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培養超級雞娃,傅首爾:把童年還給孩子,虎媽:不敢

2020-09-10 奶球媽咪

近日,在火爆的新型萌娃課業教育類綜藝《親愛的小課桌》中,一位虎媽以硬核的教育理念,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她讓年僅7歲的兒子,在一年級寒假中,竟然做了376張試卷!這種堪比高三學生的刷題學習法,著實令人瞠目結舌。

她很自信地對著鏡頭說:「我的教育理念是,沒有快樂童年,小朋友是需要一個嚴格的學習環境和態度的。」

可是也實在過於嚴格了,剛剛一年級就如此拼命,到了高考可怎麼辦?

對此,眾嘉賓都站到了反對的立場。

王櫟鑫說,自己從小在寬鬆的教育背景下長大,父母不施行高壓,沒有打罵,沒有強制,這樣的環境更有助於自己形成自覺自律的性格。因為有了快樂的童年,他擁有了陽光積極的性格。如今已為人父,更是重視孩子童年的快樂,其它的都沒那麼重要。

葉一茜表示,快樂是童年不可缺少的。她更加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不認同緊盯成績不放。她鼓勵女兒在感興趣的體育競技方面自由發展,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天賦,覺得玩才更契合孩子這個年齡的需要。

以「行走的段子手」著稱的寶媽傅首爾也發出感慨:要不要這麼瘋狂啊?孩子放假還不讓玩,那為什麼要給他放假呢?

教育專家張敏也亮明觀點:「對孩子來說,玩是最有意義的。」


這位虎媽卻很篤定自己的理念,她認為小學生學習最重要,人生就分為兩種,一種是小時候享福,長大了吃苦;一種是小時候吃苦,長大了才能享福。

當然,父母愛孩子,都會為孩子考慮長遠,希望孩子將來的人生能風調雨順。但把人生所有的可能性都掐斷,只局限於學習這一條路,一條路走到黑,對孩子真的好嗎?

在該玩的時候扼殺孩子的天性,不讓他體驗快樂的滋味,孩子小時候沒有快樂的童年,長大了就能有快樂的人生嗎?到時候他連讓自己快樂的能力都沒有,就算是功成名就,家財萬貫,又有什麼意義呢?

答案不用等孩子長大,現在就能看出端倪。

雞娃失去了普通孩子應有的天真童趣,他的童年被媽媽奪走了

這位虎媽致力培養的雞娃,名叫小凱。小凱的作業量是所有孩子中最多的,不光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要完成媽媽額外布置的作業。他每天沒有娛樂活動,專心埋頭刷題就是他的全部活動。

但在節目中,小凱與其他同齡小朋友比起來,像是個提線木偶一般,令人心疼。

節目中採訪小朋友,問:你害不害怕寫作業?

小凱答:「不知道。」

問:那你喜歡寫作業嗎?

小凱答:「不知道。」

問:你寫作業快不快?

小凱答:「不知道。」

一問三不知的小凱,看起來不敢說話,也不會說話,只會機械地重複不知道三個字。

可是相同的問題,放到其他孩子面前,大家的回答精彩紛呈:

「有時候喜歡,有時候不喜歡,我脾氣不好的時候就不喜歡……」

「真的不喜歡,寫作業真的太苦惱了,媽媽好會生氣啊!」

一邊答一邊還會模仿媽媽生氣的樣子,讓人不自覺露出會心的笑,

這才是這個年齡的孩子該有的狀態啊!可是小凱似乎已經喪失了基本的溝通功能。

就連笑的本能,在小凱臉上也找不到。

在自我介紹時,小凱說自己「沒有名字,」在才藝表演的環節,所有孩子都積極地展現自己,只有小凱拒絕道:「不要!沒有!」

小凱畏畏縮縮地躲在人群後面,直到所有小朋友都離開,他才找到葉一茜,欲言又止,好不容易才說出自己也想表演的想法,但他太害怕了,沒有勇氣在大家面前表演。

可見,每個孩子都是有表演欲的,他不是不想,而是沒有底氣,因為他的底氣,已經都被媽媽抽空了。

教育專家張敏一語道破:「其實內向外向不是問題,性格沒有好壞之分,但是凱凱更多的表現不是內向,是自卑。」

一個本應活潑玩鬧的孩子,卻在最該玩的年紀成了這樣的雞娃,實在令人心疼。

硬核虎媽的做法被批判,卻是大環境所致

這位虎媽的做法被眾多網友批判,她自己是有充分的理由的:

玩過就玩過了,但是做作業的話,做完他就記住了。再加上,班裡面所有小朋友的家長都在做,如果你就給他玩的話,你難道不心慌嗎?不憂慮嗎?不擔心嗎?」

誰不心疼孩子呢?誰不希望孩子幸福快樂呢?但整個教育大環境讓家長們不敢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這是中國家長們的心中的隱痛。

就拿今年的高考來說,著名的「高考工廠」衡水中學,670多分都算全班墊底,700多分比比皆是,高考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畢竟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只要優秀者中的佼佼者。

學霸在前面不斷地樹立新的標杆,孩子們只能爭相追趕。競爭如此激烈,家長的焦慮沒有釋放的出口,再加上各種教育機構的鼓吹和營銷,時間緊迫,揠苗助長並不只在小凱一個孩子身上發生。

別再這樣的雞娃,把童年還給孩子

專家張敏說:

「尊重孩子的節奏,用心地去助力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孩子成長有自己的節奏,一味地把孩子禁錮在書桌邊,孩子不會朝著父母期望的方向發展,很可能半路越走越偏,完全脫離父母設定的軌道。

★容錯率高,允許失敗

很多父母能接受自己的失敗,卻不願接受孩子的失敗,失敗很正常,孩子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才能成長。容錯率太低,只會把孩子逼向絕境。

★勞逸結合,該玩的時候不要吝嗇

孩子不是學習的機器,高壓教育是在精神上摧殘孩子,該玩的時候不要吝嗇,對孩子來說,玩就是學習,沒有什麼錯。

★縱向比較,不要橫向比較

很多家長的焦慮來自於比較,別的孩子都學,自己娃不學就會輸。其實孩子需要的不是跟別人比較,重點應該是自己跟自己比較,今天比昨天好,就是進步,每個微小的進步都值得肯定。

★避免「討好型人格」產生

相信沒有哪個孩子喜歡刷題,但小凱能對媽媽說想做完書店裡所有的卷子,這樣的話不像是孩子說出來的,更像是為了討媽媽的歡心而故意「作秀」,這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孩子註定沒有幸福可言。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親愛的小課桌》:點讚傅首爾花式誇獎樂翻「虎媽」,搞定萌娃
    在這檔節目中,傅首爾辯論起來觀點明晰、語言犀利、一針見血,常常把對方辯得還不了口,因此被稱為「毒舌教母」。在這檔愛奇藝出品的首檔「萌娃課業教育陪伴類「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第一期中,傅首爾作為主持人出場,沒有有直接參與「校長」陳建斌、「教導主任」葉一茜、組員高秋梓和陳宥維的「四人小組」的輔導教學。
  • 極品「虎媽」給孩子布置376張試卷,規劃學霸人生,網友:瘋了
    極品「虎媽」的教育理念:小朋友沒有快樂童年王櫟鑫聽了頻繁皺眉搖頭,傅首爾反駁這位媽媽:是你很有成就感吧?大家都建議給孩子少布置作業,多點玩的時間。究其原因是徐敬凱的不自信,害怕說錯話所以不敢表達,害怕沒別人表演得好所以不敢展示。按理說這個年紀的小朋友正是天不怕地不怕,可徐敬凱產生這種心理和表現的根源,其實是媽媽給他的期望和壓力太大。
  • 孩子假期做了幾百套試卷,虎媽自豪炫耀,傅首爾回懟解氣
    如今虎媽虎爸一詞之所以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主要因為有父母用打罵的方式把孩子送進了清華北大,所以無數父母推崇這種教育。嘉賓葉一茜聽表示強度太大了,傅首爾直接回懟:你瘋了嗎?,根本考慮不孩子的感受,最終會給孩子帶來諸多弊端1、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在孩子的學生時代,虎媽認為成績就是一切,讓孩子抓住每分每秒去學習,不許孩子有的娛樂和興趣愛好的時間,最終可能變成了一個書呆子。
  • 《虎媽戰歌》:虎媽做對了什麼?
    等到大一點習慣養成了,尤其是叛逆期開始了,再想強掰,只會家長孩子兩敗俱傷。虎媽蔡美兒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索菲亞和小女兒露露。書中,她自稱「採用咒罵、威脅、賄賂、利誘等種種高壓手段,要求孩子沿著父母為其選擇的道路努力」。不過,這一切都發生在兩個孩子小時候。
  • 鄧文迪崇拜的「虎媽」,把女兒送進哈佛耶魯,老公卻翻車了?
    虎媽的童年是從比較壓抑和嚴格的環境中過來的,父母的高標準嚴要求讓她必須門門功課是A,凡事做到最好,所以她從小就是一個超級學霸,性格也非常剛。作為移民家庭的孩子,虎媽上小學時曾被人嘲笑口音,受到刺激的她便瘋狂參加各種社交團體活動,拼命練習口音,發誓要擺脫這種情況。
  • 一年級萌娃寒假做376張考卷,虎媽稱「小朋友不需要快樂童年」
    一個女人當媽後有多狠?「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這是中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現象,「超度學習」的孩子常常因為機械重複,出現身心疲勞、厭學的現象。那麼,《親愛的小課桌》中這位奉行「孩子沒有快樂童年」的虎媽培養出的孩子究竟怎麼樣呢?
  • 虎媽戰歌——睿智的虎媽培養出卓越的孩子
    貓爸虎媽是當今社會很多家庭的代名詞,反觀之光有愛是培養不出卓越的孩子,這句話引發了我的思考。直到我讀到蔡美兒的虎媽戰歌,我才明白我們的愛應該有限度和邊界,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時候應該鼓勵多一點,嚴格多一點。蔡梅爾是誰呢?
  • 那些從小遇到「虎媽」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不過這個孩子不少人可能並不會感到陌生她就是虎媽蔡美兒的大女兒在虎媽的嚴格教育下長大曾經被成為「世界上受虐待最多的小孩」當時很多人都認為虎媽對孩子太過嚴苛一時間不僅虎媽蔡美兒本人兩個孩子也跟著承受了巨大的爭議和壓力如今兩個孩子都已經長大至少到目前為止
  • 「哈佛學霸攻略」爆火,7年前被虎媽虐慘的倆娃如何了
    前兩天,國外社交媒體上,有一篇《哈佛學霸學習攻略》大火,而作者超級學霸 Sophia恰恰就是7年前讓美國人聞風喪膽,讓中國人感同身受的虎媽蔡美兒 Amy Chua 的女兒。
  • 英國虎媽虎爸讓三歲的孩子幹家務,這事你怎麼看?
    英國虎媽虎爸讓三歲的孩子幹家務,這事你怎麼看?「我們為自己被稱為英國虎爸虎媽而感到自豪,孩子們必須明白沒有什麼是免費的。」索菲·麥克根特姆和菲爾·麥克根特姆這對夫婦有兩個女兒,8歲的克裡斯託和3歲的哈莉。他們兩個為什麼會被稱作是虎爸虎媽呢?來看看他們平日裡讓孩子做什麼。
  • 做虎媽?先看看自己有沒有「虎」的實力
    ——我當年擔心過的美國的虎媽的女兒們沒事;但是,這個「虎」媽的女兒,卻真的出了心理問題。 那一天,我坐在黃陂南路地鐵站旁的吊椅上,看著這條讓人渾身冰冷的新聞,忽然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虎媽成功了;而有的「虎」媽,卻以失敗告終呢?
  • 虎媽為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讓孩子學樂器,培養兩位女兒上哈佛
    小女兒露露無法做到一個技術難點,她用激烈的語言去刺激女兒,丈夫說可能孩子並不具備掌握這個技術的能力。這個想法得到了虎媽的譴責:「你其實就是不相信露露。」 而後虎媽用盡了各種方法,不吃飯、不睡覺,死磕難點,最終女兒露露完成了這個技術難點。勝利讓母女兩人忘記了所有的不快,開心極了,一起嬉笑打鬧。 這何嘗不是一種培養孩子深度學習、解決困難的方法?
  • 虎媽蔡美兒10個不為人知的側面
    我:哎呀,你也知道的,我是不太贊同虎媽的做法的……不過還是要先看書,搞懂事實再說。 在看書之前,我對作者蔡美兒也是有著不少誤解,看完書覺得,很多時候,還是個體心態的問題會去誤讀,其實很多教育理念和方式,不能復刻。我:對呀,你也說出了我的一些顧慮——教育要因人而異,不可能有一個教育方法是萬能的,更不能生搬硬套。
  • 一群虎媽虎爸帶十幾個娃穿越深圳海岸線 28人被困懸崖
    1月1日當天,一群虎爸虎媽領著孩子(11名未成年人)試圖穿越深圳柚柑灣時,因天黑浪高,被困礁石之上。進退維谷之際,大鵬警方及南澳森林消防中隊聞訊趕來,歷經4小時,成功營救28名被困人員。老實說,這些虎爸虎媽可真夠坑娃的。當天溫度也相對較低,還敢帶著十幾個孩子穿越海灣,最小的孩子才不過10歲!萬一出事了該多令人痛心!家長想給孩子留下美好記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帶孩子參加這麼危險的活動,這份記憶真的是美好的嗎?
  • 那些「虎爸、虎媽」們,現在都怎麼樣了?
    其實在我們身邊,真的有很多「虎爸、虎媽」,把孩子「從頭管到腳」,把「虎媽」蔡美兒的「十大家規」奉為寶典。直到今日,蔡美兒的女兒雖雙雙考入名校,但也曾揭露:「我媽進入了癱瘓狀態。」幼小的孩子無力反抗家長的「暴政」。   對於蔡美兒虎媽式教育和虎媽女兒們今天的名校生活,教育專家又有何看法呢?上海市第一中學校長朱立宏表示,虎媽式教育弊大於利。身處當今社會,孩子們的信息源比較多元,如果還使用封閉式的嚴苛教育控制,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 7歲男孩寒假做376張卷子,虎媽教育引熱議,傅首爾:你瘋了?
    瘋狂雞娃的虎媽相信題海戰術成就孩子徐敬凱的母親之所以能引發諸多關注葉一茜表示孩子的童年是需要快樂的,相比學習成績,她更看重孩子的綜合素質,而事實上,她自己也是這麼教育孩子的,從森碟姐弟倆的表現就能看出一切。另一個素人家長也覺得徐媽媽過於急功近利了,「沒法接受為了成績而剝奪孩子玩耍和快樂的權利」。
  • 家有「虎媽」,孩子上學適應性最差
    【新民晚報·新民網】孩子上小學了,你是要做高標準嚴要求的「虎媽」,還是奉行愉快教育的「貓爸」?從去年9月起,上海市教科院普教一向面向全市16餘萬名一年級學生家長開展全樣本調研顯示近半數上海媽媽為「中間型」,其餘4成為「愉快型」,「苦學型」媽媽佔比最少,「苦學型」媽媽的和孩子入學適應性最差。
  • 虎媽狼爸教育真的好嗎?你如何看待虎媽狼爸的教養方式?
    虎媽狼爸教育真的好嗎?你如何看待虎媽狼爸的教養方式?虎媽狼爸教育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嗎?虎媽狼爸教育適合所有的家庭嗎?如果用於父母 -- 虎狼家長,我們的孩子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不好過是肯定的,害怕是肯定的。如果一個小孩子獨自走在森林裡,突然跳出一頭老虎、一隻餓狼,小孩可以怎麼辦?逃跑?還是等死?你可能會說:肯定要跑啊。可是,一個孩子能跑多遠?
  • 你只看到虎媽近乎壓榨的教育方式,卻忽略了她女兒優秀背後的秘密
    她與妹妹露露都表示,以後也將以同樣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採訪中,她也說道: 「我從上高中開始,她就不參與我的選課了。她讓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程。我上過軍事歷史課,類似這種『非傳統亞裔要選的課』。我覺得她的培養更多的是給予我自信,和培養好的工作(學習)習慣。從小培養這樣的能力,非常有益於我今後的發展。」
  • 「虎媽狼爸」式的教育到底好不好?
    被忽視的孩子通常有學習成績不佳、自控力差、自卑等表現。容易導致孩子驕縱、表現不成熟、不在乎他人感受和依賴等。看完以上4種教養方式,不得不說「權威型父母」是最值得提倡的,「忽視型」和「溺愛型」則值得反省,而第二種「專制型父母」卻存在爭議。有些人認為,父母太專制會忽略孩子的感受,與「尊重孩子以及孩子是獨立個體」的觀念背道而馳,而且「虎媽狼爸」在某種程度上也不利於親子關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