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哈——嚯哈——」早晨7時,安靜的校園被一陣陣「怒吼」打破,一大幫學生聚集在惠州學院蓬瀛湖邊練發聲。
其中,一位身高約1.8米的高挑男生格外引人注意。他配合著練聲的節奏抬手、放下,練習得十分投入,他就是惠院學子陳浩青,他身後的同學則是由他召集起來熱愛演講的學員們,他們的團隊叫「好好青聽」。
在惠州高校圈,成立一年有餘的「好好青聽」已經小有名氣,不少高校學子評價說:「這是一個有魔力的地方。」
因熱愛而演講繼而影響他人
聲音渾厚、談吐大方、氣宇軒昂,這是學員們對陳浩青的評價。連續四五個小時的課程,他始終保持高昂飽滿的熱情和火力全開的狀態。
這與陳浩青大一以來,便積極參加學校的、校際間的大大小小的各種主持活動密不可分。三年來,他主持了數百場活動,也慢慢摸索出自己的一套主持和演講的理論體系。帶著幫助別人圓夢演講的信念,陳浩青創辦了「好好青聽」工作室。但是周圍仍然不乏質疑之聲,「你一個大三的學生,憑什麼去教學生?」
面對這些聲音,陳浩青只用行動去證明,「每天醒來,腦海中想的都是好好青聽」。
去年,陳浩青參加了校園十大演說家比賽,比賽期間,他備稿練習到深夜,一天就睡一兩個小時。「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我不是為了我一個人參加比賽,我背後背負的是整個好好青聽。」努力得到了回報,從初賽到複賽再到決賽,陳浩青連續拿下3個第一。
今年正月,陳浩青得了急性腸胃炎,連續兩天上吐下瀉。在身體狀況這麼糟糕的情況下,他依舊強打著精神參與「好好青聽」的培訓,期間沒有一位學員察覺到他身體有恙。
是什麼支撐著你?「熱愛。」陳浩青用簡單兩個字回答。
幫助學員聆聽內心世界
「我們教演說,卻又不止於演說。」陳浩青表示,學演說不單要學習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需要讀書、經歷和傾聽。他想要做的,是幫助學員去挖掘內心真實的自己,並且武裝他們的思想,讓他們由內而外發生轉變。
「去好好青聽,我的目的不是想成為演說家或主持人,與其說是去學習演說技巧,不如說去學習一種精神。」大四的練勝城說。一年前,練勝城參加了好好青聽,他說,在好好青聽發生的點滴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隨著課程的深入,他愈發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深感自己閱歷太少。於是多讀書,多做事,他努力豐富自己,帶著在好好青聽中學到的實幹精神,他帶領團隊在廣東省挑戰杯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好好青聽對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可以用八個字形容:謹言慎行、慎始善終。」
「好好青聽」裡,還有許許多多個「練勝城」,學員們每天在「青聽」的微信聊天群裡進行早起打卡、讀書打卡、運動打卡,分享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對人生的感悟。
每人都有上臺演說的機會
「好好青聽」工作室坐落在學校外圍街道上,它面向的群體不只是在校大學生,而是所有熱愛演講的人。在這裡,每個人都有上臺演說的機會,每個人的故事都得到傾聽。
「在好好青聽,我意識自己與他人的差距不在於年紀、出身、學歷或是其他,而在於別人一直努力而自己停滯不前。」只有高中學歷的社會青年陳浩瑜在參加了好好青聽的培訓後,決定留在惠州學院學習,旁聽英語和財務管理課程,在圖書館研究關於中醫方面的書籍,「我希望藉助惠州學院,使自己變得更好,只有一直往前走,才能一步一步接近我的夢想」。
今年1月末,惠州正值百年一遇的寒潮期,室外最低氣溫0℃,學員們冒著寒風趕到工作室學習。那天晚上的最後環節,他們要進行「感恩我的爸爸媽媽」的即興演說。小小的房間裡,大伙兒們聊夢想聊生活聊成長經歷,所有人都熱淚盈眶,一直到凌晨3時30分還不願離開。「那天晚上的青聽課室是溫暖的。」學員陳育敏說,「夥伴們的故事讓我感觸特別深」。
「好好青聽」第六期的學員張書維是惠州學院創行Enactus團隊技術總監,也是元點志願者培訓部部長,對於好好青聽,他說:「好好青聽更像是一種環境,使每個人在面對自我、面對他人、面對挑戰的交互中,都能獲得一番完全不同的成長經歷。」(南方日報 黃珊 通訊員 陳曉琳 許冬琪 陳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