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紅頂商人被「脫帽」的背後是什麼?
戴著政府的帽子,拿著企業的票子,屢被禁止的「紅頂商人」,仍在編制內外自由遊走—最新數據顯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共排查出黨政幹部在企業兼職近8萬人次,完成清理約5.5萬人次。(9月27日新華網)
謂「紅頂商人」就是戴著紅帽子的商人,就是和政府官員勾結在一起「互惠互利」的商人,這樣的商人歷史上很多,最著名的當屬胡光墉,也就是胡雪巖。他是中國晚清第一大豪商,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胡雪巖的資產就已達2000萬銀兩以上,田地萬畝。他被慈禧太后賜予二品頂戴、賞黃馬褂、準紫禁城騎馬殊榮的商人。1884年胡雪巖受洋商排擠破產。
「紅頂商人」是「相互依賴的政商關係」下的產物。幾乎每一個擁有豐厚利潤的所謂「老字號」企業的背後,都有一個或者一群官員的身影若隱若現。直到今天,相互依賴的政商關係依舊是顯著的贏利模式之一。我們可以看到,在每一個倒下的腐敗官員的背後,幾乎都會看見企業主和老闆的影子。現代的「紅頂商人」這邊從政、那邊從商,看似長袖善舞,兩不耽誤,實際則是誤國誤民。
「紅頂商人」既是「裁判員」,制定有關政策,從宏觀上指導和解決有關問題,又參與經營,兼職「運動員」,企業可以利用其官員身份和權力獲得「保護傘」,使企業在行政的幹預下「紅紅火火」。而官員本人則可以利用「老總」的身份坐享其他官員所享受不到的豐厚利益,甚至逃避法律和政策對官員的監督管理,成為官員濫用權力、貪汙腐化、錢權交易的溫床和土壤。同時,這種「裁判員」與「運動員」的兼職現象使執法部門無所適從,難以管理,工商部門如何去管理一個兼職廠長的縣委書記?更重要的是「紅頂商人」頭戴「安全帽」,身著「救生衣」,公權私化,在自己從事的經營活動中,與同行業的競爭有著無可比擬的政策資源、資本資源、服務資源甚至是司法資源上的優勢,嚴重破壞了企業的法人結構和市場經濟運行秩序,是市場規則下的最大不公,惡化了市場生態環境。
地方政府不惜屢屢違反中央禁令讓私營企業主擔任黨政機關領導職務,當然不會沒有理由。明的是為了吸引投資和獎勵納稅大戶,暗的則有可能是部分地方官員對一貫支持自己的各位「老闆」的酬謝。而私營企業主之所以對兼任黨政機關領導職務如此感興趣,看中的自然是這些「官帽」背後代表的權力。有一張印有官銜的名片和一輛掛著政府公車牌照的轎車,在生意場上當然能方便許多。而資本和權力的結合無疑會帶來更多的收益。官商勾結從古到今一向是大忌,「紅頂商人」正是官商勾結的最壞實例。有錢就能當官不僅破壞了正常的幹部選拔任用機制,敗壞了社會風氣,也使官商勾結、權錢交易變得更為肆無忌憚。「紅頂商人」的出現也意味著原本較為公平的商業競爭已經變味,守法經營的正當商人在資源、市場準入等多方面將處於更為不利的地位。要讓「紅頂商人」脫下官服,光靠媒體的輿論監督顯然遠遠不夠。事實上,很多私營企業主擔任黨政機關領導職務的事件被曝光後,當地往往只是下個文件免職了事,而對違反幹部考察和任用基本程序的相關領導卻並無任何處罰措施。如果這樣,恐怕「紅頂商人」還不會很快從中國官場上消失。
(來源:中國江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