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高考的成績都出來了。
語文成了最拉分的科目。最近各群裡聊的最多的就是語文到底要怎麼學。
某著名的數學培優老師的一段話深得我心。
培優最多是引導,而非灌輸。引導家長輔導孩子,引導孩子總結思考。
提分的邏輯不是老師教了多少,而是學生學會多少,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
先提能力再漲分數。
雖然是數學老師說的一段話,但是適用於所有科目。
這樣的老師也是值得認可的好老師。
語文培優,遇到包君*,可能提分也能很快。但是套路之後,考題多一點變化是否還能搞定呢?
有學霸家長說,物理化學生物這些科目,按考試大綱來,得滿分的概率是很大的,因為就那些知識點。但是語文不可能。不要說得滿分的概率低,得高分的概率都低。
莫說套路,提分快。現在談戀愛,工作上甚至日常聊天交流中,如果套路多了,別人都懶得理。
哪個都不傻,套路只能用一次2次。多了真的不管用。
何況日常提分有啥用,中考高考的判卷老師都是火眼金睛,套路得分不會給高分的,稍微有點經驗的老師,都能看得出來是套路還是真的是娃自己的理解。
一句話,大量閱讀,大量積累。
趁娃還小,無法獨立閱讀的時候。大量聽故事聽歷史聽名著。
娃能獨立閱讀之後,百萬閱讀量是起步價,千萬閱讀量只是及格而已,小學畢業累計上億的閱讀量,已經不稀奇了,但也沒普及。
比如六下語文部編教材,15.5萬字。小學畢業時這樣的書要讀65本才只是剛剛及格的標準。
大家都看看自己家娃達標了沒有。
很多家長說咱家娃閱讀量很多了。一問,什麼殭屍,什麼伍*珍什麼笑貓日記之類的書,有用嗎?這樣的閱讀量得打個一折才能算數吧。
俗話說文史哲不分家。哲學是文科類的基礎。娃小談不上哲學,至少也要多看看歷史類的吧,傳記類的吧,名著故事類的吧。不能偏科,還得加上科普類書籍,真的認真看書的話,千萬級的閱讀量真的不算太難。
但是做到的人真不多。
有個朋友是計算機類的大學老師,說話寫文章一直很有文採。總拉著她問,如何做到文理都這麼優秀的?她每次就一句話。多讀書。讀各種書。
以前還有點不明白,總是繼續追問到底看啥書。現在真明白了。好書太多了,數不勝數。只怪娃不願意讀,沒時間讀。
很多學霸高考後分享都說高中沒時間搞語文。純靠小學初中打的底子。
這個底子肯定不可能是培優能做到的,而是娃自己大量大量的閱讀積累做到的。老師培優可以教方法教套路,但是造房子沒磚瓦泥沙,光靠技巧真的是做不出漂亮房子來的。即便是老師幫你準備好磚瓦泥沙,那老師又不是只教你一個,一套素材千千萬萬個娃都在用。結果,你懂的。
音頻正常的語速5分鐘大概是1500字。
千萬級的文字轉音頻大概是555個小時左右。這個很容易達到。以前娃用比巴聽書,一年就能有這個量了。很多孩子一年聽上千小時也是很容易的。如果能積累6年甚至10年,那不得了。
咱家娃寫作文雖然沒得過啥獎,但從來不怕寫作文。也許就是從小聽的多吧。但依舊後悔沒有聽更多。小學階段甚至幼兒園階段的娃一定記住,要多聽哦。當然能多讀是更好的了。
有比巴用比巴聽。沒比巴。用喜馬拉雅聽。
利用所有的碎片時間,讓娃的大腦儘可能多地激活點亮腦細胞,儲備多多總沒壞處。
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多聽多讀多積累經典篇章,中考高考一定會有驚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