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浦行進在教育現代化大道上
教育是國之大計。青浦作為「上海之門」,要具備體現教育品牌的影響力,構建更為完善的教育體系,讓青浦學子在國際舞臺上更具競爭力。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目前,青浦教育系統有8000多位老師、8萬多名學生。今年7月發布的《打造更高質量教育服務品牌加快推進青浦教育現代化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中提出,到2035年,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教育現代化,建成與時代發展相適應、同「上海的門戶城市、長三角的示範城市和面向全球的國際城市」相匹配的優質教育,湧現一批品牌化、標杆式學校和教育領軍人物,成為體系完備、優質均衡、高效公平、更具顯示度和影響力的教育新高地,為教育現代化建設提供青浦經驗。
青浦實驗持續跟進
以「培養教育家,杜絕教書匠」為目標,青浦區選優建強教師隊伍,守好課堂教學的主陣地,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為學生指點迷津,引領人生航向。
上世紀70年代末,上海青浦數學教學從全市最低水平起步,通過數學教學改革率先摸索出一條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不到10年,青浦數學教學質量從全市最低點上升到全市前列……「青浦實驗」走過40年,直至去年5月,青浦再次對全區八年級學生測試結果顯示:學生高階思維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有明顯進步。首屆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教科院原副院長、「青浦實驗」的開創者顧泠沅主持的3次大樣本能力測試、80餘萬個標準數據的背後,是他堅持了40年的教學求索,170多本日記中記載了他對教學的觀察與思考。
「行動計劃」大力繼承和發展「青浦實驗」,緊緊抓住課堂教學、教師成長兩大關鍵,從社會實際、師生實際、教學實際再出發,持續推進導向深度學習的課堂變革,著力強化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經驗改進,系統構建教研修一體的教師培訓體系,並不斷擴大經驗輻射範圍,培養一批教育領軍人物,讓「青浦實驗」永葆時代性、紮根性和持久性,始終保持代表青浦教育核心力的「金字招牌」。
青浦區實驗中學因為有著「實驗」二字,與「青浦實驗」相伴相長。特級校長、特級教師、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明自師範學校畢業後,便紮根青浦區實驗中學,他也是「青浦實驗」的參與者和經歷者,可以說,他的個人成長與青浦教育發展密不可分。「對學生充滿愛心,是開始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前提。把培養孩子當做責任,為他們創造學習條件。」劉明說,很多學生都是因為喜歡教師而後對一門課有興趣,而要讓教師被喜歡,就要在課上、課後切身體現教師的關愛。如何站在學生立場,從學生輕負擔、教學高效益的角度,將「教」的課堂轉變成「學」的學堂?青浦區實驗中學教師在他帶領下,自編自創非常實用的《學程手冊》。教育實踐中,他鼓勵教師在磨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五過程中下功夫。
2019年上海市中小學最美校長、上海教育系統三八紅旗手、青浦區第一中學校長冷彩花以課改引領,實踐教育教學創新。她帶領教師以學校為研究之所,以教師為研究主題,以行動研究為主要方式,將教學實踐過程變成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過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者、研究者。順應青浦區新時期發展的功能定位,發揮青浦生態優勢,她充分挖掘和利用「綠色青浦」的生態優勢,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生態素養」特色育人目標體系,形成了多維度、漸進式的「生態素養」特色育人課程體系。目前青浦一中被評為上海市特色高中項目學校。
為了彌補遠郊學校高端資源缺乏的短板,上海市「五一」獎章獲得者、朱家角中學校長蔣偉勇聚合資源,與上海外國語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委託上海外國語大學對英語教師進行培訓,促進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朱家角中學已成為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實踐基地,在長期教育教學中,他探討不同學科的教育方法,用心構建學校的課程體系,努力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著力推動「大課堂」建設。在夯實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的基礎上,他大力開發開放型和實踐型課程,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如邀請院士、學者走進「春暉大講堂」,開拓學生眼界。
全國優秀教師、青浦區教師進修學院課程教學研修中心主任、正高級教師、英語特級教師陸躍勤在青浦高級中學任教30年,曾14次擔任畢業班教學。她紮根課堂,投身課改,致力於教學設計的實踐研究。由她首創的「高三主題式複習模式」以「激活梳理、靈活操作、綜合運用」的教學流程突破複習教學中瓶頸問題。「站上三尺講臺容易,而在講臺上要站穩當、站出彩,靠的是不斷地汲取養分、不斷地修煉自己,不斷地挑戰自我。」陸躍勤說,教學相長,站上講臺就要學會聆聽學生、博採眾長。一名教師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理論與實踐就如人的兩條腿,缺一不可,不可失衡,只有兩者協同發展才能走得又遠又穩。教師的成長中要善於聆聽學生的聲音,或許有時會有些「刺耳」,但只要教師善於捕捉到有價值的信息並加以利用,一定會有意外收穫。
「上善」育人貫穿始終
「行動計劃」中提出,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倡導並踐行「綠色青浦上善之城」城市精神,充分挖掘青浦「江南文化」「紅色文化」以及「上海之源」「上海之門」的核心價值和育人內涵,打造「上善」系列課程,加快構建基於德智體美勞一體化發展,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校內外協同育人體系,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錘鍊道德品質、增強綜合素質、促進身心健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培育新時代「上善」青浦人。
好的教育必須以學生終身發展為目標。2019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上海宋慶齡學校校長、宋慶齡幼兒園名譽園長封莉容帶領老師們探索「因人而異的教育」,踐行「把最寶貴的給予兒童」的教育思想。曾有人問封莉容,怎樣理解「把最寶貴的給予兒童」,她回答,就是要把內心的愛和美好傳遞給每個在幼兒園和學校學習的孩子。這種愛是對孩子天性的尊重和愛護。
黃玉峰古稀之年來到青浦擔任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根據自身50多年從教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人生教育、君子養成」的教育理念。儘管70多歲高齡,他仍帶領師生開展「越州行」,一路上或冒著炎炎酷暑、或面對狂風暴雨,他總是不厭其煩地給師生們講解楹聯石刻、詩詞碑文,行走徽杭古道等文化學旅。建校短短四年,學生們僅僅通過文化學旅創作的詩詞,已愈兩萬餘首。他以課堂為實驗場所,帶領老師們勤奮進取,逐步摸索到立德樹人的一些實踐要領。
上海市「四有」好教師(教書育人楷模)提名、青浦區輔讀學校校長陳建軍真心誠意教好智障學生。他根據智障學生的實際,確定了以「教育學生學會做人」為目標,以學生的基礎道德教育為核心,狠抓基礎道德和日常行為規範教育,讓好習慣成為每一個智障學生的隱形翅膀,助其起跑,讓其終身受益。從1992年開始,他探索研究特殊兒童發展性評估,先後為2000餘名學生進行認知與生活適應能力評估,總結出一條「低起點、小步子、多循環、重反覆」的教學策略,並將此融入學校教師的日常教學實踐,使每一個智障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上海市十佳班主任、青浦豫英小學郭娟老師善於觀察孩子,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她和孩子們之間有一本「心靈加油站」,每天通過文字進行心與心的對話。孩子們訴說困惑,老師給予方法指導,她始終像母親一樣愛著這些孩子,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為「郭姥姥」。她還重視特色班集體創建,在創建書香特色班級過程中,開展爭獎章、古詩吟誦、閱讀交流會等豐富的活動,活動中跟進評價,班級呈現出濃濃書香味,湧現出了一大批小書迷,獲得「書霸聚集地」獎牌。同時,孩子們也懂得了感恩和責任。臨近畢業,孩子們精心準備,呈現了一場「感恩·溫暖·難忘」的畢業典禮。
「這是一顆珍珠,我要助其放光彩」「青藤攀爬,我願為你搭支架」……如何發現學生的優點,成就他們?在青浦區「春暉獎」班主任工作特別獎獲得者、上海工商信息學校邱洪強老師的眼中,學生們就像一株株青藤,他甘為人梯的支架,助力他們不斷攀爬、超越自我。在班主任崗位上,他堅守了23年,對每一個班級、每一位學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愛和激情。他總是從學生的成長出發,想方設法探尋適合他們的教育,引導他們樹立健康的心態快樂生活,為每一位學生找到合適的發展平臺,讓他們在人生舞臺上綻放光彩。
師德師風長抓不懈
高尚的師德師風是高素質教師隊伍的第一標準。師德師風首先體現在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熱愛上。忠誠就是把教育作為一項畢生的事業去追求,而不是當作一個職業、一個飯碗;熱愛就是要甘於奉獻,甘做人梯,用仁愛之心滋潤學生心田。
「行動計劃」強調,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重要指標,健全師德考核、誠信承諾、監督舉報、失信懲戒機制,探索建立教師師德榮譽等級制度,在教師選聘、課題申報、職稱評審、獎勵表彰等方面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新時代,青浦區將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新思路、新舉措,拓展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效載體,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造就一支忠誠於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讓學生尊重、家長信賴、社會滿意的教師隊伍。
三尺講臺沒有轟轟烈烈,有的只是瑣瑣碎碎、點點滴滴,但每一個細節都可以體現對學生的關愛、對事業的執著。上海市「金愛心獎」、2019年上海市園丁獎、青浦高級中學語文教師張朝陽有著20多年班主任的經歷。她時刻提醒自己:走進學生的心靈,全身心地愛學生。她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努力讓每個學生健康發展,鼓勵學生勵志成才。她常如是概括她的教師生活:伴隨時間一起流逝的是曾經的浮躁與稚嫩,如今沉澱下來的是對教師工作深深的熱愛。
蒸澱小學是青浦最南端的一所學校,校長鄒偉認為,學校雖偏遠,但對教育追求不能放低,作為教育管理者首先應該是在教師境界引導上下功夫。他重視青年教師發展,深入推進師德主題教育。2017學年始,學校連續開展兩屆「幸福教師」評選、尋訪活動,黨支部以「微黨課」的形式組織開展「幸福教師」師德故事交流活動,展現優秀的師德風範,努力培育並弘揚「立德以為師,志行以樹人」的正能量。在他的倡議下,團支部開展了「唯有書香能致遠」等多項青年教師讀書活動,為這所農村小學營造了富有激情、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市園丁獎、青浦區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陳文芳在教育教學辛勤耕耘31年,用愛點燃教育激情。她常說,一個人的愛是有限的,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愛才是無限的。她主張的「反思失當用語」「找尋和自創春風師語」「用微故事、教師承諾宣誓、教學實踐體驗」等活動,讓每一位老師的語言成為情暖學生、傳遞愛心、促進學生思維萌發的春風,這一實踐活動獲得最高人氣。
專業發展相隨相長
一位好校長,就能成就一所好學校。校長思想的高度和深度,決定了學校的發展前景。校長既要懂教育,又要懂管理,既要在教育的一線錘鍊,又要有超越一般教育的管理水平。青浦區積極創設平臺,通過專業課程、交流培訓、結對帶教等方式,加強校長隊伍和後備梯隊培養,使他們成為優秀的教育管理者。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需要不斷積極探索激勵模式,鼓勵老校長發揮新能量,加速後備力量蓬勃成長。
憑什麼辦好學校?憑什麼培養優秀教師?特級校長、青浦區首屆道德模範、清河灣中學校長朱國君在36年間,他走過7個校園,26年裡,他先後擔任了6所學校校長。朱國君說,不是靠待遇、靠獎金,更不是靠批評、靠懲罰,要靠樹立教師的教育理想,激發教師的教育激情。校長要善於發現老師,發展老師。校長應該是高舉旗幟走在前面做教師的引領人,而不是拿著鞭子走在後面做監督人。他注重學習,努力做好思想引領;他注重改革,實現扁平化管理,讓教師自主管理。他把重心轉移到工作5、6年的青年教師為「突破口」,他說,要把青年教師培養好了那是學校的財富,否則就要成為學校的包袱。他制定了青年教師的「五子登科」法,即搭臺子、壓擔子、結對子、開窗子、摘果子,為青年教師創造機遇,不斷開闊視野,讓他們收穫專業成長的自信和幸福。
特級校長、青浦區徐涇幼兒園、徐涇第三幼兒園園長杭愛華在近30年的管理中,將「保護尊重教師、欣賞發展教師」的理念,滲透在管理的全過程中。她說,幼兒園優質的教育質量必須有優秀的教師去創造,優秀教師的培養是園長的關鍵工作。幼兒園每年針對「教師專業發展情況」開展調研,結合《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擬定教師專業研修計劃,完善教師專業發展的制度,不斷激勵每個不同特點、不同基礎、不同發展願景的教師不斷提升專業能力水平。幼兒園雖然地處鄉鎮,但早在2012年就成為上海市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在近三屆的青浦區名優教師數量中,徐涇幼兒園獲得的「名優教師數量和層次」在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
上海市園丁獎、上海市毓秀學校校長周秀芳自2009年擔任校長以來,在學校管理上,她奉行「學生第一,必須教師第一;教師第一,必須行政第一」理念,著力加強師資建設,激勵廣大教師熱愛閱讀、廣聞博覽、兼收並蓄。她設置了「智慧共享10分鐘」「誰來一起茶敘」的項目,充分利用校內教師資源進行校本自培。她帶領老師們考察市內外優秀學校,聆聽教育大家的精彩報告。她提倡「做最好的自己」的育人理念,強調每個孩子都應當是與眾不同的孩子,每個教師應是與眾不同的教師,讓他們在兼收並蓄中成為最好的自己。面對教師團隊,她經常關注差異,積極溝通幹預,有時是熱情的鼓勵肯定,有時是直率的批評提醒,或親自上門,傳遞關愛與溫暖。在她的帶領下,學校先後獲得全國和諧校園先進校、上海市教師發展校等榮譽稱號。
青浦區委書記趙惠琴在區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對標上海門戶城市、長三角示範城市的「雙城」定位,乃至國際城市的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遠的眼光、更優的標準進行謀劃布局,全面提升青浦教育格局。
面向未來,青浦要打造引領長三角、影響全國、面向全球的教育高地,必須牢牢抓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這一基礎工程,把培養名師和教育家作為重要目標,努力為名師和教育家的養成創造更好的條件和環境。要對標「四有」好老師的要求,著力培養一大批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重點圍繞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強化教師能力素養、強化教育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師資隊伍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