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為達減排目標,2050年我國需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2020-12-17 澎湃新聞

研究:為達減排目標,2050年我國需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2020-10-12 23:01 來源:澎湃新聞

成果發布會現場。圖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程婷 圖

「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10月12日,碳中和研討暨「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如是提到。

上述研究由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聯合國內18家研究機構開展,「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成果當日以報告的形式發布。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活動現場了解到,清華等相關機構從2019年年初起,開展「中國低碳發展戰略及轉型路徑」項目研究。該項目共設立有18個子課題,每一個課題都針對特定領域內的問題開展研究。該項目聚焦於在實現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美麗中國、全球溫升控制2℃目標以及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下,到2050年我國低碳轉型的發展路徑、以及資金、技術和政策需求;在滿足全球溫升控制在1.5℃目標下,研究論證我國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可能性,並評價相應技術路徑、成本、障礙以及對經濟社會影響。

今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習近平主席的這一宣布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站在當前的歷史方位,中國如何在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中規劃低碳發展的戰略、路徑和措施,推動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上述研究成果報告在一定程度上對此作出了回答。

報告指出,制定並實施長期低碳發展戰略是我國順應世界經濟社會變革趨勢的必然選擇,而長期低碳發展戰略是一個目標導向下的綜合性發展戰略。長期低碳發展戰略的核心是在保障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同時,走上綠色低碳循環和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因此,我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要在確保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實現的同時,實現與全球控制溫升不超過2℃並努力低於1.5℃的目標相契合的深度脫碳發展路徑。

報告認為,要明確2050年長期低碳發展戰略目標和轉型路徑。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非二氧化碳其他溫室氣體排放也將與二氧化碳排放同步達峰,並不斷加大減排力度,到2050年全部溫室氣體排放應比峰值排放量下降70%。能源消費總量也將在2035年左右達到峰值,到2050年將比峰值消費量下降20%以上。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應超過70%,非化石能源電力將佔總發電量的約90%,基本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近零碳排放能源體系。

報告還指出,以此目標為導向,我國還需進一步加大全經濟尺度、全部溫室氣體的減排力度和進程,二氧化碳排放需努力爭取2025年左右達到峰值,到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減排約90%。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低碳發展,二氧化碳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報告: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研究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噸-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
  • 報告:我國實現1.5℃溫控目標關鍵在於電力系統2050年實現CO2負排放
    《巴黎協定》確立了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遠低於2℃的目標,並為1.5℃溫控目標度而努力。「中國煤控項目」團隊為此開展了1.5℃溫控研究,並於5月30日發布《我國實現全球1.5℃目標下的能源排放情景研究》(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團隊完成。
  • 尤可為:電動汽車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零排放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尤可為博士在論壇上表示電動汽車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零排放,在從能量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角度而言,使用燃煤發電驅動電動汽車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個最佳途徑。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 尤可為以下是發言實錄:大家好!非常高興跟大家探討。剛才各位專家從內燃機節能減排各個先進技術進行了探討。
  • 江北垃圾焚燒發電廠將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該研究院計劃在明年建立世界首條二氧化碳礦物封存全流程示範生產線,並將該技術運用於江北垃圾焚燒發電廠、南京燃煤電廠等二氧化碳排放「大戶」,實現重點企業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目前二氧化碳封存方式主要有地質封存、海洋封存和礦物封存。相比有洩漏風險、需長期檢測的地質封存、海洋封存方式,礦物封存更穩定,同時礦物封存後形成碳酸鹽礦物還可以進行綜合回收利用。」
  • 豪言壯語——澳大利亞要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談何容易?
    年之前實現碳中和(Carbon Neutral),其中歐盟決定以《歐洲氣候法》為基準,擬定新立法並要求所有成員國採取必要措施實現該目標。2眾多碳排放源但是,即便將全澳境內的所有發電站全部轉換成太陽能或風能發電,也依然無法在2050年之前實現零排放,因為在發電站之外,溫室氣體排放源依然眾多(目前年排放量約等於5.57億噸二氧化碳):礦石開採
  • 僅憑能源轉型難以實現氣候目標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MacArthurFoundation)發布報告指出,儘管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但全球溫室氣體的減排速度尚不足以實現《巴黎協定》中提出的氣候目標,循環經濟有望成為至關重要的補充應對方案。
  • 航空業公布碳減排目標 2050年減半
    關注氣候峰會 學習環保詞彙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在哥本哈根會議期間公布了航空業的減排目標,承諾到2050年,該行業的碳排量將比2005年減少50%。航空公司、機場、空中航行服務供應商和製造商等協會成員均承諾:到2020年,年均燃效提高1.5%;從2020年開始,穩定碳排放,達到碳中和增長;到2050年,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減少50%。根據這項目標計劃,從現在起到2020年,航空業的二氧化碳淨排量將達到一個峰值,之後將會趨於穩定並逐漸呈下降趨勢,並且該趨勢不受航空運輸量增加的影響。
  • 【聽講】近零排放 真的接近零排放?
    北極星環保網訊:「近零排放」已經成為火電行業的一個熱詞。那麼,什麼是燃煤電廠大氣汙染物「近零排放」呢?國內外對此並沒有公認的統一定義,但在實際應用中有多種表述,包括「近零排放」、「趨零排放」、「超低排放」、「超潔淨排放」、「低於燃機排放標準排放」等。
  • 綠色航空2050技術願景:全球航空業應對氣候變化2050路線圖報告
    在聯繫世界各國人民和經濟的同時,航空業對於氣候變化的行動承諾決不能改變,要在疫情後實現「綠色復甦」。其目標是,到2050年全球航空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一半。在此基礎上,再過十年左右達到淨零碳排放。路線圖也分析了未來實現減排目標的挑戰和措施,指出航空運輸業的效率提升空間越來越小,難度越來越大;航空運輸業的排放氣體多樣,研究非二氧化碳排放物的影響將具有積極的作用。
  • 英國和NHS計劃分別在2050年和2040年實現淨零排放
    到2040年,它計劃消除直接和間接造成的所有排放。其中包括設施,用電,車輛以及藥品和醫療設備供應鏈的汙染。醫療保健是造成大量溫室氣體的原因。國家衛生局抽出了英國4%至5%的碳排放量。在全球範圍內,經濟最發達的36個國家/地區的醫療保健部門佔全球二氧化碳汙染的4%以上,比航空或航運業高。
  • 中英攜手啟動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項目
    新華網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鄒聲文)中國科技部與英國政府20日在北京正式啟動中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項目。項目的重點是合作研發碳捕集與封存技術,以最終實現煤炭利用過程中幾乎不再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的目標。
  • 麥肯錫:歐盟計劃每年新增44GW光伏,以氣候中性的成本實現淨零排放...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麥肯錫公司的商業分析師經過計算,發現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而對新的基礎設施和技術的投資可能會被其他行業部門的節省所抵消。未來十年間,歐洲光伏行業規模可能會增長到現在的三倍左右。
  • 為實現碳中和,歐盟成員國同意將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提高至55%
    (觀察者網訊)在經過通宵討論後,歐盟領導人就制定新的氣候變化目標達成協議。據路透社當地時間12月11日報導,歐盟27個成員國的領導人同意到2030年,其溫室氣體淨排放量將從此前設立的目標——比1990年的水平減排40%,提升到至少55%。
  • 丁仲禮:對我國2020年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的粗略分析
    陳院士是基本同意何院士觀點的,即在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下,我國必須較快地降低單位GDP能耗,但完成此目標的難度頗大。同時,陳院士同何院士在計算過去幾年減排強度上,所得結果有較大不同,尤其是陳院士的計算表明:我國2005~2009年的累積節能幅度只有7.4%,顯然難以完成「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
  • 如果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全球所有亞臨界電廠需在2030年前淘汰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國際能源署(IEA)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未來十年需要做什麼?」這一新的情景分析被名為NZE2050(2050年淨零排放情景),到2030
  • 李俊峰:電力行業低碳發展的目標將更加明晰
    近日,本刊記者就「30·60目標和願景」給電力行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碳減排遭遇的關鍵瓶頸,以及能源電力行業應該為實現「30·60目標和願景」提供怎樣的支撐等行業熱點話題,採訪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他表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質上是一場國家之間發展轉型的競賽,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是支撐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實現的根本保障。
  • 經參時評|全球氣候治理需各國攜手同心
    聯合國環境發展署的統計顯示,2019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創下了59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歷史新高;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近三年都呈增長之勢,只是在疫情導致出行受限、工業活動迅速放緩的情況下,二氧化碳總排放量才下降了7%。然而,據世界氣象組織的統計,目前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已破紀錄。後疫情時代,全球氣候治理面臨更為艱巨的任務。
  • 碳中和約束下的我國中長期能源電力發展展望
    碳排放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對於能源電力低碳化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勢下能源電力中長期發展路徑亟待明確。國網能源研究院《中國能源電力發展展望》研究團隊通過模型構建與量化分析,研判了當前到2060年我國能源電力轉型發展趨勢,重點展示更符合碳中和要求的能源電力發展情景。
  • 全球哪些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碳中和(淨零排放)目標?
    10、斐濟  目標日期:2050年  承諾性質:提交聯合國  作為2017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3的主席,斐濟為展現領導力做出了額外努力。2018年,這個太平洋島國向聯合國提交了一份計劃,目標是在所有經濟部門實現淨碳零排放。
  • 「中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項目」在北京正式啟動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部與英國政府二十日在北京正式啟動「中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項目(NZEC)」。  「中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項目」重點是合作研發碳捕集與封存(CCS)技術,目的是最終實現煤炭利用過程中幾乎不再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這項合作也是中歐氣候變化合作夥伴關係的一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