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利奇馬」已於8月10日1點45分左右在浙江溫嶺市城南鎮登陸,颱風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6級(52米/秒),受颱風影響區域,抗臺防臺正在進行時。
現在媒體已經報導了災情,死亡13人,另有16人失聯。
判斷一個颱風的破壞力,一般就是從人員財產損失來評判。而其中,最為寶貴的是人的生命,因此颱風造成的人員傷亡,是評判颱風破壞力的關鍵指標,也是評估抗臺防臺效果的關鍵因素。
13年前的2006年,也是在8月10日,2006年第8號颱風桑美登陸浙江蒼南縣馬站鎮。桑美登陸時,風力達到17級(60米/秒)。桑美颱風給浙江蒼南和福建福鼎造成慘重的人員傷亡。
桑美颱風造成的人員死亡數字,最為正規的公布是:據不完全統計,浙江、福建、江西、湖北4省共有665.65萬人受災,因災死亡483人。然而,這個數字,是一個頗受質疑的數字。
桑美颱風造成巨大人員死亡,除了颱風強度大之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還是在人員疏散方面做得不夠硬不夠實。
其實,對於桑美颱風,氣象預報已經作出了準確預報,對於桑美颱風的暴烈程度也有足夠的預估。為此,中央氣象臺還進入了一級響應狀況。這是中央氣象臺有史以來第一次啟動一級響應。
由於桑美颱風來勢很猛,浙江、福建相應發布了颱風紅色預警,氣象臺在在發布颱風紅色預警之後,就不斷發出緊急警報,提示沿海漁船回港避風,當地政府也開始對進行人員疏散,並對受颱風影響的人員進行強制撤離。
可是,在浙江、福建沿海漁民,颱風來時有守船的習慣,雖然他們也做到了漁船回港避風,但漁民並沒有離開漁船,而是堅守船上,而這些漁民最後幾乎全部遇難。
桑美颱風兇猛襲來之時,在「避風塘」避風的漁船,在威力巨大的桑美,捲起狂風惡浪,此時漁民們才意識到到自己的兇險處境,紛紛棄船求生,但為時已晚,當一艘艘漁船像紙船一樣被撕碎沉沒,漁民們也只能無助地在滔天惡浪中離開人間。
8月18日,浙江方面報出的災情統計是死亡193人,失蹤11人。
8月23日,福建方面報出的災情統計是死亡233人,失蹤144人。
爭議比較大的是福建福鼎沙埕港的死亡人數。
據當時的沙埕鎮鎮長介紹,在颱風來臨前,沙埕港共有萬多艘在近海作業的外地與本地漁船避風。然而很多漁民仍留在進港避風的漁船上。這裡的許多漁民都習慣守在船上開機避風。桑美登陸時風力達到17級,出乎很多人意料,故造成數以千計的漁船沉沒和毀壞,許多人因此死亡或失蹤。
對於沙埕港的死亡人數,外國媒體、香港媒體和網上流傳的數字,都比官方通報的數字要大得多。
新華社8月15日,有一個新聞報導中說到:「而據遇難者親屬的自發的統計,遇難人員保守估計也有1千左右。」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桑美颱風威力驚人的破壞力,造成了慘重人員傷亡,時刻在提醒人們,防災減災的重要性。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