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黃龍:李喜軍的大閘蟹致富經

2020-12-13 水產養殖網

陝西黃龍:李喜軍的大閘蟹致富經

2018-08-28 21:2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陝西日報        瀏覽量: 2261 次 我要評論

  崾嶮鄉是陝西省黃龍縣北部的一個小鄉鎮,擁有全縣面積最大的油松林。在人們印象中,這裡是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但崾嶮鄉卻不止有鬱鬱蔥蔥的林木,白城橋村還有一池一池的大閘蟹,成為當地村民致富的新興產業。&nbsp

  7月30日,記者見到了大閘蟹養殖大戶李喜軍。「10月上市時,大閘蟹能長到半斤左右,一隻可賣50元。」正在餵養大閘蟹的李喜軍笑呵呵地說,「2015年,縣上引進大閘蟹(中華毛蟹)養殖,在別的鄉鎮沒有成功。2016年年初,我開始在白城橋村養殖,最後成功了。」&nbsp

  經過兩年半的大閘蟹養殖,李喜軍已是黃龍縣大閘蟹養殖大戶,有八個池塘,年均收入15萬元。李喜軍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不忘將養殖技術傳授給村民,帶動群眾通過入股增收,使大閘蟹由單戶養殖向區域性養殖發展。&nbsp

  2016年2月,李喜軍響應崾嶮鄉政府扶持發展大閘蟹養殖的號召,毅然放棄自己經營多年的飯店和農資銷售店,回到白城橋村。在縣水務局和鄉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他投資18萬元建起兩個池塘開始養殖大閘蟹。李喜軍在跟著技術員學習養殖技術的同時,還通過遠程教育平臺學習,第一年養殖就獲得成功。&nbsp

  看著池子裡的大閘蟹一天天長大,李喜軍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是第一次養殖,銷售怎麼辦?正在他發愁之際,縣政府送來了專門的包裝盒,鄉政府也派人來了解他的大閘蟹養殖情況,還幫忙聯繫銷路。結果大閘蟹還沒出池子,就被預訂完了。&nbsp

  一算帳,李喜軍第一年就掙了四萬多元。嘗到甜頭的李喜軍,2017年建了三個池塘,2018年又建了三個池塘。現在,集中連片的40畝池塘已成為白城橋村的一道風景。&nbsp

  黃龍縣被稱為「黃土高原上的香格裡拉」,水質清澈無汙染。採用優質山泉水實施微水流生態養殖的大閘蟹品質上乘、膏脂豐滿,深受市場青睞。隨著產業越做越大,李喜軍設計了自己的包裝盒,又定製了隨盒附贈的剪刀、食用配料等。&nbsp

  看著李喜軍靠養殖大閘蟹致富了,村民們也都躍躍欲試。李喜軍便主動為村民無償做起了技術指導,並自願將自家池塘定為村上的遠程教育學用結合示範基地,熱心給村民教授養殖大閘蟹技術,並承諾幫忙銷售。「一個人富了不算什麼,能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才有成就感。」李喜軍說。&nbsp

  隨著參與養殖大閘蟹的村民越來越多,李喜軍牽頭成立了黃龍縣壽峰寺水產農民專業養殖合作社,吸收了62名社員,帶領村民共同致富。2017年,村民謝加飛、史松林、李懷德各投資一萬元,年底每人分紅3000多元。今年2月,池塘放蟹苗時,村民李喜斌也投資三萬元,估計年底能分紅一萬元。&nbsp

  在養殖大閘蟹的同時,李喜軍計劃向冷水魚養殖、垂釣園、農家樂等方向發展,打造「一條龍」式營銷。他說:「我計劃在縣城開一家水產銷售門市部,再開家網店,跟村裡人一起把養殖、包裝、銷售一整套產業鏈建起來,帶動更多人就業,促進更多群眾脫貧致富。」&nbsp

  李喜軍的成功,帶動了黃龍縣三岔、白馬灘、瓦子街等7個鄉鎮的群眾也開始養殖大閘蟹。目前,全縣大閘蟹養殖面積已達425畝,大閘蟹成為黃龍縣群眾脫貧致富的「金疙瘩」。

&nbsp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李喜軍:養殖大閘蟹 致富不忘本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孫園芳 馮延軍 記者張玲 )初冬時節,當記者來到延安市黃龍縣崾嶮鄉白城村大閘蟹養殖基地時,看到養殖戶李喜軍正在蟹塘裡打撈成熟的螃蟹,忙的是不亦樂乎
  • 李喜軍:敢吃「螃蟹」的致富帶頭人
    李喜軍:敢吃「螃蟹」的致富帶頭人 2020-09-27 2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樂山殘疾人李喜軍一生誓不言敗
    李喜軍向四川在線記者講述著小時候的心酸經歷,那個時候他就開始琢磨著,希望自己能有一個事業。      誓不言敗 揚起事業風帆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喜軍在報紙上看到西安下崗大學生修腳創業的故事。他考慮著自己腿腳不便,更適合這行,為了湊夠1萬多的學費,李喜軍又沒日沒夜的奔波掙錢。
  • 修腳師傅李喜軍:讓更多殘疾人實現就業
    10日下午,在峨眉山市北門橋附近,36歲的李喜軍和他的徒弟正在店裡忙活著。店裡修腳的顧客,還有店門口等候的顧客,讓這個小店稍顯擁擠。    泡腳、上藥、修腳……一系列修腳治腳的程序,李喜軍都做得很嫻熟。在忙裡偷閒中,他還會瞧瞧旁邊徒弟的手藝。    徒弟是聾啞人,李喜軍耐心地用手勢和他交流,叮囑和指點其一些修腳技巧。
  • 李喜軍:自強不息 演繹精彩人生
    在公益慈善的路上,李喜軍越走越遠,他用自強、感恩、奉獻演繹著精彩人生。>    李喜軍是一名殘疾人,家在峨眉山市高橋鎮嚴寺村5組。    眼前的李喜軍蹲坐著,身邊放著一根拐杖,戴著一副黑邊框眼鏡,一邊忙著手中的活,一邊與記者交談。
  • 陝西黃龍:村村都有鄉村振興專員
    陝西黃龍:村村都有鄉村振興專員 2020-12-14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龍:風車小鎮電商模式 走出致富新路
    2018年以來,黃龍縣按照 「綠色崛起 先鋒行動」要求,建立了以界頭廟鎮風車小鎮電商為模板的致富模式,為群眾搭建起就業、創業和致富平臺,提高了群眾收入,壯大了縣域經濟。秋日的界頭廟鎮,風光無限。黃龍國際風車小鎮電商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都在忙著籌備即將到來的銷售高峰,再過幾天,農作物就將大面積豐收,到時候,各種農特產品都將送到這裡。
  • 陝西黃龍:農民收藏家辦了個「博物館」
    問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寶貝時,健談的劉惠敏講出了一個他從河南遷居黃龍,但又不同於一般移民的故事。遠在陝西黃龍縣的,當時是全國人大代表的喬佔山聯繫到了他,以招商引資的方式,邀請他到黃龍縣石堡鎮八家梁開辦養殖場,從此,劉惠敏開始了與黃龍的不解之緣。開辦養殖場期間,劉惠敏同時在黃龍縣和洛川縣註冊了益源獸醫飼料批發站和福源獸醫飼料批發站。產業興旺更帶動了當地群眾致富,他每年長期僱用當地群眾十餘名,每人年收入約9000餘元。在創業的同時,劉惠敏從未放棄他的藝術夢和對收藏的愛好。
  • 傳情輝映經典,洛陽知名畫家李喜軍畫作引關注
    歷經長途跋涉,數百公裡外的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學觀摩參訪團在10月31號上午抵達洛陽,與河南書畫界友人一同參訪洛陽本土知名畫家李喜軍畫作。知名畫家、中國龍門石窟國畫第一人、佛學書畫領路人、中國註冊第一美術師李喜軍先生接待了一行,並為遠道而來的觀摩團師生現場作畫,筆落宣紙,一幅幅生動豔麗的牡丹、神態安詳的佛畫,讓觀摩團成員讚嘆不已。
  • 黃龍:小小中藥材 引發「熱浪」來
    黃龍中藥材研究開發服務中心幹部種亞傑介紹說。溫州商會旗下的陝西龍果源科技有限公司落戶瓦子街鎮,計劃建立3000畝規模的中藥材開發示範基地。2019年投資200餘萬元,先期集中連片開發黃芩、柴胡、金銀花1000畝;今年投資300萬元栽植沙棘1000畝,長勢良好。陝西楊陵菲格莊園落戶圪臺鄉,一期計劃投資1100萬元,已完成投入資金830萬元,建成生態溫室大棚100座。
  • 【委員話法院】李喜軍:做好涉少數民族案件審理,為民族團結貢獻...
    【委員話法院】李喜軍:做好涉少數民族案件審理,為民族團結貢獻司法力量 2020-07-15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種好火龍果 巧念「致富經」
    原標題:種好火龍果 巧念「致富經」   12 月7 日,陝西省楊凌示範區的王勤鵬正在採摘溫室大棚裡的火龍果,王勤鵬共種植了四個棚的火龍果,今年僅火龍果收入就超過了
  • 陽澄湖大閘蟹背後的產業經
    無論是在古代和當下,陽澄湖大閘蟹都聲名遠播,成了蘇州的地理標誌產品。根據餓了麼盒馬10月14日數據顯示,在今年7月1日至10月8日,大閘蟹外賣銷量同比增長29.1%,相對應的外賣用戶同比增長29.4%。其中,陽澄湖大閘蟹的訂單量同比增長94%,外賣用戶同比增長35.5%。但螃蟹銷量增長平均客單價卻低走。
  • 稅惠助力「節節草」成為「致富草」
    走進位於國際慢城椏溪街道的高淳縣椏溪國華水草栽培專業合作社基地,一個個標準化的塘口映入眼前,忙碌的社員們正在打理塘口裡面的「致富草」。據了解,社員們口中說的「致富草」學名叫做「節節草」,廣泛應用於生態養殖大閘蟹和改善水質、水體造景等。
  • 陽澄湖吃大閘蟹
    秋天的周末大家都喜歡去陽澄湖旅遊,這裡不僅流淌著江南的風情,還能享受陽澄湖的恩賜———大閘蟹。大閘蟹是公認的食中珍味,有「一盤蟹,頂桌菜」的民諺。近年來,巴城鎮依託陽澄湖做大文章,精心規劃,不斷擴建大閘蟹市場、完善設施,增加市場攤位和餐船,構建現代漁業產業園,指導養殖戶實行科學化、智能化養殖,將大閘蟹經濟打造成了致富群眾的支柱產業。
  • 傳播好聲音 傳授致富經
    原標題:傳播好聲音 傳授致富經 「一卡通、直達戶,按時足額領補助;直補款,是黨恩,農民創業有信心。」5月17日上午,納雍縣雍熙街道大寨社區村民張華家「兩硬化」的小院壩裡擠滿了鄉親,縣級農民講師熊朝舉的開場白引來掌聲一片。
  • 大閘蟹養殖技術乾貨總結
    大閘蟹是河蟹的一種,在我國北起遼河南至珠江,漫長的海岸線上廣泛分布,其中以長江水系產量最大,口感最鮮美,營養也十分豐富。一般來說,大閘蟹特指長江系的中華絨螯蟹。養殖大閘蟹投資少、效益高,是一條致富的好途徑。用拉網攔住防逃,殺菌消毒清塘時,清除過多的淤泥,只留淤泥10釐米左右,用生石灰全池潑灑,每畝用量200~250公斤,以達到徹底的清塘消毒,除雜除野,殺滅病菌,改善底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