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巨賈胡雪巖因一句俗話,成百姓笑柄,落得千古罵名

2020-12-22 百家號

中國民間很多俗語都膾炙人口,讀來朗朗上口,細品別有韻味。就像兔子不食窩邊草本是褒義,誇兔子勤快留草掩蓋洞口跑遠處覓食。可是經久流傳卻出了貶義。暗指男女關係中不要對身邊的人下鹹豬手。但是從何時起這句話又有了下文呢?而且還使一人成為了上百年的大笑話。說起這個俗語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他就是清朝的商業巨鱷胡雪巖。此人是清朝歷史上的風雲人物,是現代商界的楷模他的家書被譽為當代企業的教科書。

胡雪巖原名胡光墉,祖籍安徽是徽商的代表人物,為人正直出身貧苦人家,少年時在錢莊給掌柜當學徒,因為勤奮好學,肯吃辛苦被掌柜視為己出,臨終將商號託付於他,而胡雪巖也並未讓掌柜失望。自此翻身投入商海。他作為一個商人是很有民族氣節的,清朝腐朽外敵入侵,民族危亡百廢待興的時刻,他卻能挺身而出,為民族大義犧牲一己私利。鹹豐十一年,太平天國運動鬧得國無寧日,在太平軍攻打浙江一帶時,他從上海偷運軍火糧食支援清朝官兵。此舉備受當時的軍機要員左宗棠的青睞。左大人有意拉攏他一起抵抗太平軍也得到了他的首肯。

隨後他就協助左宗堂創建了常捷軍。創辦了福州船務局。為支持抵禦外侵他先後借款兩千萬兩以供軍需。為民族振興立下了汗馬功勞。為此也得到了朝廷的嘉獎,官居二品賜黃馬褂一件。可見他不僅是一代巨賈還是傑出的政治人物。

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偉大的傳奇人物,卻做了一件讓後人貽笑百年的荒唐事。在古代男人妻妾成群也是稀鬆平常之事,但是卻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朋友妻不能欺。喜歡哪家的姑娘可以明媒正娶或是錢人交易這都無可厚非,甚至青樓窯子裡隨便投擲千金買回便是。但是不能動身邊人的心思這是規矩。

胡雪巖卻破了這規矩,也就給後人留下了詬病的把柄一日他的朋友有難,把妻兒託付於他,但是思慮頗多恐自身難保不知道何日能歸,又不放心把妻兒長期交於他人之手,就和胡雪巖說出了自己的心事,胡雪巖不但答應代為照顧還向其保證肯定不會越矩,戲稱兔子尚且不食窩邊之草。但是說歸說,日子久了不免心生情愫,那朋友之妻還頗有姿色,況且那人一去就音信杳無,總讓這娘子獨守也於心不忍,一念之下就成了女子的入幕之賓。並納其為妾常伴左右了。這可是犯了交友的大忌。

後來不知道怎麼這件事被口耳相傳弄得是滿城皆知,也把胡雪巖的戲言編排了下一句窩邊若有草何苦滿山跑。瞬間成為百姓飯後的談資。讓這位商業巨賈顏面盡失成為笑柄。一個民族的英雄,商界的奇才,政界的人傑因為一把窩邊草而落得了人生的敗筆。真是令人唏噓。

其實這件事如果是發生在平常百姓之家,也不是什麼驚世駭俗的奇聞,只不過主人公是一代儒商國之肱骨,所以國人對他的日常行為就有了嚴格的評判標準。認為他不可以逾越任何由他人設定的道德底線。可是人無完人,當時他在助朋友脫難之時也從未想過其他,只不過日久生情也是男女常態,尤其在男子為天的古代,人們根本就分不清楚知己與紅顏的界限。對崇拜偶像妄自下枷鎖也是古今常事,就像現在的觀眾對娛樂圈裡的明星,簡直就是嚴加看管,本來是取悅大眾的明星,最後都成了不敢見天日,整日緊張猥瑣生怕被鐵嘴的網友詬病。

相關焦點

  • 三國疑案:都是亡國之君,一人因四個字留下千古罵名,憑什麼?
    ,三國時期兩位亡國之君,前者在景耀六年,於蜀漢尚有二十萬大軍,可傾城而戰之時,卻選擇了聽從光祿大夫譙周的提議,自縛雙手,出城投降鄧艾,並下令全軍投降;後者在天紀三年,備亡國之禮,素車白馬,肉袒面縛,銜璧牽羊,大夫衰服,士輿櫬,率領太子孫瑾等人來到王濬營門投降……從投降的方式上來說,後者還是以前者為榜樣,可史書對二人投降的評價卻大不相同,劉禪留下了千古罵名
  • 晚清首富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後人:勿近白虎
    老虎作為大自然當中十分兇狠的動物,雖說令百姓聞風喪膽,但同樣深受古人的崇敬。只因白虎在我國古時候作為四大神獸之一,有著權財以及軍隊的象徵。那胡雪巖所吐露的這四個字是何意呢?
  • 新聞聯播痛罵美國務卿蓬佩奧「人類公敵」「千古罵名」如何翻譯?
    既然是說給美國人聽的,光有中文怎麼行,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這段1分多鐘的漢語如何翻譯成英語:本臺今天播發國際銳評。You’re watching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alysis」.
  • 慈禧的文學造詣不凡,她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成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慈禧應該是家喻戶曉,正因為她的存在讓晚清時期的百姓生活於水生火熱中,大家對她的印象應該是「奢靡浪費、專治狠毒、野心勃勃」,應該不會有正面的評價吧。不過確實也是,她算是華夏民族的罪人,在她只顧享樂和攬權,不顧百姓死活或者大清搖搖欲墜,手段殘忍,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是一位政治觸覺敏銳,而且還非常有手段的傳奇女子。
  • 老祖宗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其實還有下一句,這句才是經典
    在傳統文化中有很多讓我們膾炙人口的俗語文化,這些俗語是經過一代又一代人千百年傳承而來。俗語是古代人的總結出來的經驗,雖然有些俗語略顯粗鄙,但其中卻蘊含著無數深刻的智慧,其中有些俗語是關於人生哲理的,比如說「好馬不吃回頭草,浪子回頭金不換」、「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還有些關於生活經驗的俗語,比如說「眉上一根長,能抵萬擔糧」、「老洩殘精,人窮壽盡」等等。
  • 從富商喬致庸與胡雪巖的結局來看窮人與富人的經商思維方式
    ,後來是靠著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的掙會了這份家業,一位典型的創一代。話劇《胡雪巖》中的劇照當太平軍攻佔杭州後,王有齡因丟失杭州而自盡,此時的胡雪巖失去了王有齡這一有力靠山後,選擇把目光投向了時任浙江巡撫的左宗棠身上,並且極力較好左宗棠。
  • 他被稱軍事天才,卻誤入歧途成漢奸,死前一句話成千古名言
    他被稱軍事天才,卻誤入歧途成漢奸,死前一句話成千古名言相信讓人們痛恨的大漢奸那就是汪精衛了,在第一大漢奸這件事上,真是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以至於人們都已經淡忘了和他同樣可惡的漢奸陳公博。陳公博是廣東南海人,他可是從小就有條件進行學習,他的父親因參與了打壓農民革命後當上了清朝的廣西提督,幼時進入學堂接受教育,迷上了中國歷史,讀了很多書籍。1917年,在廣州一所法政學校畢業後又進入了北京大學進行學習,接受了最新的思想的洗刷。
  • 清朝首富胡雪巖:為富要仁
    我想大多數人知道胡雪巖大概是從「從商要看胡雪巖」知道的吧,從這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胡雪巖在商人中的地位。凡事有因必有果,胡雪巖能夠有這麼高的地位是有他的道理在的。「中國式管理之父」、臺灣文化學者曾仕強教授曾這樣評價過胡雪巖:胡雪巖是徽商的傑出代表人物,身上有著徽商講求誠信、為人著想、精明強幹等共性。
  • 蔡英文當局執意通過「反滲透法」 臺學者諷別留下千古罵名
    華夏經緯網12月2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執意在跨年夜三圖通過「反滲透法」,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撰文表示,民進黨當局準備以天羅地網切斷兩岸的交流,期期以為不可,並請民進黨立即懸崖勒馬,不要留下千古罵名。
  • 「獵殺」胡雪巖,騙慘張謇,整垮徐潤
    而話中所說的餉錢,既是每年要撥給紅頂商人胡雪巖的協餉。按理說,每年一到時候邵友濂就應該把協餉交給胡雪巖,但李鴻章作為當朝大臣,自然是他得罪不起的,而將協餉壓個20天,對他本人是沒什麼損失,胡雪巖就慘了。胡雪巖是左宗棠的親信,而盛宣懷是李鴻章的忠犬。
  • 輸得起的贏家:「紅頂商人」胡雪巖《胡雪巖的人生經營課》第2講
    胡雪巖向自己的好朋友請教,王有齡根據胡雪巖的這幾點要求,從「世平道治,明物阜康」一句中取「阜康」二字作為招牌名,胡雪巖對於這個名字非常滿意,當即決定以此為招牌名。有了招牌後,宣傳也是做生意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宣傳可以為自己和自己的生意帶來名氣,有了名氣之後,財源自然也就滾滾而來。
  • 楊過一生光明磊落,為何總背著其父楊康的千古罵名?
    楊過為了生存,開始過起了偷雞摸狗的生活,後來郭靖與黃蓉路過,發現此人與其父楊康長相神似,在詢問之下,從而確認了楊過的身份,楊過的武俠人生從此開始,楊過,名過,字改之,這個名字是當年郭靜夫婦為他所取,意思就是希望他能夠與楊康不一樣,努力悔改,其實縱觀整部小說,金庸在描述楊過的時刻,雖然有意將它塑造成為一個性格孤僻的人物,但是對於他的價值觀,似乎更多的是俠義,既然楊過一生光明磊落,為何總背著其父楊康的千古罵名呢
  • 胡雪巖敗落後,他的姨太太們為何一鬨而散
    但是,如果你了解了胡雪巖對待這些姨太太的方式,你就會明白胡雪巖之所以落得如此境地,絕對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的必然結果。根據民國所成《記胡雪巖故宅》的記載,這13位妻妾以「中央嫡妻,環列十二金釵」的分布方式,圍繞著胡雪巖大到離譜的臥房。臥房中,有一個「如皇帝之御榻」的八寶床,胡雪巖每天晚飯以後都會按照皇帝臨幸後宮妃嬪的「翻牌子」方式,選擇侍寢妻妾,「每夕率以為常」。
  • 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慈善帳本
    這且不去詳說,這裡只舉他為平反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洗雪冤情而贊助錢財,疏通關節,也說明他堅持正義,為小民百姓打抱不平的古道熱腸。 如今,查閱清史檔案即可知清末政治司法的黑暗腐敗,對楊案為何於光緒三年(1877年)突然無罪開釋,箇中更深一層的內情,鮮為人知。原來,此案提交刑部後擔任刑部侍郎的是餘杭人,楊乃武的姐姐楊菊貞下決心,拼死也要為弟弟申冤,準備第二次上京告御狀。
  • 紅頂商人胡雪巖,臨終前叮囑子孫「勿近白虎」,白虎是什麼?
    總之,左宗棠與胡雪巖又成為莫逆之交,經過左宗棠的舉薦,胡雪巖得到黃馬褂,加封為「紅頂商人」。 憑藉黃馬褂和紅頂商人這塊金字招牌,胡雪巖在商界無往不利。 試問,胡雪巖和左宗棠交情不淺,左宗棠手中有兵,還有從歐洲引進的洋槍大炮。憑藉著左宗棠的庇佑,胡雪巖幹什麼買賣不都是事半功倍嗎?
  • 胡雪巖:一個人,當你沒錢沒資源時,巧用勢和利,遲早成大事
    ——胡雪巖胡雪巖,安徽績溪人,清朝首富,著名的紅頂商人,一生深諳「勢」和「利」之道。民間有俗話稱:「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巖」,可見這二人,將權勢和財富演繹得多麼淋漓盡致。一個人,當你沒錢沒資源時,巧用勢和利,遲早成大事1.樹立野心,今生要做多大的生意,就要提前布局胡雪巖說:「如果你有一鄉的眼光,你可以做一鄉的生意;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能做天下的生意。」
  • 胡雪巖死前的最後智慧:讓九姨太將壽衣一角撕下,交給一個神秘人
    六年後,胡雪巖偶然結識了,「候補浙江鹽大使」王有齡。當時王有齡身處困境,急需銀兩上京補官。胡雪巖知道後,立刻從錢莊拿出了500兩銀子,助他度過了此劫。後來,王有齡官運亨通,先是當上了杭州巡撫,後又升為浙江巡撫。有了這座靠山,胡雪巖在生意場上暢通無阻,沒多久就成了杭州首富。
  • 看身敗名裂的胡雪巖如何智保畢生心血,收拾殘局,連還債都很講究
    光緒七年,已到中年的胡雪巖因協助左宗棠收疆有功,被清廷授予正二品頂戴,賞穿黃馬褂,總辦四省公庫,並準予紫禁城騎馬,這時候的胡雪巖攀上了他人生的巔峰,至此他成了晚清最著名、最富有的紅頂商人。所謂高處不勝寒,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可惜的是胡雪巖在掉入深淵後才深有體會。
  • 晚清首富胡雪巖,三十年積累,一朝破產,臨終前留下3句話
    他與王有齡的相識就是因為他的雪中送炭,在王有齡深陷困境的時候,胡雪巖對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從此交到了一個互相進步的朋友。 此時,王有齡向胡雪巖說了他的打算後,胡雪巖認為他有自己的一番見解,他相信王一定能成功。於是他從錢莊為王借來了500兩。
  • 「兔子不吃窩邊草」家喻戶曉,後面的一句卻少有人知
    在民間有這樣一句俗語,叫做「兔子不吃窩邊草」,意思也很簡單,就是說一隻兔子即使再飢餓,也不會吃它窩邊的東西,這樣只會更快的將自己暴露在獵人的視野下,後來這句話也引申出了很多含義,比如再壞的人也不會在自己的家鄉做壞事,告誡人們要與鄰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