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慈善帳本

2020-12-20 公益時報網
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慈善帳本

2015-12-14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胡慶餘堂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國藥字號,也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徽派商業古建築群,至今堂中仍掛著「真不二價」的招牌。


    胡雪巖,祖籍安徽績溪,出生於杭州。幼時家貧,幫人放牛為生,稍長,由人薦介往錢莊當學徒,靠自學而通文墨。白手起家,憑藉其超凡的能力在中國商史上寫下了燦爛的一筆。尤其可貴的是,他懷著一顆仁厚之心,開辦胡慶餘堂藥局,以圖濟世救人。一個不熟悉藥業的人,從外行到內行,在發揚「仁」心的同事,將中醫藥事業發揚光大,並在中醫藥學史上寫下了燦爛的一頁。

關於胡雪巖的生平業績,寫成小說,或其傳奇故事的書,據不完全統計,約有70種之多。但大多以他的傳奇人生與發跡故事等為獵奇,對於他在中醫藥文化中的重要貢獻,雖有所涉,但一般語焉不詳。至於他發跡之後開創濟世救愛的慈善事業,更是鮮為人知。本文就為他粗略地算一筆慈善帳。

胡雪巖身處醫藥業發達的杭州,受到中醫藥文化的影響,開辦藥號,決心「廣救於人」。早在清軍鎮壓太平軍和湘軍、綠營西徵討伐叛軍時,胡雪巖帶人購買原材料,召集名醫配置金瘡藥送到軍中。當時有官員知道後感嘆說:「胡氏為國之忠,不下於我。」太平天國被鎮壓之後,天下士子云集天府,進行科舉考試,許多士子由於連夜奔赴或臨陣磨槍,身心都極度疲乏,往往一下子便病倒了。這時,胡氏又派人送各種藥品、補品。此舉雖事出有因,但受到考官、士子的交口稱讚。這且不去詳說,這裡只舉他為平反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洗雪冤情而贊助錢財,疏通關節,也說明他堅持正義,為小民百姓打抱不平的古道熱腸。

如今,查閱清史檔案即可知清末政治司法的黑暗腐敗,對楊案為何於光緒三年(1877年)突然無罪開釋,箇中更深一層的內情,鮮為人知。原來,此案提交刑部後擔任刑部侍郎的是餘杭人,楊乃武的姐姐楊菊貞下決心,拼死也要為弟弟申冤,準備第二次上京告御狀。但此時楊菊貞已經變賣田產,身無分文,正當她一籌莫展之際,胡雪巖慷慨解囊,贈送她二百兩銀子,才解了燃眉之急。同時,他為了爭取京官們對此案的同情,喚起他們扶正祛邪的良知,胡雪巖還專門拜訪回杭州老家辦理喪事的刑部侍郎夏同善,向他訴說楊、白一案的冤情,要求他回京後尋找適當的機會向同僚進言,幫助重審此案。

夏回京後,知道此案由胡瑞蘭覆審,系老佛爺慈禧太后的委派,便深感為難。因為慈禧這個人生性固執,絕不肯自認所委非人。夏卻是個有心機的人,他後來通過恭親王奕面覲慈禧,稱頌她四十壽辰大赦天下的恩德。慈禧一向愛好奉承,喜歡延攬聲譽,她一聽夏的滿口頌詞,便喜形於色。這時,夏便趁熱打鐵,和盤託出楊案之冤,說「至今懸而未決,未能邀沐恩典,民間輿論似乎略有不滿」云云。這樣,慈禧便於光緒元年降諭浙江巡撫,提集全案人證起解至京,交刑部審訊。

刑部尚書是旗人皂保。他的官聲很不錯,辦案能體察入微,對案中任何一個細微的疑點都要經過仔細調查。因他姓皂,皂者,黑也,大家便把他比作黑炭頭包龍圖。經他審閱全案卷宗,便把主要癥結抓住,並且將屍棺解京,在朝陽門外海會寺當眾重驗,便真相大白,終於把此案平反過來,並奉旨降革承辦此案失職的一批官吏。

此案的大白,還是源於楊的為人,同年好友與鄉黨同仁才出援手。但如果沒有胡雪巖的託情,在政治黑暗、官場腐敗的清末,要得以平反昭雪是很難設想的。

胡慶餘堂藥號的職工,一般都不願意離開企業,一直做到去世為止。這與胡雪巖關心重視職工,特別是老年職工生活有關係。胡雪巖在店內還設置了獨有的「陽俸」和「陰俸」。陽俸指的是對那些於胡慶餘堂有貢獻的、因年老體衰或生病無法工作的職工,照樣發給原薪,直到去世為止。陰俸是這些職工死後,還可以讓其家屬按照其工齡長短來領取生活補助費。如有十年工齡,可以發陰俸五年,每年按本人薪俸的百分之五十發給。工齡越長,發放的陰俸就越多。這有點類似於我國現在實施的退休和遺屬補助制度。可以說,這是我國最早的職工福利制度。

胡雪巖在辦店成功、成為富甲一方的贏家之後,還抱著「做生意賺了錢,要多做好事」的思想,善於賑濟與施捨。

1871年,直隸水災,胡雪巖捐制棉衣1.5萬件,並捐牛具、籽種、銀兩一萬兩,由於天津一帶積水成澇,籽種不全,胡又續捐足制錢一萬串,以助洩水、籽種之需。1877年,陝西乾旱,饑民急需糧食充飢,胡雪巖初擬捐銀2萬兩、白米1.5萬石裝運到漢口再轉運入陝,左宗棠考慮到路途遙遠,轉運艱難,要他改捐銀兩3萬兩,結果胡雪巖捐實銀5萬兩解陝備賑。此外,胡雪巖還曾捐江蘇沐陽縣賑務制錢3萬串;捐山東賑銀2萬兩、白米5000石、制錢3100串,勸捐棉衣3萬件;捐山西、河南賑銀各1.5萬兩。

捐賑作為胡雪巖的一大功績,成了左宗棠為他爭取黃馬褂的一個重大砝碼。胡雪巖用財富贏得了善名,又以善名獲取更多的財富,足以令人感佩。由此可見,錢財價值,不在於錢財本身,而在於花費、消耗過程所帶來的滿足感。胡雪巖富而有德,樂善好施,為民造福,追求的正是這種滿足感。

胡雪巖開辦藥號的初衷,便有「急人所急」的俠義之心。這裡還有一個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傳說清朝同治年間,坐落在鼓樓附近的葉種德堂,掛出「真不二價」的招牌,在杭城很有影響。那時凡有身份的人家,到葉種德堂配藥,大都不是現金交易,而是採取「金摺子」記帳的方式。一年中,凡遇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四個節時才由帳房到客戶家結算。又一次,葉種德堂老帳房到胡宅結帳,因為數目很大,胡宅的管家要求「讓價」,把尾數抹掉。帳房一時感到為難,但最後還是同意抹掉尾數。這事讓葉種德堂老闆知道了,很生氣,以為有違「真不二價」的店規,便把帳房給開除了。到第二個節時收帳時,胡宅發現老帳房已經被老闆辭退了,一問情由,知道與上次抹掉尾數有關,管家把此事報告給了胡雪巖,胡便覺得有愧於那個老帳房,便籌劃要自辦藥房,三年之內,果然開設了「雪記國藥房」,把那個老帳房請來料理店務,兼管帳房。這件事曾被杭州、紹興兩家錢莊老闆的後人多次說過,以為與當時的實情較為相符,後來在民間老百姓中間,演化為「胡慶餘」三字店名來歷的故事。因為這個從葉種德堂轉過來的老帳房姓餘,胡雪巖慶幸自己請到一個「治店有方」的帳房先生,故名「胡慶餘」。傳說有它一定的歷史真實性,它說明胡雪巖創辦藥房的初衷,出於自己的正直個性與仁義道德之教。

(據《杭州》雜誌)

相關焦點

  • 人物丨紅頂商人胡雪巖的寬恕之道
    清朝著名紅頂商人胡雪巖一生叱吒商場和官場,其經營之道自有其獨到之處。胡雪巖曾與友人龐二合作經營洋莊,他們的下屬、掌柜朱福年卻暗地裡私吞公款。龐二知道這件事後,十分氣憤,對胡雪巖說一定要清查朱福年的問題,並狠狠整治他,將他掃地出門。
  • 「紅頂商人」胡雪巖改變了當時商人的地位了嗎?
    我覺得,紅頂商人胡雪巖沒有改變商人的地位。「商人」這個稱呼的來歷,與商朝密不可分。在商朝出現後,人們除了從事各種種植糧食和飼養家禽、家畜之外,有一些還從事著釀酒、建房、織布、銅器製作,甚至造車、造船等手工行業。
  • 為什麼說胡雪巖是清代的紅頂商人呢?
    我想大家看見這個題目也是心中有很多問號,為什麼說胡雪巖是紅頂商人呢?小艾心中也是很疑惑,所以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胡雪巖。胡雪巖終其一生,他以『仁』、『義』經商,對當今的商人仍有借鑑意義。為什麼說胡雪巖是「紅頂商人」呢,這就要從他和左宗棠合作開始說起了,他是一個商人和左宗棠合作,當然是為了賺錢。胡雪巖託人找關係終於有一次拜見左宗棠的機會,他帶去的見面禮便是十萬兩現銀,「報效軍中」。
  • 紅頂商人胡雪巖為何失敗?除了「樹大招風」外,還有這一不齒嗜好
    今非昔比,但是古代確實有一位令人羨慕的商人,在職場上,他左右逢源;在官場上,他春風得意;在情場上,他更是遊刃有餘,可謂是當之無愧的一位「情場老將」。這位著名的商人便是紅頂商人胡雪巖。01古人云:「食色性也。」喜歡美好的事物是人之常態,紅頂商人胡雪巖也不例外。
  • 紅頂商人胡雪巖,臨終前叮囑子孫「勿近白虎」,白虎是什麼?
    若提起中國近代最有名的商人是誰?徽商胡雪巖,必定榜上有名。 胡雪巖出生於安徽績溪,幼年時期,家中十分貧困,胡雪巖只得幫人放牛貼補家用。 可這樣一位「鄉下佬」,卻能將錢莊生意打理得如日中天,還和左宗棠、李鴻章等封疆大吏發生交集。
  • 紅頂商人胡雪巖「成也官家,敗也官家」
    公元1823年9月29號的安徽績溪,績溪屬於古徽州六縣之一,是徽文化的核心地區之一,被後人譽為商聖的晚清著名商人胡雪巖就出生在這裡。胡雪巖從小家境貧寒,在13歲時便出門闖蕩。可是好景不長,1861年12月王有齡兵敗自殺,當時正在上海採買軍火,籌集糧餉的胡雪巖接到消息,先派人打探杭州城的消息,再做打算,恰好新任浙江巡撫的左宗棠,正在被攻打太平軍的糧餉發愁,於是,胡雪巖,主動送上來二十萬石糧食,傳聞從不留人吃飯的左宗棠,那天,留胡雪巖吃飯並和他徹夜長談,此後,胡雪巖開始主持上海採運局,一躍成為了坐擁二十多家錢莊的大老闆。
  • 輸得起的贏家:「紅頂商人」胡雪巖《胡雪巖的人生經營課》第2講
    薦語「紅頂商人」胡雪巖是如何從一個店鋪夥計走上商場,並創下了前無古人的商業戰績?在這些經商過程中,處處可以領略到他的商業智慧和不拘一格的商業運作之道,體會到他那種氣吞山河的氣勢。他為後代商家們展示出他獨特而行之有效的商業謀略。
  • 誤讀紅頂商人胡雪巖經商之道,害慘了無數中國人
    胡雪巖的成功經商之道,一直以來都受人追捧,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很多人為了學習經商的方法,都把胡雪巖捧為金山的重要導師,從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紅頂商人胡雪巖確實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現代人對胡雪巖的了解和他經商之道誤讀甚多,也害慘了無數中國人。
  • 紅頂商人胡雪巖和盛宣懷這兩隻白手套的商業諜戰
    秦國一統六合後,中土的商人就失去了相對獨立性,要當商人,沒有紅頂是不行的,沒有權力豢養,也是行不通的。無論是造幣鑄錢的鄧通,還是富可敵國的沈萬三,一紙詔令,既可以從不名一文到榮華富貴,也可以從腰纏萬貫到傾家蕩產。人生境遇反差之大,都在龍椅上的那位主子一念之間。
  • 紅頂商人胡雪巖,死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是什麼意思?
    」 那是1762年,乾隆第三次下江南,在揚州他召見了十位徽商的代表,為了表達他們對南巡的大力資助,乾隆特下恩旨賜給眾人官爵,這對地位低下的商人來說是無上的榮光(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
  • 200年前紅頂商人胡雪巖鎮宅用靈璧石,此靈璧石現仍擺放在其故居!
    胡雪巖(1823-1885),小名順官,後名光塘,安徽績溪人,清末紅頂商人,胡慶餘堂創始人。靈璧石精品胡雪巖一生經歷清道、成、同、光四朝。這一段時期,正是有著5000年歷史文明古國遭逢新舊交替的大變動時代,既中有內憂外患的創痛國又有新潮激蕩的感靈奮。
  • 紅頂商人胡雪巖為何會有「胡大善人」這一稱號?
    胡雪巖 一、胡雪巖是誰? 胡雪巖,赫赫有名,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巖憑藉其不凡的商業才能,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阜康」錢莊分號,被稱為「活財神」。在杭州創立了「胡慶餘堂」中藥店,制「避瘟丹」、「行軍散」、「八寶丹」供軍民之需,藥店傳承至今,贏得「江南藥王」之美譽。後面官至二品,賞穿黃馬褂,成為「紅頂商人」,因此人皆云:「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
  • 紅頂商人胡雪巖:生財有道的好手,還有個難以啟齒的癖好
    戰國時有猗頓西河速富的故事,自古商人便為「經商有道」傷神費力,而當事業開始發展起來也是極為迅速的,《史記集解》云:「十年之間,其息不可計,貲擬王公,馳名天下。」說到經商,一定會提起晚清著名的商人胡雪巖,他是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商界的地位可以說是「商界中的曾國藩」。
  • 紅頂商人被「脫帽」的背後是什麼?
    原標題:紅頂商人被「脫帽」的背後是什麼?  戴著政府的帽子,拿著企業的票子,屢被禁止的「紅頂商人」,仍在編制內外自由遊走—最新數據顯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共排查出黨政幹部在企業兼職近8萬人次,完成清理約5.5萬人次。
  • 紅頂商人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後代勿近白虎,白虎是什麼?
    胡雪巖於1923年出生於安徽,小時候的名字叫順官,是近代著名的徽商。可謂是一個在亂世中還能白手起家,最後成為清朝富豪的典型代表,後來胡雪巖也被人們冠上紅頂商人的標籤。
  • 「紅頂商人」胡雪巖:從放牛娃蛻變成清朝首富,他是怎麼崛起的?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偉大的商人。一位是「散盡千金還復來」的商家老祖陶朱公——範蠡,另一位則是近代赫赫有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前者相隔時間太遠,無從學起。 於是,後者成了經商之人必學的典範。
  • 紅頂商人胡雪巖:半生行商富甲天下,依舊逃不出權位之爭
    胡雪巖沒有任何家世背景,白手起家,用30年時間成為了晚清時期的中國首富,並且頭戴紅珊瑚,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的人生經歷,堪稱近代史中的商業傳奇。民間流傳著一句話「 從商要學胡雪巖」,這是對於胡雪巖生平最大的肯定,而他的發家故事,要從另一個人說起。
  • 紅頂商人胡雪巖:4句名言說透經商之道,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在《紅頂商人胡雪巖全傳》一書中,寫到:要懂得散財。胡雪巖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疏財,他的財富和他的做人做事都有其道,以散財為基礎,來建議一個良好的聲譽和龐大的關係網。當你學會散財,你會發現你得到的,永遠比給出的要多得多。
  • 紅頂商人胡雪巖後代200餘人,遍布多個國家,為何很少選擇經商?
    提到我國古代著名的商人,或許人們最先想到的會是被後世尊為「商聖」的範蠡、靠風險投資成為秦國相邦的呂不韋,或是元末靠海外貿易累積巨額財富的大富商沈萬三等。不過,要說真正在官、商兩道上左右逢源,既精通經商又熟知為官之道的,還得說是清代的「紅頂商人」胡雪巖。
  • 紅頂商人胡雪巖-第九集
    各位書友大家好,歡迎繼續來到半畝塘讀書會做客,今天我們繼續來說胡雪巖,昨天我們講完了他的衰落,非常的殘酷,他這一輩子,窮了20年,富了40年,其中上升了30年,巔峰了10年,最後失去一切的一切,只用了3年。偌大的一個財富帝國3年就崩潰了。那麼胡雪巖這個人該如何評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