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易中天教授在講三國時,說了一句話,我對其印象很深刻是:「成功都是逼出來的」。
但是被逼出來的成功卻又有著環境因素!
被逼出來的成績,一種是被家長和老師逼出來的,另一種是被自己逼出來的。
一般來說,多數初中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上高中也不會太差。當然,還有少部分初中學習成績好,但上了高中卻不行。
1.高中學習成績主要由兩方面決定: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
學習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能力。
學習習慣包括:自律、課前、課上、課後等學習的行為習慣。
較強的學習能力加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成為高中優秀生的必備條件。
2.初中被逼出的中上成績的孩子,想要高中成績好,就看是否符合上面兩方麵條件。
這裡分兩種情況:
一種,初中有些孩子學習能力強,但自律性差,在家長的逼迫下慢慢進入了學習狀態,初中的成績也就上來了。這樣的孩子進入高中,如果在班風好的班級,大概率高中成績也不差。因為,他們具備學習能力,初中在逼迫下一些好的學習習慣也已經養成了,只要不是自甘墮落,成績就不會差。
另一種,有些孩子學習能力不足,最初自律性也差,但在家長逼迫下初中成績提升了。這樣的孩子進入高中,學習成績提升起來會吃力。初中知識相對簡單,對學習能力的要求也不高,多數孩子只有認真學,成績都能明顯提升。
高中無論是知識的深度,還是內容的廣度都比初中提升太多。所以,一些孩子學習再用功,如果學習能力弱,還是會很吃力,成績提升不明顯。
中小學階段,學生們的智力和情商都比較接近,知識與能力要求也相對較低,即便孩子缺乏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家長與老師稍微逼迫一下,還是能夠學會學好的;而到了高中階段,孩子思想和心理逐漸成熟,情感也更加複雜,尤其是所學知識與技能更加深奧,一個不真正用心去認真學習的孩子,是很難取得較好學習成績的!
對於中小學粗淺知識和能力要求,消極逼迫學習,還是有些效果的,到了高中,學習缺乏主動性是肯定學不會、更學不好。中考之所以成為孩子學業道路上的一道分水嶺,就是因為中考前後所學習的知識和能力要求是截然不同的;中考前所學知識與技能,按照教育教學規律,基本上都屬於粗淺部分,在家長和老師的逼迫下,孩子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取得不錯的學習效果,說句不好聽的話,這個時期的學習差不多就是「比著葫蘆畫瓢」;而中考後的學習情況就大相逕庭了,主要取決於孩子自己的主動和積極探索、發現、解決問題,需要個人勤奮與努力歸納、總結、升華認識,說真的吧,高中階段、尤其是普高的學習,就是具有創造性的學習過程!
再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從小養成愛學習、善於學習、和努力學習的好習慣,能夠受益終生。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動力來自哪裡呢?人們的普遍共識就是「學習興趣」;只有喜歡、熱愛、充滿興趣,才會讓孩子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也才能讓孩子學習成績殺出重圍、出類拔萃。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接踵而至了,如何才能讓孩子對學習喜歡、熱愛、充滿興趣呢?筆者的觀點是,需要從小養成,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對學習越來越有濃厚的興趣。筆者的兒子就是一個典範,他從小就酷愛昆蟲,各種小昆蟲都不怕,還喜歡問這問那的;我們兩口子都是盡力幫助孩子解決疑難問題,還給他買了很多昆蟲方面的各種雜誌和書籍,進一步增強他這方面的能力,尤其告訴他,要懂得更多,就需要多讀書、讀好書。兒子果然沒讓我們失望,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非常優秀,高考錄取985重點名校後,目前已經是在更好的大學裡讀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