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頓騎士團、布蘭登堡選帝侯與普魯士建國

2020-12-27 過河卒子and與非門

其實普魯士很早以前只是一個地名,至於他是怎樣的一個國家,這要從條頓騎士團、布蘭登堡選帝侯說起。

一、所謂「騎士」

所謂「騎士」,就是自帶武器乾糧為國王、貴族或領主打仗的騎兵,他們通過打仗可以獲得封地。騎士是一種身份,並不是貴族,當然貴族是可以當騎士的,比如有名的沒落貴族堂吉科德。有這樣的人為自己出頭打戰,貴族也好、領主也好當然求之不得,於是他們就把「騎士」給美化成很崇高的樣子,還派生出「騎士」精神,在中世紀的歐洲代表了勇敢、忠誠,英雄、俠義。

二、騎士團的出現與十字軍東徵有關

歐洲一開始只有基督教,大約誕生於公元一世紀,他們在蒙昧的歐洲大行其道,教皇、教會有許多特權;國王也希望教皇能幫助他統治,但又不希望教皇凌駕於自己之上,出現了許多政教爭端,不過合作是主流。但到了公元七世紀,伊斯蘭教誕生了,他們以阿拉伯半島為基礎,以麥加為聖城,迅猛地向外發展,並且把麥地那作為第二聖城、耶路撒冷作為第三聖城。羅馬的基督教教皇擔心了,因為在基督教徒看來,巴勒斯坦是耶穌生活和殉道的地方,耶穌的墳墓也在耶路撒冷,那裡是他們的「聖地」,怎麼能控制在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手中呢?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克萊芒發表了演說。他以奪回耶路撒冷為號召,呼籲組成遠徵軍,鼓動人們「拿起武器」、「奪回主的聖地」,就是要奪回耶路撒冷。

烏爾班二世的演說得到歐洲各國君主、諸侯及教徒們的響應,名義都是要奪回聖地,其實各國有開疆拓土侵略的想法、教皇有打擊「異端」獨尊吾教的念頭,虔誠的教徒們可能真的有保衛和奪回耶路撒冷的想法。於是「到東方去」、「討伐異教徒」、「解放聖城」的呼聲傳遍歐洲大陸,許多傳教士、商人、農民、手工業者等等,甚至小孩,他們叫「童子軍」,懷著狂熱的宗教情感投身於這場「聖戰」,其中特別多的就是騎士,他們有的是國家組織的,有的是貴族、領主組織的,還有的是自己自願參加的。

在十字軍東徵過程中,他們陸續佔領了地中海東岸最富庶的地區和最繁榮的工商業城市,並在這一帶建立起4個十字軍國家,為了保護這些建立的國家,羅馬教皇組織起幾個僧侶騎士團,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騎士團,即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他們的任務就是鞏固剛建立的國家、向外侵略、打擊穆斯林,保衛基督教。他們有如同宗教組織的武裝,成了「武僧」。

騎士團內部實行嚴格的集權制管理,基本就是軍隊性質。每個團的最高首領是"總團長",總團長直接聽命於羅馬教皇,必須唯教皇之命是從。羅馬教皇則給予騎士團各種特權,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是:不受十字軍國家的僧俗統治者管轄。就是說國王也管不了他們。在名義上,騎士團必須恪守安貧、守貞和聽命三大戒律。但是,騎士們朝思暮想並且為之忙得不可開交的,卻是積累財富,他們根本受不了清規戒律的束縛。而且,十字軍國家的僧侶封建主為了借騎士團的力量長期佔據地中海東岸,也給予他們以優厚的待遇。因此,騎士團的生活方式極端世俗化,「酒肉穿腸過、美女身邊留"。

三、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是有名的三大騎士團之一,另兩個是醫院騎士團和聖殿騎士團。

三大騎士團中最早成立的是聖約翰騎士團,通常被稱為醫院騎士團,成員多為法國騎士北義大利騎士、西班牙騎士。它一直延續至今,被稱為馬爾他騎士團,之前也曾被稱為羅德騎士團(曾長期駐紮在羅德島),當然現在不會再騎馬揮劍了,所謂「騎士」也就是個榮譽稱號。

第二個成立的是聖殿騎士團,是十字軍東徵期間最顯赫、財富最強大的騎士團,不過正因為財產多加上驕橫一些,他們被法國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編織"異端"罪名殘忍地消滅了,許多成員被燒死,有的穿著鐵甲架在火上燒。開始逮捕他們的那一天是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所以又叫"黑色星期五"。聖殿騎士團成員基本為法國騎士

最後一個成立的是條頓騎士團,它於1198年在巴勒斯坦建立,主要由德意志騎士組成,13世紀初,他們將活動中心自中東轉移到東歐。成立之初,教皇批准他們穿和聖殿騎士團一樣的白色長袍,不過上面繡著的是黑十字,作為兩者的區別。從此後白底黑十字就成為條頓騎士團的標誌。條頓騎士團旗幟上的十字跟一般的十字不一樣,它偏向左邊而不是左右對稱。著白色外衣,佩戴黑色十字章,白色鬥篷上繪有紅色寶劍和十字。

雖然條頓騎士團早已滅亡了,但騎士團的黑十字標誌仍被繼承並延續下來,在第二帝國、魏瑪共和國以及第三帝國的軍旗上,黑十字都是重要的標記,代表了從條頓騎士團開始的一脈相承的軍事傳統——鐵與血鑄成的十字架代表用鐵鑄造、用血澆灌。如果我們大家注意一下北歐國家的旗幟的話就不難發現,瑞典、丹麥、芬蘭、挪威、冰島等國的國旗上都有這種偏向左邊的十字,這種十字被稱為斯堪地那維亞十字。今天主要說它和普魯士王國成立的關係。

四、普魯士王國的建立

在中世紀早期,普魯士這塊地方是蠻荒之地,在現在的德國北部,古代的居民為古普魯士人,所使用的普魯士語屬于波羅的語族,與拉脫維亞人和立陶宛人屬於同一種族。所以從法理上說,這塊地方並不屬於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疆界範圍。1226年,波蘭王國國王的兒子、馬佐維亞公國首領康拉德公爵,他是條頓騎士團成員,因為自己的領地遭到古普魯士人侵襲,他請條頓騎士團在普魯士地區發動了為時近200年的東徵運動,先後建立託倫、馬林堡、庫爾姆、埃爾平等要塞,徵服了普魯士人居住的地區,普魯士成了條頓騎士團的地盤,德意志人、波蘭人、立陶宛人和歐洲其他種族紛紛前來移民。

後來經過多年戰爭,條頓騎士團被迫割讓了包括但澤和馬林堡在內的西普魯士,自己只保留普魯士的殘餘領土(東普魯士),效忠波蘭國王,成為波蘭的附庸國。到了1512年,一個出生於布蘭登堡的名叫阿爾伯特的人當選為條頓騎士團總團長,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教,切斷了與騎士團名義宗主羅馬梵蒂岡的聯繫,宣布將條頓騎士團世俗化,改為普魯士公國,阿爾伯特自任普魯士公爵,成為臣服于波蘭最高權力之下的世俗君主。阿爾伯特傳給了他的兒子阿爾伯特·腓特烈,但阿爾伯特·腓特烈死後無子,普魯士公國遂由其長女之夫、布蘭登堡公國的霍亨索倫家族的約翰·西吉斯蒙德繼承,建立了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

霍亨索倫家族可不是一般的家族,他們來自瑞士,一開始家族勢力不大,爵位也不高,但後來家族中出了一位名叫腓特烈的將軍,此人能徵善戰,在戰場上救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皇帝把整個布蘭登堡賞賜給了霍亨索倫家族;布蘭登堡是一片土地肥沃的領地,位於現在的德國東部,其北部是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東臨波蘭,南邊是薩克森州,西部是下薩克森州,它環繞著柏林州。更加重要的是按照查理四世的約定,布蘭登堡侯爵是帝國的七大選帝侯之一。霍亨索倫家族的政治地位一下子就提高了,由小地方的小貴族一躍成為德意志的新貴。

霍亨索倫家族的約翰·西吉斯蒙德建立了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後,布蘭登堡和東普魯士就成為他治下的兩塊土地,只是這兩塊領地並沒有連接在一起,中間還隔著由波蘭統治的西普魯士。1655年,瑞典和波蘭之間爆發了第一次「北方戰爭」,當時的布蘭登堡選帝侯腓特烈·威廉和瑞典結盟,對波蘭宣戰;波蘭戰敗後,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烈·威廉通過《奧利瓦條約》取消了波蘭對普魯士的宗主權,獲得了瑞典、波蘭等國對普魯士公國主權的承認,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1701年,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烈三世(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國波旁王朝宣戰,藉以換取國王稱號。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從此一個強大的普魯士王國正式建立,開啟了普魯士王國200多年的顯赫歷史。1713年,普魯士的第二任國王弗裡德裡希·威廉繼位,史稱「威廉一世」。這人就是「腓特烈大帝」的父親。

相關焦點

  • 普魯士王國的核心明明是布蘭登堡,為什麼要叫「普魯士」?
    1701年,布蘭登堡選帝侯腓特烈三世派出了一支8000人的軍隊,用以支持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國波旁王朝宣戰,以此換取了國王稱號。同年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普魯士王國」正式成立。
  • 條頓騎士團——普魯士前傳
    普魯士軍國主義令歐洲各國瑟瑟發抖,而普魯士也常常以小勝大,以弱克強。那麼這樣一個國家是從何而來的呢?普魯士王國來源有二,其一是三大騎士團之一的條頓騎士團,其二則是大名鼎鼎的霍亨索倫家族和布蘭登堡公國。條頓騎士團成立於第三次十字軍東徵之後,由來自德意志的條頓騎士組成。
  • 文化客廳|條頓騎士團與普魯士有怎樣的聯繫?
    記者 | 徐悅東近代德國赫赫有名的普魯士有著什麼樣的歷史?普魯士又跟條頓騎士團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關係?波羅的海三國又跟德意志有著怎樣的關係?作為歐洲三大騎士團之一的條頓騎士團,又是如何覆滅的?他們要麼被條頓騎士團的軍事行動所消滅了,要不被其他民族同化了。原始普魯士人的語言也基本上失傳了。陸大鵬條頓騎士團退出地中海世界,去尋找自己的新使命。他們來到波蘭。波蘭當時屬於諸侯混戰的狀態。波蘭的馬佐舍夫公爵康拉德的領地正在被原始普魯士人入侵,他請求條頓騎士團幫忙。於是,條頓騎士團徵服了普魯士。
  • 普魯士:從騎士團遺孤到德意志正統
    條頓騎士團鐵十字 但布蘭登堡的情形有些特殊,統治這裡的霍亨佐倫家族找不到可以篡奪的外國王冠普魯士的王位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1512年,霍亨索倫家族的阿爾布雷希特被選為條頓騎士團大團長。到1525年,他受路德影響而改信新教,並斷絕與教廷的聯繫。於是,原騎士團的領地改為普魯士公國,在法理上從屬于波蘭王國。
  • 普魯士王國之普魯士崛起
    條頓騎士團領地自此轉變為普魯士公國,阿爾布雷希特成為普魯士公爵。但普魯士公國是波蘭王國的附庸國,受波蘭控制。阿爾布雷希特及其子孫就是以後布蘭登堡-普魯士的母系祖先,普魯士公國就是以後布蘭登堡-普魯士中普魯士的源頭。
  • 這要從條頓騎士團說起
    哥白尼與普魯士有著難解之緣。他的家鄉西普魯士當時屬于波蘭王國,而他的好幾位長輩以及他本人都曾與普魯士公國(也叫東普魯士)為敵。至於普魯士公國的前身——條頓騎士團,更是與哥白尼緊密交織。普魯士的西面是信奉基督教的波蘭人,他們不斷與普魯士人發生衝突,並於1226年邀請德意志人組成的軍事修會「條頓騎士團」前來一同討伐普魯士人,並向這片「野蠻人的土地」傳教。條頓騎士團(在其他基督徒十字軍的幫助下)花了幾十年時間,藉助殘酷的武力徵服了普魯士。普魯士民族逐漸被同化或消亡。
  • 容克貴族特性、軍國主義制度,探析普魯士精神形成的歷史成因
    眼看著古普魯士人能夠從同族立陶宛人那裡獲得支持,而此時的波蘭卻正處於四分五裂的境地之中。於是波蘭貴族馬佐維亞公爵被迫向德意志條頓騎士團求援。彼時,十字軍東徵遭受挫敗,條頓騎士團也因此另尋他處,機緣巧合之下便於1230年和波蘭貴族立下約定,負責進攻普魯士並分享被徵服土地的管轄權。
  • 普魯士的紅磚要塞——條頓騎士團的城堡系統
    城堡作為重要的軍事防禦設施,也被條頓騎士團用於鞏固防禦與地區穩定。鄰近河流是條頓騎士團城堡的第一個特點,因為作為當時主要的交通方式以及最快捷的訊息傳遞方式,水路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尼曼河是發源於明斯克西南部,最終注入波羅的海的一條河流,也是當時條頓騎士團重點控制的河流之一,在其附近條頓騎士團便修建了尼曼城堡、考納斯(Kaunus)城堡等諸多工事,而掌握了尼曼河,對於條頓騎士團來說也就掌握可以進入立陶宛腹地的通道。
  • 這個神秘的騎士團,塑造了今天的歐洲
    約1283年,普魯士的十字軍東徵才算落下了大幕。條頓騎士團在那裡面徵服了原始的普魯士,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叫條頓騎士團國。條頓騎士團領土範圍古普魯士民族就消失在歷史的汪洋大海當中。有一部分是被肉體消滅掉了,還有一部分就被德意志人同化了。
  • 普魯士:本非德意志,為什麼卻統一了德國?
    二、條頓騎士團建國中世紀歐洲最重大的事情是十字軍東徵,1095年,羅馬教廷號召歐洲的基督教徒發動東徵,目的是從穆斯林手裡奪回聖城耶路撒冷。由於基督教軍隊以十字徽章為自己的標誌,因而被稱為「十字軍」。在此後的兩百年時間裡,十字軍先後十三次東徵,總兵力超過三百萬。
  • 風口變換下的轉型升級之道:從條頓騎士團到德意志第二帝國
    但這一軍事行動遭到了普魯士人的頑強抵抗,戰事幾經拉鋸。赫爾曼乘機提出,將條頓騎士團作為腓特烈手中的「王牌」,打出去消滅異教徒,鞏固帝國的東北部邊防。同年,波蘭大公康拉德也向條頓騎士團發出邀請,來波蘭幫助平定北境的異教徒普魯士人,同樣做出了領土承諾。赫爾曼好不容易拿來的機會,條頓騎士們能把握住嗎?還有一個問號就是,作為名義上教皇直屬的親兵,騎士團可以和世俗諸侯就領地「私相授受」嗎?
  • 第4275回:稱霸東北歐馬爾堡,俠義條頓騎士團國
    1525年,宗教改革中,來自霍亨索倫家族的普魯士公國侯爵兼條頓騎士團大團長阿爾布雷希特宣布條頓騎士團世俗化,改宗新教,普魯士公國建立。    波蘭王國10世紀末企圖徵服普魯士地區,然而到13世紀仍不得攻克之。此時波蘭內的馬佐夫舍公爵康德拉,因為身為條頓騎士團的一員,而邀請條頓騎士團進入普魯士地區。1231年開始,條頓騎士團團長赫曼在普魯士西南地區建立了一系列的據點,為條頓騎士團徵服普魯士立下了基礎。
  • 從薩克森看德國︱柏林的興起與普魯士超越薩克森
    布蘭登堡-普魯士的都城布蘭登堡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起來,與17世紀初同普魯士的結合有很大關係,這一步棋將其勢力範圍大大向東擴展。從12世紀末開始,條頓騎士團開始大力東擴,其戰場在比布蘭登堡更東邊的波蘭土地上。由於徵服了當地的普魯士人,故而借用了「普魯士」這個名字。
  • 波蘭立陶宛-條頓戰爭的影響,波蘭的黃金時期
    接來就是要報條頓騎士團過去近兩百年對波蘭和立陶宛的侵略之仇。,那我的波蘭騎士也將入侵普魯士,並且也要收回自古以來就是我波蘭的多布林地區和但澤地區。這場戰爭是中世紀最重要、也是最大規模的騎兵戰事之一,被稱為「格倫瓦德之戰「,隨後波蘭立陶宛聯軍繼續向條頓首都進攻,並且徵服了條頓騎士團的大部分要塞,眼看就要攻滅的國家,卻被條頓騎士團背後的大靠山神聖羅馬帝國和波希米亞等國幹涉,1411年,波蘭立陶宛聯盟與條頓騎士團在託倫籤訂《託倫和約》,合約規定「條頓騎士團在波蘭國王雅蓋沃以及立陶宛大公維陶塔斯在世時,放棄對薩莫吉希亞地區的領土要求
  • 為什麼放任普魯士強勢崛起?
    中世紀早期,普魯士這塊蠻荒之地居住著古普魯士人,並不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域,時常受到鄰國的欺壓。為此,德意志人不斷東侵,尤其是條頓騎士團,慢慢地同化了古普魯士人,使得普魯士開始使用德語。1701年,普魯士王國建立,跟諸多邦國相比雖然實力強大,但跟大國比起來就不可企及了,隨時都有亡國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