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檸兒
昨天晚上,跟閨蜜一家一起吃飯。眼看著就要到中秋節了,我們各自都要回老家跟老人團圓,所以就提前出來先慶祝一下。席間酒過三巡,閨蜜的老公問兒子:「中秋節你想回奶奶家過,還是姥姥家過呢?」孩子想都沒想就回答說:「姥姥家!」這位爸爸一聽,臉色瞬間變得很難看,罵了一句「白眼狼」,那表情就差沒站起來動手了。
閨蜜的老公,平時脾氣也挺好的,倒是閨蜜比較強勢。她婚後不願意婆婆幫忙帶娃,一忙就把孩子送到姥姥家。平時帶孩子回老家,也大多是直奔娘家,沒什麼事很少回婆家,除非過年需要她幫忙張羅飯菜才會回去。對此,她老公嘴上不說,其實心裡很憋屈。因為每次他回家看父母,街坊鄰居都會問他:「老婆孩子沒回來啊?」甚至,還有好事之人編排他是入贅到嶽父母家了,所以兒子也跟著嶽父母,不願意回奶奶家。
說的人多了,他心裡積壓的怨氣也就多了。剛好昨天說起中秋回老家,他又喝了點酒,就發洩出來了。
逢年過節回哪方父母家?這還真是一個大問題,處理不好,不僅傷了老人的心,更會破壞夫妻關係。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是最好的處理方法,孩子一人帶一次
我身邊還有一位朋友,夫妻倆在外地工作,最後買房紮根,一到逢年過節說起回誰的父母家就吵架。所以,他們結婚兩年,最害怕過節。但是後來,他們突然不吵了,朋友說出原因,是倆人達成了共識——「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因為都是獨生子女,去哪一方另一方父母就要落單。而且兩家離得又遠,把父母接到一起過節又太折騰,只能做子女的自己回家探望父母了。
後來,他們有了孩子,都想帶孩子去看望自己的父母,最後也決定公平處理,孩子一人帶一次,輪流去撫慰老人的心,解老人的思念之情。
這樣的處理方法,確實很不錯。畢竟,逢年過節,父母們最喜歡看到的其實還是自己的兒女,至於兒媳會不會回來,女婿會不會來,並沒有那麼重要。只要自己的兒女在身邊,老人心裡還是能接受小兩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的。
男女都一樣,婚後女人雖然嫁給了男方家,但也要兼顧自己的父母
身邊很多因為逢年過節回誰家,而鬧矛盾的夫妻,其實還是沒想明白一個道理。現在社會進步了,雖然女人是嫁給男方,生的孩子也跟男方姓,但是法律上規定,夫妻婚後,女方可以到男方家,男方也可以到女方家,並沒有規定女方一定要去男方家生活。所以,男女都一樣,逢年過節女方也不一定非得跟著男方回公婆家,也可以兼顧自己的父母。
那些說老婆總回娘家,天天不著家的男人,其實應該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讓你離開生活了二三十年的父母,去一個陌生的家庭,生兒育女,孝順別人的父母,你心裡什麼感受?兒子是父母生的,女兒也是父母生的,都有對父母盡孝的義務。
所以,只有明白這一點,夫妻倆相互尊重,教育孩子對雙方老人都一視同仁,一樣愛,這樣兩個家庭才能融合成一個家庭,小兩口的日子也能越過越幸福。
今日話題:網友們,中秋節要到了,你跟愛人覺得回哪方父母家呢?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