弱的她,宮頸處發現了一個腫塊

24歲的小秋(化名),是我的一名患者。她剛結婚1年,準備要寶寶,來我們醫院做孕前檢查。這個身高170cm的小姑娘體重100斤不到,而問了才知道這已經是她這1年來備孕「增肥」後的體重了。從小身體孱弱的她,經常感冒,體重一直維持90斤左右。

婦科檢查時我發現她的宮頸外口有個1.5公分大小的腫塊,一碰就出血。

我問她:「平時同房會出血嗎?月經還好嗎?」

她羞澀地點頭:「同房出血有3個月了,一直沒好意思來看。月經期最近都要十多天才幹淨,還以為是月經原因出的血。」

而後超聲也報告了宮頸前唇見16*15*11mm低回聲佔位,我心裡一沉:要是宮頸惡變,她怎麼去接受?

我讓她先去預約陰道鏡檢查,結果出來以後第一時間回來複查。

小秋就醫依從性很好。一周後,她如期帶著報告複診來了——HPV:16陽性,LCT: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而她病理報告更糟糕:鱗狀細胞癌。這些全部都支持宮頸惡性腫瘤的診斷。

年紀輕輕的小秋一時難以接受。不過我告訴她,其實宮頸癌可防可治,沒那麼可怕,這也是我想通過小秋的故事,告訴所有年輕女孩子的。

真相1——宮頸癌的病因很明確

宮頸癌好發年紀一般是四五十歲,在高危人群中更多見。雖然這個病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但是25歲前的患者比較少見。是不是小秋屬於高危人群呢?我們再來看個對比。

宮頸癌高危因素

小秋的情況

未成年開始性生活

成年後開始

≥3個性伴侶

就一個固定性伴侶且伴侶無不潔性生活史

生育≥3個孩子

未孕

口服避孕藥≥5年

保險套避孕

抽菸、酗酒、吸毒

無不良嗜好

母親懷孕用過己烯雌酚

母親孕期無用藥史

家族遺傳史

家族中無宮頸癌患者

沒有任何高危因素,小秋又這麼年輕,為什麼會這麼短時間內患癌呢?

大家都知道,HPV感染是宮頸癌的罪魁禍首。絕大部分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過HPV,大多也都是一過性感染,機體可以自動清除。只有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會發展到宮頸癌,而這個過程一般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

而小秋所感染的HPV16,致病性有點高、發展速度較快,確實有極少數人一年內就癌變了。不過,我們說的是極少數,大家也不必驚慌。HPV16陽性的患者,我一般會建議半年左右複查一次。

抵抗力一直不太好的小秋,遇上了毒性強的HPV16,一直沒清除掉,她也從未做過宮頸篩查。一年的時間,她就成為了那極少數,給了癌症可乘之機。

真相2——宮頸癌有前兆

手術前,小秋很委屈也很無助:「假如我一年前經期延長就早點來醫院檢查,是不是不會得癌?都怪我,斷斷續續同房後出血,還不在意。」

的確,不管是文章開頭的女主還是小秋,其實早就有了症狀——不規則陰道流血。這是宮頸癌的主要表現,主要是同房後出血、月經期延長或月經量增多。

有些人則出現陰道排液,白色或水樣白帶,內褲或護墊總是不乾淨,甚至有腥臭味道。而對於晚期患者而言,病灶侵犯其他臟器,可出現尿頻、尿急、便秘或腎積水、尿毒症和貧血等消耗症狀。

但是,部分患者並無特殊症狀,這就要依靠婦科檢查,定期篩查HPV和LCT/TCT。

真相3——有的宮頸癌也可以要孩子

很多年輕的、有生育要求的宮頸癌患者都有強烈的保育要求,我也知道小秋夫婦一直很喜歡孩子。

具體什麼樣的患者可以保育治療呢?

保育手術的指徵

患者因素:<45歲,有保育意願,無臨床不孕證據且IVF無法解決。

腫瘤分期:IA-IB(腫塊不超過4公分)。

病理類型:鱗癌、腺癌、腺鱗癌(具體需臨床醫生和病理科醫生多科會診判斷)。

病灶大小:<4cm,病灶局限於宮頸,影像學證實盆腔淋巴結陰性,無遠處轉移證據。

後續的盆腔增強核磁、全身PET-CT和超聲結果是一致的,小秋宮頸的病灶不到2cm,未見淋巴結及遠處器官轉移,結合臨床查體和影像學檢查,診斷為宮頸鱗狀細胞癌Ib1期。

我們團隊為她進行了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廣泛宮頸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宮腔支架植入術+宮頸環扎術,最大程度為她保留了子宮,讓她最大可能實現好的生育結局。

今年十一剛過,小秋再次來到門診。她圓潤了,氣色很好,還多了一個四個月大的兒子。

真相4——宮頸癌可以預防

最後我還想再說一個真相

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

這四點,值得每個女孩子牢記

1、可以打HPV疫苗的儘早去打疫苗

2、有性生活就要定期做宮頸篩查

3、避免所有高危因素,增強體抗力

4、宮頸篩查有異常,及早治療遠離癌症

作 者 介 紹

劉宇,醫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婦科腫瘤、生殖道畸形相關疾病。

國際子宮移植協會會員,《中國免疫學雜誌》審稿人,《人類子宮移植100問》、《外陰及陰道疾病100問》參與作者,丁香園約稿作者。

參與多項上海市科委研究項目,曾受邀參加第二屆國際子宮移植大會。

專 家 介 紹

華克勤,婦科腫瘤科,黨委書記、教授、主任醫師、博導。

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30餘年。在婦科微創、腫瘤內分泌、生殖道畸形以及盆底功能重建方面成就突出,位居國內、外領先水平,尤其在保留生殖器官功能的婦科微創技術方面做出創新貢獻。

門診時間:

周二上午(楊浦院區)

周三上午(黃浦院區)

原標題:《非經期總是出血,23歲患宮頸癌,她卻說慶幸》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非經期出血的原因是什麼
    核心提示:女性在月經期下體會出血,這是因為女性卵巢激素變化使子宮內膜逐漸增厚,達到一定的厚度,子宮內膜剝脫導致的出血,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重慶仁愛醫院(▲▲▲點擊本頁面上方圖片▲▲▲可直接在線向人工諮詢病情或預約掛號)得知有些女性卻說自己非經期也會出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非經期出血」,警惕4種可能性!
    月經過後不久「大姨媽」又掉轉頭來找自己了這樣的「非經期出血」讓很多女性朋友都惶恐不已提高警惕,學會自我觀察,明確出血是否已影響身體健康,警惕4種可能性!必要時要積極尋求醫生的幫助。接觸性出血是指女性在同房生活後出現陰道出血的現象,一般來說,接觸性出血與婦科疾病(如宮頸炎、陰道炎、宮頸糜爛、宮頸息肉、早期宮頸癌)有關,一旦出現接觸性出血現象,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以免錯過好的治療時機。
  • 剛滿20歲她怎麼就患了宮頸癌
    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重慶晚報記者昨日從市腫瘤防治辦公室獲悉,宮頸癌已成為僅次於乳腺癌的女性健康第二大殺手。據了解,我市宮頸癌發病率已達到萬分之三,其中20%患者不到30歲。  發病率達萬分之三  三天前,一名35歲的私企老闆來到市腫瘤醫院婦瘤科,她告訴醫生,最近一兩年,她白帶分泌物明顯較多,偶爾小量流血,但她沒有重視。
  • 宮頸癌出血跟月經區別 這樣預防很有效
    對於女性來說,宮頸癌是一種很可怕的疾病,很難治療,誰也不想碰上這種疾病。大家平時都很注意預防這種疾病,但宮頸癌的出血症狀很難分辨,那麼,宮頸癌出血跟月經有什麼區別呢?早期有什麼症狀?我們應該怎麼預防宮頸癌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姑娘,千萬別小看非經期出血
    結果就在孩子出來以後,因為產婦出現了產後出血,大量的血從陰道湧出,我們立馬投入到了產後出血的緊急處理中,就聽後面「咣當」一聲,女二號一頭栽倒在地,我們立馬分出兩名醫護人員去查看她的情況,好在她很快就自己恢復過來了,原來是因為暈血。
  • 「非經期出血」是什麼原因?警惕4種可能!
    月經過後不久「大姨媽」又掉轉頭來找自己了這樣的「非經期出血」
  • 年紀輕輕就患上宮頸癌!下身的2個「警報」,或被多數女性忽視了
    年僅26歲的青青被確診為宮頸癌,青青哭著和醫生說「好後悔沒有注意身體的不對勁,我才26歲,剛結婚一年孩子都沒有生就得了這樣的病。」醫生只等安撫青青說自己會盡力救治她。宮頸癌發病率有多高?平均每一分鐘全球中就有一名女性被確診宮頸癌。宮頸癌惡性程度有多重?平均每兩分鐘就有女性死於宮頸癌。因此醫生再次勸誡大家,別再忽視宮頸癌給出的「警報」,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率還是很高的。不正常的出血女性除了月經期會有出血症狀,其他時間都是沒有的。
  • 宮頸癌是怎麼引起的 這竟會導致宮頸癌
    宮頸糜爛的存在和分娩的創傷可加重生殖道感染,增加患宮頸癌的危險性。3、性混亂和性病一些調查和研究顯示性混亂在宮頸癌病因中有重要作用。15歲以前開始性生活或有6個以上性伴侶者,其宮頸癌發病危險增加10倍,男性的性混亂也使配偶的患病率增加。
  • 非經期出血是怎麼回事?有可能是4個原因,趕緊看下
    月經是女性每個月的子宮內膜剝脫而導致的出血。每個女性的月經情況都不一樣,有些人的經量會比較多,或者有些人的經血會發褐發黑。再者,有些女性的月經周期比較紊亂,下次月經或來得早或來得晚。但是,某些女性會在非月經期也有出血的情況。那麼這種在非月經期內發生的出血,是怎麼回事呢?
  • 熬夜加班患上宮頸癌 宮頸癌能治癒嗎
    而在瀋陽,一位24歲的女白領,卻因熬夜、壓力大和忽視體檢,不幸患上宮頸癌。  宮頸癌發病高危因素有這些  據了解,宮頸癌發病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性行為發生過早(小於18歲)、多個性伴侶(或僅有一個性伴侶,但該性伴侶另有多名性伴侶)、多孕多產、吸菸等。
  • 46歲阿姨查出宮頸癌,醫生:宮頸癌來臨的3個警示,她一一錯過
    46歲梁女士在跟丈夫同房後大出血,到醫院查出是宮頸癌晚期,經過3個月治療,最後還是沒有挽回梁女士的生命。看到這裡可能有不少人產生疑惑:「宮頸癌不是可以治癒的癌症嗎?為什麼也沒有救治成功?」
  • 女性非經期出血要注意了,或許是3種情況導致的,醫生:警惕癌症
    另外,與內分泌失調有關的異常出血,還有可能出現在更年期女性的身上,這種情況會隨著更年期的進程逐漸減少,直到女性絕經。第2種情況,子宮體出現病變有關。當子宮體發生疾病後,是很容易出現非經期異常出血的情況的。
  • 95後夫妻,同房中出血,女子去看病,誰知醫生告訴她是宮頸癌
    經過詢問了解得知,這對95後的小夫妻在平時同房生活中,經常出現女方下體出血的異常表現。起初只是偶爾出現,後來幾乎每次同房時都會有所顯現。這才讓二人察覺到有些不對勁,趕緊來到醫院診治。主治醫師在了解到相應情況後,神色也是非常嚴肅,建議二人做個宮頸部位的篩查,結果不僅查出了HPV病毒感染,更是在後續的檢查中發現了宮頸癌的症狀。
  • 23歲宮頸癌晚期,這個案例給過早性行為敲響警鐘
    她十幾歲就開始性生活,23歲查出宮頸癌晚期,腫瘤太大侵犯直腸,大便從陰道排出,最終放棄治療。我們今天就告訴您,過早進行性生活,這項檢查必須做!「十年前一個23歲的年輕姑娘來到李楠大夫的門診求診,因為這是她見過的最年輕的患者,所以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3歲,這麼年輕卻跑來看腫瘤婦科,這背後有什麼隱情呢?
  • 20歲小姐姐患上宮頸癌,月經早已露出「馬腳」,卻未曾留意過
    宮頸癌,大多數女性對這三個字早有耳聞,誰也不想跟宮頸癌打上交道。由於宮頸癌的患者年紀都大於50歲,很多年輕女性不以為然,認為絕經後身體機制改變後,護理不好才會患上宮頸癌。根據以往數據顯示,患上宮頸癌的年輕女性確實少之又少。但就在今年,一位20歲小姐姐竟患上了宮頸癌,刷新了人們的看法,也引起了廣大年輕女性的注意。
  • 24歲學生患宮頸癌,床前痛哭,醫生:兩年換9男友,怨不得他人
    浸潤癌是宮頸癌的一種類型,比宮頸癌更嚴重,多是原位癌經過若干年後,癌細胞繼續發展,穿透基底膜,侵入固有層或黏膜下的表層導致的。為什麼這麼年輕就患上宮頸癌?據了解,絲絲沒上大學,很小的時候就出來工作,長的很漂亮,但是以前絲絲是個很好的女孩子。有一個相處5年的男朋友,絲絲的男朋友是幹銷售行業的,總是出去應酬,但是絲絲一直認為自己長的挺漂亮的,男朋友會他一心一意。
  • 31歲媽媽患宮頸癌,免費HPV疫苗能救多少人?
    宮頸癌要如何防?我曾接診過一位陰道不規則流液的宮頸癌晚期患者。那時,她的孩子才剛剛出生沒多久。為她進行陰道檢查時,戴著口罩都沒擋住撲鼻而來的惡臭。她的宮頸後唇長了一個直徑約5釐米的菜花狀的腫物,佔據了陰道的上1/3,輕輕地一碰就出血。我告訴她情況並不樂觀,暫時做不了手術,最好考慮上級醫院就診。「沒有這麼嚴重吧?
  • 23歲女孩3年交往15個男友,確診宮頸癌!醫生:自己「作」的
    宮頸癌是女性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僅次於乳腺癌。以前,這個癌症的原發癌高發年齡在30~35歲之間,浸潤癌為45~55歲,而近年來,隨著社會風氣的改變,這個癌症有年輕化趨勢,甚至一些20多歲的女孩都會患上宮頸癌。
  • 22歲女孩,異常出血,查出宮頸癌,有3種經歷的女性,早檢查
    22歲的小黎(化名),最近幾個月,經血總是淋漓不盡。 平日裡小黎就不規律,所以也沒當回事,更沒有去醫院檢查。 然而,這個月,小黎幾乎一直在流血,整個人看上起十分不好。
  • 患宮頸癌毫無徵兆?來臨前會發出3個「求救信號」,不要再錯過了
    河北的趙女士一次去超市買菜,發現自己腹痛又開始了,覺得是腸胃病又犯了,還沒趕回家就暈倒在地,送去醫院檢查,沒想到竟然查出宮頸癌。這猶如晴天霹靂,還試圖讓醫生在檢查一遍,會不會是檢查出錯。但是報告明明白白放在那,就是宮頸癌。趙女士喃喃自語,不可能的,自己身體明明很健康的,一點事都沒有,怎麼可能突發宮頸癌呢?醫生理解趙女士的心情,但是還是指出,宮頸癌病發前,一定會有一些徵兆的,是趙女士沒當回事。知道醫生詳細解釋,才發現,真的是自己的疏忽導致了這樣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