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專欄:地球上有什麼物質能靠近太陽而不融化,甚至隔離太陽的熱量?

2021-02-15 宏觀經濟與時事

導語:親,感謝您的到來,這裡是娛樂愛好者的天地,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那就訂閱我們吧,點擊上方藍色字體,然後關注,就當做是對小編的一個鼓勵吧!我們會每日推送精彩的文章,請放心,訂閱是免費的哦。                                                                                                                                                

地球上生物的能量來源於太陽輻射,植物光合作用把太陽能固定下來,而食草的生物通過吃草來獲取能量,而食肉動物則通過吃食草動物來獲取能量,這樣就實現了太陽能從植物到動物的流動。

而太陽的輻射來自於太陽內核的核聚變反應產生的巨大能量,這也使得太陽的溫度非常高,太陽內核的溫度達到了1500萬度,而表面溫度達到了5500-6000度。

可以說太陽的溫度是十分可怕的,那麼問題就來了,地球上有沒有什麼物質可以直接拿去靠近太陽,而不會被太陽熔化的呢?或者在宇宙中存不存在拿到恆星表面而不會被熔化的物質呢?

地球熔點最高的物質

要拿到太陽附近而不被熔化,這就意味著這個物質可以抵抗住太陽表面5500-6000度的高溫。地球上存在這樣的物質嗎?

答案顯然是:不存在的。地球上的熔點最高的金屬單質是:金屬鎢。它的熔點可以達到3410℃,這個溫度遠低於太陽表面5500~6000度的高溫。

而地球上熔點最高的非金屬單質是:石墨。它的熔點比金屬鎢還要高一些,可以達到3850±50℃,同樣這個溫度也遠低於太陽表面的溫度。因此,無論是金屬鎢還是石墨,拿到太陽附近,也會被太陽熔化。

那有沒有比石墨熔點更高的物質呢?

我們可以在眾多的化合物中去尋找,地球上熔點最高的物質是鉿合金(Ta4HfC5),它的熔點溫度達到了熔點高達4215℃。這個溫度要比石墨的熔點高一些,但依然是遠低於太陽表面的溫度,因此,即便是拿著地球熔點最高的鉿合金靠近太陽,也避免不了被熔化的結果。

那有人可能在琢磨:中國的科學家不是搞出了「人造小太陽」,也就是可控核聚變反應的裝置。要知道太陽內核也是可控核聚變反應,如果地球上的物質都會被熔化,那「人造太陽」這個裝置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為什麼可以承載可控核聚變,而不被熔化呢?

可控核聚變反應裝置

事實上,太陽內核的溫度是1500萬攝氏度,而中國科學家做的「人造小太陽」溫度可以達到1億度以上,並且前不久才實現了放電的功能。也就會說,「人造太陽」的反應溫度要遠遠高於太陽內核的溫度。那「人造太陽」不會被熔化嗎?

這其實和人造太陽的原理有關。當物質的溫度達到一定的程度,構成物質的原子會因為環境溫度過高而失去電子。這主要是因為電子獲得了足夠大的能量,擺脫原子核的束縛。

此時,物質不再是我們常見的三態(氣態、固態、液態),而是等離子態。所謂等離子態就是帶負電的自由電子和帶正電的離子共存的狀態,太陽內部的物質狀態就是等離子態。

而「人造小太陽」裝置中參與反應的物質也是等離子態,這就意味著它們是帶電的。根據電磁學理論,帶電粒子在磁場中會因為洛倫茲力的作用而發生偏轉,甚至是做圓周運動。

GIF

因此,我們只要對反應物加入一個磁場,就可以讓反應物在一個環形軌道中運動。此時反應物就不會和裝置材料接觸,也就不會熔化裝置,這樣的裝置也叫作託卡馬克裝置。

中國的「人造小太陽」利用的就是這個原理,採用的就是託卡馬克裝置來實現可控核聚變反應。

除了利用磁場來束縛。

實際上科學家還想到了利用雷射來束縛,目前也確實有科學家在做相關的實驗,這也可以確保反應物和材料不會相互接觸,這也被稱為雷射束縛。

所以,可控核聚變反應裝置並不是用太陽熔化不了的材料製作的。

既然地球上並不存在太陽熔化不了的物質,那麼宇宙中存在太陽熔化不了的物質嗎?

宇宙的未知物質

我們要知道的是,宇宙和地球是一樣的,我們都可以用一張元素周期表來描述構成宇宙中的物質。因此,宇宙中我們已知的物質都難逃過太陽的魔抓。

不過,根據20世紀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宇宙中還存在著兩種未知的物質,它們的存在影響著宇宙的演化,這兩種物質就是:暗物質和暗能量。它們的佔比達到了全宇宙物質總量的95%,是宇宙的大多數,我們已知的反倒是少數。

按照目前的理論,暗物質應該是移動很慢的暗物質粒子構成的,它們遍布星系的周圍,能提供維持星系穩定的強大引力。因此,暗物質應該是不會被太陽(恆星)熔化的,否則星系中恆星眾多,暗物質都被熔化了,那星系早就崩潰了。

其次,如果暗能量也會被太陽熔化,這就意味著恆星都會對它有影響,那暗能量應該是一直減少的才是,這和我們觀測是不符的。因此,暗能量應該也不會被恆星所熔化。

因此,暗物質和暗能量應該都是不會被恆星所熔化的,也就不會被太陽熔化的。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哦 

相關焦點

  • 地球離太陽這麼遠,若是靠近10釐米會發生什麼?聽聽專家怎麼說
    從小我們就知道,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這句話幾乎都被我們當成歌來唱了,在太陽系中,太陽對地球的作用舉重若輕,沒有了太陽,地球也將不復存在,這是毫無疑問的,長久以來,地球和太陽就一直保持著某種平衡的關係。
  • 論科學:宇宙存在不被太陽的高溫所熱熔的物質嗎?科學家作出解釋
    我們人類最熟悉的莫過於太陽系了,太陽系當中有八大行星,圍繞著太陽在做,有規律的公轉,太陽提供者光跟熱。眾所周知,太陽的溫度是非常高的,有科學研究表明,太陽的表面溫度差不多達到了5500℃,更不要提核心溫度了,太陽的核心溫度更高,甚至說能夠達到1500萬攝氏度。
  • 熱會使冰融化,但來自太陽的熱量卻在水星製造冰塊,這是怎麼回事
    眾所周知,我們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水星離地球最近,海王星離地球最遠。離太陽越遠,接收到的熱量也就越少,就越容易結冰。離太陽越近,接收到的熱量越多,也就越不容易結冰。
  • 如果地球再向太陽靠近10釐米,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答案很殘酷
    科學、天文發展至今,據科學家觀測,整個銀河系大約有1千億顆左右的恆星,而整個宇宙大約有1千億個左右的銀河系。 宇宙太過廣闊,我們還是縮小範圍,單單討論太陽系吧,太陽系的中心是太陽,並且地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顆有生命駐留的星球,而金星、火星兩顆行星作為地球的「鄰居」,自然也就成了天文學家、科學家等人的重點研究科目。
  • 「帕克」進入太陽日冕層後,幾百萬度的高溫,為什麼沒有融化?
    「帕克」進入太陽日冕層後,幾百萬度的高溫,為什麼沒有融化?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也是太陽系當中最大的天體,佔據了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從上個世紀我們探索太空開始,對於太陽的了解是少之又少。因為太陽的溫度實在是太高了,再加上高強度的輻射是任何探測器都無力承受的,所以對於目前的我們來說想要真正地了解太陽,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太陽通過核聚變的方式,不斷的放出巨大的能量輻射。我們也非常慶幸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足夠遠,如果地球距離太陽過近,就會變成像金星那樣炙熱的火球,地球上也不會存在任何生物了。
  • 只要再靠近太陽0.1米,地球將不再宜居,人類難以生存
    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有多遠呢?從平均距離來看,大約有1.5億公裡。如果人類未來真的可以實現光速飛行,而且還可以未來飛行器還可以抵禦太陽數千度的高溫,那麼,按照光年和光速來計算的話,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是0.0000158光年,也就是說,從地球出發去往太陽,一眨眼就到了。
  • 《流浪地球》裡的科學故事:太陽什麼時候會滅亡?
    《流浪地球》裡的科學故事  大年初一,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登陸各大影院,在競爭激烈的春節檔期收穫票房冠軍。電影根據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而來,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不遠未來的故事:太陽急劇老化,隨時都有可能進入到紅巨星的膨脹階段,地球也將因此被吞噬。
  • 原創好文:月亮、地球和太陽的故事
    太陽掌管著整個太陽系,他陽光帥氣,精力充沛,永遠不知疲倦地照拂著太陽系裡的其他星球。喜歡太陽的恆星、行星、衛星不計其數。太陽也深知自己在太陽系,乃至整個銀河系的地位和影響力。太陽的表面溫度極高,像是一個燃燒的火球。儘管傾慕太陽的星球眾多,但無論是誰想要靠近太陽,輕者被灼傷,重者直接灰飛煙滅。
  • 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宇宙那麼冷,熱量是怎麼傳到地球的?
    三種傳熱方式從生活經驗來看,當我們離一個熱源越近時,就會感覺越熱,並且我們與熱源之間的整個空間都很熱,熱量似乎全部是通過我們與熱源之間的空氣傳遞過來的。其實這個想法不完整,熱量的傳遞方式一共有三種,分別是: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
  • 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假如它靠近太陽會發生什麼?
    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進步,科學家能夠更仔細地觀察我們所處的太陽系,發現了許多出人意料的現象,比如,有些矮行星不按尋常軌道運行,幽靈般的第九大行星至今沒有現身……科學家為了解釋現在看到的這些奇異現象,也十分想了解太陽系在很早以前都經歷了什麼。
  • 太陽把溫度傳到地球,為何太陽到地球之間的太空是冰冷的?
    喜歡研究宇宙天體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們地球上的熱量幾乎全部都是來自於太陽的,正是因為太陽帶給地球的熱量才孕育了地球上的這麼多生命,對於所有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來說,沒有了太陽的熱量我們就會無法存活,我們是依賴於太陽存在的。
  • 太陽上有水?而且還是雙星系統?關於太陽你所不知道的事
    不信是吧,這當然不是我說的,頂級科學雜誌《Science》曾在1995年5月26日和1997年7月18日發表過兩篇發現太陽上有水的論文,現代科學家可以根據光譜學測出恆星所包含的化學物質到底是什麼,也就是說我們根據太陽光就可以知道太陽上面都有什麼,從化學的組成來看太陽幾乎擁有我們所有已知的化學元素,當然太陽質量73.46%是氫,24.85%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總共加起來還不到
  • 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宇宙空間接近絕對零度,熱量到底如何傳遞到地球
    而熱量則只適用於非真空狀態.對於真空中,則不會被感覺到.下面就來科普一下:什麼是熱量: 熱量是指傳遞內能的大小的物理量什麼是物質內能: 內能含有分子勢能和動能.什麼是熱能:就是粒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那麼溫度呢?是物質平均分子動能的量.那麼太陽是如何把地球加熱的呢?
  • 太陽表面溫度約6000攝氏度,地球都曬熱了,為何太空卻是冰冷的?
    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地球上沒有一種材料能夠與太陽的溫度相抗衡。也就是說,在我們的認知範圍內的所有物質,只要靠近太陽表面都會融成渣渣,即使是地球,這個龐然大物放在太陽表面也會直接融化成一攤。這裡再給大家漲一個小知識,地球上擁有熔點最高的物質是五碳化四鉭鉿這種化合物,4215℃的熔點,在太陽表面溫度前仍然只是小弟。
  • 成也太陽敗也太陽,太陽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了,只剩10億年
    太陽對我們人類來說簡直就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一方面它孕育了生命,另外一方面它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地球上的生命。
  • 太陽和月亮誰對地球更重要?如果沒有了月球,地球會發什麼?
    但是傳說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人們也只是把它當作一個美好的願望去欣賞。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人類的航天科技也在不斷進步,對於月球也有了更科學更切實的了解。月亮位於太陽與地球之間,月亮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關於太陽和月亮誰對地球更重要的問題,我們可以分開來了解。太陽為地球提供光和熱,地球上的一切植物因為有太陽提供的熱量和光照才得以正常生長,太陽是一切生物生長的必須的條件。
  • 宇宙那麼冷,太陽是怎麼把熱量傳到地球的?原因很多人沒有想到
    平時我們在房間裡面感到有點冷的時候,就會拿著一把椅子到院子裡曬太陽,當太陽曬在我們身上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就不會感到寒冷了,而是產生了溫暖的感覺,這種溫暖是太陽帶來的,因為太陽會發出熱量,而這種熱量是太陽從1.5億公裡外輸送到地球的,如果沒有太陽給地球輸送「熱量」,地球就不會有生命誕生
  • 靠近太陽_靠近太陽中文版下載_靠近太陽攻略_漢化補丁_修改器_遊俠網
    發售日期:2019-05-05 查看詳細+
  • 《流浪地球》中的科學:太陽何時吞併地球?需要啟動流浪地球計劃
    相信大家最近在朋友圈和微博都被刷屏了,刷屏的內容不是其他,正是中國第一部史詩級大片:《流浪地球》。這部檔期安排在大年初一的電影,由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郭帆執導,吳京特別出演,一上映就獲得廣泛好評。一改國內五毛渣特效的電影效果,情節豐富而生動,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很多觀眾前去「二刷」「三刷」,似乎再看多次也不會嫌膩。
  • 靠近太陽看太陽
    對於暗夜沉沉中的我們,「志剛老師」像一個太陽,在疲倦麻木的我們前方,給予我們希望,指引和鼓勵著我們,向著人生的光明,靠近理想的太陽。這首先在於他對他的學生的那種、至情至性的維護,或者換個說法叫——護短。時間回溯到2017年,「晨光杯」,組一個籃球小隊對我們班來說是一件富有挑戰性的事情。高二(7)班男生數量一如其名,僅有七個 「文弱的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