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樂山訊(四川在線記者 楊紅梅) 一個殘疾人,不甘命運的捉弄,以修腳為生,現在他已經是擁有幾百萬資產的小老闆,他就是36歲的治腳病醫生——李喜軍。
從小被病魔糾纏學會了獨立
李喜軍出生在峨眉山市高橋鎮一個農民家庭,在他出生那晚,一家老小的頂梁柱父親不幸去世了,留下柔弱的媽媽和四個姐姐。
一歲半的時候,李喜軍得了小兒麻痺症,從那以後只能拄著拐棍走路。「雖然身患殘疾,但我從小就不服輸,我覺得自己除了腳不方便,其他跟正常人沒得兩樣。」李喜軍堅韌的性格,促使他從小就擔當起了男子漢的責任。
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學做生意,賣過黃桷蘭、賣過小人書、賣過名信片,掙得錢拿來湊學費。高考落榜後,只要能掙點錢的事他都學、都幹,修摩託車、搞按摩、到豬鬃廠梳豬毛,賣茶葉、賣冰棍、賣包子。
「有一年端午節,我一大早就騎自行車去批發包子,高高興興地想拿到鄉壩去賣,本想賣個好價錢,誰知車子騎在田坎路上時,路滑、載得太重,摔到田頭去了。費了好大勁,才爬起來。滿身稀泥,包子都打髒了。」李喜軍向四川在線記者講述著小時候的心酸經歷,那個時候他就開始琢磨著,希望自己能有一個事業。
誓不言敗 揚起事業風帆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喜軍在報紙上看到西安下崗大學生修腳創業的故事。他考慮著自己腿腳不便,更適合這行,為了湊夠1萬多的學費,李喜軍又沒日沒夜的奔波掙錢。
快要到西安學徒的日子,母親卻突發疾病離開了人世,李喜軍連母親最後一眼都沒有見到,成為了他一輩子的遺憾。母親拉扯五個孩子長大不容易,為了不辜負母親的期望,安葬好母親後第二天,他就含淚去了西安。
在西安學徒的日子異常辛苦,李喜軍強忍著對母親的思念,認真學習,還想辦法掙些生活費。實習期間,他要為常年因病臥床的老人修腳,脫去鞋咡的時候,很難聞,灰指甲又很厚,這樣的工作讓不少學徒都半途而廢了,但他每次都堅持著把老人的腳修完了。師傅看到李喜軍非常吃苦耐勞,就把他過硬的技術都傳授給了他。
學成歸來後,李喜軍先到峨眉福利院免費給老人修腳,再到社區做宣傳,同時也對修腳市場作調查,盤算著開一家店。2003年8月3日,李喜軍新店開張了,他回憶:「當時我只有4000多塊錢,租門面添設施都不夠,最後連空調和玻璃門都是賒帳,沒錢請人,很多事情都是我自己幹。」
不管是五塊錢的生意還是十塊錢的生意,李喜軍摸著良心為顧客服務,盡心盡責。後來,憑藉他誠信、熱情、認真、敬業的服務宗旨,加上好的手藝,顧客就越來越多了。
書寫輝煌人生 傳遞愛心
生意好了,人手不夠了,他想到招人。他第一考慮到要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就業:「我發現很多貧困家庭的殘疾人在家閒玩、打撲克、搓麻將,而且都有那種「等、靠、拿」的思想。如果他們有了一門手藝,在社會上也能立足了。」
現在李喜軍很多學徒在成都、江蘇、福建等地都開店做老闆,很多人買房買車買門市,走上了致富路。而李喜軍的修腳店開業以來,他還經常帶著的「福瑞德服務小分隊」,到社區、養老院、幹休所給上萬老人修腳,到孤兒院慰問孤殘兒童,給邊遠山區的留守兒童送去溫暖。
李喜軍拿出一張捐款名單給四川在線記者,他說:「從小到大,除了我自力更生,還有很多好心人幫助我成長,給我捐款。這些溫暖和關懷讓我有了一種感恩的情結,所以我覺得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事。」
好人終有好報。2006年,李喜軍和愛人相識相愛並走進了婚姻的殿堂,現在已經養育了兩個健康的女兒。說起自己的家庭,李喜軍一臉幸福:「我妻子好手好腳的嫁給我,是被我的愛心、勇氣和永不放棄的精神所感動。我現在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也算是對在天之靈的母親一個交代!」
李喜軍告訴四川在線記者,去年,他貸款100多萬元,投資了700多平方米的商用樓,計劃辦一個上規模的手足護理中心,集培訓、就業為一體,培訓更多的殘疾人、下崗工人,讓他們實現就業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