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APP種50畝地這個家庭農場很智能

2020-12-22 上遊新聞

本報記者譚彬

站在田坎邊,王成僅僅是盯著手機屏幕,田壟上的塑膠水管就突然鼓了起來,遠近與水管相連接的霧化噴水器,隨即噴濺出水霧。

「這就是自動澆水,想給哪塊地澆水,就對應點不同的地塊,根本不需要人力到處跑。」演示完後,王成很是滿意,不停地向記者介紹道。

這一幕,發生在桂陽街道永興村1組墊江縣永綠家庭農場。這一切是如何實現的?答案就在這款APP軟體上。

在王成展示的軟體頁面,記者看到,界面上有10多個選項,名稱分別是「攝像」「抽水」「下肥」「攪拌」「噴灌」等。

「我的農場是智能農場,用這個APP軟體就可以給蔬菜施肥、澆水。」王成說,有了這個APP軟體,農場每年的總費用從15萬元下降到8萬元。

該農場2015年建設,總投資300萬元,佔地50畝,主要種植有蘿蔔、兒菜、白菜、香菜、蘋果、山楂、桑葚等水果蔬菜。

王成說,種植業最耗費人力的環節,不是播種也不是收割,而是澆水、施肥和除草等日常管護,這套APP裝置不僅可以自動澆水,還可以自動添加肥料或除草劑,大大減少了人力投入。「在沒有採用這套APP軟體時,農場基本沒有賺錢,只夠工人的工資。」王成坦言。

王成介紹,家庭農場的水果蔬菜都是運往墊江中學、墊江二中等學校食堂,根本不愁銷售,預計今年收入80萬元。

「這個APP軟體正在朝無人操作的智能化方向升級,今後,蔬菜成熟的時候來採摘就可以了」王成說,這款APP軟體還能自動測試土壤的溫度、溼度以及各種營養素配比等指標,再根據需要自動啟動噴灌裝置。

在王成看來,他的成功離不開街道的支持。

2015年,王成剛開始投資種植的時候,因路面沒有硬化,導致肥料、種子、設備運不進來,街道得知這一情況後,幫他爭取到農業項目資金12萬元修建機耕道,大大減輕了他的經濟負擔。同時,積極協調村民流轉土地50畝。

「下一步,我將擴大規模,幫助村民增收。」王成說,他計劃租用附近村民的地,免費給村民提供育苗、肥料等,除了支付土地租金以外,還將回收村民種植的蔬菜,讓村民種地無後顧之憂,進一步增加收入。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倆人加 50畝地,就能申請家庭農場
    以糧食為主、多元經營類◎經濟作物或養殖類    農場規模    ◎糧油生產的土地面積集中連片200畝以上◎蔬菜50畝以上或露地蔬菜100畝以上    農場主不是想當就能當,一家至少得有倆「專職」的    33歲的夏劍峰,是上海金山區最年輕的「家庭農場主」之一。他原來在一家外企上班,因不忍務農父母辛苦而回家幫忙。拿到30多畝流轉土地後,他當起了農場主。去年他種的70畝地收入近50萬元。今年他又申請增加60畝水稻,如無意外全年總收入將達七八十萬元!    種種地一年不少掙,是不是很令人心動?
  • 黃島出臺家庭農場註冊條件 種糧50畝可當農場主
    種地50畝即可申請    按照規定,黃島區家庭農場註冊登記規模門檻是:糧油作物種植面積50畝以上,水果、蔬菜、茶葉等露天種植面積10畝以上,設施栽培(果、菜、茶等)面積1500平方米以上;花卉經營面積5畝以上,苗圃經營面積15畝以上,乾果經濟林和用材林經營面積30畝以上,生態防護林經營面積50畝以上;筏式養殖貝類、藻類和海參面積50
  • 5口人、10多臺農機,種1000畝地!藁城區這個家庭農場成了「全國典型」
    鄭建衛 攝 截至2018年底,全國納入農業農村部門名錄的家庭農場近60萬家,從其中選出26家作為第一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可謂精挑細選,優中選優。國奇農興為什麼能夠入選?10月18日,記者到國奇農興一探究竟。上午10點,記者趕到時,負責人李國奇的電話一個接著一個忙個不停,記者索性不去打擾他,獨自在農場大院裡轉了一圈。
  • 給你10畝地,怎麼建一個盈利的農場?
    在一個競爭環境快速變化,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大事物的脆弱性反而更高,這種例證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每每和身邊想要投身做農業的朋友談起,我總是勸他們要試水農業,切忌規模過大,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做一個迷你的小農場,譬如,就10畝地,該怎麼規劃?
  • 200畝,500畝,1000畝,甚至上萬畝,農場多大地才適合?
    其實能拿地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後面有數不清的問題正等待你去解決。有些跨行做農業的為什麼被坑的很慘?他們流轉了很大面積的土地。可是自己的農場根本沒法容納規劃的項目,資金也無法運營一個農場的項目!縱覽全國,半途而廢的農場絕非孤案! 家庭農場越大越好嗎?你能玩轉多大面積的家庭農莊?
  • 開一個家庭農場,該如何融資找錢?
    在藍藍的天空下,秧苗青翠挺直,彩霞一樣的紫雲英一片片地盛開。在稻田之間,一群群鴨子在河溝裡悠閒地划水。不遠處,一群遊客舉著相機…… 不知道的人,以為這裡是一個旅遊景點。實際上,這是一個位於南京市高淳區固城鎮的家庭農場。 這個家庭農場既種水稻,又養鴨子。
  • 租地1800畝,淨賺80萬,這個家庭農場如何做到(案例拆解)
    比如,今天這個案例:他租了1800畝機械化種植水稻和小麥,年底扣除各項成本和開支之後,一年淨賺80多萬元。今天案例主人公胡成海是一位江蘇如東縣的家庭農場主。當年,他在上海崇明島租地種糧,由於當地搞開發,合同籤10年他種了6年就提前終止了。2010年,回到家鄉繼續包田種水稻和小麥,並逐步走上正軌。
  • 日照有了首個家庭農場 200畝荒山栽滿樹苗
    但家庭農場仍是個新生事物,在如何進行界定上仍有待進一步明確。經營者期盼在政策和資金方面能有更多扶持。  探訪200畝荒山已栽滿樹苗   4月18日,記者來到五蓮山旅遊風景區管委下院村,沿著一條曲折的土路來到高曰科的家庭農場,兩側的山坡上已經栽上了各種苗木。  高曰科介紹,整個農場佔地大約 200畝 ,原本都布滿了採石的礦坑,後來經過填埋種上了苗木。
  • 家庭農場種出好「錢」景
    市場行情好的話,一個『明日見』就能賣到40-50元。」近日,在仙海區抗香村一組「甜甜家庭農場」的山坡上,農場創辦者馬容正忙於栽種「明日見」「柑蘋」,說起家庭農場,他對未來信心滿滿。2012年,讓馬容心心念念的「陽光玫瑰」優質葡萄品種在國內出現,於是馬容利用節假日,先後前往浙江金華、江蘇張家港、四川眉山等地考察,最後果斷決定回家開辦家庭農場,這一想法也到了家人的支持。  2013年3月,馬容回到家鄉,找到村組幹部進行協商,決定流轉村裡田地30餘畝,種植「陽光玫瑰」、桃子、李子等水果,並辦起了「甜甜家庭農場」。
  • 江西打造首個萬畝智慧農場
    江西首個萬畝智慧農場發布活動11月14日在南昌縣蔣巷鎮舉行,通過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讓農民更「慧」種地。
  • 80後福清哥打造500畝家庭農場 養蝦放牧栽果樹
    福州新聞網(微博)1月19日訊 鄭平是一個「80後」,他的故事與很多年輕的「福清哥」不一樣,他對農業情有獨鍾,通過努力成為一個500畝家庭農場的主人。「我這個棚年底大約能上市7000公斤蝦,冬季市場價接近90元/公斤,主要銷往福州、福清的市場。夏季一般養殖3個月就能出手,但價格是冬季的一半左右,都是做速凍出口到美國。」鄭平說。據了解,農場總共養殖了70多畝南美白對蝦,一年可以放養3批。記者幫鄭平算了一筆帳,農場僅養蝦一項保守年產值便可達到300萬元。
  • 我市6個家庭農場被評為省級示範家庭農場
    12月17日,省農業農村廳公布2020年評定省級示範家庭農場名單,經家庭農場自願申請、市縣推薦、專家評審、社會公示,我市6個家庭農場被評為省級示範家庭農場。銅川市(6個)王益區漢清源家庭農場印臺區蓮花池種養殖家庭農場印臺區齊富東豐家庭農場印臺區鑫鑫興種植家庭農場印臺區萬鑫山家庭農場耀州區榮賓養殖家庭農場
  • 家庭農場種養致富成功案例分享
    時間一長,陶國民盯上了生物工程學院後面一大片撂荒的土地,慢慢地流轉了一些荒地。2009年,他開始自種草莓,第二年就開始賺錢。如果光施複合肥,190畝地一年至少要花肥料成本二十萬。而陶國民有雞糞做主肥,每年只用買三四萬塊錢複合肥搭配一下,不僅節約十六七萬成本,還是正宗農家有機肥,讓菜和草莓長得好。附近學校師生和單位員工都願意上他這兒摘草莓,學校食堂和二級批發商也願意買農場的菜。近兩年,陶國民的家庭農場年收入都在70萬至100萬元之間。
  • 案例 | 50畝花露休閒農場的成功經營奧妙!
    花露休閒農場,這是臺灣苗慄一家以花卉為主題的農場,被山間桃源、群山鄉野所包圍,環境清幽,農場內的庭園造景皆是透過農場主人精心設計打造而成。漫步走進農場,會發現自己在無意之中被花叢圍繞,仿如走入一個花的世界。
  • 金口鎮:家庭農場豐收忙
    在取得良好收益的同時,李興偉的家庭農場也帶動周圍及附近村莊200人就業,平均每人每月能拿到2500元的工資。    走進青島虹旭花木家庭農場,農場主王集進正在茶花園裡澆水、施肥。他告訴記者,自己的事業能發展得這麼紅火,多虧幾年前創辦的家庭農場。    2005年,王集進退休後從村集體手中流轉了300多畝地,成立家庭農場。
  • 5畝以內的「迷你農場」年產值500萬,是怎麼做到的?
    經常碰到有想投身農業的朋友,找我聊天,興致勃勃地告訴我:我剛拿下2000畝,打算建一個集種植、養殖、加工、休閒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你覺得怎樣?乾脆地說,我覺得不好。姑且不提他沒接觸過農業,不知道其中兇險,只說主題不明,概念不清,規模又這麼大,可想而知,冒然推進,前景不會太美妙。
  • 劉永好描繪"家庭農場"藍圖:一戶一萬畝的規模不適合國情
    中國經濟網記者王惠綿/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5日訊 (記者 王淑麗 專欄)全國人大代表、四川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今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具體描繪了他眼中「家庭農場」的發展藍圖。    劉永好說,以前一個家庭養幾頭豬或是養十幾隻雞很正常。
  • 今年創辦家庭農場有補貼嗎?補多少?2020家庭農場最新補貼政策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很多農村項目都被國家大扶持,其中家庭農場就是非常受歡迎的。2020年創辦家庭農場是有一定補貼的,國家的扶持力度也很大。但是由於各地的農業發展現狀不同,家庭農場的補貼政策差異也是很大的,同時,補貼的項目也存在多樣化。下面小編就2020最新家庭農場補貼政策作出解讀,我們一起來看看。
  • 關於家庭農場莊園經濟效益情況的調查報告
    為提升小型農場組織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拓展農民增收空間,提升小型農場抗風險能力,近期山東省泰安市物價局岱嶽分局選擇夏張鎮泰安市天和生態種養殖有限公司石龍農場莊園經濟效益情況進行了調查。石龍農場莊園畝均收益9800元,是種植糧食作物的三、四十倍。農場主反映家庭農場有五大好處:一是家庭農場整合應用了先進的農業科技,示範推廣了農業高新科技,節約了生產成本。二是家庭農場參加了農業保險,增強了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能不斷擴大種養殖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增加示範效應。
  • 《福建省家庭農場示範場評定辦法》
    >為了適應我省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更好地發揮省級示範家庭農場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全省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我廳對2014年制訂的《福建省家庭農場示範場評定辦法》進行了修訂。(二)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常年僱工人數不超過家庭務農人員數量。家庭成員指在一個家庭內共同生活的具有血緣關係、姻親關係或法律上的繼、養關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