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發生之前都會有預兆,戰爭更不例外,在專家看來,戰爭爆發前有三大預兆,它們分別是什麼呢?
為什麼人們希望抓住戰爭的前兆?
我們現在處在一個風險社會,災難戰爭就是懸在人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對於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天災多多少少有經歷,但是戰爭確實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因為從第二此世界大戰結束,世界總體和平,只有少數地區常年戰火不斷,還存在局部戰爭,戰爭給人們造成的心理陰影是巨大的,即便是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們回顧歷史都能清楚地感覺到戰爭給親歷者造成的巨大傷害以及對社會生產力的倒退影響。
此前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的「經遠艦」沉船的殘骸被打撈上岸,根據史料記載,當年船上全體官兵二百多人,除十六人遇救,其餘全部陣亡,打撈上岸的「經遠艦」船體彈痕累累,這讓參觀沉船遺骸的人們深切地感受到當時艦上船員的絕望。所以說戰爭給人們造成的心理影響是巨大的,人們希望抓住一下戰爭的前兆,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戰爭爆發前的徵兆是什麼?
在專家看來,戰爭爆發前會有3大徵兆,其一就是會有輿論倒向介入,也就是挑起戰爭的由頭,參戰者希望獲得外界的認同,讓戰爭的發生變得合理化,這是有預謀有組織的戰爭必然會出現的一個徵兆;其二就是頻繁的軍事演習,這很可能就是參戰方在為戰爭做準備,包括戰時部署,具體的行進方向等等,組織策劃者都可能在暗做打算,簡言之,軍演可以為戰爭打掩護,此前,美國就曾經打著軍事演習的幌子對利比亞發動了戰爭。
最後一個徵兆就是國與國之間經濟中斷,目前我們處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之間的經濟往來甚密,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戰爭會耗費大量的資金,兩國之間經濟切斷往往就預示著戰爭即將發生。
針對這些預兆,專家提醒世界各國要保持警惕,正所謂「槍響之後沒有贏家」,就是在告誡人們越是聽到槍響,越要保持冷靜,考慮到戰爭的後果,將戰爭的苗頭扼殺在搖籃裡,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