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故事|故宮國寶南遷,藏寶樂山安谷鎮(二)

2020-12-22 恆旅網

時間過得真快。小時候跟父親學成語,白駒過隙,我覺得太誇張了,時間會像馬跨越1條縫隙?現在才知道,14年其實就是一轉眼的工夫。

14年前(2006年),我在樂山日報副刊部當記者,接到採訪故宮國寶南遷樂山的任務後,先是走訪了市中區安谷鎮,聽當年給國寶釘木箱子的八旬老人竇洪海講述國寶往事,探尋藏寶的老祠堂和老廟子遺址,聽竇大爺講國寶魚盆見水而遊的稀罕事。如今,老人家已經去世多年,當年他否認了我關於「陽光折射」的猜測,魚盆到底真相如何,恐怕很難得知了。

離開了安谷,我去了峨眉山,那是2006年的夏天,我去峨眉山,要見的人名叫譚永富。

故宮國寶南遷,一共有超過百萬件文物,先後走了上萬公裡、放這放那,轉換地點,在四川時間最長,而就四川來說,則在樂山和峨眉兩地時間最長,放在這裡整整8年;量也最大,一共是16618箱,安谷9331箱,峨眉7287箱。

在安谷,我有幸找到了竇洪海,而在峨眉,則有幸見到了譚永富。竇洪海當年是木工,而譚永富當年是學生。如果說竇洪海是因為有手藝而成為了國寶的接觸者,那麼譚永富接觸國寶是因為他的班主任老師。

老師姓那名心如,滿族人,時任峨眉縣中教師,教英語。除了老師,那心如還有一個身份,他是故宮博物院峨眉辦事處主任。譚永富1943年考入峨眉縣中,成為那心如的學生,由於是班幹部,和那心如來往較多,兩人成為忘年交。

現在很多新聞報導(採訪竇洪海和譚永富的記者,最早即是時任樂山日報副刊部主任的王京川兄和於鐵成,後來很多報導乃至知網等都是從王京川、於鐵成的《故宮國寶南遷樂山記》中摘取),都將峨眉辦事處主任寫作那志良,百科也是如此。對此,譚永富在寫給我的一份資料上專門提到,他說,有人寫作那志良,還有人寫作邢志康。

顯然,邢志康是筆誤,而那志良應是別名,因為他本人第一次見到那老師,就是縣中譚校長的介紹:這是故宮博物院峨眉辦事處的主任,留學英國的那心如老師。

如今從百科上看,心如是字,志良是名,那時直接稱名是不禮貌的,稱字才是正確的,也許是這麼一回事吧。

譚永富告訴我,峨眉辦事處當時就設在城西火神廟,即如今的峨眉一中。最初是分兩個地方,一是東門外大佛殿,一是西門外火神廟。1939年,日本侵略者36架戰機從武漢起飛空襲樂山,在峨眉山羅目鎮投了炸彈。那心如從安全考慮,撤銷了大佛殿倉庫,把此處國寶轉移到火神廟和土主祠、許祠堂。

譚永富告訴我,他第一次走進峨眉辦事處,是1943年初夏,那天,他跟著那心如,去了火神廟。在辦事處牌匾下,他見到一個衛兵,身材高大,戴鋼盔,著細呢軍裝,半筒皮靴,垮中正式步槍,上有雪亮的刺刀,威武不可侵犯。譚永富少年的心靈中,頓時明白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結晶,是在勇敢的戰士的保護下的。

在那心如老師帶領下參觀了辦事處的兩年後,譚永富終於親眼見到了國寶。那一天,他和同學陳秀倫、堯玉清在那心如家補課,那老師留三名同學午餐,餐後,那老師非常高興,說:「你們很幸運,今天要曬文物,可以帶你們看看。」

喜出望外的三個同學忙跟著老師,來到辦事處的倉庫和圍牆之間的敞壩,這裡已經擺滿了叫不出名字的珍奇寶物,在陽光的映射下,綻放璀璨光華。

譚永富告訴我,那心如給他們介紹,由於空地太小,只能曬一部分,是服飾、玉器、兵器和奏摺。少年譚永富,對兵器最有興趣,這裡有刀槍,還有盔甲。而讓他一生難忘的,就是三國時期蜀漢猛將張飛的長矛。「槍桿粗大,很長,我想去握一下,又不敢去。」譚永富說,看到那長矛,故事裡的張飛宛如浮現眼前。就在這時,那心如指著一堆盔甲說:「這些是一般的,趙匡胤的盔甲最好,得兩個力氣大的人才抬得動,可惜不在這兒,今天看不到。」

在這裡,大概看了一個小時,那老師帶領3個學生回去了。而在譚永富心裡,永遠記得這一天。除了張飛的長矛,沒見到的趙匡胤盔甲,還有一棵玉白菜,菜葉上臥著一隻小蟲,就像是活的。

本期編輯 / 胡宇童

責任編輯 / 胡 威

圖文來源 / 魅力樂山(今日頭條)

特別聲明 / 此文經授權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人文|故宮文物南遷,那1.3萬箱文物今分幾處?
    文物南遷不只是故宮人的行為,更是政府、軍隊、老百姓共同參與的全民護寶壯舉。在四川樂山,為了存放文物,故宮人想要佔用當地人家的祠堂當庫房,幾個村子的族人立刻貢獻出來。就這樣,故宮9369箱國寶在樂山存藏了7年半,無一損壞、無一遺失。
  • 故宮文物南遷,背後竟有如此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最近看了一個片子叫《上新了故宮》,其中由鄧倫,韓丹彤,陳建斌,周一圍參加的一期,以尋找故宮文物南遷最重的古物為線索,講述了文物南遷的一段驚心動魄的歷程。看後讓人不由得對故宮人心生敬意。其中故事詳情,簡述如下。
  • 13491箱故宮南遷文物安好,是侵華日軍放了一馬?
    大量珍貴文物因成功的南遷而倖免於難,那是一段艱苦的歷史,那是文物史上的一個奇蹟。故宮文物南遷木箱裝運圖這是一個關於承載的故事:故宮文物承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飛馳的列車,遠航的江輪,山路上的汽車,激流中的竹筏承載了萬箱國寶;身軀柔弱、脊梁筆直的故宮人承載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使命。
  • 故宮分院來了!抗戰時期,重慶守護了大批故宮南遷珍寶
    這次故宮來渝,與市文化委、南岸區達成六項合作:1  在重慶設立故宮學院分院,通過故宮學院平臺開展培訓活動,為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發展提供專業人才支持。2  在安達森洋行舊址建設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主要用於展示南遷史實、舉辦相關展覽,向公眾傳播文物保護理念。
  • 故宮南遷的13427箱文物,至今何在?精品都藏在臺北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佔了東北三省,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文物岌岌可危。為避免故宮文物落入日寇之手,1933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故宮館藏文物南遷。但北平各界及普通市民,大多反對南遷,他們召開集會,上街遊行「誓與國寶共存亡」。
  • 樂山面向全國徵集影視劇本(故事梗概)
    四川在線樂山訊 為進一步推動樂山影視文藝精品創作,擴大樂山知名度和美譽度,從即日起至2017年2月28日,樂山市面向全國徵集樂山題材影視劇本(故事梗概)。本次徵集主題是「寫好樂山故事,弘揚嘉州文化」;徵集對象是全國範圍內有創作生產能力的機構、團體和個人;圍繞樂山歷史文化、佛禪文化、民風民俗、名人典故等主題,重點以樂山大佛、峨眉山及佛文化、峨眉武術、沫若文化、小涼山文化、故宮文物南遷等為創作題材。
  • 80年前故宮南遷上萬箱文物到這裡,如今要拍成電視劇了
    今年是故宮文物南遷四川樂山80周年,當年上萬箱故宮文物曾轉運樂山,存放8年之久無一損壞。3月19日,紅星新聞獲悉,樂山市正在籌拍大型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戰時故宮》,同時全力推進戰時故宮文物南遷遺址公園的建設。
  • 歷史老照片:故宮文物南遷的珍貴畫面,世界文物保護史上的奇蹟
    故宮博物院全部同意將部分珍貴文物(很多文物太大了,沒法移動)緊急轉移。2月6日至5月15日,13427箱故宮文物,前後分五批踏上了南遷之路。圖中是第三批文物木箱裝車。14年的文物南遷之路始於太和門廣場。整齊的木箱、細緻的封條、井然有序的隊伍,無不昭示著中國人恪盡職守、保護國寶的精神。集結在午門外準備南遷的故宮文物。文物木箱被裝上卡車,繼續遷移。
  • 智慧看展丨故宮國寶逃難記
    這是一個關於承載的故事:故宮文物承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飛馳的列車、遠航的江輪、山路上的汽車、激流中的竹筏承載了萬箱國寶;身軀柔弱
  • "臺北故宮"國寶檔案揭秘
    □典藏珍品65萬件,百萬億國寶在臺灣 雲集寶物精華中的精華的「臺北故宮」,擁有1萬餘卷書畫、8萬件器物和56萬份文獻圖書,囊括了當年故宮南遷文物的22%,其中包括孤品奇珍,有「冰裂紋」的宋代汝窯「水仙盆」和明成化瓷、明永樂宣德青花及清乾隆官窯等2.5萬件中國瓷器藝術的瑰寶。
  • 揭秘故宮文物南遷,他們才是真正的國寶守護者
    ,南遷長沙。這一批重要貨物正是從南京發出的南線流遷文物,戰火硝煙中,80箱故宮古物精品歷經兩月才望見抵達長沙,南線的6名押運官由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科長莊尚嚴,和主管書畫的那志良帶隊,隨車一同抵達,後來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任書畫處處長的那志良,當時還是個年輕的科長,他負責押運的書畫當中「三希之首」的《快雪時晴帖》是重中之重,那志良在他後來編著的《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當中這樣回憶運輸文物的艱難情形
  • 樂山破獲系列電纜盜竊案
    近日,樂山安谷鎮派出所偵破系列電纜盜竊案,打掉犯罪團夥1個,收贓窩點一個,破案8起,共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為國家和企業挽回經濟損失10餘萬元。11月7日,樂山高新區某企業的工作人員來到安谷派出所報警,稱生產的電纜被盜。民警立即介入調查。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關門了?12日上午,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當局立法機構表示,正在評估從2020年起封館整修3年,期間臺北故宮重要展品送至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  這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13日上午,陳其南召開記者會,改口稱在臺北故宮整修期間,將朝「不閉館擴建方向」設計,但未談及文物是否繼續南遷。
  • 故宮文物南遷背後:眾人反對,一專家力排眾議,救下13000箱國寶
    此時,珍藏著中華五千年國寶文物的故宮博物院,面臨被劫掠的危險。為了保護這些國寶免遭厄運,有人提出「國寶南遷」的計劃。可是,這個請求遭到了大量的反對,這些反對的聲音裡,有的認為「寶物南遷大費周章,浪費人力物力不值當」;有的提出「應該將精力拿去抵禦外敵,遷移文物屬於捨本逐末」;也有人質疑「故宮寶物數量巨大,一旦運出去後要怎麼保存,存在哪裡,如果丟了怎麼辦」……總之,當時反對南遷的人佔了大多數。
  • 當年故宮文物被迫南遷,如今還有2000多箱遺留在南京,可惜了
    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世界三大宮殿之一,目前故宮擁有文物總數達到1807558件,其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標本7577件,涵蓋幾乎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堪稱「中國博物院之首」。
  • 朝天宮地下庫房深藏的 2000箱故宮國寶「刺激」了他
    這不,豬年剛一開年,恭喜「故宮」強IP又喜添新爆款:由花箐擔任總導演,牛靜、牛嬙任編劇,劉燁、袁姍姍、張瑞涵、秦杉、劉思彤等主演的抗戰懸疑劇《國寶奇旅》已於2月6日登陸江蘇衛視幸福劇場,該劇改編自江蘇省文聯主席章劍華的長篇紀實文學《故宮三部曲》之二《承載》,恢弘再現了那一段史詩般的文物南遷的故事。該劇開播即火,昨天原著作者章劍華接受了揚子晚報記者的獨家專訪,詳細講述了他的「十年一劇故宮夢」。
  • 藝起前行|話劇《朝天宮下》再現故宮文物南遷歷史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變為故宮博物院,至今也有95周年。600年的滄桑巨變,故宮國寶也在歷史長河中起伏沉浮。日前,由江蘇大劇院出品的原創話劇《朝天宮下》就講述了一段故宮文物南遷的故事,並於今年7月剛剛首演。10月29、30日,該劇將在上音歌劇院演出兩場,參加「藝起前行」優秀新創作品上海展演。《朝天宮下》劇照。
  • 【聚焦天府】「十三五」巡禮 | 樂山:繪製文旅高質量發展實景圖
    2017年,「夜遊三江」旅遊項目建成投運,有效破解制約樂山旅遊發展的「景城分割」難題,在開啟樂山大佛景區全天候、立體化旅遊新模式的同時,更引爆樂山旅遊夜間經濟。中旅集團、恆大集團、融創集團、萬景紀、悅榕莊、千裡走單騎等知名文旅企業和品牌先後帶著「嫁妝」到樂山,全方位開發樂山文旅資源。中青旅與樂山合資組建青樂文旅公司,通過深度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整體聯動、合作共贏。
  • 原創話劇《朝天宮下》首演,再現「故宮文物南遷」往事
    2020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在這個重要的年份,一部與故宮、與故宮文物南遷、與抗日戰爭密切相關的文藝作品應運而生。7月31日晚,由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製作、江蘇大劇院出品的原創話劇《朝天宮下》在江蘇大劇院戲劇廳進行首演,烽火下的「護寶」傳奇, 一場「文物南遷」的往事穿過歲月長河再現。8月1日,該劇還將上演第二場。烽煙南渡,四幕劇情扣人心弦「『九一八』烽煙驟起,北平岌岌可危;紫禁城風聲鶴唳,國寶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