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出臺35條法律服務大灣區:建設國際民商事爭議解決之都

2020-09-24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璐瑤

粵港澳大灣區內包含11個城市、兩種制度、三種法系,廣州應該如何為大灣區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和保障?

9月23日,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法律服務工作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決定共35條,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決定提出,打造全國公共法律服務最便捷城市,建設現代法律服務業強市,營造粵港澳大灣區良好法治環境。


支持廣州建設「三大中心」
每年8月29日為「仲裁日」

廣州市司法局局長廖榮輝介紹,廣州現已初步建成天河、白雲和南沙三個法律服務集聚區,轄區內共有律師所369家,律師9610人,約佔全市律師所和律師的45.1%和57.9%。

決定提出,對法律服務集聚區要進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市、區人民政府應制定法律服務集聚區發展扶持政策,對入駐的法律服務機構在人才引進、財政補貼、租金減免、法律科技研發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決定還提出,鼓勵和支持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商事糾紛解決中心、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亞太地區國際仲裁中心「三大中心」,推動廣州建設國際民商事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之都。

其中,市人民政府應當以法律服務集聚區為平臺,推動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廣州海事法院、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廣州網際網路法院、廣州仲裁委員會等機構進駐法律服務集聚區,在法律服務領域進一步加強與國際及港澳規則的銜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商事糾紛解決中心。

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律師協會加快推進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建設,組建商事調解員隊伍,制定商事調解規則,建立健全商事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等,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商事調解中心。

廣州仲裁委員會應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常態化運作,整合大灣區仲裁資源,打造亞太地區國際仲裁中心。

決定還提出,確定每年8月29日為廣州仲裁日。

推動港澳律師在穗執業試點
高端緊缺人才有購房落戶優惠

在支持法律服務業發展方面,決定提出,市司法行政部門、市律師協會應當支持在本市設立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

同時,推動在本市開展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取得內地執業資質和從事律師執業試點工作。

鼓勵本市律師事務所在境外設立執業機構,推動本市律師事務所與全球知名律師事務所建立戰略合作聯盟,打造一批高端化、國際化和專業化的品牌律師事務所。支持設立「一帶一路」律師聯盟廣州中心。

在法律服務人才發展方面,決定提出,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服務人才發展優惠政策,對年營業收入達到一定基數的法律服務機構和應稅收入達到一定標準的法律服務人才給予獎勵或者補貼。

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工作的境外高端法律人才和緊缺法律人才給予補貼以及購房落戶、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方面優惠政策。

此外,市人民政府應當參照中小微企業優惠政策,支持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司法鑑定機構等法律服務機構享受金融信貸、社會保險、場地租金等方面待遇。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郭思琦

審籤|呂航

實習生|陳愷祺

相關焦點

  • 番禺有商事仲裁調解機構了!廣州南站(萬博)商事仲裁調解中心正式揭牌
    12月3日,廣州南站(萬博)商事仲裁調解中心合作備忘錄籤約暨揭牌儀式在番禺區行政中心主樓舉行。番禺區委副書記、區長陳德俊,副區長陳航、郭義善,廣州仲裁委員會相關領導,區相關部門和鎮街及區律師工作委員會的主要領導參加了活動。
  • 廣州打造三大法律服務聚集區,提供高端、多元法律服務
    大洋網訊 「廣州已初步建成天河、白雲和南沙三個法律服務集聚區,為大灣區發展提供了高端、集約、多元的法律服務。」9月22日,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一次會議上,廣州市司法局局長廖榮輝向大會報告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服務集聚區的工作情況。廖榮輝介紹,按發展規劃,天河定位高端和非訴法律服務,白雲定位傳統和訴訟法律服務,南沙定位國際和涉外法律服務。
  • 仲裁:國際商事爭議的解決途徑
    解決商事爭議常見的途徑為訴訟,但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仲裁解決商事爭議。某些國家的法制尚不完善,在司法獨立、公正以及法官素質方面不盡人意,有的國家訴訟程序繁冗、漫長。在此背景下,選擇仲裁來解決國際商事爭議就顯得更為必要。本文簡要介紹了如何選擇仲裁機構、如何指定仲裁員等內容,希望對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提供幫助。
  • 國際商事爭議解
    我交流的題目是:「一帶一路」跨境爭議解決的最新動態。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商事主體對跨境投資和經貿交易的爭議解決法律服務需求也越來越高。當下最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多元爭議機制融合,我們看到幾個現象:第一,國際商事調解快速興起,這個標誌性的實踐是今年8月份籤署的新加坡公約,最近我們聽到新加坡的律政部講已經有50多個國家籤約了,44個國家是「一帶一路」的國家。
  • 專業高效最經濟 不傷和氣不洩密 | 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今日起開門迎客
    為化解日益增長的商事糾紛,建立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助力廣州打造公共法律服務最便捷城市,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早在兩年前,廣州市就謀劃構建立足廣州、輻射灣區、面向世界的商事爭議多元化解決平臺。
  • 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立法之探討
    在此基礎上討論協同立法可以從國際和國內兩個層面來看。從國際層面看,可以把國際貿易標準、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運用於大灣區,並推動以中國為主的國際標準。從國內層面看,大灣區的立法不是全國性的立法,授權的地方立法在空間和法律效力都有局限性。此外,香港與內地的合作會有政治、司法和社會文化等障礙,所以目前大灣區的法律協同或是接軌難度較大,建議從具體制度去推進。
  • 我區對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轄作出重大調整
    本報烏魯木齊訊(記者 古雪麗 通訊員 劉運琦)9月17日,記者從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獲悉,即日起,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對全區法院涉外民商事案件的管轄作出重大調整,在具有管轄權的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自治區高院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分院、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基礎上,新增加8個中院及基層法院一審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轄權
  • LAC online公益直播 | 商事爭議中仲裁思維及法律框架
    一般在談到仲裁條款效力的時候,我們都要區分國內仲裁條款和涉外仲裁條款,因為這兩種情形判定的依據、標準和法院審查的程序都有所不同。國內仲裁條款效力的審查相對比較簡單,在仲裁法司法解釋第二條到第十一條都有明確的規定來解決國內仲裁條款中的一些不規範的問題,比如說對於仲裁協議約定的仲裁機構的名稱如果不準確應該怎麼辦?
  • 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成立
    ■9月5日,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正式成立。通訊員供圖不用打官司,商事主體可高效低成本解決糾紛新快報訊 記者吳曉嫻 通訊員穗律協宣報導 千年商埠廣州迎來了「廣」字頭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9月5日,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正式成立。這意味著國內外商事主體遇到境內外的商事糾紛,除了訴訟和仲裁外,還可以在廣州選擇一條不用打官司,同樣享有公信力,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解紛渠道。
  • ...助力自貿港建設 ——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積極開展法律英語...
    提升涉外業務能力 助力自貿港建設 ——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積極開展法律英語暨業務培訓 2020-03-24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設中的荷蘭國際商事法庭
    英國「脫歐」之後,倫敦法律服務市場可能流失的業務將成為荷蘭、德國、法國和比利時等國不願錯失的「香餑餑」。這也是荷蘭等歐洲國家紛紛成立國際商事法庭的直接原因之一。&nbsp&nbsp&nbsp&nbsp尚待參議院表決&nbsp&nbsp&nbsp&nbsp荷蘭政府認為,隨著英語在國際貿易、合同起草以及國際業務通訊往來中的廣泛使用,在荷蘭採用英文解決爭議的需求逐漸增加。
  • 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為自貿港建設提供優質高效司法保障
    「如果這個糾紛雙方是在他們國家解決,很可能不到法院,會產生鬥毆……」「真沒想到,法官今天過來調解能夠成功,我們已經在雙方之間調停了幾個月都沒有進展……」「雙方各執一詞,證據繁多,法官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條分縷析,使雙方達成和解,確實專業!」在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法官促成兩個奈及利亞籍留學生達成和解協議後,海南某高校國際學院的班主任及輔導員對法庭的工作效率及調解能力讚不絕口。
  • 涉外民商事審判中的識別、識別偏差及解決路徑
    依通說,識別系依據一定的法律觀點或法律概念,對有關事實的性質做出定性或分類,把它歸入特定的法律範疇,從而確定應援引哪一衝突規則的法律認識過程。在涉外民商事審判實踐中,識別與管轄權、法律適用並列為三大問題,是處理案件「首先碰到的一個問題……直接影響著案件的處理結果」。如將法官選擇並適用法律審理之過程,比作史詩英雄曼涅勞的海上漂泊之旅,那麼識別之目的就是求得神諭以確定探索準據法的起點和方向。
  • 最高法發布服務保障海南自貿港建設意見 提出30條具體舉措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陶凱元:人民法院要從完善審判組織體系、調整案件管轄範圍、推動海事審判「三合一」改革、推動行政案件異地管轄改革和機制創新、推動涉外民商事審判機制創新、推動海南建設國際商事糾紛解決中心、支持海南法院積極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參與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立法工作等八個方面著力,加強審判體系、機制和制度創新,推動構建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相適應的法治體系,為制度集成創新創造良好法治環境
  • 「一帶一路」律師聯盟廣州中心落戶法律服務集聚區
    時下的白雲也在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中努力奮勇當先、力爭上遊,區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報告更是提出「搶抓『雙區』建設、『雙城』聯動重大發展機遇,推動各項工作煥發新活力、全面出新出彩,一步一個腳印將白雲建設成為廣州最好、最強、最有活力的區之一」,提出「推動現代服務業高水平發展,對標國際一流水平,大力發展法律服務、直播電商、創意設計、高端會展等現代服務業」的要求。
  • 民法典合同編分則「二審稿」民商事規範的區分設置檢討
    但喜憂參半者,民商不分依舊是二審稿的痛點,舊問題尚未解決,新設條文又帶來一些新問題,以至於立法者究竟在合同編編纂過程中有無正視民商區分之問題,也被公開質疑。這部分解決了人們關於該問題的焦慮,進步之處在於明定了解除方賠償損失的範圍:無償委託合同(多為民事委託),因不當解除給對方帶來損失的,賠償範圍為對方的直接損失;有償合同(商事委託盡屬之),為直接損失加上期待利益。立法者的「無償一有償」區分對待理念,背後之考量正是民商事委託合同的差異。
  • 年度觀察專題丨中國商事調解年度觀察(2020)
    2019年7月,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強深港司法合作交流,完善港籍調解員制度,建設集國際商事調解、域外法律查明於一體的國際商事調解中心,聯動香港打造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和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
  • 國際商事調解「新紀元」即將到來
    《公約》的生效,補充了現行國際調解法律框架,為調解後當事人達成的國際商事和解協議提供跨境執行的法律保障,可一改以往商事調解和解協議因執行的種種不確定而備受詬病的局面,這也預示著我國國際商事調解「新紀元」即將到來。
  • 「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定片區調解室進駐正定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11月10日,「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定片區調解室啟動儀式在正定新區商務中心舉行。市司法局局長鄭國良,北京融商一帶一路法律與商事服務中心理事長、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主任王麗,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王穎,省律師協會、市法院、市司法局、市仲裁委、自貿區正定片區、縣司法局相關負責人及部分企業代表參加啟動儀式。
  • 上海高院出臺中英文版24條意見 服務保障金融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此次發布的《意見》為中英文版,共24條,從建立健全與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相適應的司法體制機制、加強相關糾紛案件審判執行工作等方面,服務保障金融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上海市法學會金融法研究會會長、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吳弘表示,隨著我國不斷加大開放力度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跨境資金、資本活動十分活躍頻繁,相應涉外金融糾紛案件也逐漸增多,《意見》的發布與實施,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高水平建設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上海金融司法的影響力和公信力不斷提升和擴大,有條件建成與國際金融中心相匹配的涉外金融司法高地,並以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為契機,逐步打造成國際金融爭議解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