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每個階段會有不同的表現,那就需要家長悉心引導,幫助孩子改掉不好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以下3個階段需要家長們注意了。
一、2到3歲
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出現在2—3歲,這是從嬰兒過渡到幼兒的階段。
等到了這個年齡段之後,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就會越讓他做什麼他就偏不做什麼,自己還有很多小主意。總是想方設法地實施自己的想法,為一丁點兒的事情就亂發脾氣等等。
經過一年的醞釀,叛逆在3歲達到了頂點。面對兩三歲孩子的不聽話、難管教,很多家長都不知所措,輕則指責說教,重則打罵。
其實,兩歲是一個轉折點,所有的叛逆都代表著孩子在長大,有了主見和獨立意識,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有耐心。
1、不要置之不理
有時候,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願望時,會進行無理的胡鬧,這時家長千萬不要打罵,也千萬不要一時心疼而繳械投降。而是堅定地堅持自己的原則,疼愛孩子但絕不溺愛孩子。
2、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個階段的孩子馬上就要進入三歲,而三歲是獨立的開始,孩子在跨越這一步時心理上會有所牴觸,情緒容易焦躁,常常亂發脾氣,對爸爸媽媽進行語言攻擊。
家長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要清楚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孩子情緒失控,不是他們真實的想法。
然後幫助孩子化解負面的情緒,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讓孩子明白什麼是生氣,什麼是難過,什麼是開心。
二、7到9歲
7—9歲,是孩子從幼兒過渡到少年的階段。
強烈的逆反心理是這個階段孩子的常見現象,他們賴床、不收拾房間、挑食,做作業拖拉、看電視毫無節制、厭學,愛和父母對著幹等。
這是因為他們進入學校後學習了很多知識,有了強烈的獨立的思想意識,自己以為已經是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便急於想掙脫家長的掌控,於是處處和父母唱反調。
而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尊重孩子,遇事多和孩子商量,用細心、耐心、愛心和一些聰慧的技巧陪伴孩子成長,和孩子一起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1、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
7—9歲正是孩子愛玩的階段,家長如果過分地限制,當孩子感覺不自由時,第一反應就是和父母反抗,要麼頂嘴,大吵大鬧,你不讓我做我偏要做,要麼是沉默,用冷暴力來對抗父母的權威。
這樣一來,只會對親子關係雪上加霜,讓親子溝通更加困難。
所以,家長不要過度地限制孩子愛玩的天性和自由,在可操控的範圍內給予孩子相對的自由。
2、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培養學習興趣方面,需要一些小技巧。
3、要民主,不要權威
7到9歲的孩子早已學會了獨立思考,家長是時候試著把自主權逐漸交給孩子,家裡的事情也好,孩子自身的事情也好,不妨多與孩子商量商量。
三、12到15歲的青春期
從青春期一開始,無論男孩還是女孩,他們的身心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所佔據和控制,想法和行為都將產生劇烈的變化。
這讓他們就像長了犄角的小馬,既倔強又刺兒頭,以自我為中心易怒,愛發脾氣,不聽話。而這股力量就是荷爾蒙。
科學家發現,荷爾蒙使大腦中掌管情緒的地方——杏仁核特別活躍,因此青少年的情緒起伏都比較大。
而掌管理智、決策的大腦的總指揮額頁,一般要到20至25歲成熟。
所以,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很容易被荷爾蒙折騰得陰晴不定,晚熟的額頁又不能出來控制局面,從而整個人顯得衝動不理性。
父母如果強行管教,不僅不會起到預期的效果,還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牴觸心理。
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少一分責怪,多一點體諒,多一點耐心和包容。
和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最好途徑就是平等、尊重,父母要努力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營,保持親子溝通的順暢。
所以,不同的階段家長要做好不同的準備,一定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