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他們好奇、熱情、活潑、朝氣蓬勃;但自制力較差,注意力不太集中,處於半幼稚、半成熟階段,但他們可塑性很強,加強正面教育,利用知識的魅力吸引學生。掌握其規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善於引導,精心設疑,激發興趣,點燃學生主動求知的火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巧妙引入,精心設疑,造成學生渴求新知識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課本每一章開始的插圖,提出一般的實際問題,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幫助學生了解每一章的學習目的。
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適應生理和心理特點。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往往直接受到課堂氣氛的影響,因此一定要把學生的學習內在心理調動起來,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和數學的心理特點來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每節課授課不超過25分鐘,剩下的時間看書或做練習;練習要精心設計,形式多樣,口算、筆算相結合;對同一題目引導學生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上黑板做難易程度不同的練習,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自我表現的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引導學生思考。數學觀念、思想和方法是數學科學中的重要組成因素,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適時教給學生,這有益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從中歸納的方法,促進其思維能力的形成。
精心設疑,激發興趣,點燃學生主動求知的火花。數學滲透到概念的定義、法則的推導,定理的問題證明和具體解答中,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站在方法論的高度,講出學生在課本的字裡行間看不出的奇珍異寶,精心提煉,著意滲透,經常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