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後照應法
在一篇文章裡,有的內容前面說到了,後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內容雖然主要在後面說,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這就是前後照應。對於整篇作文的謀篇布局來說,前後照應法,則主要是指:在文章的開篇和結尾首尾呼應、前後應接。而文章的主體部分則詳細展開主要內容。一般的形式有:
(1)總起總結式。例如,開篇我的小表弟調皮可愛,經常令人忍俊不禁,不信你看······結尾:怎麼樣?現在大家知道了吧,這就是我的小表弟。
(2)設問式的開頭加應答式的結尾。例如,開篇:我最喜歡校園的春天,你知道為什麼嗎······結尾現在知道了吧,我喜歡校園的春天,是因為春天是校園最美麗的季節。
(3)開篇和結尾在時間上有銜接性,而文章的主體部分則是插敘。例如,開篇:每當我看到相冊裡那張珍貴的照片,我的思緒就會飛到照片裡的那段時光······結尾:合上相冊,我帶著這段美麗的記憶,繼續前行。
二、鮮明對比法
鮮明對比法,是指作文的結構由兩個或多個具有鮮明對比的部分構成。同時,對比的幾個部分中,有一個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其他部分都是為了通過對比和反差來烘託和表現這個核心部分的。一般來說,鮮明對比法用於:
(1)在描述變化的文章中,變化前後的狀況分別作為一個部分,變化前部分的描述是為了給變化後部分作鋪墊和陪襯的。例如,作文題「二十年後的家鄉」,結構的安排可以先描述現在家鄉的狀況,再想像二十年後家鄉的面貌,前後對比,展現家鄉的變化。
(2)在突顯一個人、事、物來對比突出所要造的主體。例如,作文題「偉大的人格」,可以通過對秦檜、汪精衛、臺獨分子等卑劣人格的反差描述來塑造嶽飛、孫中山、毛澤東等偉人的偉大人格。
三、片段結構法
片段結構法,是指文章由幾個形式上並列平行的片段構成,每個片段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而這些相對獨立的部分是由一個統一的立意連接起來的,也就是「形散神聚」形式上互為獨立,實質上有一個內在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