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1日,飛貸金融《五分鐘改變世界》的品牌發布會讓到場的金融界人士以及媒體人記憶猶新,現場震撼的開場視頻瞬間吸引住了所有嘉賓的注意力。把飛貸的出現和電話、電燈、汽車、網際網路等的發明放在一起,不可謂不大膽,而這一切在受邀來到現場的沃頓商學院Raphael Amti教授看來,卻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美國沃頓商學院創立於1881年,是美國第一所大學商學院,它也是世界最頂尖的商業知識創新機構,在全球最佳商學院排行榜中曾連續八年排名第一。而Raphael·Amit作為沃頓商學院創業中心的創始人,並任其管理系羅伯特•高爾根創業學教授,在全球公司戰略和創業學領域享有盛譽。Raphael Amit教授認為,飛貸的創新,和電話、汽車、網際網路等的發明一樣,同樣可以通過改變人們的信貸理念和投資消費習慣,從而升級人們的生活方式。
金融業的第一次觸網發生在1995年的美國,至今已經20年有餘。網際網路金融的意義就在於藉助信息技術的科技力量讓金融機構可以為不同的用戶提供各種不同的服務,用戶也可以隨時隨地辦理金融業務享受靈活方便的金融服務。然而20年過去網際網路金融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變,這一點在金融借貸領域體現得尤為明顯。究其原因一是傳統金融機構本身在服務方面的創新動力(310328,基金吧)不足,二是合理、準確地評估借貸人的信用資質以有效管控風險的難度。Raphael Amit教授在走訪了全球數百家微金融機構後,認為飛貸天生所具備的的創新基因和強大的實現能力,成就了飛貸這次的創新,這將對整個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Raphael Amit教授看來,微金融是社會和經濟繁榮的基石。他舉了格萊珉銀行創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的例子,因為開創「微額貸款」,尤努斯與格萊珉銀行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在中國,微金融服務也呈現出指數級的增長。現在在中國已經有9000家微貸公司,發放貸款總額達到1萬億人民幣,但傳統金融卻無法滿足微貸借款人的需求。飛貸金融的創業團隊出身傳統金融機構,憑藉豐厚的經驗和對用戶痛點的把握,飛貸自創立之初就不斷革新微金融服務。隨著移動互聯金融在中國的蓬勃發展,飛貸更是提前嗅到了變革的危機和機會,通過半年的蟄伏實現了飛貸這款手機貸款APP產品,引發行業震動。
在教授當天的演講中,他指出飛貸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風險管控。飛貸運用了先進的算法和技術對大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並整合全球排名第一的FICO評分卡技術,實現了精確評估借款人的信用資質,判斷其能不能申請到貸款以及可申請的額度是多少。同時飛貸還可以做到根據借款人的信用狀況進行風險定價,這意味著信用越好的人就能夠享受到越便利的金融服務,借款人信用意識將會加強並推動中國信用體系的構建和完善。
飛貸金融的第二個創新在於其獲取資本的方式。飛貸不但是一款產品,也是一個平臺,平臺一端是有金融服務需求的消費者或者是客戶,而平臺的另一端是大量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信託,擁有資產管理能力的券商、基金等。他們事實上在飛貸這個平臺上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為有融資需求的消費者提供資金,而飛貸是連結消費者和這些金融機構中間的一個紐帶。飛貸這種獲取資本的模式是首創更是獨創,從資產轉讓到和資金方合作共同發放貸款,飛貸大大提高了資本的運轉效率。
飛貸的第三個創新在於其和用戶之間的交流。飛貸APP是完全線上的產品,通過智慧型手機,只要花5分鐘的時間就可以申請出信用額度,這和傳統借貸方式有本質上的不同。飛貸的模式是未來普惠金融行業的大勢所趨,能夠充分解決原有模式下「普而不惠」的發展困境。這種模式能夠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對整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以及傳統銀行業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我不得不承認,現在網際網路金融確實在中國發展得比美國要快,我們在美國也是研究中國公司的案例和中國公司的商業模式。現在美國學生通過飛貸的案例學習網際網路金融,作為中國人也應該引以為豪,中國公司的創新表現確實非常突出。「藉助移動網際網路,飛貸正在為借款人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價值主張:隨時隨地的申請借款、隨時隨地快速還貸、隨意延期、縮期等個性化的需求,這將撬動整個金融服務業的革新和改變,帶給世界不一樣的移動網際網路金融。
(責任編輯:王姝睿 HF059)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