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火爆的新型萌娃課業教育類綜藝《親愛的小課桌》中,一位虎媽以硬核的教育理念,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她讓年僅7歲的兒子,在一年級寒假中,竟然做了376張試卷!這種堪比高三學生的刷題學習法,著實令人瞠目結舌。
她很自信地對著鏡頭說:「我的教育理念是,沒有快樂童年,小朋友是需要一個嚴格的學習環境和態度的。」
可是也實在過於嚴格了,剛剛一年級就如此拼命,到了高考可怎麼辦?
對此,眾嘉賓都站到了反對的立場。
王櫟鑫說,自己從小在寬鬆的教育背景下長大,父母不施行高壓,沒有打罵,沒有強制,這樣的環境更有助於自己形成自覺自律的性格。因為有了快樂的童年,他擁有了陽光積極的性格。如今已為人父,更是重視孩子童年的快樂,其它的都沒那麼重要。
葉一茜表示,快樂是童年不可缺少的。她更加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不認同緊盯成績不放。她鼓勵女兒在感興趣的體育競技方面自由發展,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天賦,覺得玩才更契合孩子這個年齡的需要。
以「行走的段子手」著稱的寶媽傅首爾也發出感慨:要不要這麼瘋狂啊?孩子放假還不讓玩,那為什麼要給他放假呢?
教育專家張敏也亮明觀點:「對孩子來說,玩是最有意義的。」
這位虎媽卻很篤定自己的理念,她認為小學生學習最重要,人生就分為兩種,一種是小時候享福,長大了吃苦;一種是小時候吃苦,長大了才能享福。
當然,父母愛孩子,都會為孩子考慮長遠,希望孩子將來的人生能風調雨順。但把人生所有的可能性都掐斷,只局限於學習這一條路,一條路走到黑,對孩子真的好嗎?
在該玩的時候扼殺孩子的天性,不讓他體驗快樂的滋味,孩子小時候沒有快樂的童年,長大了就能有快樂的人生嗎?到時候他連讓自己快樂的能力都沒有,就算是功成名就,家財萬貫,又有什麼意義呢?
答案不用等孩子長大,現在就能看出端倪。
這位虎媽致力培養的雞娃,名叫小凱。小凱的作業量是所有孩子中最多的,不光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要完成媽媽額外布置的作業。他每天沒有娛樂活動,專心埋頭刷題就是他的全部活動。
但在節目中,小凱與其他同齡小朋友比起來,像是個提線木偶一般,令人心疼。
節目中採訪小朋友,問:你害不害怕寫作業?
小凱答:「不知道。」
問:那你喜歡寫作業嗎?
小凱答:「不知道。」
問:你寫作業快不快?
小凱答:「不知道。」
一問三不知的小凱,看起來不敢說話,也不會說話,只會機械地重複不知道三個字。
可是相同的問題,放到其他孩子面前,大家的回答精彩紛呈:
「有時候喜歡,有時候不喜歡,我脾氣不好的時候就不喜歡……」
「真的不喜歡,寫作業真的太苦惱了,媽媽好會生氣啊!」
一邊答一邊還會模仿媽媽生氣的樣子,讓人不自覺露出會心的笑,
這才是這個年齡的孩子該有的狀態啊!可是小凱似乎已經喪失了基本的溝通功能。
就連笑的本能,在小凱臉上也找不到。
在自我介紹時,小凱說自己「沒有名字,」在才藝表演的環節,所有孩子都積極地展現自己,只有小凱拒絕道:「不要!沒有!」
小凱畏畏縮縮地躲在人群後面,直到所有小朋友都離開,他才找到葉一茜,欲言又止,好不容易才說出自己也想表演的想法,但他太害怕了,沒有勇氣在大家面前表演。
可見,每個孩子都是有表演欲的,他不是不想,而是沒有底氣,因為他的底氣,已經都被媽媽抽空了。
教育專家張敏一語道破:「其實內向外向不是問題,性格沒有好壞之分,但是凱凱更多的表現不是內向,是自卑。」
一個本應活潑玩鬧的孩子,卻在最該玩的年紀成了這樣的雞娃,實在令人心疼。
這位虎媽的做法被眾多網友批判,她自己是有充分的理由的:
玩過就玩過了,但是做作業的話,做完他就記住了。再加上,班裡面所有小朋友的家長都在做,如果你就給他玩的話,你難道不心慌嗎?不憂慮嗎?不擔心嗎?」
誰不心疼孩子呢?誰不希望孩子幸福快樂呢?但整個教育大環境讓家長們不敢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這是中國家長們的心中的隱痛。
就拿今年的高考來說,著名的「高考工廠」衡水中學,670多分都算全班墊底,700多分比比皆是,高考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畢竟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只要優秀者中的佼佼者。
學霸在前面不斷地樹立新的標杆,孩子們只能爭相追趕。競爭如此激烈,家長的焦慮沒有釋放的出口,再加上各種教育機構的鼓吹和營銷,時間緊迫,揠苗助長並不只在小凱一個孩子身上發生。
專家張敏說:
「尊重孩子的節奏,用心地去助力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孩子成長有自己的節奏,一味地把孩子禁錮在書桌邊,孩子不會朝著父母期望的方向發展,很可能半路越走越偏,完全脫離父母設定的軌道。
★容錯率高,允許失敗
很多父母能接受自己的失敗,卻不願接受孩子的失敗,失敗很正常,孩子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才能成長。容錯率太低,只會把孩子逼向絕境。
★勞逸結合,該玩的時候不要吝嗇
孩子不是學習的機器,高壓教育是在精神上摧殘孩子,該玩的時候不要吝嗇,對孩子來說,玩就是學習,沒有什麼錯。
★縱向比較,不要橫向比較
很多家長的焦慮來自於比較,別的孩子都學,自己娃不學就會輸。其實孩子需要的不是跟別人比較,重點應該是自己跟自己比較,今天比昨天好,就是進步,每個微小的進步都值得肯定。
★避免「討好型人格」產生
相信沒有哪個孩子喜歡刷題,但小凱能對媽媽說想做完書店裡所有的卷子,這樣的話不像是孩子說出來的,更像是為了討媽媽的歡心而故意「作秀」,這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孩子註定沒有幸福可言。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