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8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闖出去的菜田守望者
你不知道的徐州鄉村
(點擊視頻,走進你不知道的鄉村)
鏡頭之外:
靠種地謀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貴。
——費孝通《鄉土中國》
01
我是「經紀人」
老詹的拍攝跨越了兩個時期。
頭一回正值菜花收割,老詹很忙,沒時間跟我們交心;第二次去,菜花已經收完,毛豆剛剛生長,老詹難得農閒,才能好好聊聊。
農閒期間,老詹卻是電話不斷,這是因為他的一個重要身份——「蔬菜經紀人」。二十年的種植銷售經驗,老詹很適合。
他們跑市場、摸行情,哪裡市場緊缺就把蔬菜運往那裡。還會根據市場需求,引導鄉民種植一些價格高、市場潛力大的時令蔬菜,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相比之下,經營好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倒是成了副業,更像是鄉親們的「風向標」,老詹種啥,就跟著多種點啥,一定沒錯。
視頻中老詹說的「有錢大家賺」也有風險,畢竟不是每次都賺。
對老詹來說,是信任也是壓力。把新種子和新技術介紹給其他鄉民之後,萬一遇到行情不好,虧損了,人家下次就要好好掂量掂量。
02
活到老學到老
老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徐莊地理位置相對偏遠,新信息、新技術很難第一時間傳進來,鄉民們也相對保守,大部分個體農戶堅守著最傳統的耕種方式。
常常走南闖北的老詹就成了鄉民和外部市場的維繫,他要不斷向外地的大戶們學習,還要保持對市場的極度敏銳,這並不簡單。
老詹的床頭讀物全是農業技術書籍,是他的「寶典」,已經翻得有些老舊;自家菜地旁的一塊小實驗田,像他的「樂園」,每次看到新品種茁壯成長,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讓老詹的嘴角止不住地笑。
我們去的時候,小實驗田裡的「綠寶石」脆瓜已經長成型了,老詹精挑細選了幾個大的,深嗅了幾下:「嗯,真香!」招呼我們趕緊嘗嘗咋樣。
老詹的愛人突然看到,哭笑不得:「哎喲,這還沒熟呢,你看你!」老詹嘗了下,傻樂。
這就是老詹和愛人的日常。經常出去走南闖北,愛人是家裡的賢內助,對家裡的田地比老詹熟悉很多。
聊起愛人,老詹總是帶點驕傲,還有些愧疚:「你看我平時不在家,這一大片地的農活,她一個人就幹完了,真不易……」
她是老詹闖出去的底氣。
03
燕子進屋好兆頭
老詹家的屋簷下有一家燕子來築巢,小燕子張著嘴嗷嗷待哺的樣子極可愛。
「都說燕子來了是好兆頭,還真是,每次燕子來的年頭,好像收成都不錯。」老詹對今年的行情也很有信心,這背後「打底」的其實並不是一句吉祥話,而是老詹的專業精神。
厄爾尼諾年的影響、新發地的收購標準、冷庫對不同蔬菜的控溫要求、風冷水冷的利弊……在和老詹聊天時,我們越發感覺到專業的重要性,種好地不簡單啊。
鄉民們說老詹是村裡的「種菜大王」,喜歡問老詹最近在忙些啥,經常關注老詹最近種了啥。他們對老詹足夠信任,也許就是因為這股樂於鑽研的勁兒。
這是他「闖出去」的勇氣,也是他「帶回來」的底氣。
一個電話接完,我們採訪的第二天,老詹又要凌晨出發,趕往常州。蔬菜市場風雲詭譎,守望很短,還是得闖。
六磅,為你講述你不知道的鄉村,
我們,等你來講更精彩的故事。
故事通道:203841610@qq.com
相關閱讀:
視頻:倪銘 王浩然邱博 胡桂銘 關超 邵帥吳洋
圖片:仲偉佳
編輯:徐婷婷
在看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