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傳奇——故事奶奶康瑛
欄目曲:《小喇叭信箱》:「雞蛋皮小帽白光光,桔子皮做我的紅衣裳,綠辣椒做我的燈籠褲,蠶豆皮鞋咔咔響」我是小木偶,名字就叫-小-叮-當!我是小叮噹,工作特別忙,我給小喇叭開信箱」
1960年3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已經成功開播三年的著名的少兒節目《小喇叭》開辦了聽眾信箱欄目。每個星期天都有家喻戶曉的小木偶小叮噹主持。而這個「噼裡啪啦咔咔響」的小叮噹就是由當時剛剛二十出頭的「故事奶奶」康瑛演播的。多年以後,在回憶起自己初來乍到時的情,康瑛仍然感慨不已:
我是上海人,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我還在上海演話劇,後來調到北京工作。當時我還捨不得離開舞臺呢。1956年到的少兒部,學著為小朋友講故事。從那年9月開始,我給小朋友講各種各樣的故事,童話故事、童謠,還有廣播劇。這一講就是三十多年,講到我頭髮都白了。
上世紀60年代末,《小喇叭》曾一度停播,直到1978年11月6日《小喇叭》復播,迎來了事業第二個高峰。曾與康瑛共同主持節目的「郵遞員叔叔」張文星回憶說:
當時恢復的節目是《小叮噹》、《小喇叭》、《星星火炬》。《小叮噹》是最受歡迎的。我是郵遞員叔叔,康瑛老師是小叮噹。雖然她管我叫郵遞員叔叔,但康瑛老師是個白髮蒼蒼的老太太,特別慈祥。她講故事的過程中,你就感覺她給孩子們送去的都是溫暖。從那時候開始就這樣30年就這麼下來了。
從臺前到幕後,從兒童教育的門外漢到遊刃有餘的「故事奶奶」,康瑛走過的廣播生涯其中的挫折困難可想而知。千言萬語,她最後說出口的還是一句感謝。謝謝大家還記得她這個講故事的人。
我感謝所有聽過我節目的聽眾,不管你現在是成人還是小朋友,我都永遠是你們的好朋友。我雖然年紀大了,可我還願意為你們服務。
2007年10月31日,康瑛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數不清的大朋友、小朋友紛紛寄上哀思,悼念這位可愛的「故事奶奶」,感謝她留給億萬中國人一段永遠鐫刻於心的童年記憶。
我是小木偶,名字就叫-小-叮-當!我是小叮噹,工作特別忙,我給小喇叭開信箱」
廣播傳奇——郵遞員叔叔張文星
「叮叮噹,叮叮噹,自行車也會把歌唱,我是人民的郵遞員,今兒個給小喇叭送信我跑得忙!」
這首輕揚的「郵遞員叔叔之歌」,幾乎是每個生於八十年代之前的人無法忘記的童年旋律。1978年的中國百廢待興,中央臺少兒節目《小喇叭》也重新開播。當時專注於體育賽事報導的張文星被選中,成為郵遞員叔叔的演播者。每個禮拜與小叮噹一起讀小朋友們的來信。從此這位二十出頭兒的主持人開始了自己與《小喇叭》三十年的不解之緣。
那時候小朋友的來信那多了去了,每天都是爸爸媽媽替孩子們寫的信,都是得用麻袋去裝。我們那會兒《童話大廈》《幼兒科學院》都播了上百集。
每到播少兒節目的時候都是我興奮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孩子們一聽說郵遞員叔叔來了,都特別興奮。我每到一個學校就給我戴個紅領巾,那是一個最幸福的時刻。
從體育轉播到少兒主持,張文星坦言一開始自己有些摸不清節目的脈。為了拉近自己與孩子們的距離,這位新上任的少兒主播除了平時到學校與孩子們面對面的交流,也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主持風格。
說實在,我當時也不知道該怎麼播。當時沒有什麼教材,我找了本《兒童心理學》研究一下。一邊看一邊學習。後來發現少兒節目播音最注重象聲詞。不會學公雞叫,你就講不了高玉寶的半夜雞叫。你還要學鴨子怎麼叫,蛐蛐怎麼叫。比如說,小公雞飛到了屋頂放開喉嚨大叫起來……
上世紀90年代,《小喇叭》的播出時間從一天三次,漸漸排到了黃金時間之後。面對「變形金剛」、「一休哥」的夾擊,張文星一直堅信,少兒廣播是經久不衰的潮流。
少兒節目始終都有很多人在聽的。其實孩子們喜歡什么正是家長引導的,而家長都是我們最初的小聽眾。《小喇叭》是幾代人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內容。我們要出於公益之心,把節目辦得更好。
回憶起自己在《小喇叭》的那段充滿童真的歲月,張文星不禁唱起了那時候在幼兒園哼給孩子們聽的童謠,仿佛自己又變成了那個郵遞員叔叔。
小板凳排一排,小朋友們坐上來,我們的火車跑地塊啊跑地塊,呼嚕嚕嚕,呼嚕嚕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