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東的登臺。
2017年3月,三家千億房企招商、碧桂園、新城的幸運兒「三千邑」售樓處公開,將彼時還不能稱作板塊的運東拉上了蘇州樓市的展臺。
這樣項目誕生的背景是2016年蘇州樓市土拍的瓜,那一年可能是開發商拿地的熱情最高漲的時刻,高溢價率成家常便飯。
那年5月,新城斥資29.15億拿下運東16、17號兩宗連體地塊,成交樓面價8760元/㎡,溢價率高達111.59%,當時直呼過癮的很多人都不知道運東在哪。
參加售樓處公開的諸多媒體一致印象是:
路程遠,位置很偏,無配套,按照樓面價推算項目或將直接冰凍,就像今天我們看木瀆地王的心態一般。
原因有幾點:
第一,16年10月,政策從天而降,火熱市場直接冰凍,最苦的就是16年拿的高價地。
第二,板塊認知度過低。這是蘇州人都指不出方位的板塊,也是處於吳江人鄙視鏈低端的區域,無論是環境還是配套,哪方面都不行。
第三,當時的購房者的心態跟當下有點相像,沒便宜不會買,而這個樓面價已經達到了周邊二手房的售價。
總之,那時的運東毫無競爭力可言。
一年光景,已是不同。
果不其然,那個片區初期賣的並不理想,甚至說慘澹。
但古話有雲,要想炒熱一個板塊,只要由足夠多的開發商進入即可。
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多達9家房企進入了運東,整個板塊被分為南北兩部分,各5個項目。
運東有了一定的項目基礎,做好了「大火」的準備。有了一定意義上的「人和」,只等天時、地利。
這個天時和地利出現在18年。
18年中旬左右,經過擠壓的需求開始陸續釋放,沉寂多時的市場回暖跡象明顯。園區二手房開始偷偷上揚,整個市場一天一個樣,帶動了整個蘇州的節奏,市場變好是天時。
地利是東環南延,19年2月開通的東環南延,開車20分鐘到達湖東,運東給自己貼上了「園區南」的標籤,目標對準了園區的外溢客戶,這是某種意義上的」地利「。
*關於東環南延。我們曾在今年2月初試運營的第一天做了實測,詳情可以看下面的連結,確實大大縮短了運東和園區的通勤時間。
在這樣的背景下,19年過完年,運東的熱達到了高潮。三千邑變成了搖號盤,片區項目開盤售罄成為常態,板塊熱度到達了巔峰。
靠著園區的擠壓,運東走上了神壇。園區外溢區域,尹山湖水漲船高,甪直當時項目偏少,很自然的將客戶導到了運東。再加上關注度的提升,東環南延的出現,這可能是一個區域從幕後走到臺前最快的板塊。
再看運東,熱度退燒?
然而,運東的情況在今年下半年再次發生了轉變。
之前傳出運東某盤8月開盤,最終去化只有5、6成,但就在2個月前,這個項目還是開盤售罄,從朋友圈看,該項目確實能夠直接落地認購,而這在上半年的運東是不可能存在的。
運東板塊在經歷了上半年的熱銷後,逐步走冷是事實。其中市場環境還是成為了最主要的原因。
724新政後,整個蘇州樓市的熱度都降了下來,不限價的新房以及二手房成交量明顯下滑,運東作為沒有倒掛的區域,熱度自然受到影響。
而從板塊內部來看,不少大面積房源開始面市,總價段的抬升對於以剛需為主的板塊來說,有些勉強。
此外,運東作為園區外溢價格最低的板塊,也受到了挑戰。甪直板塊的崛起,直接與運東形成了競爭,區域內多達6個項目。雖然價格方面,甪直稍高一籌,但其與園區湖東、桑田島直接相連成為了最大優勢。
顯然運東樓市又到了新的輪迴。
未來,運東將如何走?
運東是一個典型的外部驅動區域,自身的配套幾乎可以忽略不記,目前主要仰仗園區外溢。一旦市場環境走弱,在沒有倒掛的前提下新房銷售勢必會受到影響。
運東價值:在於它特殊的區位環境。
從購房者的層面來講,2W的新房放在如今的蘇州還能選哪裡?無非運東、太湖旅遊度假區(胥口)、通安這幾個板塊(過於偏遠的不算),對於剛需來說,根據自己的生活半徑來選擇樓盤,運東有一定的優勢——離園區近。
而從板塊的角度出發,就如上文所提,指望運東自身的發展,還需要非常長非常長的時間,難度極大,但與其緊鄰的太湖新城,作為吳江的CBD核心,未來的發展對於運東來說同樣重要。運東在園區、太湖新城的雙重輻射之下,有自己的機會點。
運東目前一些項目的大面積房源是老大難問題,但無論哪個板塊,正常的市場環境下大面積難銷一直是通病,對於運東這樣的剛需盤塊,總價是購房者考慮的主要因素。從剛需轉型為改善,需要時間的慢慢打磨。
在小編看來,運東未來的機會依然是傍上園區大腿,當然還有太湖新城發展潛力帶動。
信玉堂地產
微信號:szdcwjx
中國地產自媒聯盟成員
博鰲年會唯一獲獎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