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電影理論「中國心」 《電影理論研究(中英文)》創刊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構築電影理論「中國心」 《電影理論研究(中英文)》創刊

2019-11-16 18:3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姜雨薇 責任編輯:姜雨薇

    上海高校迄今為止第一本電影類學術期刊《電影理論研究(中英文)》創刊。 許婧 攝

  中新網上海11月16日電 (記者 許婧)秉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辦刊方向,刊載電影學理論研究學術成果,構建中國電影理論話語體系,促進學術交流,傳播中國故事,助力中國電影事業發展」辦刊宗旨的《電影理論研究(中英文)》16日在上海大學舉辦創刊發布會。

  該期刊是上海高校迄今為止第一本電影類學術期刊,由上海大學主辦。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間,電影作為重要的文化現象和意識形態表徵之一,折射了新中國70年社會、階層和文化的沉浮流變,電影成為深受人民群眾歡迎的最重要的文化形態之一。上海是中國電影的搖籃,曾經是中國電影高度的代表、中國電影成就的縮影。一個區域電影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電影教育的系統支持,電影教育的專業性也不可替代。

  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指出,電影理論的發展和創新,離不開「文本與批評」「學者和觀點」之間的交互對話,而電影類學術期刊的作用,就是提供這樣一個可供交流的「話語場域」。一本高水平的專業期刊對於電影理論、乃至電影創作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他希望並相信該期刊可以堅守學術本質,與中國電影及國際理論共發展,保持對學術理念的多元表達、學術本體的深度挖掘。呼應新時代,走在中國電影文化建設的前沿。

  該期刊學術顧問之一、香港電影導演吳思遠認為,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文化多元化的到來,無論是國際,還是中國內地、香港地區、臺灣地區的交流都日益密切,中國電影在文化碰撞與融合中不斷整合、改進,實現了電影數量與質量穩步增長,形成了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華語世界電影市場,並在世界電影文化中成為了展現中國國家形象、傳播中華文化的一個最為直觀的傳播載體。電影作為一門藝術,不僅要求有技術的表現,更要有藝術內涵的表達。《電影理論研究(中英文)》創刊,可以預見其將在很大程度上補足中國電影在學術討論和記錄上的空缺,為中國電影人提供一個專業的平臺進行學術研討,這本期刊也將與中國電影產業共同進步,不斷成長。

  上海市委宣傳部傳媒監管處處長趙靖表示,《電影理論研究(中英文)》的啟動是對上海電影學科建設的肯定,同時作為一個新的起點,期待能夠建立關於電影理論性質和任務、學科建設準則與方法、影視批評態度與立場等多方面的學理共識。

  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副院長、上海大學特聘教授賈磊磊是《電影理論研究(中英文)》主編。他感嘆,教授作為刊物主編帶頭率先思考這個「新生兒」的命運,反思主創者們的「靈魂」「趣味」。

  「新刊與全國所有的電影學術刊物共同承擔著一種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這個使命就是推進中國電影學的歷史發展,建構中國電影理論的時代大廈,促進中國電影業的全面繁榮。而在這一系列的歷史使命中,對於這本新刊來講,最為緊迫、最為重要的是首先解決好我們自己所面臨的問題,包含所涉及到的中國電影學界自身建設最核心、最根本的命題。」賈磊磊特別強調,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學術博弈中,只有嚴格地按照期刊評估的標準來設定運營策略,才能夠辦好雜誌,為它的升級換代創造條件。同時,雜誌最高的歷史評價標準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代,蒼天之上橫貫著一種看不見標準,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宿命。

  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司長、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李軍指出,上海電影學院一定能做出中國的乃至世界的電影理論建設新貢獻,不斷總結和豐富電影理論成果,不斷提高中國電影的話語權,彰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當天的創刊發布會由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上海大學期刊社、《電影理論研究(中英文)》編輯部聯合主辦。主辦方介紹說,該期刊旨在搭建學術傳播和國際交流的新平臺,加強對中國電影理論的宣傳和國際電影學術前沿的引入,實現中國電影理論話語對世界的傳播,促進中國電影理論和創作更好地「走出去」;也力圖提高上海電影學院、上海大學乃至上海這座城市在電影界的學術話語權和影響力。(完)

相關焦點

  • 構築電影理論「中國心」《電影理論研究(中英文)》創刊
    上海高校迄今為止第一本電影類學術期刊《電影理論研究(中英文)》創刊。 許婧 攝中新網上海11月16日電 (記者 許婧)秉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辦刊方向,刊載電影學理論研究學術成果,構建中國電影理論話語體系,促進學術交流,傳播中國故事,助力中國電影事業發展」辦刊宗旨的《電影理論研究(中英文)》16日在上海大學舉辦創刊發布會。該期刊是上海高校迄今為止第一本電影類學術期刊,由上海大學主辦。
  • 《電影理論研究(中英文)》創刊
    《電影理論研究(中英文)》創刊 2019年11月18日 09:41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作者:金鑫 字號 內容摘要:11月16日,《電影理論研究(中英文)》創刊發布會在上海大學舉行
  • 「共同體美學」與建構電影理論批評的中國學派
    在這樣一個「系統工程」中,已有了諸多關於中國電影學派的命名意義、邏輯範式、內容框架、培養機制等研究成果。可以發現,隨著概念和內容的不斷演進,「共同體美學」對中國電影實踐的總結、對傳統文化和美學資源的運用、與觀眾的對話交流良性互動,都促進著、推動著、深化著中國電影理論批評建設自己的話語規範、話語體系和話語標準。
  • 2021年電影資料館電影理論與美學考研導師介紹及參考書解析
    ▶▶▶▶▶考研科目:①思想政治理論②英語一或日語或俄語③文藝理論及電影理論④中外電影史導師介紹:導師介紹:李迅: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二級教授) 碩士生導師指導研究方向:電影理論與美學1984年以來
  • 重讀與建構——關於巴贊電影風格論的理論筆記
    摘 要:中國電影理論界對巴贊理論的接受一度產生了誤讀和削減現象。本文旨在探討長時間以來較少受到國內理論界關注的風格論,從風格即人、風格化與情感、風格的永恆特質三個層面來重讀巴贊風格論的文本,試圖還原這一理論的建構軌跡。
  • 2021年新疆藝術學院影視藝術研究931電影理論考研詳細解析
    >【才思·考研】新疆藝術學院影視藝術研究的 專業二考試科目名稱為931電影理論。《中國電影史》鍾大豐、舒曉鳴著作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這本書從教學中現有的影徵資料為基礎,著重從藝術發展的角度介紹中國電影的歷史。這本書是官方給定書籍,一定要重點閱讀。
  • 理論、批評、創作—淺談電影學科的基礎邏輯
    關於&34;的前沿研究甚囂塵上,但電影本體卻早已無人關心,但對於一門成立之初就甚少思辨自身研究範式的學科,這樣追趕理論時髦的熱潮能持續多久?問題出在我們的電影學科教育充斥著過多把現成的概念拿來就用的現象(比如80年代對巴贊長鏡頭理論的誤用),甚少做在原理上深入思考、辨析、推演的工作。
  • 饒曙光談中國電影實踐發展與理論創新
    面對喜憂參半、矛盾疊加的內外境況,筆者十多年前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工作時,對「適度成本的主流商業類型電影」的倡導與討論或許仍然有其當下參考意義和價值。在中國電影產業不斷提升的同時,面臨的問題、難題越來越複雜,挑戰也會越來越大,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有賴於政策層面的扶持以供給足夠寬鬆、包容的發展空間。
  • 分享:影視及理論 電影學名詞解釋集錦
    作為代表,主要有麥茨的電影符號學,首次在《電影中的符號與主義》將結構主義和符號學電影理論介紹給英語世界的彼德•沃倫;羅納德影像結構分析;帕索裡尼在《電影詩學》中的「詩歌電影」理論等。  2.電影符號學  一種將符號學運用於電影研究的理論(創始者是麥茨)認為①電影本性不是對現實的反映,而是藝術家重新結構的具有約定性的符號系統。
  • 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首次推出中英文對照國際版
    原標題: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首次推出中英文對照國際版   新華社上海6月19日電(記者許曉青)作為中國電影「走出去」的一項全新舉措,《2018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國際版19日在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首發。
  • 分享:影視及理論 電影學名詞解釋集錦分析
    1.結構主義——符號學電影理論   60年代中期西歐電影理論界出現的新學派。70年代在英美電影界也流行起來。一方面這一理論是在結構主義思潮的強烈影響下產生的;另一方面電影理論的問題已成為當代西方美學,特別是結構主義-符號學美學領域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因而這一類型的電影美學就是電影理論界追求美學深度的趨向和一般美學界日益重視的電影藝術分析的趨向匯合的結果。它的特殊性與含混性也就是由這一特點產生的。
  • 2022年北京電影學院聲音學院電影聲音製作與理論/電影聲音創作考研專題解讀
    本書集作者多年來的理論及創作經驗之所成,從聲音藝術創作、錄音技術製作和工藝流程三個方面,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當代影視錄音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創作實踐知識,融藝術性、技術性、學術性和知識性為一體,具有很高的可讀性。
  • 雜誌貓官方2021年電影雜誌排行榜
    《電影》(月刊)創刊於1978年,由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辦。《世界電影》(雙月刊)創刊於1952年,由中國電影學協會主辦。《世界電影》系統而大氣地翻譯介紹當今世界電影理論界的各種思潮、流派、觀點和代表人物,廣泛探討各種美學理論。集國內外名家和電影愛好者文章之精粹。
  • 王曉暉一行赴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調研
    王曉暉一行考察了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檔案整理保存、數字轉換、數位化修復工作以及《用影像檔案叩響城市記憶——詩性青島》展覽和中國電影學派基礎學術工程建設成果,聽取了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的工作匯報,並對資料館和藝術研究中心的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 電影理論與批評學姐一戰成碩經驗貼
    同學們好,我是今年錄取到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電影理論與批評專業的考生。作為一名少數民族骨幹考生,翻閱了千百篇前輩們的經驗貼,也尋問了許多考研UP主關於電影學院專項計劃的招生詳情,甚至致電了電影學院招生辦老師尋問,仍舊沒有什麼頭緒。以下,筆者作為一名少數民族骨幹計劃考生來分享一下備考經歷,希望對各位學弟學妹們有所幫助,祝大家可以一戰成研!
  • 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推動供給側...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九大以後,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的電影文化資源和研究力量越來越為社會所關注。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給電影業帶來了嚴重影響,但城市文化建設和人民群眾對電影檔案資源的需求卻在不斷擴大。這一切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準確研判,更加清晰地認識我們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使命任務和行動指南。
  • 第一名被錄取的電影學系考研心得(中國電影研究院)
    中外電影歷史與理論方向的專業二的要求是:該科目著重考察考生對電影藝術本體理論的理解情況,即對電影藝術創作的要素、規範及規律的了解情況,同時,考察對電影研究(史論、文化與產業)的掌握情況。        那麼考察的重點其實就是這幾方面:一是對電影史,尤其是中國電影史的體系構建能力;二是對電影本體理論的研究,包括視聽語言、電影批評、大師研究、文化研究;三是電影文化產業當下的現狀,包括以類型片為主導的商業電影市場和藝術片佔據高地的電影節體系和電影節政治。
  • 構築中國經濟制度建設理論的學術體系(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體系是被實踐證明具有顯著優越性的制度體系,既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又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共同富裕。    習近平同志指出,「構築中國制度建設理論的學術體系、理論體系、話語體系,為堅定製度自信提供理論支撐。」
  • 編導藝考必看文藝常識基礎中的電影理論知識
    「真實電影」派最著名的影片是:馬賽爾·奧菲歐斯的《悲悼與憐憫》(1970)。 29、斯坦利·考夫曼在1966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電影一代」的概念。 30、被稱為「飛翔的荷蘭人」的是——喬伊斯·伊文思,他的一生的電影活動遍及世界各大洲(包括中國在內)。
  • 管理理論的研究對象、理論構架、研究方法 ———中國文化視角
    研究方向:管理理論、產業組織和戰略管理。出版《管理學》《戰略管理》《中國管理思想史》等著作20餘部;發表《管理的本質與管理思想的東方回歸》《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用服務科學解析價值鏈》《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形成軌跡和發展路徑》等論文70餘篇;主持國家和省部級課題10餘項,多項課題獲省部級教學科研獎勵。在管理理論系統研究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理論框架,主編的《管理學》著作被國內多所大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