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和弦與主題動機交替: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

2020-12-13 每日西方音樂品鑑

Bach:Brandenburg Concerto No. 3 - 1. Allegro

05:19來自每日西方音樂品鑑

巴赫的管弦樂作品中,最著名的便是《布蘭登堡協奏曲》,這部協奏曲一共6首,編號BWV1046-1051。

《布蘭登堡協奏曲》創作於1721年,也就是巴赫創作史上的黃金時代:克滕時代。據說是當時的布蘭登堡大公,在兩年前要求巴赫為他創作點作品,於是兩年後,巴赫將他在克滕時代創作的作品挑了6首獻給大公。這6首協奏曲本不是一套,各首需要的樂器組合不同,所以巴赫對它們所起的標題是《6首不同樂器的協奏曲》。《布蘭登堡協奏曲》是作者死後後人所取的名字。傳說,大公因為人手不足無法演奏而將轉部作品束之高閣。大公去世後樂手解散,樂譜險些遺失。

今天我們推送的G大調第二《布蘭登堡協奏曲》三個樂章,這部作品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以及數字低音樂器聯合演奏。這一首是突破形式的合奏協奏曲,主奏與協奏無區別,各樂器互為呼應,突出回聲效果。

這部作品共有三個樂章:1.中庸的快板,主題明亮地由齊奏奏出,以後各樂器將動機分割,以問答的方式在進行組接。發展部先以小提琴弱音奏分散和弦,主題再度呈現,分散和弦與主題動機交替,以反覆來逐漸接近結尾。2.柔板,由小提琴為主,只有簡短的20秒進行相應的過渡。3.快板,由各自反覆的兩個部分結成,選用了吉格舞曲節奏,不斷地在呈示中反覆與轉調,形成富有活力的和聲以及曲折環繞的旋律交織。

相關焦點

  • 巴赫在布蘭登堡
    「音樂基礎知識課堂」提供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基礎知識(視唱練耳、音樂常識)等考級課程精講視頻及音樂理論基礎、視唱練耳、和聲學、西方音樂史、曲式分析等課程精講視頻。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進入相關頁面,了解更多內容。
  • 巴赫虐我千百遍……
    弦樂也是一樣,許多弦樂作品原本是寫給維奧爾琴的,所以如果用提琴演奏巴赫的作品,會發現他大量使用了雙音。在巴赫的管弦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布蘭登堡協奏曲》,這部協奏曲一共6首,編號BWV1046-1051。
  • 肺炎期間人民日報中的巴赫你是否了解?J.s·巴赫鋼琴音樂創作特徵
    傾向於在一個短小的主題或動機上進行展開——一個樂句、一個富有特點的織體、節奏型或某種類型的音型——這些會立刻形成樂曲的特點或影響,並構成其基本主題材料。這些主題材料常常由音型構成,例如,第一卷前奏曲音階音型在D大調上,第二卷前奏曲在F大調,第一卷前奏曲的琶音音型在d小調和g小調,分解和弦在f小調和降b小調,第二卷則在d小調。
  •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拿坡裡和弦
    在這首作品中,貝多芬最了不起的成就在於整首作品都由兩個音的動機,即由C-Db音組成,而這兩個音所表現的即是主音與拿坡裡和弦根音的關係。一開始的第一主題於第4小節第二次出現時,突然轉到Gb大調這麼遠的調上,因為Gb和弦也是f小調主和弦的拿坡裡和弦,因此他並不是將音樂隨意地轉到一個不相干的調性上,而是因為主和弦與拿坡裡和弦的小二度關係是貫穿整首作品的最重要的原素。
  • 偉大的作曲家—巴赫
    巴赫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被尊稱為「西方『現代音樂』之父」。 (1708-1717): 巴赫演奏了其清唱劇《上帝是我的國王BWV71》,任魏瑪公爵威廉.恩斯特的宮廷管弦樂師;1714年成為樂長。
  • 音樂家巴赫竟然這麼厲害
    1685年巴赫出生於德國中部圖林根州愛森納赫的音樂世家。父親是一名小提琴手,他祖父的兄弟也是極有天賦的作曲家。巴赫從小便受到家族的薰陶,有著極高的音樂天賦。巴赫小時候父母相繼去世,由其大哥對其進行撫養,大哥教給了巴赫許多知識,但不允許其翻閱音樂資料,巴赫利用夜間將其抄錄下來,從而極大損傷了其自己的視力。
  • 本周音樂演出推薦:巴赫愛好者有福啦,還有俞峰執棒的愛樂樂團
    #推薦理由#巴赫的《布蘭登堡協奏曲》是他眾多管弦樂作品中最著名的一組,被認為是管弦樂發展史上的裡程碑。今年國家大劇院的五月音樂節上,哥本哈根交響樂團將帶來全套《布蘭登堡協奏曲》,一場音樂會聽盡全套,對於巴赫愛好者來說,不能更幸福了。
  • 關於著名鋼琴協奏曲的6個例子
    這個短語經常出現(如果你能原諒上帝的話),「巴赫給了我們上帝的話語。」莫扎特給了我們上帝的笑聲。貝多芬給了我們上帝之火。「這首協奏曲是典型的無憂無慮,幸福的質量,莫扎特是傳奇。然而,這一個的技術性和音樂性要求一個鋼琴家與一個完成的技術,特別是在預連奏指法。第二樂章在電影《今生今世》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現在這首協奏曲有時也被戲稱為第二樂章。
  • 歐洲音樂之父——巴赫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年),歐洲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其創作的《布蘭登堡協奏曲》、《b小調彌撒曲》、《平均律鋼琴曲集》以及大量的合唱曲、變奏曲、受難曲和器樂曲時至今日仍受到世人的厚愛。
  • 巴赫之復調音樂:前無古人創奇蹟,後無來者留遺憾
    作品巴赫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將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組成《平均律鋼琴曲集》的一套48首賦格曲和前奏曲;140餘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鍵琴樂曲;23首小協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鳴曲;5首彌撒曲;3首聖樂曲等,總計起來,巴赫譜寫出800多首各類作品。
  • 【潔西老師音樂課堂】了解西方古典音樂-巴洛克時期代表人物巴赫
    大家熟知的巴赫,全名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1750年),是巴洛克時期音樂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西方(歐洲)音樂之父。巴赫老爺爺的髮型還是蠻酷的,泡麵頭~▼學過鋼琴的都知道,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專業還是業餘,巴赫的曲子不好彈,很多人也覺得不如古典主義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好聽。究竟為什麼難彈,為什麼覺得沒有那麼好聽呢?其實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 音樂家巴赫之死以及他的作品
    巴赫二十二歲時與其表妹瑪利亞·芭芭拉結婚,共生下了七個孩子;瑪利亞去世後,巴赫同女歌唱家安娜·瑪格達蕾娜結婚,又生下十三個孩子。巴赫的子女共有九人長大成人,其中就有三個孩子繼承父業,成為很有影響的音樂家。
  • 巴赫的音樂是復調嗎?與莫扎特或貝多芬的作品有何不同?
    巴赫獨奏大提琴1號BWV 1007組曲的初始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音樂主題清晰,其旋律精緻、複雜,模進(同一旋律型在不同音高的重複)和重複音型的使用較節制,轉調及和聲則更為自由,巴赫也以其自由而精確的對位法見長,常揣度樂句在復調上的可能性,從鍵盤樂器到更多聲部的協奏曲與大型合唱,都能發現對位的頻繁運用,從而營造出厚實而多層次的織體。巴赫作曲技法的內涵就如同他最擅長的形式——賦格,也就是以有限的素材(主題)加以模仿、變化、堆疊,形成結構嚴密的作品。巴赫的音樂不僅是靈感的創造物,也是排列組合與理性推導的再造物,充分展現了音樂的純粹性。
  • 古典音樂入門,巴赫耳機帶你暢聽德系聲音
    當我們聽到巴赫、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樂時,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優美的旋律,充滿意趣的樂思,還有最真摯的情感,或寧靜、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歡喜、快樂,或悲傷、惆悵......巴赫約翰BACHJOHANN,輕奢耳機開創者。
  • 莫扎特與勳伯格的鋼琴協奏曲
    到十八世紀中葉,「單對多」的聲學效果——強弱對比明強的大協奏曲風格逐漸與全新的交響手法相融,尤其在主題對比上進行了探索性實驗。實際上,協奏曲變身為附庸古典交響曲的「樣板間展示」——除去一些極端的例外,協奏曲樣式的演變終究與交響形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為什麼巴赫、莫扎特和貝多芬更偉大?
    我們常常一提到古典音樂家,比較為人熟知的通常都是巴赫、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位。的確,如果說要在人類歷史中選出三位最偉大的音樂家,我想不出意外的話,也是這三位。那麼,為什麼是這巴赫、莫扎特和貝多芬代表了古典音樂的三座高峰而不是我們同樣熟知的蕭邦、舒伯特、勃拉姆斯等等這些同樣為我們熟知且同樣偉大的音樂家?
  • 「研究巴赫,你將在那裡找到一切!」|J.S.巴赫逝世270周年
    雖然不少學習樂器的人被巴赫的作品折磨得夠嗆,卻也不得不承認其寧靜嚴謹、純潔虔誠的魅力。他的許多作品都有著至高無上的名聲——人們把《平均律鍵盤曲集》比喻為舊約聖經;把《馬太受難曲》稱為「現存宗教音樂的頂峰」;《布蘭登堡協奏曲》被華格納稱為「一切音樂中最驚人的奇蹟」……那麼,這位「西方音樂之父」自己怎麼說?他這樣講述自己的成績:「誰如果像我這樣下一番苦功,他也會達到同樣的境地。」
  • 世界十大著名鋼琴曲 巴赫大鍵琴協奏曲 BWV1052排第一
    10.E小調第1鋼琴協奏曲作曲家:弗雷德裡克·蕭邦時間:1830年這首曲子最初是蕭邦獨奏的,在波蘭的一場演唱會上,這首曲子和諧中形成了複雜性,充分顯示蕭邦的創新和天分,是世界十大著名鋼琴曲之一。8.G大調鋼琴協奏曲作曲家:莫裡斯·拉威爾時間:1929 - 1931年這首鋼琴曲自創作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在當時非常流行,與爵士樂融合在一起,豐富的節奏聽了讓人高興,是世界十大著名鋼琴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