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焦慮症的症狀都有哪些

2020-10-14 王奎星

  焦慮是一條焦躁不安的暴龍,我們對它的對抗猶如面對汪洋大海一樣,無從下手。《腓立比書》有一章提到:保羅教導我們要對抗焦慮的方法就是,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雖然話語中透露著濃厚的宗教味道,但側面中感受到的是讓我們靜下心來,讓自己的心境得到一個平靜。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人們的生存壓力劇增,人們越來越少時間能夠靜下心來,越來越多的人受到焦慮症困擾,嚴重影響到生活和工作。那麼,得了焦慮症的症狀都有哪些?了解這些不僅可以讓您輕鬆擺脫疾病困擾,甚至還可以遠離疾病危害!

  一、軀體表現--胸悶心慌:當動物受到刺激時身體會作出本能反應,人也是一樣,當面對威脅時,它的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就佔優勢,而副交感神經系統相對地變成較不活躍。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導致生理上的變化,有胸悶心慌、心急盜汗、尿頻尿急、瞳孔放大、口容易乾燥、消化功能降低、心跳加速、脈搏加快、血壓增高、呼吸急促、甚至出冷汗等現象。這些都是焦慮症常見的軀體表現。

  二、行為表現--坐立不安:我們常說站如松,坐如鐘,讓自己顯得有自信和文化修養,而焦慮症患者可能時常顯得坐立不安,經常改變姿勢動作,難以平靜的坐在一個地方,常會在房間踱步,也可能獨自一人自說自話或向他人傾訴。指出,當處於焦慮狀態時,但因為不知道威脅來自何方或隱藏何處,往往在無可奈何,束手無策情況下,只會做出無目的,無效的動作,焦慮又不知如何處理。

  三、情緒表現--莫名擔心、緊張、害怕:情緒是能反應一個人內心世界的真實表現,患者處於焦慮狀態,常會感到無端害怕和緊張,容易對未來或者是現狀感到擔憂,久而久之,會產生揮不去的恐懼、憂慮、不舒服、兇兆的不當情緒。同時為了自我保護,會對周遭產生對立的敵意。

  說來這麼多,無非都是想讓大家知道焦慮症的表現是什麼,提醒:焦慮症不是不治之症,對大多數的患者來說,是完全可以治療的。選擇正規專業醫院接受系統、規範、全程的治療,80%的焦慮症完全可以控制病情。

相關焦點

  • 焦慮症的自我治療 焦慮症的症狀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焦慮症是一種常見的病症。它也是普遍存在的,剛開始很多患者正是因為初期感覺沒什麼,但是後來導致症狀越發的嚴重。那焦慮症的自我治療方法有哪些呢?焦慮症的症狀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們呢一起來看看焦慮症產生的原因吧。
  • 輕微焦慮症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那麼,輕微焦慮症的症狀表現有哪些?下面我們詳細的去了解一下吧!   輕微焦慮症的症狀表現有哪些?那麼,輕微焦慮症的症狀表現有哪些?下面我們詳細的去了解一下吧!   1、病理性焦慮情緒:  這種情況患者會經常出現,當出現以下症狀我們要理解和進行開導,如:發作性或持續性地出現莫名其妙的害怕、緊張、焦慮、恐懼不安等心理。患者可能有一種期待性的危險感,感到某種災難降臨,甚至有死亡的感受。許多患者同時還伴有憂鬱症狀,對目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和樂趣。
  • 焦慮症症狀有哪些 怎樣化解焦慮症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人,他們總是非常的緊張,而且還很悲觀,很有可能是有焦慮症了,那麼焦慮症症狀有哪些?怎樣化解焦慮症呢?相信大家很想了解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吧。焦慮症的症狀1.睡眠問題首先焦慮症會導致睡眠質量不好,因為經常會亂想,就會導致整個人一直陷入緊張中,就會難以入眠或者是睡眠質量很差。2.過度擔心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經常過度的擔心,有一種杞人憂天的感覺,而且可以持續將近半年,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希望大家能夠注意。
  • 小兒分離性焦慮症有哪些症狀
    分離性焦慮症是兒童時期較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離開家或親人時出現發作性緊張、莫名恐懼與不安,常伴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的異常。那麼,小兒分離性焦慮症有哪些症狀呢?
  • 老年人焦慮症的表現症狀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老人一直是我國比較重要的人群之一,他們的經驗和成就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但他們退下來之後,有些只剩下空虛寂寞。一些老年朋友在退休後,大部分都會閒暇待在家裡。不少的老人家會覺得自己辛苦了一輩子,現在終於有了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去做完全屬於自己事情。
  • 了解一下焦慮症有哪些早期症狀
    焦慮症其實就是焦慮情緒嚴重的表現。焦慮症是一種在現在的生活中很常見的疾病,這種病症主要表現是患者對於某一件事情感到焦急、擔心、害怕等情況的出現,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焦慮症有哪些早期症狀,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 心理健康焦慮症症狀表現有哪些 焦慮症哪裡好
    心理健康焦慮症症狀表現有哪些厭食症的最主要表現就是對食物沒有興趣,由於長期少食或拒食,也會導致身體出現一系列的表現。一、飲食表現1、飲食減少或不想吃。如強迫進食,常誘發噁心嘔吐,一些患者甚至千方百計誘導嘔吐。
  • 焦慮症的臨床表現症狀 焦慮症的臨床表現症狀有哪些
    焦慮症的臨床表現症狀當今生活中,孩子的學習都被看做是家庭的重中之重,孩子的學習壓力也隨之升高,因為功課不好似乎就不能有好的前途,家長鬧心,孩子也覺得無助,特別是對於那些參加高考的學生,大多數都有一定的心理壓力,考完之後又擔心考試是否結果令人滿意,因此考後綜合症就出現了,那麼如何判斷孩子得了考後綜合症了呢
  • 抑鬱焦慮症的表現症狀 抑鬱焦慮症的表現症狀有哪些
    抑鬱焦慮症的表現症狀早期肺炎的症狀並不是單一的,需要知道的是,肺炎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而不同類型之間的症狀則會有一定的差異,當然,作為肺炎來說,一些基礎症狀還是存在的,比如常見的咳嗽等,下面就肺炎的症狀表現進行具體介紹:1、呼吸困難肺炎會導致呼吸困難,由於肺實變通氣不足
  • 焦慮症有哪些明顯的症狀?應該如何治療
    焦慮症是當代社會特別常見的精神障礙。焦慮是一種令人不愉快且痛苦的情緒狀態,伴有身體不適。其中婦女的發病率高於男性。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城市人口中,約有4.1%至6.6%的人在一生中會遭受不同程度的焦慮症狀。
  • 泰林中醫:分離性焦慮症的症狀有哪些
    分離性焦慮症的症狀有哪些 分離性焦慮症,相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聽過的人可能是非常少的。主要說的就是,在和依戀對象分別的時候,出現了過度的焦慮感,這也是很多學齡前兒童所會出現的情緒障礙。
  • 得了分離焦慮症的寵物有什麼表現呢?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
  • 貓咪得了分離焦慮症,引發的原因有哪些?鏟屎官該如何應對?
    在這種情況下,貓咪很可能是出現了分離焦慮的症狀。分享一個真實案例:兩年前那個暑假,鏟屎官帶著孩子回老家看望父母,在老家呆了近兩個月,家裡的兩隻貓咪就暫時由平時一向不怎麼理會兩貓的先生照管。鏟屎官回到自家後,在給貓咪梳毛時,發現一隻貓咪身體一側靠近肩胛骨的部位少了一大片毛髮,是得了貓癬嗎?
  • 產前焦慮症有哪些症狀?這4大症狀,你應及早發現
    通過了解發現,生活中有部分女性在剛開始懷孕時就會出現焦慮的症狀。這是由於初次生育的女性對生產缺乏直接體驗,平時從各種媒體、電視中目睹了別人生產時的痛苦經歷,考慮到自己也會經歷這一個過程,難免會有焦慮不安的情緒出現。
  • 焦慮症的症狀有哪些?如何預防與治療?醫生完整說明
    只要有正確的理解和認知,不要排斥求助,在親友、家庭、醫療系統與社會的支持下,多數的焦慮症患者都能有很好的治療成效。焦慮症的原因是什麼?哪些人容易產生焦慮症?焦慮症的成因目前還沒有完全被了解,目前一般認為,生活中的傷害或壓力經驗,可能會觸發某些本身就比較容易焦慮的人群,進而導致焦慮症的發生。另外遺傳也可能與焦慮症有關係。
  • 得了焦慮症怎麼辦?患有焦慮症如何自我調節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李定遠在當下的這個社會裡,有很多人都或多或少都會有焦慮的心理現象。焦慮症的危害有很多,我們要及時的調節這種焦慮情緒,那麼得了焦慮症怎麼辦呢?焦慮產生的原因都有哪些呢?今天就向大家詳細的介紹這些內容。
  • 怎麼知道得了尿毒症 尿毒症都有哪些症狀呢
    核心提示: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人的腎臟開始受到傷害,其中不凡有尿毒症患者的存在。尿毒症在臨床上被看作是一種綜合症,因為尿毒症的出現會導致機體內水、電解質以及酸鹼代謝等都處於紊亂的狀態。那身為老百姓怎麼知道得了尿毒症呢?
  • 焦慮與焦慮症有什麼不同,我是得了焦慮症嗎,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我想問問,我這是焦慮嗎,還是得了焦慮症?焦慮與焦慮症有哪些不同,如何緩解焦慮情緒呢? 你好,這位同學,你在微信中的留言,我看了,現在我來回答你的問題。所以焦慮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一種情緒反應和心理防禦機制,焦慮不是焦慮症,更不是精神疾病。
  • 當你的狗狗有這些症狀的時候,它就得了分離焦慮症
    養犬十多年來,身邊聽到最多的話題就是狗狗的分離焦慮症,相信有很多朋友都出現過這種情況,你家的寶貝有過 這種情況嗎?那麼好接下來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狗狗分離焦慮症的具體症狀和如何去改變這個病症的方法,下面先讓我們來看一下以下的圖片1:主人不在家的時候,寵物亂咬家具,或把地上弄得亂七八糟,出現超越惡作劇的破壞行為2:主人在他們身邊的時候他們不叫,只要發現主人要出門,就會開始叫,甚至在主人出門後依然叫個不停,好多主人因此被鄰居投訴的
  • 得了焦慮症,可能會有3個「表現」,不妨對照看看,或許你並沒有
    尤其是臨近年關,很多人都產生了春節焦慮症,害怕回家遭到七大姑八大姨的「盤問」,害怕遇到事業有成的昔日好友和同學。如此種種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導致現代人更容易患上焦慮症。焦慮症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神經症。然而,有很多人對焦慮症的了解不夠多,誤以為自己患有焦慮症,所以就把自己當作是焦慮症患者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