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到受不了?過於焦慮可能發生的事 當心腦袋拉警報

2020-09-03 ETtoday健康雲

許多人的精神壓力往往來自於信念與現實之間的衝突。(圖/unsplash)

文/Susan Kuang

如果說自我調節的目的是關閉大腦的「警報」模式,那麼自我調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自然就是找到「警報」的壓力源,也就是要了解,到底是什麼讓杏仁核感到不安和被威脅,並最終發出了警報。

說實話,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杏仁核是獨立於新皮層反應的,也就是說,意識並未參與情緒反應的過程。當然,如果事件和情緒是緊接而來的,那麼即便意識沒有參與,我們也能很快知道情緒是因為什麼而引起的。但問題是,並非所有的壓力源都是某個具體的事件,它可能是一種長期的擔憂,也可能是某種潛伏很久的憤怒或失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對情緒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我們很難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處於現在這種狀態。

那麼,怎樣才能找到自己的壓力源呢?這裡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那就是,現代人的精神壓力往往來自於信念與現實之間的衝突:如果你內心存在著焦慮、憤怒或擔憂之類的消極情緒,那一定是因為現實與你所期待的不一致,或者你害怕會出現與期待不一致的結果。

接下來,我們就簡單分析一下生活中常見的消極情緒。

憤怒、不滿和失望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每個人的頭腦中都存在著各式各樣有關世界、他人和自己的規則,這些規則通常都是以「必須」「應該」之類形式而存在,比如我們覺得這個世界應該是什麼樣的、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或者在某種場景下,一個人就應該怎樣怎麼樣,或者就不能怎麼樣。

一旦實際狀況「違反」了頭腦中的這些「規則」,杏仁核就會把它看成是一種「威脅」,並拉響警報,於是我們就會感受到不滿,甚至是憤怒的情緒,也會忍不住想要指責和評判。比如說,當我們覺得別人應該理解和尊重自己,但別人卻沒有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非常生氣;再比如,當我們覺得自己應該去做某件事情,或者應該把某件事情做好,但最終卻事與願違的時候,我們就會對自己感到失望,並因此陷入到自責的情緒之中。

當你仔細審視內心那些憤怒、不滿和失望的情緒,你就會發現,這些情緒背後都潛藏著某種「應該」或者「不應該」的期待與信念。

擔憂、焦慮和害怕

剛剛說到的這些情緒都是和已經發生的事情有關,但除了這些事情之外,我們還經常會為了還沒有發生的,甚至根本不確定會不會發生的事情苦惱。比如當我們想到自己做某件事情有可能會失敗,或者總想著某些可能會發生的不好的結果時,就會不由自主地感到擔心和焦慮。

如果說,憤怒、不滿和失望是因為現實和期待不一致所導致的,那麼擔憂和焦慮一定是因為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不想要、不期待發生的事情和結果上。這是因為,以杏仁核為中心的應急系統其實是非常原始和落後的,它沒有辦法區分什麼是現實,什麼是想像,當我們想像某件不好的事情或者結果的時候,它就會以為這件事情已經發生了,於是拉響警報,為接下來的「戰鬥或逃跑」做好準備。

你可能不知道,當大腦處於焦慮和警覺的狀態時,就越容易產生消極的想法,我們也越容易把注意力聚焦在不好的結果上,結果就會變得更加焦慮。在這種狀態下,各方面的潛能都會受到影響,反而更容易招致失敗。

總而言之,關於精神壓力,我們必須明白的是,生活中並不存在什麼真正的「生存威脅」,所有壓力都是認知層面的,都是因為頭腦中的某種信念和想法而引起的,找到了這些信念和想法,我們就找到了壓力源。

★本文經圓神出版社授權,摘自《斜槓青年【實踐版】:成為內控者,建立幸福人生的正向迴圈》。

相關焦點

  • 頻繁打嗝可能是癌症在拉警報!
    ,不僅嚴重影響正常生活,還會給患者造成精神和身體的沉重壓力。更糟糕的是,頻繁的頑固的打嗝並非小事,很可能是疾病的警報。對於老年人來說,反覆打嗝則更需要注意,因為這有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中風之所以出現打嗝的症狀,原因在於:一方面是由於中風後,顱內病變直接或間接影響呼吸中樞、腦幹迷走神經核,調控呼吸心跳的延腦血管發生阻塞,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造成迷走神經異常放電,橫隔膜的肌肉不斷收縮,一直打嗝;另一方面是腦中風後常會發生應激性潰瘍而致上消化道呃逆。
  • 當你焦慮的時候,你的孩子可能背負著更大的壓力
    就在各個家長群鬧紛紛的時候,一個群友道出了真相,每次升學政策變動,家長照「慣例」都要焦慮一把:公民同招焦慮,加考體育焦慮,減負焦慮,好像不焦慮一把就不是合格的父母一樣。這也很正常,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面對四面八方湧來的各種壓力,很難保持八風不動。再加上牽扯到孩子,孩子的事沒有小事,誰能做到淡定?
  • 壓力大到想哭 當心搞垮身體
    快樂是人一生最大的生命意義,而我們大多數人在疲於奔命中漸漸丟失,壓力過大,會給身體帶來各種問題,要學會在平常瑣事中舒展身心,不被壓力綁架!人類有90%的疾病與心理的壓力狀態相關。體重止不住增加?肚子不定時疼痛? 嘴裡停不住零食?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注意力很難集中? 開始變得健忘?…其實這些都可能是是壓力大的表現。
  • 青少年的兩大敵人:焦慮和壓力
    現在青少年面臨著兩個問題:焦慮和壓力。 都說現代人活在壓力之中,一日三餐、上班下班,快馬加鞭都嫌時間不夠用。那青少年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一日三餐,上學放學,課後輔導班,行程安排的滿滿當當,壓力程度絲毫不亞於成年人。
  • 擺脫壓力大,內心焦慮,牢記曾國藩的"十六字藥方"
    現代人工作、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是常有的事。巨大的壓力會讓人焦慮、糾結、失眠、脫髮,影響身心健康。難道就任有這種狀況發生,沒有任何辦法嗎?其實,古人早就對此有所研究,為我們總結了應對之法。曾國藩開出的藥方就只有短短十六個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 當心是大腸癌的警報
    當心是大腸癌的警報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大腸癌都不陌生,其實大腸癌的出現是與我們平時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大家平時一定要多注意我們的生活習慣。那麼,大腸癌出現後,到底都有什麼樣的典型症狀表現出來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大腸癌都有哪些症狀吧?   大便有血是痔瘡發作?
  • 「壓力越大,為什麼越做不成事」:3步增強控制感,緩解焦慮
    01壓力越大,為什麼越做不成事當焦慮情緒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如:長時間地感到緊張、憂慮、忐忑,不能集中注意力、清晰思考、正常工作,甚至失眠等,也會有一些軀體症狀:比如暈厥、心悸、發抖... ...
  • 你不是真的懶,你只是壓力大
    了解到杏仁核的這種功能特性之後,我們就會發現,杏仁核在大腦中其實承擔著警報的工作:它會對每個處境和認知進行判斷,如果某件事情讓它感到不安全,那麼它就會拉響警報,並向大腦各主要部分發出緊急信息。這個時候,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就會立馬進入應激狀態,也就是所謂的「戰鬥或逃跑」狀態。
  • 疫情兇猛警報拉響 美國民眾發出「靈魂拷問」
    警報拉響!疫情快速蔓延美國各地醫療系統壓力山大多地醫院病床、重症監護室、醫護人員滿負荷運轉新華社記者 沈霆攝剛剛過去的感恩節本應是闔家歡聚的歡樂假期在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美國人在親情與疫情間糾結不得不度過一個特殊的「感恩節」無數的美國家庭因保持社交距離而孤獨因經濟狀況而焦慮因失去親友而悲痛熱鬧節日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悲歡景象
  • 壓力大焦慮怎麼辦 壓力大焦慮怎麼緩解你造嗎?
    壓力大焦慮怎麼辦 壓力大焦慮怎麼緩解你造嗎?時間:2020-12-02 18: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壓力大焦慮怎麼辦 壓力大焦慮怎麼緩解你造嗎? 壓力大焦慮怎麼辦 為大家分享壓力大焦慮怎麼辦,接下來小編就來介紹。
  • 美國政府拉響警報,中國官方卻緊急發布通知,到底發生了什麼?
    不過近日發生的一件大事讓所有人都震驚了,那就是「國會山」事件。據界面新聞報導,當天美國政府拉響警報,然而在這時中國官方卻緊急發布通知,到底發生了什麼? 因為情況太過緊急,美國政府甚至拉響警報。中國大使館緊急發布有關通知,讓當地的中國人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有事的話就聯繫大使館。不得不說我國政府對每一位在外的華人都充滿關心,這份通知也讓人心裡一暖,同時也讓人意識到美國目前的情況有多麼的糟糕。
  • 918為什麼要拉防空警報防空警報響是什麼意思?
    918為什麼要拉防空警報防空警報響是什麼意思?918為什麼要拉防空警報?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爆發紀念日。九一八事變發生時是1931年9月18日晚上10點半,日軍炸斷柳條湖鐵路,然後進攻瀋陽,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 壓力大焦慮怎麼辦?
    現如今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有焦慮心理的人群越來越年輕化。也就是說,焦慮的人群越來越廣,年輕人有焦慮心理的不佔少數。從學生時代就開始焦慮的人群佔比就不少了。焦慮症已日益成為人們面臨的重要心理衛生問題。有學者報告說,各種焦慮障礙約佔整個人群的2%~5%,每1000人約有13.7%患有或曾患有焦慮症。
  • 孩子拉褲子上了,別錯怪他!很可能是進入了肛欲期
    但處於肛欲期的孩子感受到括約肌收縮感,體驗到大便通過肛門時黏膜產生的刺激感,雖然有些難受,但是又會從中找到樂趣。因此,孩子就會本能地憋住大小便,和自主排便意識「對著幹」,這樣難免就會出現拉到褲子上的情況。但好在,這種情況大概持續兩個月左右便會消失。只要家長不去過度幹預,不打罵羞辱孩子,大部分的娃都會順利度過肛欲期。
  • 素說心語 | 如何輕鬆面對壓力——SOS壓力管理指南
    📚考試周即將來襲,備考過程中你是否體驗到焦慮、緊張和失控感?產生這些感受並非意味著你不正常,但很可能意味著你正處於「壓力山大」的狀態,需要適當給自己減減壓。有研究表明,壓力與大腦內「警鐘系統」密切相關。當感知到威脅時,警鐘會一直響個不停,使我們產生過於激烈的反應。
  • 如何面對工作中的壓力和焦慮?
    有人說到了一個新的工作環境還不適應壓力很大,有人擔心工作目標達不成壓力很大,有人說同事及上下級關係出現衝突壓力很大,有人說到外地工作和經常出差來自家庭的壓力很大,有人說最近公司變化很大未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帶來的壓力很大…… 我們每個職場中的人都可能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帶著各種各樣的焦慮,職位越高的人往往面臨的壓力越大,只是不同的人抗壓能力不同,處理方式不同,在眾人面前表現出來的形象不同而已
  • 面對焦慮的孩子,除了「等待」我們還能怎麼做?
    《遊戲力Ⅱ》這本書給出了一套專業、可行、有效的解決方案,幫助孩子(尤其是1-12歲的孩子)擺脫童年焦慮的困擾。我們在開頭提到的那種情況就是孩子童年焦慮的表現,那我們到底可以怎麼辦呢?01.童年焦慮與大腦安全系統科恩博士在《遊戲力Ⅱ》中提出一個安全系統的理論,他把孩子遇到威脅、危險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察覺危險—拉響警報—理性評估—解除警報。
  • 焦慮的本質——深度思考
    焦慮的特性是面對危險時的不確定感與無助感。我們若問:在產生焦慮的經驗中,是什麼受到了威脅?我們便能了解焦慮的本質。」「當下與未來」之間的不確定「焦慮像一把搖椅,它給了你一些事做,但讓你走不了多遠。」那麼大問題來了——驚恐危險嗎?驚恐告訴你它很危險,你最好乖乖遵守它的規矩和謊言。
  • 更年期「脾氣暴躁」,自己都受不了?聽聽過來人的建議,或許有用
    更年期「脾氣暴躁」,快受不了?聽聽過來人的建議,說不定有用一提到更年期,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更年期的女人不好惹」,這說明更年期女人脾氣大並不是個例,是比較常見的現象。生活中,有不少女性進入更年期之後,就像是換了個人,脾氣變得特別大,情緒往往難以控制,經常心慌焦慮,暴躁易怒,似乎對什麼事情都感到不滿,常常因為一點點小事就和家人吵架,甚至在外面也容易和陌生人吵起來。正因為這樣,這些更年期女性就會給人留下「不好惹」的印象,她們的老公和孩子可能還會為了避免與其發生矛盾而故意躲著她。
  • 孩子學習壓力大,常常焦慮煩躁,父母該怎麼幫助孩子解壓?
    從此時開始,各位學生和學生家長的學習壓力和精神壓力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大了,對於正在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這也將是一段充滿激情和意義的旅程。這樣的現象並不是因為父母或者老師不知道孩子的辛苦而導致的,而是因為隨著這個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如果孩子荒廢了學業那麼很可能就會跟不上同齡人的學習步伐。近年來我們看到很多學生因為學習壓力太大而變得焦慮煩躁,有的甚至因此而輕生。聽到這樣的新聞總是讓人心疼,讓孩子取得一個好成績很重要,讓孩子能夠減輕壓力快樂學習也是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