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頂商人被「脫帽」的背後是什麼?

2020-12-20 人民網

原標題:紅頂商人被「脫帽」的背後是什麼?

  戴著政府的帽子,拿著企業的票子,屢被禁止的「紅頂商人」,仍在編制內外自由遊走—最新數據顯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共排查出黨政幹部在企業兼職近8萬人次,完成清理約5.5萬人次。(9月27日新華網)

  謂「紅頂商人」就是戴著紅帽子的商人,就是和政府官員勾結在一起「互惠互利」的商人,這樣的商人歷史上很多,最著名的當屬胡光墉,也就是胡雪巖。他是中國晚清第一大豪商,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胡雪巖的資產就已達2000萬銀兩以上,田地萬畝。他被慈禧太后賜予二品頂戴、賞黃馬褂、準紫禁城騎馬殊榮的商人。1884年胡雪巖受洋商排擠破產。

  「紅頂商人」是「相互依賴的政商關係」下的產物。幾乎每一個擁有豐厚利潤的所謂「老字號」企業的背後,都有一個或者一群官員的身影若隱若現。直到今天,相互依賴的政商關係依舊是顯著的贏利模式之一。我們可以看到,在每一個倒下的腐敗官員的背後,幾乎都會看見企業主和老闆的影子。現代的「紅頂商人」這邊從政、那邊從商,看似長袖善舞,兩不耽誤,實際則是誤國誤民。

  「紅頂商人」既是「裁判員」,制定有關政策,從宏觀上指導和解決有關問題,又參與經營,兼職「運動員」,企業可以利用其官員身份和權力獲得「保護傘」,使企業在行政的幹預下「紅紅火火」。而官員本人則可以利用「老總」的身份坐享其他官員所享受不到的豐厚利益,甚至逃避法律和政策對官員的監督管理,成為官員濫用權力、貪汙腐化、錢權交易的溫床和土壤。同時,這種「裁判員」與「運動員」的兼職現象使執法部門無所適從,難以管理,工商部門如何去管理一個兼職廠長的縣委書記?更重要的是「紅頂商人」頭戴「安全帽」,身著「救生衣」,公權私化,在自己從事的經營活動中,與同行業的競爭有著無可比擬的政策資源、資本資源、服務資源甚至是司法資源上的優勢,嚴重破壞了企業的法人結構和市場經濟運行秩序,是市場規則下的最大不公,惡化了市場生態環境。

  地方政府不惜屢屢違反中央禁令讓私營企業主擔任黨政機關領導職務,當然不會沒有理由。明的是為了吸引投資和獎勵納稅大戶,暗的則有可能是部分地方官員對一貫支持自己的各位「老闆」的酬謝。而私營企業主之所以對兼任黨政機關領導職務如此感興趣,看中的自然是這些「官帽」背後代表的權力。有一張印有官銜的名片和一輛掛著政府公車牌照的轎車,在生意場上當然能方便許多。而資本和權力的結合無疑會帶來更多的收益。官商勾結從古到今一向是大忌,「紅頂商人」正是官商勾結的最壞實例。有錢就能當官不僅破壞了正常的幹部選拔任用機制,敗壞了社會風氣,也使官商勾結、權錢交易變得更為肆無忌憚。「紅頂商人」的出現也意味著原本較為公平的商業競爭已經變味,守法經營的正當商人在資源、市場準入等多方面將處於更為不利的地位。要讓「紅頂商人」脫下官服,光靠媒體的輿論監督顯然遠遠不夠。事實上,很多私營企業主擔任黨政機關領導職務的事件被曝光後,當地往往只是下個文件免職了事,而對違反幹部考察和任用基本程序的相關領導卻並無任何處罰措施。如果這樣,恐怕「紅頂商人」還不會很快從中國官場上消失。

(來源:中國江蘇網)

相關焦點

  • 「紅頂商人」胡雪巖改變了當時商人的地位了嗎?
    我覺得,紅頂商人胡雪巖沒有改變商人的地位。「商人」這個稱呼的來歷,與商朝密不可分。在商朝出現後,人們除了從事各種種植糧食和飼養家禽、家畜之外,有一些還從事著釀酒、建房、織布、銅器製作,甚至造車、造船等手工行業。
  • 為什麼說胡雪巖是清代的紅頂商人呢?
    我想大家看見這個題目也是心中有很多問號,為什麼說胡雪巖是紅頂商人呢?小艾心中也是很疑惑,所以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胡雪巖。胡雪巖終其一生,他以『仁』、『義』經商,對當今的商人仍有借鑑意義。為什麼說胡雪巖是「紅頂商人」呢,這就要從他和左宗棠合作開始說起了,他是一個商人和左宗棠合作,當然是為了賺錢。胡雪巖託人找關係終於有一次拜見左宗棠的機會,他帶去的見面禮便是十萬兩現銀,「報效軍中」。
  • 紅頂商人胡雪巖,臨終前叮囑子孫「勿近白虎」,白虎是什麼?
    若提起中國近代最有名的商人是誰?徽商胡雪巖,必定榜上有名。 胡雪巖出生於安徽績溪,幼年時期,家中十分貧困,胡雪巖只得幫人放牛貼補家用。 可這樣一位「鄉下佬」,卻能將錢莊生意打理得如日中天,還和左宗棠、李鴻章等封疆大吏發生交集。
  • 周海江:民企加強黨建不可類比紅頂商人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7日訊(記者 梁夢晚)紅豆集團是首創黨建工作標準的民企,有人是對此不以為然,認為企業不能離政黨太近否則會像當年的紅頂商人一樣對此十八大代表、紅豆集團黨委書記、總裁周海江做客「中經在線訪談——對話黨代表」欄目時表示,民營企業加強黨建,跟紅頂商人不可類比的。 >>>點擊進入訪談專題周海江表示,良好的政商關係,是有利於企業發展的。
  • 公務員條例難管離任官 帶薪下海催生新紅頂商人
    今年初,各地相繼大規模清理集權力、財力於一身的「紅頂商人」,但同時,鼓勵幹部「帶薪下海」、「停薪留職下海」也形成了一股熱潮。吳肖根、徐裕年早已不是官員,但案卷顯示,昔日的權力卻是他們發財致富,同時也是犯罪的關鍵所在。   公務員帶薪下海是否有違「黨政幹部不得在經濟實體中兼職」的禁令,與下崗工人比,公務員憑什麼還擁有經商特權,帶薪下海與「紅頂商人」有何區別?
  • 人物丨紅頂商人胡雪巖的寬恕之道
    清朝著名紅頂商人胡雪巖一生叱吒商場和官場,其經營之道自有其獨到之處。胡雪巖曾與友人龐二合作經營洋莊,他們的下屬、掌柜朱福年卻暗地裡私吞公款。龐二知道這件事後,十分氣憤,對胡雪巖說一定要清查朱福年的問題,並狠狠整治他,將他掃地出門。
  • 他是紅頂商人,他也是階下囚,為何失敗?原因心酸
    他是紅頂商人,他也是階下囚,為何失敗?原因心酸胡雪巖,出生於安徽,13歲起便移居杭州。他是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政治家,也是徽商的代表人物。商人的社會地位制約了胡雪巖的發展。中國歷來不是一個重商的社會,而是個重官的社會。封建政府給予了商人種種限制。胡雪巖雖聰明一世,與官場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卻因為不諳官理、剛愎自用、不懂變通而成為左宗棠與李鴻章政治鬥爭的 "犧牲品",成為李鴻章 "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犧牲者,實在令人為之扼腕嘆惜。
  • 紅頂商人胡雪巖為何失敗?除了「樹大招風」外,還有這一不齒嗜好
    今非昔比,但是古代確實有一位令人羨慕的商人,在職場上,他左右逢源;在官場上,他春風得意;在情場上,他更是遊刃有餘,可謂是當之無愧的一位「情場老將」。這位著名的商人便是紅頂商人胡雪巖。01古人云:「食色性也。」喜歡美好的事物是人之常態,紅頂商人胡雪巖也不例外。
  • 百年「紅頂商人」遊走臺灣政壇
    辜家是臺灣五大家族之一,有「臺灣第一世家」之稱,百年來遊走於島內政壇各大勢力之間,歷經日本殖民統治及國民黨、民進黨時期而屹立不倒,號稱「永遠的紅頂商人」,沒想到一朝搭上扁家的「賊船」,不僅家族傳人對簿公堂,整個家族也面臨著巨大危機。提起臺灣辜家,人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當年「汪辜會談」兩人握手時那一瞬間,已經被永遠定格在兩岸交流的歷史中。
  • 紅頂商人胡雪巖,死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是什麼意思?
    」 那是1762年,乾隆第三次下江南,在揚州他召見了十位徽商的代表,為了表達他們對南巡的大力資助,乾隆特下恩旨賜給眾人官爵,這對地位低下的商人來說是無上的榮光(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
  • 紅頂商人胡雪巖:4句名言說透經商之道,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在《紅頂商人胡雪巖全傳》一書中,寫到:要懂得散財。胡雪巖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疏財,他的財富和他的做人做事都有其道,以散財為基礎,來建議一個良好的聲譽和龐大的關係網。當你學會散財,你會發現你得到的,永遠比給出的要多得多。
  • 紅頂商人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後代勿近白虎,白虎是什麼?
    「勿近白虎」,這句話是胡雪巖臨終前囑咐自己子孫後代的,那為什麼晚清富豪臨終前要囑咐這麼一句話,白虎究竟又是什麼呢? 胡雪巖是誰?
  • 紅頂商人胡雪巖「成也官家,敗也官家」
    公元1823年9月29號的安徽績溪,績溪屬於古徽州六縣之一,是徽文化的核心地區之一,被後人譽為商聖的晚清著名商人胡雪巖就出生在這裡。胡雪巖從小家境貧寒,在13歲時便出門闖蕩。兩年後,新疆順利收復,慈禧太后親賜胡雪巖二品頂戴,官封布政使,賞穿黃馬褂,胡雪巖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資產就高達三千萬兩白銀,名下土地多達一萬多畝,成為了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要知道,晚清時期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就三千萬兩白銀。後來這樣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卻在短短數日之內倒塌,這其中又發生了什麼呢?原因是:晚清時期,江浙一帶的蠶絲是清政府處主要出口業務之一。
  • 紅頂商人胡雪巖和盛宣懷這兩隻白手套的商業諜戰
    秦國一統六合後,中土的商人就失去了相對獨立性,要當商人,沒有紅頂是不行的,沒有權力豢養,也是行不通的。無論是造幣鑄錢的鄧通,還是富可敵國的沈萬三,一紙詔令,既可以從不名一文到榮華富貴,也可以從腰纏萬貫到傾家蕩產。人生境遇反差之大,都在龍椅上的那位主子一念之間。
  • 200年前紅頂商人胡雪巖鎮宅用靈璧石,此靈璧石現仍擺放在其故居!
    胡雪巖(1823-1885),小名順官,後名光塘,安徽績溪人,清末紅頂商人,胡慶餘堂創始人。胡雪巖正是在這樣一個希望和優患並存、機遇與挑戰同在的時代變革關,把機遇,變成一代巨賈,並由商而官成為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他無疑是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興起時期的傑出代表之一。
  • 大清一紅頂商人,花30萬買官,不料沒當一年官,清朝亡國了
    我們來講講清末的一個紅頂商人,他花了三十萬大洋,買了個官當,可是當官還沒到一年,大清就滅亡了。這個賣官鬻爵的人是誰呢?他就是清朝的內閣總理大臣奕劻,他成為內閣總理大臣,是清朝末期攝政王載灃的安排,載灃希望他能夠重新組建內閣。可是,奕劻不是這麼想的,他認為,讓我當內閣總理大臣,我撈錢的機會來了。
  • 紅頂商人胡雪巖後代200餘人,遍布多個國家,為何很少選擇經商?
    提到我國古代著名的商人,或許人們最先想到的會是被後世尊為「商聖」的範蠡、靠風險投資成為秦國相邦的呂不韋,或是元末靠海外貿易累積巨額財富的大富商沈萬三等。不過,要說真正在官、商兩道上左右逢源,既精通經商又熟知為官之道的,還得說是清代的「紅頂商人」胡雪巖。
  • 誤讀紅頂商人胡雪巖經商之道,害慘了無數中國人
    胡雪巖的成功經商之道,一直以來都受人追捧,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很多人為了學習經商的方法,都把胡雪巖捧為金山的重要導師,從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紅頂商人胡雪巖確實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現代人對胡雪巖的了解和他經商之道誤讀甚多,也害慘了無數中國人。
  • 紅頂商人胡雪巖為何會有「胡大善人」這一稱號?
    胡雪巖,赫赫有名,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巖憑藉其不凡的商業才能,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阜康」錢莊分號,被稱為「活財神」。在杭州創立了「胡慶餘堂」中藥店,制「避瘟丹」、「行軍散」、「八寶丹」供軍民之需,藥店傳承至今,贏得「江南藥王」之美譽。
  • 紅頂商人胡雪巖:人這一輩子,永遠不能碰的3條紅線,是什麼呢?
    提起胡雪巖,你會想到什麼? 左宗棠時期的阜康錢莊到達了鼎盛時期,胡雪巖亦被稱為首富,帶紅頂戴,賞穿黃馬褂,官居二品,被稱為紅頂商人。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胡雪巖成功於靠山,敗也敗在靠山。 後來,左宗棠年老體衰逐漸失勢,李鴻章得勢獨攬大權,制定了「倒左必先倒胡」的戰略方針。於是,胡雪巖成了兩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