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械字號面膜」?「妝字號面膜」?「醫學護膚品」?還有「藥妝」?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面膜種類,哪一種名稱才合規?
日前,國家藥監局發布化妝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費陷阱,明確提出,不存在所謂的「械字號面膜」、「妝字號面膜」不能宣稱「醫學護膚品」。
不存在所謂的「械字號面膜」
所謂「械字號面膜」,其實是醫用敷料,屬於醫療器械範疇。醫用敷料可以與創面直接或間接接觸,具有吸收創面滲出液、支撐器官、防粘連或者為創面癒合提供適宜環境等醫療作用。
按照醫療器械管理的醫用敷料,可以分為三大類:
❖ 外科敷料(分為可吸收和不可吸收敷料)、
❖ 接觸性創面敷料(分為急性創面敷料和慢性創面敷料)、
❖ 包紮固定敷料。
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規定,醫用敷料產品按照風險程度由低到高來劃分,分別按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管理。醫用敷料凡是聲稱無菌的,其管理類別最低為第二類醫療器械;若接觸真皮深層或其以下組織受損的創面,或用於慢性創面,或可被人體全部或部分吸收的,其管理類別為第三類醫療器械。
國產第二類醫療器械產品上市前需向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申報註冊;第三類醫療器械和進口第二類醫療器械上市前需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申報註冊。
按照醫療器械管理的醫用敷料命名應當符合《醫療器械通用名稱命名規則》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稱詞語,不得含有誇大適用範圍或者其他具有誤導性、欺騙性的內容。因此,不存在「械字號面膜」的概念,醫療器械產品也不能以「面膜」作為其名稱。
「妝字號面膜」不能宣稱「醫學護膚品」
所謂「妝字號面膜」,即按照化妝品管理的面膜產品,指塗或敷於人體皮膚表面,經一段時間後揭離、擦洗或保留,起到護理或清潔作用的化妝品。面膜類化妝品不僅包括面貼膜,還包括眼膜、鼻膜、唇膜、手膜、足膜、頸膜等,近幾年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化妝品品類。
根據產品上市前監管方式劃分,面膜類化妝品分為兩類:
❖ 第一類,上市前需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申報註冊的特殊用途化妝品面膜,主要是宣稱具有祛斑美白等特殊功效的產品;
❖ 第二類,上市前需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或者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的非特殊用途化妝品面膜,主要是宣稱具有保溼、清潔、滋潤等功效的產品。
根據《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等法規、規章的規定,化妝品不得宣稱具有醫療作用,其標識不得標註誇大功能、虛假宣傳等內容。一些面膜類化妝品,將產品宣稱為「醫學護膚品」、「藥妝」產品等,屬於明示或者暗示產品具有醫療作用,均是違法宣稱行為。
如何正確使用面膜
醫用敷料應在其「適用範圍」或「預期用途」允許的範圍內,由有資質的醫生指導並按照正確的用法用量使用,不能作為日常護膚產品長期使用。
面膜類化妝品應當按照說明書的要求使用。雖然化妝品沒有明確的用量限制,但是面膜並不是越頻繁使用越好。
對於一些皮膚敏感的消費者而言,如果每天使用面膜,可能加重皮膚的敏感程度,反而不利於皮膚健康。
科普
通常我們會在化妝品的包裝上看到「妝字號」「特字號」,但近年來,一些「面膜」產品包裝上出現了「械字號」或「消字號」,這些「字號」被商家作為賣點,在市場上掀起熱潮。這些「字號」到底代表什麼呢?
「妝字號」化妝品
化妝品上標註的「妝字號」,是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經藥品監管部門備案後獲得的許可證標號。
日常護膚中使用的保溼類爽膚水、乳液、面霜、精華液,以及粉底、口紅、眼影等產品都屬於「妝字號」產品。
「妝字號」化妝品的主要作用是清潔、保護、美化、修飾等。
「特字號」化妝品
化妝品上的「特字號」,指特殊用途化妝品在上市前經過國家審批後獲得的批准文號。
生活中常見的燙髮劑、染髮劑、脫毛膏、防曬霜和美白祛斑類護膚品等,都可以在其產品外包裝上看到「特字號」。
這一類化妝品無論是進口還是國產,都須經國家藥監局審批通過方可上市。
「特字號」化妝品的主要作用是育發、染髮、燙髮、脫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曬等。
我國規定化妝品不得宣稱具有治療、殺菌抑菌等功效。
「消字號」產品
「消字號」產品是經衛生部門審核批准,具有衛生批號的外用衛生消毒用品,包含消毒劑、衛生用品等,例如溼紙巾、女性生理期衛生用品、衛生口罩、衛生手套等。
「消字號」產品往往是在特殊工作場所、特殊時期或者特殊工作人員使用的。
《消毒管理辦法》規定,消毒產品主要起殺滅和消除病原微生物作用,不能出現或暗示治療效果。換句話說,「消字號」產品不具備調節人體生理功能的功效,既不可宣稱有療效,也不具有療效,如果商家宣稱「消字號」產品具有皮膚護理作用,便是虛假宣傳。
「械字號」產品
「械字號」產品屬於醫療器械。醫療器械是指單獨或者組合使用於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軟體。
其使用目的包括:對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監護、緩解;對損傷或者殘疾的診斷、治療、監護、緩解、補償;對解剖或者生理過程的研究、替代、調節;妊娠控制等。
醫療器械和化妝品屬於不同種類的產品,其使用場景和使用目的截然不同。不過,隨著醫學美容產業的發展,市場上出現了「械字號」醫療器械產品。其中一部分屬於醫用敷料,通過與創面直接或間接接觸,具有創面消毒、吸收創面滲出液、支撐器官、防粘連或者為創面癒合提供適宜環境等醫療作用,可以幫助患者在接受醫美治療後康復。有些不法商家打擦邊球,宣稱「械字號」醫療器械產品具有護膚功效,向消費者銷售。按照醫療器械管理的醫用敷料命名應當符合《醫療器械通用名稱命名規則》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稱詞語,不得含有誇大適用範圍或者其他具有誤導性、欺騙性的內容。所以不存在所謂的「械字號」化妝品,如果商家將醫療器械宣稱為化妝品,則是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