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援全球抗疫 馬友友與13個國家青年樂手隔空合奏巴赫作品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馬友友在2020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快閃活動」中。

馬友友錄製視頻與YMCG音樂家隔空合奏巴赫作品。

  近日,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藝術總監馬友友與來自13個國家的YMCG(每屆音樂周都會組建的交響樂團)成員隔空合奏巴赫作品。發起人、青年音樂家林晶詩與陳穎蕾表示,「希望用音樂連結你我,連結世界每一個角落,為全球受疫情波及的人們帶來安慰。」

  馬友友個人社交帳號成樂迷「樹洞」

  今年1月,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藝術總監馬友友在結束第四屆音樂周旅程之後,得知中國發生新冠肺炎疫情,旋即代表YMCG全體導師向廣州交響樂團發來溫暖問候。他在信中提道:「廣泛流行的疫情不是一個地域性的問題,是全球的問題,隨時會影響到世界任何地方,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我們向正在困境中的病患、被隔離的人們以及所有被波及的人們,致以深切的同情和慰問。」

  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暴發之後,馬友友在其個人社交帳號發布大提琴獨奏德沃夏克的《回家》。後續發布一系列名為「Songs of Comfort」的演奏視頻,包括巴赫的「薩拉班德」(選自《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第三號》)、聖-桑《天鵝》以及Mister Rogers創作的童謠Tree Tree Tree。這些視頻的評論區也成了世界各地樂迷的「樹洞」。

  在《回家》的視頻下,有人說:「我在生我女兒的時候聽你的音樂,幾年後我丈夫彌留之際,我們一起聽你的音樂。此刻,我和我的孩子們正在家裡聆聽你的演奏。你的音樂為我帶來如此大的安慰,就像你在對我的心靈說話一樣,讓我仿佛正在參與一件永恆的事物。謝謝你。」

  在聖-桑的《天鵝》評論區,有重症病房護士寫道:「我把孩子們留在他們爸爸的房子裡,避免我把病毒傳染給他們。聆聽你的演奏在目前的高壓工作環境裡是很大的寬慰。」

  音樂跨越文化藩籬撫慰世界各地疫情中的人們

  受馬友友發出的 「Songs of Comfort」的演奏視頻啟發,參與了2019與2020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的青年音樂家——來自印度尼西亞的林晶詩與來自中國澳門的陳穎蕾,向身在世界各地的音樂周的青年音樂家、特邀音樂家及導師發出邀請,隔空合奏巴赫《詠嘆調》(選自《D大調第三管弦樂組曲》)。

  林晶詩表示,選擇巴赫這首曲目是為了延續2020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的巴赫主題。巴赫是一位具有同理心的音樂家,他的音樂歷經三百多年依然感動著人們。

  陳穎蕾希望和YMCG的音樂家一起用音樂為全球受疫情波及的人們帶來安慰:「這也是YMCG的宗旨,用音樂連結你我,連結世界每一個角落。雖然在廣州舉行的音樂周活動已經結束,但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分享想法與情感來連結彼此。」

  讓兩人大為感動的是,不僅所有演奏者都快速響應,從世界各地發來演奏視頻,甚至藝術總監馬友友也非常認可這個想法,並以實際行動大力支持。參與視頻錄製的成員來自中國、新加坡、日本、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瑞士、捷克、德國及義大利13個國家。隨後,林晶詩和陳穎蕾一點點摸索著完成了後期處理及視頻剪輯。正如馬友友在音樂周所說,古典音樂蘊藏著跨越東西方文化藩籬的價值,通過音樂,可以撫慰人心,跨越地域,建立互信。希望這首隔空合奏的巴赫的作品,可以為世界各地暫時陷入困境的人們帶來一絲溫暖。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

相關焦點

  • 「視頻」馬友友與13國YMCG音樂家隔空合奏巴赫,用音樂聲援全球抗疫
    近日,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藝術總監馬友友與來自13個國家的YMCG(每屆音樂周都會組建的交響樂團)成員隔空合奏巴赫作品。發起人、青年音樂家林晶詩與陳穎蕾表示,「希望用音樂連結你我,連結世界每一個角落,為全球受疫情波及的人們帶來安慰。」
  • 馬友友丨永恆之巴赫,引領我飛升!
    還記得我大二還是大三那年,冒著雨都要去看馬友友和吳彤在西安城牆甕城裡舉行的音樂會,雖然離YO YO很遠,但他的演奏卻能歷經雨水百般阻攔,毫無虧免地抵達我的心臟。興奮,好歹這是我可能這輩子只有一次的與馬友友近距離接觸的機會;遺憾,沒膽兒上去要個籤名合照什麼的……今天就借著這篇文章以表對巴赫和馬友友的崇敬與喜愛吧,期待音樂路上與你們更多的精彩相遇。
  • 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在故土尋找巴赫的感覺(圖)
    馬友友自21歲開始職業音樂家生涯至今,已錄製50多張不同風格的專輯,榮獲15次葛萊美獎,成為當今最受歡迎的古典音樂家之一;其樂聲如磁場,吸引著愈來愈多的音樂愛好者。在紐約,人們還以馬友友的名字命名了一條街道。  回故鄉寧波尋根,馬友友剛剛度過50歲生日。對「五十而知天命」這句中國俗語,他自有獨到見解:「50歲,我覺得生活一方面變得複雜,另一方面卻越來越簡單。
  • 馬友友:廣州是中國的寶貝
    馬友友在沙面「快閃」演奏。馬友友在永慶坊表演。廣州青年交響樂團的小樂手昨晚6時,2020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的閉幕式音樂會在星海音樂廳奏響,馬友友領銜的導師團與音樂周YMCG交響樂團(國際青年音樂周交響樂團)的青年音樂家們一起,為觀眾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巴赫馬拉松」音樂會,展現了音樂周開放、包容、交流、發展的面目。
  • 京劇MV、抗「疫」兒歌、網絡合唱,北京中小學生為愛發「聲」
    當疫情在全球肆虐時,居家學習的孩子用手機錄製了怎樣的作品,表達他們的大愛與期待?……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北京的中小學生如此為愛發「聲」!每一個作品背後都有動人的故事。北京市朝陽師範學校附屬小學的做法很有創意,同學和老師們一起創作了《抗「疫」三字歌》。朗朗上口的文字、生動有趣的動畫圖片……朝陽區委教育工委、區教委聯合朝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還將這首兒歌製作成視頻作品,希望可以通過兒歌視頻的形式將防護知識傳播給每一位學生。
  • 白衣披甲戰江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戰「疫...
    援鄂抗疫歸來的北大第一醫院內科聯合團支部書記葉晶分享的感悟把大家的視線引向數月前那場波瀾壯闊的抗疫之戰。疫」行動中,北大第一醫院醫護人員們在組建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馳援武漢和北京嚴防嚴控兩條戰線上不畏艱險、挺身而出,以出色的成績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 北京市臍血庫啟動援鄂抗疫醫護關愛項目
    原標題:北京市臍血庫啟動援鄂抗疫醫護關愛項目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突發,湖北武漢成為疫情「震中」。在京委屬委管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以及北京市屬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安貞醫院等眾多醫院組建援鄂醫療隊分批次馳援武漢。在兩個多月的抗疫戰爭中,北京醫療隊以精湛的醫療技藝,以醫者仁心的高尚情操,在無一人感染的情況下圓滿完成救治任務,於4月初平安歸來。
  • 分散和弦與主題動機交替: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
    Allegro05:19來自每日西方音樂品鑑巴赫的管弦樂作品中,最著名的便是《布蘭登堡協奏曲》,這部協奏曲一共6首,編號BWV1046-1051。《布蘭登堡協奏曲》創作於1721年,也就是巴赫創作史上的黃金時代:克滕時代。據說是當時的布蘭登堡大公,在兩年前要求巴赫為他創作點作品,於是兩年後,巴赫將他在克滕時代創作的作品挑了6首獻給大公。這6首協奏曲本不是一套,各首需要的樂器組合不同,所以巴赫對它們所起的標題是《6首不同樂器的協奏曲》。《布蘭登堡協奏曲》是作者死後後人所取的名字。
  • 中國(湖南)援非抗疫醫療專家組返湘 女兒畫《最美芙蓉花》送給英雄...
    在機場等待了半小時,9歲的曹予馨一頭撲進媽媽徐芙蓉的懷裡,母女倆來了個大大的擁抱。圓滿完成在辛巴威、赤道幾內亞為期1個月的國際抗疫援助任務回國,並在海南三亞進行14天隔離後,中國(湖南)赴辛巴威和赤道幾內亞抗疫醫療專家組(以下簡稱專家組)於6月22日上午乘坐南航航班於10時45分飛抵長沙。
  • 「一帶一路」上的湘雅力量:援塞抗疫青春夢,一片冰心在絲路
    在專業領域,她是與瘧原蟲鬥爭的白衣戰士;在塞國人民眼中,她是中非友誼橋梁的搭建者;而在兩個年幼的孩子眼中,她是溫柔的女英雄……她是李豔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檢驗科主管技師、中國(湖南)第21批援獅子山醫療隊隊員。 由於疫情影響,原本為期一年的援非任務延長了4個月。
  • 醫學科學家隔空創作抗「疫」讚歌《醫魂閃光》用音樂致敬新時代最...
    圖說:詹啟敏院士圖說:曾凡一教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兩位來自醫學界的科學家曾凡一教授和詹啟敏院士隔空創作抗「疫」讚歌《醫魂閃光》,用自己的方式傳遞中國逆行者的民族精神,給予愛的力量和勇氣。5月1日,這首充滿愛也呼喚愛的歌曲MV正式發布。
  • 民樂+手語隔空傳情,太原百名小學生「雲合奏」抗疫讚歌
    作為教師,雖不能像醫護人員一樣奔赴抗疫前線,但他們深知自己的責任與擔當——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和守護者,保障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和學習充實。在這個特殊時期,他們義不容辭、全力以赴守護學生主陣地,選擇與學生並肩智慧戰「疫」,選擇做一名教書育人的「戰士」!防控就是責任,疫情就是命令。
  • 中國援非抗疫醫療隊今日回川
    5月12日上午6點17分,由12位四川醫療、防疫專家組成的中國援非抗疫醫療隊隊員在完成了援助衣索比亞和吉普提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任務後,乘包機從吉普提回到成都。4月16日,應衣索比亞政府邀請,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組建、四川省衛生健康委選派的中國赴衣索比亞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12人,攜帶國家緊急援助物資赴埃協助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成員分別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省疾控中心、四川省人民醫院、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 大提琴家王健:拿我和馬友友比是鼓勵我(圖)
    相對於其他華人音樂巨星,諸如馬友友、郎朗,大提琴家王健在普羅大眾中不那麼有名。然而,在音樂界,恐怕沒有人認為他比馬友友遜色,只會說他倆風格不同。王健9歲時便在奧斯卡獲獎紀錄片《從毛澤東到莫扎特》中露臉,2006年,他錄製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專輯在英國流行榜排到了第22位,這對古典類專輯而言簡直是個奇蹟。
  • 中國政府第二批援泰抗疫物資交接儀式在泰舉行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政府第二批援泰抗疫物資交接儀式在泰舉行中新社曼谷6月29日電 (記者 王國安)中國政府第二批援泰抗疫物資交接儀式29日在泰國總理府舉行。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臨時代辦楊欣代表中國政府將第二批援泰抗疫物資正式轉交泰方,泰國總理巴育代表泰方接收。巴育感謝中國政府再次伸出援手助泰抗疫,對中國抗疫成就表示讚賞,積極評價兩國抗疫合作。楊欣表示,在中泰建交45周年前夕,中國政府捐贈泰國第二批抗疫物資,體現了中方對泰方早日戰勝疫情的堅定支持和真誠祝願。
  • 兩支上海抗疫公益片今天上線,摘下口罩隔空擁抱的動作傳遞了什麼?
    在今天上線的抗疫公益片《We are the world》裡,上海音樂劇藝術中心的15位音樂劇演員用手勢比出愛心的形狀,用溫暖人心的話語和音樂向全球傳遞著愛與鼓勵。在上海文廣演藝集團與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共同策劃下,另一支抗疫公益片《讓世界充滿愛》也同步上線,上海出品的文藝作品跨越時空和國界,讓世界彼此連接。
  • 戰「疫」團旗飄,邯鄲青年先鋒戰「疫」記
    疫情發生後,團市委迅速組織動員全市廣大團員青年加入疫情阻擊戰,讓火紅的團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譜寫了新時代我市團員青年的壯麗篇章。  我是青年突擊隊員,我上!「全市各級團組織、團幹部要真正做到黨有號召、團有行動,主動投身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來」,團市委書記陳國慶說。
  • 南京出臺援企四策 助文化企業抗疫穩產
    2020年南京市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產業類)下達援企四策,助文化企業抗疫穩產  南報網訊 「疫情期間業務受限、開支不減,這筆資金真是解了燃眉之急!」2月,市委市政府出臺「寧惠十條」後,市有關部門針對文化產業受疫情影響情況,制定資助優秀項目、鼓勵園區減租、獎勵突出貢獻企業、評選優秀抗疫作品等「援企四策」,切實支持文化企業共渡難關。近期,113個項目的幫扶資金已逐級下撥,為相關文化企業注入「強心劑」。
  • 周末劇場|維瓦爾第《四季·秋》荷蘭巴赫協會合奏團
    周末劇場分享版本來自荷蘭巴赫協會合奏團(Netherlands Bach Society)。 荷蘭巴赫協會是荷蘭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巴洛克音樂合奏團。該樂團成立於1921年,位於納爾登(Naarden),目的是在耶穌受難節演出巴赫(Bach)的《聖馬太受難曲》(St Matthew Passion),此後每年都在聖維特斯克(Grote of Sint-Vituskerk)演出。
  • 【暖新聞】武漢的哥隔空「表白」「車費」變「話費」溫暖援鄂醫生...
    當司機師傅得知,此時車上就有三位援鄂隊員,當時守護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和武漢市肺科醫院的時候,司機師傅為他們點了個大大的贊。他說,疫情期間,這兩家醫院是重症病人的聚集地,支援這裡的醫護人員都是站在死亡線上搶救生命的「戰士」!而此時誰都沒有注意到,就在他們聊天的時候,司機師傅悄悄地把車上計費器給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