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讀紅頂商人胡雪巖經商之道,害慘了無數中國人

2020-12-20 三農傳人

胡雪巖的成功經商之道,一直以來都受人追捧,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很多人為了學習經商的方法,都把胡雪巖捧為金山的重要導師,從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紅頂商人胡雪巖確實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現代人對胡雪巖的了解和他經商之道誤讀甚多,也害慘了無數中國人。

胡雪巖的成功確實是一個傳奇,在他那個年代,他用他特有的方式獲得了許多的資源,特別是政治上的資源,為自己經商提供許多便利,通過不平等的競爭手段,實現了他的商業目標。

幾乎很多人都簡單地把胡雪巖成功的秘訣,歸結為官商勾結,這其實是一種誤讀,儘管胡雪巖有這樣的行為,甚至他在這方面所做的比較前衛,但這並不是他的全部成功道理,可惜現代人只看到了官商勾結這一點,並在經商路上廣泛運用這一手段,結果讓自己身敗名裂,也賺不到錢。

最重要的原因是時代背景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晚清時期的紅頂山的胡雪巖,在那個時代具有極優勢的時代背景,因而在那個年代裡,就能夠出現像胡雪巖這種方式,獲得成功的優秀商人。但現在客觀條件已經完全不一樣,時代已經發生了改變,再使用這種舊的方式,想要獲得成功的商業利益,顯得越來越艱難,風險也越來越大。

可以說 人們對胡雪巖經商之道的誤讀,也敗壞了中國整個商業體系的道德情操,拉低了道德底線,出現了大量的官商勾結和腐腐敗現象,害慘了無數中國人。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提醒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胡雪巖是清代的紅頂商人呢?
    終其一生,他以『仁』、『義』經商,對當今的商人仍有借鑑意義。為什麼說胡雪巖是「紅頂商人」呢,這就要從他和左宗棠合作開始說起了,他是一個商人和左宗棠合作,當然是為了賺錢。胡雪巖託人找關係終於有一次拜見左宗棠的機會,他帶去的見面禮便是十萬兩現銀,「報效軍中」。
  • 紅頂商人胡雪巖:4句名言說透經商之道,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則靠的就是這4句經商之道,落魄之人一樣能出人頭地。1.財不散,則不聚。不會散財就不會聚財。窮人之所以窮則是不滿足眼前的處境,不甘心,想改變成為富人,但不捨得丟棄,導致越來越窮。在《紅頂商人胡雪巖全傳》一書中,寫到:要懂得散財。胡雪巖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疏財,他的財富和他的做人做事都有其道,以散財為基礎,來建議一個良好的聲譽和龐大的關係網。當你學會散財,你會發現你得到的,永遠比給出的要多得多。
  • 「紅頂商人」胡雪巖改變了當時商人的地位了嗎?
    我覺得,紅頂商人胡雪巖沒有改變商人的地位。「商人」這個稱呼的來歷,與商朝密不可分。在商朝出現後,人們除了從事各種種植糧食和飼養家禽、家畜之外,有一些還從事著釀酒、建房、織布、銅器製作,甚至造車、造船等手工行業。
  • 人物丨紅頂商人胡雪巖的寬恕之道
    清朝著名紅頂商人胡雪巖一生叱吒商場和官場,其經營之道自有其獨到之處。胡雪巖曾與友人龐二合作經營洋莊,他們的下屬、掌柜朱福年卻暗地裡私吞公款。龐二知道這件事後,十分氣憤,對胡雪巖說一定要清查朱福年的問題,並狠狠整治他,將他掃地出門。
  • 紅頂商人胡雪巖後代200餘人,遍布多個國家,為何很少選擇經商?
    提到我國古代著名的商人,或許人們最先想到的會是被後世尊為「商聖」的範蠡、靠風險投資成為秦國相邦的呂不韋,或是元末靠海外貿易累積巨額財富的大富商沈萬三等。不過,要說真正在官、商兩道上左右逢源,既精通經商又熟知為官之道的,還得說是清代的「紅頂商人」胡雪巖。
  • 紅頂商人胡雪巖為何失敗?除了「樹大招風」外,還有這一不齒嗜好
    今非昔比,但是古代確實有一位令人羨慕的商人,在職場上,他左右逢源;在官場上,他春風得意;在情場上,他更是遊刃有餘,可謂是當之無愧的一位「情場老將」。這位著名的商人便是紅頂商人胡雪巖。01古人云:「食色性也。」喜歡美好的事物是人之常態,紅頂商人胡雪巖也不例外。
  • 紅頂商人胡雪巖,臨終前叮囑子孫「勿近白虎」,白虎是什麼?
    不過,胡雪巖這位紅頂商人臨終前,卻對子孫說出「勿近白虎」這四個字,其中的「白虎」到底是什麼? 王有齡也沒辜負胡雪巖之所託,沒過三年,他便回到杭州擔任當地知府。彼時,胡雪巖與王有齡結為生死之交的兄弟。 後又得到王有齡扶持,胡雪巖在杭州開了一家錢莊。 憑藉著聰明能幹,還有深諳其中之道,胡雪巖很快便在各地開設分店。
  • 紅頂商人胡雪巖:生財有道的好手,還有個難以啟齒的癖好
    戰國時有猗頓西河速富的故事,自古商人便為「經商有道」傷神費力,而當事業開始發展起來也是極為迅速的,《史記集解》云:「十年之間,其息不可計,貲擬王公,馳名天下。」說到經商,一定會提起晚清著名的商人胡雪巖,他是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商界的地位可以說是「商界中的曾國藩」。
  • 紅頂商人胡雪巖:半生行商富甲天下,依舊逃不出權位之爭
    胡雪巖沒有任何家世背景,白手起家,用30年時間成為了晚清時期的中國首富,並且頭戴紅珊瑚,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的人生經歷,堪稱近代史中的商業傳奇。民間流傳著一句話「 從商要學胡雪巖」,這是對於胡雪巖生平最大的肯定,而他的發家故事,要從另一個人說起。
  • 紅頂商人胡雪巖為何會有「胡大善人」這一稱號?
    胡雪巖 一、胡雪巖是誰? 胡雪巖,赫赫有名,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巖憑藉其不凡的商業才能,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阜康」錢莊分號,被稱為「活財神」。在杭州創立了「胡慶餘堂」中藥店,制「避瘟丹」、「行軍散」、「八寶丹」供軍民之需,藥店傳承至今,贏得「江南藥王」之美譽。後面官至二品,賞穿黃馬褂,成為「紅頂商人」,因此人皆云:「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
  • 「紅頂商人」胡雪巖:從放牛娃蛻變成清朝首富,他是怎麼崛起的?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偉大的商人。一位是「散盡千金還復來」的商家老祖陶朱公——範蠡,另一位則是近代赫赫有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前者相隔時間太遠,無從學起。 於是,後者成了經商之人必學的典範。
  • 輸得起的贏家:「紅頂商人」胡雪巖《胡雪巖的人生經營課》第2講
    內容簡介胡雪巖一生的是非功過褒貶不一,本書只剖析他人生經營之道。胡雪巖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他善於用人,以長取人,不求完人。他說一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這樣的本事也最終成為他成功的最大砝碼。
  • 紅頂商人胡雪巖,死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是什麼意思?
    」 那是1762年,乾隆第三次下江南,在揚州他召見了十位徽商的代表,為了表達他們對南巡的大力資助,乾隆特下恩旨賜給眾人官爵,這對地位低下的商人來說是無上的榮光(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
  • 紅頂商人胡雪巖:商亦有道,亦不外乎人道!
    胡雪巖,從一個家徒四壁的窮小子到商業巨賈,可謂一段傳奇。他也被奉為商聖,後人不斷研究他的經商之道,以期從他的經歷和經商之道中汲取營養,成就自己的事業。不可否認,胡雪巖的經歷以及成就的確值得後人的研究,但是細微之處方見大道,為商先為人,這才成就後來的胡雪巖。
  • 紅頂商人胡雪巖和盛宣懷這兩隻白手套的商業諜戰
    秦國一統六合後,中土的商人就失去了相對獨立性,要當商人,沒有紅頂是不行的,沒有權力豢養,也是行不通的。無論是造幣鑄錢的鄧通,還是富可敵國的沈萬三,一紙詔令,既可以從不名一文到榮華富貴,也可以從腰纏萬貫到傾家蕩產。人生境遇反差之大,都在龍椅上的那位主子一念之間。
  • 紅頂商人胡雪巖:人這一輩子,永遠不能碰的3條紅線,是什麼呢?
    胡雪巖和曾國藩都是晚清時代的重要人物,一個是政界大佬,一個商界第一。所以有人評價說:為官要學曾國藩,經商當學胡雪巖。 然而不同的是,曾國藩晚年時功成身退,頤養天年;胡雪巖卻身陷囹圄,一夜之間萬貫家財破產殆盡,他本人也鬱鬱而終,帶著遺憾離開人世。
  • 紅頂商人胡雪巖:從學徒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傾家蕩產只花了9天
    胡雪巖這個人可以說影響了中國一代企業家,人們常說「做官要學曾國藩,從商要學胡雪巖」。他在鼎盛時期可以說富可敵國,生意遍天下。他是聲名顯赫的紅頂商人,是一代商界傳奇。之所以胡雪巖如此備受推崇,不是因為他獲得財富,而是他的經商頭腦,給到我們現代的生意人很有啟發,但他的晚年卻非常悲慘,成為官場鬥爭的犧牲品。那麼接下來咱們就一起來看看,胡雪巖到底是如何從一個小夥計通過30年的經營成為富可敵國的大清首富,又是如何在短短九天的時間裡傾家蕩產的。
  • 紅頂商人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後代勿近白虎,白虎是什麼?
    胡雪巖於1923年出生於安徽,小時候的名字叫順官,是近代著名的徽商。可謂是一個在亂世中還能白手起家,最後成為清朝富豪的典型代表,後來胡雪巖也被人們冠上紅頂商人的標籤。
  • 胡雪巖透露:在經商處世上,需要牢記這4個原則,早晚會發大財!
    相信有人會說那可多了去了,一隻手也數不過來吧,例如,範蠡,呂不韋,沈萬三,和珅等,說到這裡,大家可能猜到我今天要說點什麼了吧,對,就是要說一位曾經富甲一方的人,他就是胡雪巖。說到胡雪巖,相信大家並不陌生,清朝時期大名鼎鼎的紅頂商人,中興之時一手握錢,一手握錢,他因財富而成名,卻因權利而落敗。
  • 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死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13歲這一年,胡雪巖拾到了金銀包裹,而母親的教導讓他選擇了等待失主,也因此他得到了第一份正式的工作——「蔣家糧行」學徒,也就是那位失主的店鋪。此後,胡雪巖似乎擁有商業專研的能力和心勁,進賤賣貴、製造差價,為蔣家糧行添了不少進帳。而蔣先生也念著胡雪巖的好,給他推薦了更好的火腿店學徒工作,此後更是謀得了一份錢莊學徒工作,一幹就是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