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滿眼生機轉化鈞 | 天工人巧日爭新 ……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高級中學李靈聰老師赴成都學習心得體會
8月11日到15日,在校領導的帶領下我們一行30餘人赴成都參加培訓學習。儘管一路顛簸,天氣溼熱,但當聆聽了四位專家的精彩報告,我頓生甘之如飴之情,醍醐灌頂之覺。餘國良教授、鄒六根教授主講「德育教育」,劉大春教授主講「課堂管理」,陳大偉教授主講「觀課議課」。可以說專家的報告高屋建瓴、旁徵博引、異彩紛呈、沁人心脾。結合近一年來我在學校教科研處從事聽課、評課、教研等工作,那麼陳大偉教授主講的「觀課議課與教學變革」更是雪中炭、及時雨、錦囊計,讓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反思我校的聽課、評課、教研及自己的教科研工作,真是面壁思過、感慨萬千,深感需以壯士斷腕之勢革故鼎新,開展紮實有效的教學改革,借鑑觀課議課之經,打造高效課堂。
觀課議課是按照相應的規則開展的研討藝術。「觀課議課」是在現代教育思潮背景下,繼新課改後推廣展開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性的教研製度、活動體系。學習了陳大偉教授的《觀課議課與教學變革》之後,深受啟發,使我對觀課議課有了明確的認識。對於我來說這是一個意識上的轉變,轉變了我很多固有的,落後的思想。
一、觀課議課與傳統的聽課評課的區別觀課與聽課比較,「聽」主要聽聲音,「聽」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有聲語言;而「觀」即觀察,強調用多種感官收集課堂信息,感受課堂中的心靈碰撞。觀,能夠適應教學模式的新變化:過去的方式是老師講學生聽,而現在的課堂主角發生變化,多種教學方式並存,導致課堂有聲和無聲時間並存,需要從聽到觀的轉變。評課與議課比較,「評課「側重對課的好壞下結論、做判斷。「議課」是圍繞觀課所收集的信息提出問題、相互詢問、互相討論,找到解決方法。「議"的過程是展開對話、促進反思的過程。觀課議課的路徑從認真觀課讀懂課堂入手,解決有效的說和議課,促進參與者思考,從而改變他的行動。
二、我校目前聽課評課存在的現狀現在的聽課評課是迫於學校的要求而流於形式的居多,為了應付檢查的聽課和評課,往往只聽了個局部,記錄了一些優缺點為評課發言做準備,而忽略了授課教師的整體布局,更沒有把握到學生的接受掌握情況。有的教師一節課都聽下來,沒有認真思考應該從哪個或哪幾個方向出發,使自已更有收穫。聽課者認真聽認真記就算完成了任務。在多人參與的集中評課時沒有人願意積極發言。即使發言了,也是對問題輕描淡寫,只說板書、普通話、課件、時間等如何,說優不說差,甚至用「我和其他老師意見相同」一句帶過。評課者的收穫和心得不能有坦誠的交流、缺乏靈魂的碰撞、更無法產生心靈的共鳴。對於如何解決問題的探究則少之又少。
三、實施觀課議課,打造高效課堂。
1、觀課議課所倡導的前提基礎是授課者和觀課議課者是平等的地位,觀課時我們可以坐在學生的旁邊,學生自主探索階段,在小組內合作交流之時,在學生做課內練習之時,我們可以站起來,看看學生們在做什麼?了解學生的認知策略,合作意識,性格特徵,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觀課的老師,可以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看老師的教學策略是否是正確,引導是否得當,組織是否有效,看學生是不是有興趣,老師教得是不是有效。觀課的目的是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主要觀察對象,而不是觀看老師的表演。是帶著研究課堂、改進教學,提高課堂實效的探究目的一同參與的。它致力於讓所有教師互相觀摩教學,直面現有問題,相互坦誠批評,共同商議辦法,謀求教學創新,實現共同成長。我們常說做研究型教師、建立學習型團隊、提高有效教學等。這些都可以通過觀課議課的形式來體現,觀課議課是教師專業化成長道路上的有效途徑,因此,要自覺地積極參與到觀課議課的活動中去,使自己在觀課議課的同時得到發展。
2、授課者先進行說課,讓觀課教師總體了解本節課設計思想後的議課環節更為妥當,通過說課對部分問題進一步的梳理與澄清,就能對關鍵的問題進行更好的探討。
議課,重在教師你來我往的探討,給觀課教師善意的提出異議的機會,同時也應該給授課教師一個表達觀點的機會,在你來我往中產生智慧的火花,才能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使觀課議課不流於形式,更具時效性。
四、觀課議課中要注意加強的方面:
1、 加強交流。
2、明確主題。
3、以學論教。
4、加強反思。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值的學習和借鑑的地方還有很多,我比較出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認識到觀課議課在提高教學質量過程中的重要性。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處,更有深度的參與到觀課議課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寫於2020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