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在布蘭登堡

2021-02-13 音樂基礎知識課堂

新同學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音樂基礎知識課堂」關注。 
【老同學】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音樂基礎知識課堂」提供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基礎知識視唱練耳、音樂常識)等考級課程精講視頻及音樂理論基礎、視唱練耳、和聲學、西方音樂史、曲式分析等課程精講視頻。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進入相關頁面,了解更多內容。

  上課講到巴赫,我喜歡放他的《布蘭登堡協奏曲》。

  1718年和1719年的冬天,巴赫從科滕出差去柏林,受邀到布蘭登堡大公府上演奏。大公請他送些曲子給他,巴赫於是謄抄了六份舊作獻上。這就是後來的《布蘭登堡協奏曲》。只是大公手下僅6名樂手,且水平有限,演奏不了巴赫的大作。大公死後,樂隊解散,這些手稿也被當作廢紙賣掉。慶幸的是手稿被巴赫的一位學生買走,轉送給腓特烈大帝的妹妹,樂譜因此得以在皇家保存了下來。巴赫生前時運不濟,傑作沒有流傳開,應聘好的職位被人撬走。但運氣不好倒讓他少了很多誘惑,一生清淨,埋頭作自己的曲走自己的路。

  這部協奏曲共六首,每一首都獨具特點。看視頻就能發現當時的協奏曲與如今的獨奏與樂隊的協奏曲的差別。這裡的編制只有十幾人,類似如今的室內樂。第1、3、6首中沒有獨奏樂器,其餘的2、5首是多重協奏曲,即數個樂器與樂隊合作。像第2首是長笛、單簧管、小提琴和高音小號的四重協奏曲;第4首是小提琴與雙長笛的三重協奏曲;第5首是羽管鍵琴、小提琴和長笛的三重協奏曲。每一曲的樂器編制不同,曲風亦不雷同。

  我們習慣在協奏曲中聽故事,而巴赫只寫感情。這裡的每個樂章都只用一個主題,只寫一種情感,只做一件事,讓自己的才華得以充分發揮。如第一首,第一樂章典雅歡快,第二樂章如田園畫卷,第三樂章民間舞蹈風。第一樂章類似社交型音樂,阿巴多指揮的版本尤其精彩,在他手中,樂隊連客套話也講得生動真摯,生氣勃勃,叫人想起即興演奏的爵士樂,樂手之間歡快呼應,嫻熟跳接,藝高膽大,玩得十分盡興。無論風格體裁,無論古今中外,音樂中的遊樂性總是息息相通。

  第二首和第五首是這部《布蘭登堡協奏曲》的精華。第二首中的主題,四音一句,從複雜線條中生長而出,懸浮於樂隊,百聽不厭。如果覺得巴赫的音樂彼此太相像,可以拿這個主題來分辨這首協奏曲。其中行板的三聲部對位聽得人心神搖蕩,堪稱對位法最高妙的樂章。第五首羽管鍵琴的穿插也十分迷人。

  科滕的利奧波德親王本人就是一位造詣很高的音樂家,他的樂隊精選了當時最好的音樂家。巴赫在科滕工作得很愉快,大部分鍵盤曲都是在那裡完成的。聽見這樣生機勃勃的協奏曲,我們發現,從前的宮廷和教會包養音樂家,並不單純是為了娛樂助興陶冶情操,還有團結和勵志的作用,用一段音樂將人們融入相同的節奏,以勇猛的節奏鼓舞士氣。

  巴赫寫了千篇音樂,每一篇都有不少音符,據說讓普通人抄一輩子都抄不完。這首《布蘭登堡協奏曲》可看作巴赫的風格標本。他的音樂始終溫暖沉靜,充滿生機。一般來說,傷感的音樂容易打動人們,而樂呵呵的東西聽來總有些相似,幸福沒有個性。如果幸福的音樂能夠不朽,它必定是像巴赫的音樂那樣,是甜而清,溫而醇的,直呈本色,像生命本身一樣質樸,活力充沛,生生不息,自然生長。

掃一掃,關注 音樂基礎知識課堂 微信公眾平臺,獲取音樂基礎常識、音樂故事、名家軼事等更多豐富精彩內容。

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分散和弦與主題動機交替: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
    Allegro05:19來自每日西方音樂品鑑巴赫的管弦樂作品中,最著名的便是《布蘭登堡協奏曲》,這部協奏曲一共6首,編號BWV1046-1051。《布蘭登堡協奏曲》創作於1721年,也就是巴赫創作史上的黃金時代:克滕時代。據說是當時的布蘭登堡大公,在兩年前要求巴赫為他創作點作品,於是兩年後,巴赫將他在克滕時代創作的作品挑了6首獻給大公。這6首協奏曲本不是一套,各首需要的樂器組合不同,所以巴赫對它們所起的標題是《6首不同樂器的協奏曲》。《布蘭登堡協奏曲》是作者死後後人所取的名字。
  • 巴赫虐我千百遍……
    弦樂也是一樣,許多弦樂作品原本是寫給維奧爾琴的,所以如果用提琴演奏巴赫的作品,會發現他大量使用了雙音。在巴赫的管弦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布蘭登堡協奏曲》,這部協奏曲一共6首,編號BWV1046-1051。
  • 偉大的作曲家—巴赫
    巴赫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被尊稱為「西方『現代音樂』之父」。 (1708-1717): 巴赫演奏了其清唱劇《上帝是我的國王BWV71》,任魏瑪公爵威廉.恩斯特的宮廷管弦樂師;1714年成為樂長。
  • 音樂家巴赫竟然這麼厲害
    1685年巴赫出生於德國中部圖林根州愛森納赫的音樂世家。父親是一名小提琴手,他祖父的兄弟也是極有天賦的作曲家。巴赫從小便受到家族的薰陶,有著極高的音樂天賦。巴赫小時候父母相繼去世,由其大哥對其進行撫養,大哥教給了巴赫許多知識,但不允許其翻閱音樂資料,巴赫利用夜間將其抄錄下來,從而極大損傷了其自己的視力。
  • 歐洲音樂之父——巴赫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年),歐洲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其創作的《布蘭登堡協奏曲》、《b小調彌撒曲》、《平均律鋼琴曲集》以及大量的合唱曲、變奏曲、受難曲和器樂曲時至今日仍受到世人的厚愛。
  • 音樂家巴赫之死以及他的作品
    巴赫二十二歲時與其表妹瑪利亞·芭芭拉結婚,共生下了七個孩子;瑪利亞去世後,巴赫同女歌唱家安娜·瑪格達蕾娜結婚,又生下十三個孩子。巴赫的子女共有九人長大成人,其中就有三個孩子繼承父業,成為很有影響的音樂家。
  • 古典音樂入門,巴赫耳機帶你暢聽德系聲音
    當我們聽到巴赫、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樂時,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優美的旋律,充滿意趣的樂思,還有最真摯的情感,或寧靜、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歡喜、快樂,或悲傷、惆悵......巴赫約翰BACHJOHANN,輕奢耳機開創者。
  • 3月21日 作曲家巴赫出生 巴赫緣何而令我們感動
    英國著名指揮家約翰·愛略特·加德納的新書就是由此展開的,書中講述了巴赫的人生經歷,探討了巴赫是如何塑造他的創作靈感,如何用音樂表達那些難以言表的情感,特別是那些關於死亡和生活的經驗。就在今年年初,加德納出任了萊比錫巴赫紀念館的館長一職,可以說他幾乎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對巴赫作品的演奏和研究,他試圖去接近和修補那些困擾了許多巴赫學者們超過兩百年的巴赫生平。
  • 【潔西老師音樂課堂】了解西方古典音樂-巴洛克時期代表人物巴赫
    大家熟知的巴赫,全名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1750年),是巴洛克時期音樂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西方(歐洲)音樂之父。巴赫老爺爺的髮型還是蠻酷的,泡麵頭~▼學過鋼琴的都知道,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專業還是業餘,巴赫的曲子不好彈,很多人也覺得不如古典主義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好聽。究竟為什麼難彈,為什麼覺得沒有那麼好聽呢?其實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 為什麼巴赫、莫扎特和貝多芬更偉大?
    我們常常一提到古典音樂家,比較為人熟知的通常都是巴赫、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位。的確,如果說要在人類歷史中選出三位最偉大的音樂家,我想不出意外的話,也是這三位。那麼,為什麼是這巴赫、莫扎特和貝多芬代表了古典音樂的三座高峰而不是我們同樣熟知的蕭邦、舒伯特、勃拉姆斯等等這些同樣為我們熟知且同樣偉大的音樂家?
  • 本周音樂演出推薦:巴赫愛好者有福啦,還有俞峰執棒的愛樂樂團
    #推薦理由#巴赫的《布蘭登堡協奏曲》是他眾多管弦樂作品中最著名的一組,被認為是管弦樂發展史上的裡程碑。今年國家大劇院的五月音樂節上,哥本哈根交響樂團將帶來全套《布蘭登堡協奏曲》,一場音樂會聽盡全套,對於巴赫愛好者來說,不能更幸福了。
  • 巴赫之復調音樂:前無古人創奇蹟,後無來者留遺憾
    巴赫的祖父就是一位音樂家,他的父親也是一位音樂家,他的哥哥約翰 克裡斯多夫 巴赫是一名出色的管風琴手,這使得巴赫自幼生活在良好的音樂環境中。巴赫師從當時德國的音樂大師帕赫貝爾,這位大師同時也是巴赫祖父及父親的老師。
  • 「研究巴赫,你將在那裡找到一切!」|J.S.巴赫逝世270周年
    據說海頓並沒有發表異議,他認可巴赫是太陽的中心,是「一切真正音樂智慧的源頭」。後世的作曲家勃拉姆斯也說:「研究巴赫,你將在那裡找到一切!」奧古斯都·科曼的Sun of Composers,巴赫位於中心位置J.S.巴赫出生於新教宗教氛圍極為濃重的艾森納赫,他的一生除了在魏瑪宮廷、克滕宮廷、萊比錫等地輾轉謀生,養活二十個孩子,就是寫作音樂。
  • 儀式、傳統與創新 巴赫的音樂與宗教改革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代表作有《布蘭登堡協奏曲》《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D大調奏鳴曲》等。英國音樂家加德納指揮的巴赫《馬太受難曲》CD封面。
  • 普魯士王國的核心明明是布蘭登堡,為什麼要叫「普魯士」?
    這件事情看起來很普通,但是卻引起了後世史學家的很多爭論,其爭論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普魯士王國的核心明明是在布蘭登堡,而不是東普魯士,但為什麼腓特烈三世建國的時候卻要把自己的王國命名為「普魯士王國」,而不是「布蘭登堡王國」?
  • 德國布蘭登堡威利·布蘭特機場落成:柏林的機場卻不屬於柏林州
    2020年10月底,德國布蘭登堡威利·布蘭特機場落成,這個機場名義上是德國首都柏林的機場,但是這個「柏林的機場」卻不屬於柏林州,而是屬於布蘭登堡州。下面圖中深綠色的就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布蘭登堡州,中間被包圍的淺綠色部分則是柏林州。
  • 條頓騎士團、布蘭登堡選帝侯與普魯士建國
    到了1512年,一個出生於布蘭登堡的名叫阿爾伯特的人當選為條頓騎士團總團長,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教,切斷了與騎士團名義宗主羅馬梵蒂岡的聯繫,宣布將條頓騎士團世俗化,改為普魯士公國,阿爾伯特自任普魯士公爵,成為臣服于波蘭最高權力之下的世俗君主。
  • 前浪石化後浪奔騰,繼續說「巴赫大無」哪家強?
    我可能天生對浪漫主義風格的巴洛克有厭惡感,學生時代聽卡拉揚在DG錄的布蘭登堡就沒感覺,後來老燒友推薦的「大杯子」(用來稱呼卡爾·裡希特的ARCHIV版,CD封面是我特別喜歡的德國骨瓷咖啡杯一套是科隆古樂團的巴赫布蘭登堡/樂隊組曲另外一套就是比爾斯瑪的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不過我也明白,這兩套不是大紅大紫的唱片,就經濟效益而言,索尼或者環球的母公司做SACD發行的機率微乎其微,只能期待完全獨立且一直繁榮昌盛的日本唱片市場做這個貢獻
  • 在德難民結束絕食抗議撤離布蘭登堡門(圖)
    圖為絕食抗議難民撤離布蘭登堡門國際在線專稿:據德國《圖片報》10月20日報導,近日,約有20名國外難民在德國首都柏林的地標性建築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前的巴黎廣場進行絕食抗議10月19日晚,柏林市政府派出代表和參加抗議活動的難民談判,並說服難民撤離了一部分廣場,直到難民們得知可以被安置後,他們才結束絕食,離開了布蘭登堡門。據悉,10月21日起,這些難民將陸續被安置在新教教堂裡。在過去的幾天裡,抗議人群周圍都設有急救醫生,從5天前開始,抗議隊伍不僅拒絕進食,甚至開始停止進水,許多人因此暈倒而被送往醫院。據當地消防隊的發言人稱,他們已經將至少30名難民送往醫院了。
  • 巴赫的簡單與美感
    小編認為,巴赫之所以會給人有這種感覺,很可能是因為巴赫的音樂有種嚴格的秩序感。 但是巴赫的創作又不為秩序所困,他的音樂,能在秩序中盡情施展。好像秩序就和音樂是一體的,規則在巴赫那裡完全不是束縛,反而成為他創作音樂的根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