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語文
很多年前,我讀過一本教育名著,《學習,別相信學校的》。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教育名著。這本書,逼迫我做一名有個性的老師。是的,學習真的不能總是相信學校,相信老師。
你看,還沒有放假,老師們、專家們、名師們都開始給孩子設計作業了,無外乎把那些重來重去的題冠以新的名稱。其實,很多很多作業沒有任何價值,效率是「0」。請相信我,不要以為我的話是極端的,更不要說我不負責任的。我說得可是真話呀!
所以,作為老師的我,由衷地建議——
寒假來了,別相信學校,別相信老師,就讓孩子瘋狂地玩吧!
另外,孩子手中的那個《寒假作業》,做不做都無所謂,因為裡面沒有多少題目具有原創性,沒有幾個有意思的題。如果不相信,大家可以一題一題分析。關鍵是學生做了,開學交給老師了,沒有哪所學校,哪個老師會批改。我工作三十多年了,知道很多學校,至今沒有聽說哪所學校讓老師批改過學生的那一本《寒假作業》。今天在此說了這句真話,絕對不是要求教育主管部門制定文件要求老師改,更不是提醒校長讓老師改。為什麼不批改?因為新的學期有新的任務,那麼多新作業來了,老師沒有時間改這份學生都不喜歡的舊作業(不信大家調查,一所所學校有幾個真心喜歡這個作業的學生)。這方面,請不要怪罪老師,尤其家長更不要怪罪老師,因為這一本本《寒假作業》改完(多學科綜合的),需要幾個星期,改完了,錯得要不要訂正?真的沒有任何必要,因為新的任務太多太多了。
我今年教三年級,教材編寫者要求學生讀《安徒生童話》,你知道嗎?一年四季,其實一至三月去丹麥是最好的。這個季節可以看到極光。帶著孩子去丹麥瘋狂地玩一玩,與安徒生銅像合個影,摸一摸安徒生,回來不就會寫童話了嗎?
如果這個寒假孩子能去丹麥一下,哪個作業能與此相比?
四年級也學了安徒生童話《一個豆莢裡的五粒豆》,四年級的學生也可以去丹麥看一看。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個道理還有幾個不懂的?寒假,應該玩一次行萬裡路。
那寒假裡還可以怎麼玩?
1.有雪的地方,就要瘋狂地玩雪。玩出花樣,玩出創造,玩出一篇篇優秀的文章。
有人說,這不是作業嗎?這不是作業,這是玩!
2.冬天挺冷的,戶外怎麼暖和?如果你的身邊有樹,可以練習爬樹。一個寒假如果把爬樹學會,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現在的學生還有幾個會爬樹的?很多父母不教孩子爬樹,假期裡可以教了!這樣本領學會了太有價值了。爬來爬去,一定能爬出很多精彩,寫下來的文章肯定生動具體感人。
3.可以讓孩子玩寫春聯。給孩子買一沓紅紙,找幾幅你家能貼的春聯,讓孩子一放假就練,每天寫上幾十幅,連續寫十幾天,最後選擇寫得最好的那幾幅貼在自家門上。做這件事,比傳統那些題不知道好多少倍。有人說,這多浪費呀!不浪費,這是最划算的投資。
4.現在孩子很孤單,給孩子找個玩伴,讓他們在一起玩。不會下棋的孩子,用這一個寒假學學下棋。象棋、圍棋、五子棋等都可以玩。另外,魔方也可以玩起來。
5.讓孩子玩書!每天玩看一本書!這樣的事,無論如何得讓孩子玩。放假前給孩子買30本書(書可以跟孩子一起選),讓他們一個寒假看完,哪些題能趕得上這30本書的閱讀啊?另外,一個寒假,完全可以寫一本書。一天寫一篇,文章配上圖,寒假結束,把寫的內容玩成一本書,玩這件事,多有意義。
6.玩孝順,玩玩做人。家長與孩子一起玩玩孝順,玩玩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怎麼玩?這裡學問可多了。
寒假不長,二十多天。如果能選擇性瘋狂地玩一玩上面的,相信孩子春節過後會長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