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銅山區:美麗鄉村讓農民活出尊嚴

2020-12-18 騰訊網

夜幕降臨,華光四射。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漢王鎮紫山村文化廣場上,跳舞的,打籃球的,孩子們玩著滑板互相追逐著,像趕會一樣熱鬧。鄉村的夜晚不再黑咕隆咚靜悄悄了。

「這一切都是人居環境整治帶來的變化,這片廣場下面原先是一片低洼地,現在是銅山區面積最大的農民休閒文化廣場。」銅山區漢王鎮黨委書記張永說,「『聞者嚮往,來者留戀,居者自豪』,我們最看重的就是通過環境改變,讓農民生活得有尊嚴,有自豪感。」

上個月,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現場會在徐州召開,紫山村就是其中的一個觀摩點,有與會者感嘆:「這裡與歐洲小鎮比有什麼區別!」

漢王鎮紫山村

「住在農村也有面子了」

「村子變化太大了,家住蘇州的小閨女過年回來都找不到家了!」68歲的劉集鎮瓦房村村民孫景同說起人居環境整治滿臉自豪。

他家門前原先是垃圾遍地、雜草叢生的臭水溝,現在水溝上建起了文化禮堂和公園,又好看又敞亮,自家的露天廁所也改造成水衝式,安上了馬桶。「以前,住徐州城裡的外孫都不願意來,嫌蚊子多,廁所不衛生,現在放假來了就不想走。城裡的親戚也願意到鄉下來了,還老誇咱這裡好。」孫景同笑著說。

瓦房村,因清末村裡出了武舉人,蓋了瓦房而得名。「那時全村就那一處瓦房,其餘都是草房,你看現在,家家都是樓房。」瓦房村黨支部書記吳南起說,人居環境整治中村裡主幹道全鋪上了柏油路,外牆、屋頂、門頭統一進行了裝飾,清理出的公共空間,還建起了籠式足球場,左右村莊的足球愛好者都來踢球,有的村民還把足球場當成婚禮典禮舉辦地,浪漫又時尚。

瓦房村是銅山區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中的一個,像這樣的示範村目前銅山區已有140個,另有1013個達標村,實現自然村環境整治一個不落。

2018年開始,銅山區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村示範、千村整治、萬戶集中居住的「百千萬工程」,全域整治、全面提升、全民參與,探索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徵、富有銅山特色的人居環境整治路子,形成了「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域一特色」的大美格局,被譽為「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同時,加大道路、汙水處理廠、汙水管網、公廁和戶廁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一人一月一元錢,農村垃圾全掃完」的村莊長效保潔機制,垃圾分類全面推行,農民生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幸福感顯著增強。

劉集鎮瓦房村

「幸福的日子唱著過」

「打竹板,啪啪響,誇誇美麗新棠張。新棠張,環境靚,生態宜居美如畫,碧水綠草聞花香;新棠張,新時尚,廣場鍛鍊舞姿美,鄰裡和睦戴獎章……」屋子外雨下得急,室內的快板書卻越來越激昂。7月31日上午,棠張鎮躍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裡40歲的農家婦女曹培用一段自編自演的快板給大家助興。

「她是村裡的文藝骨幹,帶的廣場舞隊伍拿過鎮裡、區裡的表演一等獎、二等獎。」躍進村村主任馬傑說。

曹培快人快語:「以前身體不好,幹什麼都沒心思。後來村裡環境整治建了三個文化廣場,左鄰右舍的姐妹們一到晚上都出去跳舞。在她們鼓勵下,我也去了。剛開始不好意思,躲到角落跳,沒想到我這方面有悟性,慢慢成了領舞,還當上了村舞蹈隊隊長。」曹培說,現在身體倍棒,還開起了婚慶公司。

在銅山區人居環境整治中,休閒文體廣場、農民文化禮堂是標配,讓群眾玩有去處,還要求鎮級每年都要有曲藝、舞蹈或音樂方面的作品,村級要有文化帶頭人和廣場舞文化小分隊,區裡連續五年搞廣場舞大賽,調動了群眾參與文體活動的積極性。

馬傑說,村裡的文體室幾年前在一處閒置的農房裡,隨著參加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大家玩不開,搬到村部,地方還是小。2019年,藉助人居環境整治,區、鎮、村三級投資200萬元,建起1600平方米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兼文體活動中心,棋牌室、電影放映室、健身房全配齊了,村民大禮堂還增加了「健康廚房」的功能,村民在此舉辦婚宴,桌數和菸酒菜不能超標,形成了婚事簡辦新風尚。

棠張鎮躍進村

「沒想到咱也吃上了生態飯」

藍天,白雲,湖水,沙灘,雖然不是節假日,但位於微山湖畔的柳泉鎮北村村新開放的樓山灣湖光田園度假區依然人流熙攘。北村村民王叢在柳泉水寨自己開的冷飲店裡忙個不停。「7月25日開業以來,一天營業額平均3500多元,沒想到咱也吃上了生態飯、旅遊飯!」王叢邊忙邊接受採訪。

今年34歲的王叢,原先在鎮裡的一家化工廠當文員,工廠因環保問題要搬遷外地,這時村裡的旅遊度假區也開始建設了,她便學習冷飲製作技術,早早預訂了店面。

「幹旅遊的底氣來自哪裡?」記者問。

「這些年村裡大力整治環境,路寬了,山綠了,房子漂亮了,來玩的人越來越多,村裡許多人靠辦漁家樂、開遊船掙了錢。現在旅遊度假區已經成型,這時候幹旅遊肯定錯不了!」王叢信心滿滿地說。

北村村黨委書記劉廣鐸告訴我們,村裡採取「村委會+合作社+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方式搞旅遊,就是想讓更多的群眾從發展旅遊中得到切實利益。遊船今年新添了30多條,臨街門面都開起了各種店鋪,現在全村3000多人已有1000多人吃上旅遊飯。

北村村新開放的樓山灣湖光田園度假區

在銅山,像北村村民一樣吃上生態飯、旅遊飯的農民已經越來越多,漢王鎮漢王村、峨山村的民宿、伊莊鎮倪園村的傳統工藝、馬集村的金杏、房村鎮的荷花、何橋鎮的牡丹等都形成了特色旅遊產業,農民搞起旅遊,增加了收入。

人居環境整治中,銅山將產業興旺與美麗鄉村建設進行捆綁式規劃建設,田園變樂園,果品變禮品,農房變客房,美麗經濟成為鄉村經濟的一支生力軍。

綠水青山「金飯碗」,好山好水好生活。人居環境整治不光改變了銅山農村環境,讓農民過上城裡人羨慕的美麗田園生活,更提升了農民的精神風貌和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文字:尚慶迎 魏朝星 胡明慧 圖片:銅山發布微信公眾號、李傳新)

編輯 李璐

相關焦點

  • 江蘇徐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致力鄉村振興田園鄉村 美麗富民(美麗...
    原標題:江蘇徐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致力鄉村振興田園鄉村 美麗富民(美麗中國)銅山區漢王鎮紫山村(攝於2020年9月)。  孫井賢攝(人民視覺)核心閱讀清澈河流淙淙流淌,整潔鄉道串起田野與農房,村裡枝頭生出朵朵紅梅……近年來,江蘇徐州市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手棋——從「一處美」到「一片美」、從「環境美」到「內涵美」,這些小山村就這樣變了樣子。冬日的蘇北鄉村別具詩情畫意,像是打翻的調色盤。在江蘇徐州市賈汪區磨石塘村,村容村貌美觀,遊人流連忘返。
  • 【263·汙染防治在攻堅】徐州銅山區北村村:做好山水文章 昔日小...
    ,緊扣鄉村「產業興旺」,深耕細作「美麗經濟」,從「賣石頭」到「賣風景」,從破敗「小漁村」到遠近聞名的「旅遊村」,綠水青山正在當地釋放著鄉村振興巨大能量。村裡還成立鄉村旅遊合作社,村民入股,集體建設,因勢利導鼓勵村民從事休閒觀光農業等。農家樂等各類店鋪相繼開張,生意火得不得了。
  • 江蘇徐州銅山區四個值得一去的旅遊景區,喜歡的不要錯過了
    銅山區:古稱彭城郡,江蘇徐州市下轄區,因境內微山湖中銅山島而得名,古有「五省通衢」之譽,今有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管道「五通匯流」之便。區內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微山湖、呂梁山風景區、彭祖故裡、徐州月亮灣生態園等,喜歡的不要錯過了。
  • 周鐵根等參觀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
    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魏寧)9月30日,國內首個沉浸式全面小康互動體驗空間——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正式開館。市委書記周鐵根,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劍鋒,市委常委、秘書長王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束志明、市政協副主席張耀環等領導參觀了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
  • 農業必須強、農村必須美、農民必須富!徐州這樣幹→
    近年來,全市上下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農業必須強、農村必須美、農民必須富」的指示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農」發展變化成為「強富美高」新徐州建設的直觀窗口、生動縮影和最佳註腳。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的過硬成果打造鄉村振興區域樣板。要堅持創新思維,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要堅持辯證思維,讓協調成為內生特點,推動村莊建設與保護利用、產業形態與發展階段、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要堅持系統思維,使綠色成為亮麗底色,涵養美麗生態,建設美麗鄉村,發展美麗經濟。
  • 徐州銅山區法院開出全國首份「監護權證明書」
    徐州銅山區法院開出全國首份「監護權證明書」 2018-01-05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振興徐州探索:人居整治兼顧生態美與產業旺
    今年6月,姚莊村被正式命名為江蘇省「美麗家園」示範點。在徐州,像姚莊村這樣通過鄉村人居環境整治達到美麗宜居村莊,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為抓手,堅持綠色發展、聚焦生態富民的村莊不在少數。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徐州取得顯著成績,探索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區域樣板,並先後獲批全國文明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獎、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國家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等金字招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綠色蔬菜基地產銷旺 鼓了徐州農民的「錢袋...
    自2016年底第一家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掛牌成立以來,截至目前,已成功掛牌蔬菜基地27家,累計供應上海蔬果260萬噸、交易額145億元。徐州田地「三寶」 深受上海人青睞近日,徐州市銅山區鄭集「三寶」之一的娃娃菜,正值豐收期,村民們的正忙採收,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綠色蔬菜基地產銷旺鼓了徐州農民的「錢袋...
    自2016年底第一家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掛牌成立以來,截至目前,已成功掛牌蔬菜基地27家,累計供應上海蔬果260萬噸、交易額145億元。徐州田地「三寶」 深受上海人青睞近日,徐州市銅山區鄭集「三寶」之一的娃娃菜,正值豐收期,村民們的正忙採收,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砍菜、收菜、運菜、包裝、裝車……很快,這些娃娃菜將走進上海的超市。種植大戶蔣立武笑著告訴記者:「今年娃娃菜畝產一萬多斤,現在的收購價是每斤0.35元,畝效益在3500多元。」
  • 「建高水平小康 創高質量樣板」主題採訪之一:徐州銅山區北村村
    走進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柳泉鎮北村村,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鮮活的水墨長卷:山水相擁,湖天一碧,遊人穿梭在古村古驛中,尋找著記憶中的鄉愁。誰能想到,微山湖畔這個曾經貧窮的「採石村」,如今成了遠近聞名的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和省特色景觀旅遊創建示範村。
  • 徐州,等你來!
    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四級調研員 孫茂啟:徐州,擁有源遠流長的兩漢文化、薪火相傳的紅色文化、如詩如畫的山水文化,還有回味悠長的蘇軾文化、活色生香的美食文化、妙趣橫生的市井文化等。【鄉村】——旅遊新產品發展鄉村旅遊需堅持個性化、特色化、市場化發展方向,創新鄉村旅遊組織方式,推廣鄉村旅遊合作社模式,使億萬農民通過鄉村旅遊受益。
  • 華發首進徐州,23.3億拿下銅山區政府旁宅地
    剛剛,徐州南區又拍出一幅「巨無霸」地塊。銅山區XT2020-36住宅用地,經320輪競價被華發以23.304億元拿下!成交樓面價7422元/㎡,溢價率172.12%!據業內知情人士爆料,此次華發首進徐州,或將與其他房企合作開發。 該地塊位於銅山區政府板塊,可謂是未拍先火。
  • 一城一景一味之徐州市「銅山區」!古時候的彭城
    銅山區,古稱彭城郡,隸屬於江蘇省徐州市,是徐州的科技、通信和對外貿易中心、徐州特大城市的核心區之一,古有「五省通衢」之譽,因境內微山湖中銅山島而得名。銅山區北部與山東省微山縣、棗莊市為鄰,南部與西南部接安徽宿州市埇橋區、靈璧縣,東部與邳州市、睢寧縣交界,西部與蕭縣、豐縣、沛縣毗鄰;屬溫帶季風氣候,有懸水湖、千佛洞等景點。周代在此建呂國;公元1127年宋室南遷,淮北為金佔領,彭城縣仍為徐州所轄;2010年銅山縣改為銅山區。
  • 方特主題樂園正式落戶徐州 或選址銅山區張集鎮
    12月10日,江蘇徐州市政府與華強方特集團就「徐州方特主題樂園」項目籤署合作協議,宣布方特主題樂園正式落戶徐州。   據方特官方微博回應,方特選址還沒完全確定,可能位於銅山區的張集鎮。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華強方特是目前國內具有成套設計、製造、出口大型文化科技主題樂園的企業。
  • 省級優秀鄉村教師培養計劃名單出爐!徐州這10人入選!
    江蘇省教育廳發布2020年全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的通知。其中徐州有10人入選!快來看看有你認識的嗎?徐州入選的是:徐州市豐縣首羨鎮中心小學 陳浩徐州市銅山區
  • 江蘇徐州銅山區大學路重新掛牌3宗宅地 總起拍價超16億
    11月15日,江蘇省徐州市國土資源局掛牌3宗住宅用地,土地編號為銅山區2018-86、87、88號,3宗住宅地塊相連,總出讓面積近27萬平米,起拍價超16億。地塊均於12月19日出讓。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徐州賈汪:人居環境大改善 美麗鄉村入畫來
    秀美鄉村,滿園春色。  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戰」,同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性任務,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事關農民根本福祉、也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  近年來,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結合工作實際,堅持以美麗宜居村莊建設為導向,聚力實施公共空間治理提升、垃圾治理提升等十大提升工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形成清晰路徑,彰顯了「賈汪特色」、打響了「賈汪品牌」。
  • 江蘇徐州銅山區:民事司法救助案當事人送來錦旗致謝
    正義網徐州1月5日電(通訊員劉海燕 王人傑)近日,幼童張樂樂(化名)在外祖母的帶領下來到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檢察院,將一封感謝信和印著「司法為民,大愛無疆」「司法救助,溫暖人心」的錦旗交到辦案人手中,樂樂的外祖母激動說道:「檢察機關切實為群眾考慮,為我們解決了實際問題,讓我們在寒冷的冬天感到十分溫暖!」
  • 徐州市政府公物倉管理中心2018-2020年度徐州市區(不含銅山區...
    徐州市政府採購中心受徐州市政府公物倉管理中心的委託,就「2018-2020年度徐州市區(不含銅山區、賈汪區)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公務用車定點維修」項目(項目編號:徐採公(2018)018)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 【徐州】六個村落入選首批省傳統村落
    近日,省住建廳、文化和旅遊廳等部門認定公布了第一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名錄,徐州個村落成功入選。傳統村落,又稱古村落,是承載和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文化支點。我省積極推進省級傳統村落保護工作,2017年9月頒布實施了《江蘇省傳統村落保護辦法》,推動省級傳統村落保護工作試點。根據有關要求,日前省相關部門認定107個村落為第一批省傳統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