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在短視頻平臺遇到過這樣的場景:
某貧困山區老農,面孔上滿刻著飽經風霜的皺紋,受天災或疫情影響,家鄉水果滯銷,只能指望賣出去才能存活;體面的老闆,在辦公室默默抹眼淚,受疫情影響,外銷的產品被退單發不出工資,只能虧本甩賣,原價999現價只要99元;堅強的寶媽,被丈夫拋棄,帶著孩子頑強拼搏,現在靠著兼職賣化妝品、面膜維持生活,希望可以得到大家支持。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這些其實多數是一些電商團隊所營造的「賣慘」營銷場景,是一種商業老套路罷了。
01好產品不如慘故事?
營銷學認為,如果企業的營銷活動能使得人的大腦釋放催產素,產生同情,人們就會覺得品牌或產品比較可信,從而建立信任關係。
好產品不如慘故事,賣慘營銷的本質就是,利用人們對弱者的同情心來獲得利益,怎麼能引起惻隱之心怎麼來。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來認識一下這位大爺:
「滯銷產品千千萬,大爺還是那個大爺」!不知道的還以為大爺有良田萬畝,運氣太背畝畝滯銷?
這位大爺也被網友戲稱為「滯銷大爺」,還有網友惡搞P圖,我帶你們感受一下:
實際上圖這位大爺是於2011年,正在勞作時,被一位攝影師偶然拍下的,並不是為了銷售滯銷的水果。
因為典型的飽經風霜農民伯伯形象,被電商團隊利用,故而營造出一場場悲情賣貨。
而早在幾年前,據媒體報導,廣東徐聞的菠蘿、安徽的蜜橘、山西臨猗的蘋果等農產品,都曾被採用這種方式進行營銷,宣傳語不乏「果農心急如焚」、「欲哭無淚」、「幫幫我們」之類字眼。
打著直銷助農、降低利潤的稱號,號稱架起了和用戶之間的橋梁。
產品如果沒有問題還好,出了問題只會讓消費者成為冤大頭。
「悲情營銷」利用的是人們的同情心以及這種同情心背後的物質資源,但這些從來都不是無限的,愛心終會耗盡,等到真正需要援助的個例發生時,人們的同情心已經磨出一層繭子了,不再敏感了。
02賣慘營銷套路並不新鮮
「賣慘營銷」套路早在許多年前就已經被用膩了。
「爸爸,我想去參加中國好聲音。」「算了,還是等我死了你再去吧,不然連海選都過不了」
這是一則針對以前綜藝節目的搞笑段子,起初我們對身世悽慘但天賦異稟的選手予以同情,後來哭天抹淚的人實在太多,同情心都不夠用了。
他們賣慘營銷主要有三個套路:
窮。一定要窮,最好是「窮+苦+慘」三合一,出生農村,來大城市漂泊,住地下室,吃泡麵,只為實現夢想,一切都值得。病。家人病重,自己有病最好,都是能抓住評委和觀眾的催淚點。醜。如果無法滿足前面兩點,只能另闢蹊徑,比如長得醜,從小受到歧視,內心自閉,只有音樂才能拯救。
2016年,網絡上一篇爆文《羅一笑,你給我站住》刷屏,相信大家都有聽聞,而後被發現其實是一次簡單的「賣慘」營銷,求助者的家庭條件比讀者想像的要好的多(深圳東莞三套房),而這篇文章為羅爾帶來了幾百萬的收益。
2018年,一篇爆款題為《痛心!四川大涼山眼看大雪封山,50萬斤脆甜醜蘋果搶收不及,求你幫老人孩子渡過這個難關!》,後經調查發現,當年蘋果產銷兩旺,經銷商都在搶貨,文章是廣東一家公司編的,惡意引導消費者。
2020年6月,B站擁有20多萬粉絲的博主「虎子的後半生」被曝靠賣慘獲得粉絲同情,鏡頭前他是一個肺癌晚期、家境慘澹、家裡欠債、父母重病的人,而後被網友曝出餐廳高消費、住五星酒店、還有一輛寶馬車,原本視頻裡的暖心鼓勵變成了嘲諷和謾罵,生命的後半段,伴隨他恐怕不止是病痛。
這種營銷手段何嘗不是一種變相的道德綁架,未來商家們或許得準備好如同唐伯虎進華府般的比慘故事,才能用網友們的口袋裡掏出點碎銀子了。
03狼來了的故事重演?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部分地區真的會因為天災或事故而造成產品大批量的滯銷,從而向外尋求幫助,這是事實。
今年到疫情影響,部分地區農副產品滯銷,在官方的背書下,許多市長縣長走進直播間,為本地產品直播帶貨助農惠農,掀起了一陣直播帶貨風。
直播電商風口正盛,而各大平臺紛紛入場,但多多少少由於平臺監管力度不足、缺乏引導之類的原因,導致演戲炒作賣貨、賣慘營銷等內容低質畫風的現象再次出現。
還有一些營銷策劃團隊專門針對個體打造個人IP,會為主播提供一套完整的直播流程和培訓方案,以便迅速建立與該人設相符的受眾群。
隨之而來便是各種人設下的網紅變現,或打賞或賣貨,而各種賣慘人設的直播也就不足為怪,畢竟,不會帶貨的網紅不是好主播。
現代社會本質是一個信任社會,沒有信任,一切難以為繼,畢竟,現在看到路邊老人摔倒的我們,也依舊有人不一定敢扶。
狼來了的故事,我們從小就知道。但是狼來了的故事,仍然每天都在上演。
產品信任靠的不是「慘」故事,這樣的行為只會使好人心寒,愛心耗盡,那個時候,才是真的沒人會關注,也會淹沒那些真正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